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方法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3-02-26 08:57:43

Ready

本文目录一览:

  • 1、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 2、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 3、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 4、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
  • 5、留守儿童长大后的有什么样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常年与父母聚少离多,而且隔代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思想也有一定的影响。作为父母,我们要正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1、叛逆暴躁

留守儿童由于年少无知,会误认为父母不管他,放弃对他的教育,在心理上会造成反正没人管的叛逆心理。在农村学校违纪学生中,“留守学生”占绝大多数,低年级及学前儿童一般表现为逃学、迟到;不完成作业;小偷小摸;不诚实,经常说谎;高年级“留守儿童”开始出现叛逆心理,攻击意识很强,与老师顶撞,不服从管教,更有甚者还盲目冲动、打架斗殴。

2、自卑

相对从小就有父母陪伴的同学,留守儿童心理会无形中形成自卑的心理,误认为自己是没有人关爱,没有父母可以撑腰。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

3、三观判断

隔代的教育问题有可能会导致留守儿童对现今社会造成有偏差的理解能力,由于父母从小就缺乏教育。留守儿童靠自己薄弱的理解能力,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甚至有可能自暴自弃,出现逃学辍学的行为,很早就迈入社会。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01

孤独

留守儿童由于不在父母身边生活,不能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关心,即使有电话联系,也给不了孩子拥抱和行动上的关爱,这样的孩子心里的话很难和老人倾吐,而有些老人的教育方式也跟不上时代,和孩子之间有很大的代沟

02

自卑

对于孩子来说,日常生活中需要父母的鼓励和引导,很多事需要孩子大胆尝试,而留守儿童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大多老人带孩子的时候 ,担心孩子磕着碰着,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碰, 长期下来 ,孩子没有自信,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

03

焦虑

如果留守儿童是自己的祖父母带,还能得到一些关心,如果是邻居或亲朋照顾,孩子会有被遗弃的感觉,而且很多周围的人也喜欢拿孩子开玩笑,说“你爸妈不要你了”,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尤其大,孩子也容易变得暴躁易怒,会产出焦虑的心理,这是一种缺少关爱的表现

04

没有安全感

虽然留守儿童是有完整的家,但他能体会到的很少,只有父母回来的时候才能感受到父母的温暖,会没有安全感,而长期和祖父母在一起的孩子,很难有家庭的概念,对家没有归属感,成年以后,对婚姻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自卑,自暴自弃。由于他们从缺失父母的爱,认为自己是被父母抛弃的,在学习也会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会自暴自弃。

2、情绪失控,脾气暴躁。由于孩子在身心发育的时期,但是并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加上意志薄弱,所以很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对周围的人都不信任,对陌生人总是产生敌对心理,也就很容易攻击别人。

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

3、性格孤僻,内向。因为父母没在身边,所以无论在哪里受了欺负都不敢说,长期将这些事情积压在心里,时间久了,会造成心理障碍。

4、学习成绩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有很多的题爷爷奶奶都不会,没有人辅导作业,孩子学习成绩提不上去,跟不上班里的进度,孩子自然也就不爱学习了。

5、不服管教。因为长期和父母分离,没有稳定的亲子关系,所以父母说的话孩子不愿意听,也不信任父母。 01

父母缺失,留守孩子多自卑、自暴自弃

我曾读到过这样一则新闻:

爸妈离婚了,又都有了新家,安徽望江县9岁男孩小林(化名)只能跟着外公外婆生活。1月20日,听说在外打工的母亲今年又不回家过年,小林情绪低落。晚饭后,大家发现小林悬挂在厕所的横梁上,脖子上套着一种用来编织网兜的塑料绳。这一天,离春节只剩11天。小林已两年没有见过妈妈。

两年来爸爸没给过小林生活费。小林去要,爸爸说等他满18岁后一次性给。其他留守儿童的爸妈都会常常打电话给孩子,也会跟老师联系,但是小林都没有。

“留守”孩子最常遭遇的问题如下:

1、留守孩子缺乏安全感,大都感情脆弱,自暴自弃,性格内向,有什么事自己承受,总觉得低人一等,性格孤僻,人际交往差,很难与人沟通;

2、有的留守孩子认为自己是被父母抛弃的,甚至仇视父母,不想读书;

3、留守孩子的父母大都通过钱来表达对孩子的爱,致使孩子浪费钱、乱花钱;有的大把花钱去买吃买穿,有的到网吧玩游戏,有的通过吸烟、喝酒甚至打架等等不正常、不正当的渠道宣泄自己的情绪。

4、留守孩子多数不服管教,因为长期于父母分离,没有稳固的亲子关系作为基础,父母管教孩子不听;老人想管也管不动,或者根本就更加溺爱孩子,造成孩子霸道、自我中心的个性;

留守孩子在父母缺失的家庭中,因为缺失父爱母爱,他们成为了一群“心灵孤儿”,爷爷奶奶照顾得再好也不能替代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关爱,亲情缺失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

对于孩子来说,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如果你的孩子无奈“留守”,希望你能做到:

1.争取多跟孩子见面,多抱抱他们,亲亲他们。

2.如果实在见不了面,就多打电话,或者在网上聊聊,问问他们高兴或不高兴的事,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家的温暖。

3.逢年过节回不了家,能否把孩子接到身边小聚。

02

跟孩子缺乏沟通,容易让孩子恋上网络

我们经常能够在新闻中看到某青少年因上网过度,累倒或丧命网吧的事情,这已不是偶然事件。有研究发现,有两种孩子容易沉迷网络:

1.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

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可是性格内向、猜忌心强,而且小心眼,碰到问题时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就沉迷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而这类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多半与父母关系存在较严重的冲突。

