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至尊经典与佛教的伟大融合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强烈宽容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08 12:07:10

Ready

我们现在提及周易八卦,阴阳五行,与我们的儒释道似乎是天然一体的,他们构成了我们传统文化哲学的框架,我们平时谈及很少刻意将他们区分开,而是混而谈之。

其实,历史上儒释道本身就有一个融合的过程,而易学作为中国上古时代便存在的知识,与儒释道尤其是后传入的中国的佛教,有着长期的融合过程。

佛教与《周易》思想的融合,还要从南北朝时代说起。

今天我们就简单聊聊南北朝隋唐时代,佛教与《周易》是怎么完成融合,两个不同系统的思想怎么在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力之下合二为一的。

易学自伏羲创立先天八卦开始,到周文王演《周易》,再到孔子及孔子后学作“十翼”,逐渐形成了一套以占卜预测为基本内容,以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为辅助的哲学体系。

而佛教是悉达多在古印度创立的宗教,传入中国大概是在东汉时期,繁荣于南北朝隋唐时代,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思想,在中国相遇纠缠,最终产生了“化学反应”。

南北朝是佛教和《周易》融合的开端,那个时期是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当时的达官显贵,士族文人多崇拜佛教。

北方胡人建立的诸多政权,受到西域佛教的影响很深,北方成为东亚佛教的基地,而南朝诸国也不遑多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从帝王到民间,都有大批的佛教信徒。

在这种局面下,那些原本精通儒学的名士与佛教合流,作为儒学经典的《周易》自然不可避免地会与佛教理论产生碰撞。

以梁武帝萧衍为例,萧衍最初以大儒起家,他的儒学造诣很高,但后来萧衍成为了虔诚的佛教徒,他遇到困难一则求佛拜菩萨,同时他还会用《周易》进行占卜。

同样的例子还有前秦,前秦本身就是一个以佛教为指导思想的政权,他们为了争夺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差一点发动战争。但就是这样一个政权,他在征战时却会用《周易》起卦进行占卜,以定军事策略。

还有拓跋鲜卑的北魏孝文帝,他南迁洛阳之前,命人用《周易》进行预测,使得群臣无法反驳他。要知道,北魏也是一个以佛教为主流宗教的国家,皇帝遇事问《周易》的佛教国家,这就是当时的真实情景。

佛教与《周易》理论上的融合还要等到隋唐时代,唐代华严宗是一个典型的《周易》与佛教融合的例子。

华严宗认为《周易》阴阳转化,盛衰循环的道理与佛教的轮回思想枯荣双树哲学都是相通的。

李通玄,著名的唐代佛教理论家,他创作的《新华严经论》将《华严经》中诸神用八卦所代表的方位解释,比如他认为南离之卦代表了南方是佛教中心,即古印度诞生了佛教。

佛教禅宗如曹洞宗对于《周易》理论也很重视,其学说与华严宗有相似之处,是将《周易》与佛教禅法结合的典范。

《周易》最初并不是儒学经典,但是却被儒家创始人孔子奉为珍宝,晚年尝以易学傍身,成为易学大师。

《周易》最初也不是道教的经典,但却被东汉丹道奠基人道教先驱魏伯阳推崇引用,撰写了道教丹道奠基之作《周易参同契》。

《周易》最初更不是佛教典籍,但却被后世佛教徒引用并加以吸收。

《周易》与佛教的融合,既显示了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力,也显示了易学之道通于天道,任何哲学范畴内的知识都能与其找到共同点。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