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注释22:佛教与中国哲学的融合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6-08 11:43:28

Ready

早期的佛经在中国的阐释往往援引道家思想,用“有”“无”“有为”“无为”等道家概念来表达佛家的思想,这反映了佛家和道家讨论的中心问题的高度相似性。

佛家的三论宗和道家之间更深的一层相似之处还在于他们的思想方法:运用谈话的不同层次,在一个层次做出的论断,到下一个更高层次又予以否定。在道家的《齐物论》中,庄子也使用同样的方法。当一切都被否定,包括否定先前的否定时,人们就会发现自己处于庄子哲学中的那种状态:忘记一切,也就是庄子所说的坐忘,佛家称“涅槃”。

“宇宙心”是印度佛教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在此之前,中国哲学只讲“人心”,却没有“宇宙心”。道家所讲的“道”,玄而又玄,还不能称为宇宙之心。

《中国哲学简史》注释22:佛教与中国哲学的融合

“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也让人联想到孟子的“人皆可为尧舜”的主张。孟子所说的“心”和“性”是在心理学范畴内,如果像道生那样把“心”“性”赋予形而上学的诠释,就成为新儒家。禅师在顿悟之后的某些逻辑理论,也在后来的新儒家得到明确的阐释:“担水砍柴,无非妙道”,“事父事君,亦是妙道”,其原因就是在这一步,禅师的教化已经不再是佛教了。

正是由于与中国哲学的这种深度融合,才有“中国佛学”这一说法,而不是简单的“佛学在中国”。

下一篇:新儒家的社会政治背景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