2.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孩子

随着离婚率、犯罪率升高等社会问题的增多,社会上的“问题家庭”也在增多,这些孩子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温暖。但是在网络上,他们提出的任何一点儿小小的请求都会得到不少人的帮助。现实生活和虚拟社会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反差,很容易让“问题家庭”的孩子“躲”进网络。

其实孩子过度迷恋网络,根源就在于一直以来在家庭中和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匮乏。这样的家庭中,由于沟通匮乏,父母虽然一直在孩子身边,也如同“不在场”。因为如果现实世界够精彩,没有谁会去虚幻国度里找寄托。如果孩子平日里能够被父母“看见”、“理解”,就不会需要到游戏中去寻找认同。

所以,面对网络控的孩子,首先父母要找一下孩子钟情于电脑游戏的原因。是因为平时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太少,还是孩子和父母的沟通交流少,或是孩子的交际圈太过单一?如果孩子的生活内容单一,游戏的伙伴少,或是跟父母交流的时候得到的回馈不是说教就是斥责,那么孩子只能通过电脑游戏丰富自己的生活。

其次,父母应该对“网瘾”有正确和科学的了解,不要对孩子正常的上网活动横加阻挠,因为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正确引导孩子,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正在增强,无端的指责会造成孩子的逆反情绪。不如跟孩子约定好游戏长度和频次,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同时带孩子去接触更好玩、更新鲜的外部世界。

03

用物质满足去溺爱,容易造成孩子的霸道、极端

有这么一则曾经震惊所有人的新闻:

母亲三次易嫁。不管日子多么艰难,对儿子总是百般溺爱,养成了他任性、自私、懒惰、暴戾的脾气。儿子向母亲要钱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后来发展到要不来钱就殴打母亲。终于有一天,借不到钱的母亲羞愤交加把命赔给了他……母亲服毒自尽后,16岁的少年哭得死去活来,但全村没有一个人同情他,而是自发涌到村委会,要求把他送进公安局。

溺爱孩子的父母,惯常做法就是只会用物质去满足孩子,却未能从情绪、情感上“看见”孩子。了解上面这个案例背景后就可以知道,这个母亲由于婚姻的不幸,而对孩子有诸多内疚。年幼的孩子最开始的各种任性、自私,其实更多出于来自家庭变动引发的不安、愤怒。可惜,母亲一味用物质去满足、讨好孩子,却从未与孩子进行过真诚的心理上的交流。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方法

所以,母亲自己亲手养出了一个魔鬼,并且最后死于这个魔鬼之手。到底谁是凶手,谁能说得清?

用物质去溺爱孩子,在父母对待留守儿童身上也比较常见。出于内疚,父母往往会通过金钱上的满足去企图弥补孩子。然而,这种物质上的宠溺只会惯坏孩子的“胃口”,扭曲亲子间的关系,让孩子认为父母和孩子,不过就是“供给和索取”。长此以往,不仅会毁了孩子的人生,父母也脱不了干系。

04

对留守孩子行为问题的过度干预,有可能激发青少年犯罪

留守儿童在靠近青春期之时,各种问题就是接踵而至。比如学习问题,乱交朋友混社会小团体问题,喜欢撒谎或者偷偷摸摸的问题……这些孩子的行为问题在刚出现的时候,往往很容易激起父母的紧张和过度的批评指责。可惜,父母越是批评、指责或者妄图惩罚孩子,孩子的行为问题可能就越严重。

因为留守孩子原本对于“父母不陪自己”“抛弃自己”内心早有经久积累下的创伤。父母的不包容行为只会愈发激起孩子的愤怒和反叛。如此,孩子就会下意识地朝着父母所贴的标签方向去发展。而被贴上了不好标签的孩子,很容易为了寻找认同和自我价值感而聚在一起,形成亚文化群体。这样的亚文化群体,常常倾向于做一些违反社会规范的事来,严重的就形成了犯罪。

所以,当留守孩子逐渐长大后,发现了一些行为问题,父母需要思想上高度重视,但是行为上需要谨慎处理。减少立刻要说教、说服或者压制孩子的做法,不轻易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多陪陪孩子,听听孩子心理的想法,多去看孩子身上的优点。严重的问题,有必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的支持。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

个性内向

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就是性格孤僻,因为长时间离开父母,会使他们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慢慢的孩子就会变得寡言、沉默、紧张,长时间保持孤独、自卑、封闭的心理。

自我控制能力差

许多留守儿童由于缺乏良好的管教,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情绪失控,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暴力倾向。

低劣的学习心态

留守儿童大多进取心不强,而且遇到了学习困难也没有人辅导,慢慢就会出现各种学习问题,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家长若管理素质较高,能正确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难题,也许能改善孩子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长大后的有什么样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是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尤其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长期的亲情缺失和教育缺失导致的心理问题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为儿童自卑心理加剧、性格抑郁、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事孤僻不合群,一些儿童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甚至出现暴力化倾向。而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

1、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亲疏不同,一遇到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2、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不求上进。

3、孤独无靠、亲情饥渴心理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孤独,近而产生心里骚动和抑郁等问题。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与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多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沟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与孩子多年不曾见面,致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面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4、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说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5、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近年来关于留守儿童的违法犯罪问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杀母案就是一个社会的悲剧,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父母不在身边管教,同时由于爷爷奶奶灌输的母亲不好的思想,母亲就惨死在自己手上,而更心寒的是杀母之后还若无其事的去学校上课。另外还存在一些留守儿童被伤害事件,由于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以及疏于管理,留守儿童被伤害事件仍然频发,而伤害人多是周边的邻居或者亲戚。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