从佛教的兴衰看宗教文化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6-01 16:23:27

Ready

比希腊文化的影响更持久的是基督教和大乘佛教的影响,两种世界宗教。基督教和大乘佛教在古典主义晚期从中东和印度各自的发源地向外扩张;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前者赢得了整个欧洲,而后者赢得了大部分亚洲。这两种宗教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它们共同的一些新特点中找到。一个特点是他们都注重灵魂的拯救,承诺未来永远的幸福。另一个特点是,他们都坚持平等主义;他们团体的大门向所有要求加入的人敞开,不管他们是男人还是女人,是富人还是穷人,是自由人还是奴隶。最后,他们都强调高道德标准,如果要拯救灵魂,就必须遵守这些标准。这就需要有效的教会组织,使这两种宗教能够对信徒的日常生活产生强大的影响。

这些特征在古典时代的后几个世纪尤其具有吸引力。在那几个世纪里,社会动荡和道德混乱,特别是在中心城市,尤其如此。城里的许多人感到无家可归和流浪;他们受到基督和大乘的安慰、保护和引导。彼拉多问“真理是什么”,表示时代的绝望,他们也回答说。因此,最早皈依基督教的人是地位低下、没有庇护的人,这不是偶然的。同样,大乘佛教的最大胜利是在中国取得的,当时整个国家在汉朝崩溃后处于一个混乱的阶段,世界上的一些问题似乎没有得到解决。

事实上,基督教和大乘佛教的这些令人满意和及时的特点是随着时代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佛教的发展与基督教的发展有点相似,这是在印度人反对不公平的种姓制度和婆罗门祭司剥削阶级的过程中出现的。佛教创始人乔答摩·悉达多(约公元前 563—483年)原属释迦族,贵族出身,他抛弃了他舒适的家庭,因为他看到了他周围所有的不幸,然后过着流浪的苦行僧的生活。最后,他到达了一个清晰的启蒙境界,那一刻它似乎受到了上天的启发。因此被称为佛陀,意思是“觉悟者”。

佛教的四大真理是:( 1)人生是苦的;(2)苦的原因在于欲望;(3)只有消灭一切欲望,才能消灭苦因,断绝苦果;(4)要做到这一切,只有通过“八正道”。“八正道”包括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以涅槃为终极目的。所谓涅槃,译意为“无为”、“寂灭”。

佛陀并不打算建立一个新的宗教,但在佛陀死后,他的信徒们开始宣扬他的教义,并建立了教会,开始主导宗教信仰。这些教会的理想是通过艰苦的身心训练,达到神秘的涅盘状态。虽然僧侣们对此很满意,但粗俗的人却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大乘与小乘或大乘佛教相对立,逐渐发展成为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在包容性上是“大”的。它包括佛教之前更多的印度思想和大乘之前的一些宗教思想。它与最初对沉默祈祷的偏好有所不同,采用了一些更容易理解和实践的规则。因此,只要信仰,甚至是无意识的信仰行为,如背诵佛名,灵魂就能得救。涅槃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至少对于那些不相信深奥世界的人来说,涅槃只指天国的来世,只要乐善好施,很可能会进入天国。

自从大乘佛教从强调精神生活、禁欲主义和默祷转变为强调仁爱、虔诚和灵魂拯救,它比小乘佛教更适合非印度人民,尽管它们都赢得了国外的皈依者。公元前3世纪,佛教首先在锡兰和印度西北部的偏远地区流行起来。公元前一世纪,它被引入中亚和中国,首先是通过商人,然后是印度传教士和中国的皈依者。中国的皈依者是最强大的。他们在印度学习佛教,然后回家试图说服他们的同胞相信佛教。他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据说到4世纪末,中国西北地区十分之九的居民信奉佛教。到了6世纪,中国南方的居民也开始效仿。然后佛教从中国传播到其他地方:公元4世纪,它被引入韩国;在6世纪,它被引入日本。在这一时期,佛教分为大乘和大乘,在东南亚也很流行。这种情况,在过去或之后的任何特定阶段都没有发生过,反映了该地区几个世纪以来广泛的独立化的一个方面。

在这些成功之后,佛教在许多国家衰落了。在中国,佛教在大约700年的时间里兴盛起来,但从那时起,由于政府内部的腐朽和敌意,佛教迅速衰落。佛教的兴盛,使寺院拥有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富,使许多僧尼脱离了国民经济。这一切引起了君主的关注和收缴。据历史记录,在841年至855年间,有4600多座寺院和40000多座寺庙被拆除,超过26万名僧尼被命令返回世俗世界,连同大约15万名僧侣奴隶,他们再次成为纳税人。在这次袭击之后,佛教从未复兴过。此后,佛教像道教和儒教一样,只是中国整合主义者感兴趣的“三教”之一。

除了在外部世界取得惊人的成功外,几个世纪以来,佛教也成为印度印度教的重要竞争对手。但它从来就不是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宗教,从公元600年到12世纪末,当穆斯林土耳其人到来时,它只存在于少数地方,处于衰落状态。这场伟大的宗教运动从其诞生地异常消失的原因之一是,它没有为普通生活的危机做好准备,也没有为非宗教人士的出生、结婚、死亡和其他重要的生活变化提供仪式。相比之下,婆罗门则为自己的仪式做好了准备。这一事实确保了他们能够在改革者的攻击下生存下来。此外,更重要的是,婆罗门本人也在进行改革。在哲学经典《奥义书》中,他们提出了自己的自由与解放之路。他们教导宇宙中的至高无上的精神是婆罗门,一个拥有所有知识和知觉的生命。他是宇宙的灵魂,是无所不在的灵魂。其他一切都只是一种幻觉。个人的灵魂,自我,是上帝的火花。它不断地通过转世而改变,直到它被重新吸收而解放为婆罗门。识别个体灵魂和宇宙灵魂是致力于宗教的人们试图通过实践、反思和脱离感官世界来实现的最终目标。因此,追求真理的印度教信徒可以抛弃世界。

尽管佛教作为一种活跃的宗教信仰在印度消失了,但它仍然存在于今天,因为它的基本信仰已被印度教所吸收。印度教的反改革胜利是因为它接受了佛教思想。原始印度教实行自然崇拜、祭祀和权力赎罪,已为《奥义书》的哲学、杀戒的怜悯以及法的精神戒律和道德戒律所改变。所以现在,在佛教的发源地,几乎找不到佛教信徒。然而,小乘佛教在锡兰和东南亚许多地区仍然占主导地位。

尽管佛教在鼎盛时期之后相对衰落,但在古典晚期和中世纪早期,它仍然是亚洲的主导宗教。它广泛分布于除西伯利亚和中东以外的所有大陆,使整个大陆的文化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它在亚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正如基督教在欧洲的同时。佛教不仅给许多人带来了宗教信仰和一套道德标准,而且还带来了文学体系、建筑模式以及印度和中国文化的所有其他特点,传教士在宣讲佛教时也把这些特点传播到大陆。同样,在欧亚大陆的另一边,基督教传教士不仅带来了野蛮的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基督教教义,也带来了罗马和君士坦丁堡文化。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