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学派东西方思想比较研究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12 12:54:24

Ready

金寿铁

东西方思想比较研究的课题关注的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一边努力感受对方哲学家的内心苦恼并尝试和他们一起思考,一边激发自身的同化与获取效应,把非己的思想、文化、能量等化为己有。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过,由于东西方哲学思想中弥漫着“最高限度的可能联系”,所以,所有伟大的思想家都思考着“同一件事情”。东西方文化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贯通,这正是我们进行东西方思想比较研究的前提条件。东西方思想比较研究的意义和目标是相互对话和理解。因此,无论是从事东西方思想比较研究,还是从事海德格尔与禅佛教比较研究,我们都应当重新审视比较研究的真正意义和目的。

  京都学派与海德格尔研究

  日本的东西方思想比较研究,特别是海德格尔与禅佛教的比较研究是以京都学派为中心展开的,其一以贯之、始终不变的主题是禅佛教的“空”“无”思想。日本京都学派的哲学家们大都曾有留学德国的经历。除了京都学派的开创者西田几多郎,这个学派的哲学家波多野精一、九鬼周造、田边元、西谷启治、上田闲照等都曾经留学德国,与李凯尔特、胡塞尔、海德格尔等德国哲学家有过接触并深受其思想的影响。

  在此,笔者将简要考察日本京都学派哲学家辻村公一(TsujimuraKoichi,1922—2010)的海德格尔与禅佛教比较研究。辻村公一曾受教于田边元和西谷启治门下,主要从事海德格尔哲学与禅佛教研究。1969年他获得洪堡奖学金,以“存在问题与绝对无”为题,在海德格尔门下从事东西方思想比较研究。留德期间,他不仅根据禅佛教思想翻译和解读了海德格尔的《泰然任之》等作品,还同哈特穆特·布赫勒(HartmutBuchner)合作,将禅宗的重要文本《十牛图颂》翻译成德文。1974年他以《海德格尔论考》一文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京都大学教授、名誉教授等,1993年当选为日本学士院会员。

  辻村公一一再强调,他之所以努力遵循海德格尔思想的足迹,是为了从禅佛教入手,找到通向哲学的道路,更确切地说是要“从禅开始,途经海德格尔的禅佛教,最终过渡到日本哲学”。他之所以毕生致力于海德格尔与禅佛教的比较研究,不仅因为二者之间存在深邃的间距性,更因为二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亲缘性”。他所做的比较研究课题就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透过现象看本质,努力在东西方思维之间搭起一座相互印证、相互沟通的桥梁。他自我介绍说,自己既是一个禅佛教学者又是一个西方哲学学者。

以禅佛教解释海德格尔作品

  辻村公一曾在于德国梅斯基尔希镇举行的海德格尔诞辰80周年纪念会议上作题为“海德格尔的思维与日本哲学”的演讲。他试图通过海德格尔《从思的经验而来》一文中的两段诗,进行东西方思想比较研究。

  森林安营

  溪流涌出

  岩石坚挺

  雨水流淌

  草地等候

  泉水涌流

  山风寓居

  祝福沉思

  按照辻村公一的解释,海德格尔这两段诗的意思就是“放任一切,让一切事物都按其固有状态原封不动”,其潜台词就是“世界化的世界以及寓居在世界中的人”。接着,辻村公一介绍了一首禅佛教的诗作为回应:

  江水无尽奔腾

  如其所愿滔滔

  蔷薇火红盛开

  如其所想绽放

  在辻村公一看来,上述海德格尔的两段诗不仅意味着人,也意味着原野、草地、树木以及一切存在者都已经成为佛陀或正在成为佛陀。海德格尔思想的广度不是仅仅停留在真理之中,而是既不离开真理又试图到达危险的非真理的领域。然而,海德格尔却不想对某物说什么,他也不该说什么。辻村公一固执地认为,究竟该说什么,这是日本人自己的事情。因为海德格尔想要日本人凭借自己来领悟技术时代荒废化的“林中路”,而依照日本人对禅佛教的理解,海德格尔所谓“美妙事物脱身而去”,此即为“无”;海德格尔所谓“世界变为不美妙了”,此即为“空”。

  由此可见,辻村公一等京都学派学者所进行的比较哲学研究的基本特征是用佛教的“空”“无”来别出心裁地解释西方哲学。第一步,他们收集大量的东西方相关文本并细致分析两种文本之间在表达方式、形式内容、真理追求方式等方面的类似性等;第二步,坚信天下佛性聚焦禅佛教,由此推导出自身传统思想的优先性;第三步,先是根据两种文本之间的差异,从东西方视角区分其深层内涵和精神实质。然后,按照“光从东方来”这一既定标准或原则,径直宣布自身哲学,即禅佛教的独创性和优越性。

  比较研究需要冷静客观

  辻村公一等京都学派学者的海德格尔与禅佛教比较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追求东西方文化交融,不乏新颖独到之处。但是,总体上看,有关比较研究感情色彩过于浓烈、倾向性太过明显,难免有穿凿附会、生搬硬套之嫌,势必影响研究效果。概括起来,在对源于两种不同文化圈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时,我们有四条路径可供选择。第一,化传统为己有,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第二,“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将难以理解的对方的东西转变为可理解的东西。第三,从文献资料视角出发,比较分析两种思想之间的类似性、亲缘性乃至相互影响,为后续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资料来源。第四,从我方视角出发,重新发现、确认对方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就海德格尔与禅佛教比较研究的路径而言,第一条路径是积极的期待路径;第二、第三条路径是消极的但具有一定意义的期待路径;第四条途径则是非客观的比较研究路径,这种比较研究的目的无非是想从对方的思想中获得对自身的变相承认和补偿,所以,这种研究对于真正的哲学思维几无益处。遗憾的是,京都学派学者的比较研究往往采取的都是这种研究途径,其结果自然是让他们所做的东西方思想比较研究的意义和效果大打折扣。此外,这种比较研究并不是双向研究而是单向研究。虽然辻村公一的海德格尔与禅佛教比较研究是生产性的,但是,先入为主、对号入座的思维也令他未能作出比较研究应有的冷静、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因此,比较哲学的真正意义和目的就是在作者、文本与作为研究者的我们之间形成一种生产性的“同化效应”,通过吸取对方思想的精华,化传统文化遗产为己有。例如,作为东西方思想比较研究者,我们可以首先辨明海德格尔究竟受到过老子《道德经》中“无”的怎样一种影响,这种影响在对“形而上学是什么”的追问中又是如何销声匿迹的。然后,我们可以直抵海德格尔文本的底层,努力寻觅老子思想的踪迹,从而达到同化与获取的效果。也许,这才是我们所期待的东西方思想比较研究的典型模式和真谛所在。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