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藏传佛教僧侣成长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06 23:33:25

Ready

7月22日,云南藏语系佛学院经师、僧人丹争赤连接受采访。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7月22日,云南藏语系佛学院经师、僧人丹争赤连接受采访。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中新社迪庆8月5日电 题: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藏传佛教僧人成长记

中新社记者 缪超 史广林

今年暑假,云南藏语系佛学院经师、僧人丹争赤连没有回家,亦未住学院宿舍,而是应香格里拉的亲戚之邀,帮忙照顾侄儿侄女,并辅导他们的自然科学、数学、语文等功课作业。

“我的自然科学、数学知识是在佛学院学的。”丹争赤连说。他认为,现代科学知识有助于对佛法的学习和理解,因此更乐于拓展广博的知识面。

7月22日,云南藏语系佛学院经师、僧人丹争赤连介绍在学院里展示的学生作品。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1984年10月,丹争赤连出生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洛玉村。这个小村庄处在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如同巨大皱褶的横断山脉的一道河谷之中,交通闭塞,村庄落后。他告诉记者,“小时候的村庄生活,虽然宁静,但贫困艰苦。”

丹争赤连5岁那年,跟随父母渡过河谷、翻越山脊,到离洛玉村最近的一所藏传佛教寺院朝拜。幼小的丹争赤连看到僧人身上穿着红黄相间的袍服,非常喜欢,回家后便哭闹着要出家为僧。

父母顺从了幼小的他,将他送到寺院,剃度出家。青年时期,因为在寺院学习修行成绩突出,丹争赤连报考了云南藏语系佛学院并被录取,“以前的学佛基本都在寺庙里进行,现在国家开设了佛学院,我们能接受更系统、更科学的学习,知识面也更广阔”。

7月22日,云南藏语系佛学院经师、僧人丹争赤连在办公室里和同事聊天。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藏传佛教僧侣成长

进入云南藏语系佛学院后,丹争赤连刻苦学习,最终收到了位于北京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录取通知书。在北京学习期间,他到过上海、河南、河北、天津、浙江多地参观学习。“这使我真正感受到了中国的地大物博与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

2018年,丹争赤连取得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的拓然巴学位后,选择回到家乡迪庆,回到云南藏语系佛学院,成为一名经师,专门培养藏传佛教人才。

当他再次踏入洛玉村,发现这里已经发生巨变。“脱贫攻坚中,柏油马路通到家门口,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户均一辆小汽车……”更令他高兴的是,村里的孩子们都去上学了。

在云南藏语系佛学院讲经,他亦发现,“来学院学习的大部分是偏远地区的僧人,但他们的家庭生活条件比我那时好太多了,他们学习的课程也更为丰富。”

成为经师后,丹争赤连依旧坚持学习。今年,他一边讲经授课,一边学习藏医。

在封建农奴制度下,传承数千年的藏医药学只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几乎濒临绝境。上世纪80年代以来,曾经神秘的藏医药学逐渐从封闭走向课堂,进入繁荣兴盛的新时期。2021年,云南藏语系佛学院开设了第一届藏医班。

丹争赤连20岁时,他的父母因为疾病先后去世。这成为他心中的一大遗憾。他一直在想,如果自己掌握医术,或许结局会完全不同。而在藏医班,学员毕业后,都会回到基层乡村,为当地民众的健康与民生贡献一份力量。

丹争赤连说:“我的愿望是学生们将佛法的道理融入现代社会、服务社会,我们国家越来越好,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云南藏语系佛学院所培养的学生,对于宗教、科学与文化的理解,也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一如丹争赤连自己的人生,在学习中,不断达到新的高度。(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