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国际交流:从唐代使节交流谈国际文化的影响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6-13 14:12:37

Ready

自五代以来佛教在中原大地日益兴盛,兴建了四大石窟而后隋朝也继承了信仰佛教这一传统,并大肆推行。唐承隋制,延续了对佛教的尊崇。而玄奘亲赴天竺,在那烂陀寺求取真经回国之后弘扬真法。自此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掀起了一股“全民佛系”的热潮。同时唐朝又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朝代,吸引了万国来贺包括西边的粟特、萨珊和大食东北的东瀛。

一、大环境使来往密切

唐朝西部毗邻天竺,东部与日本一衣带水而正是由于这种关系使得中国成为佛教传播的枢纽。佛教自习向东跨过青藏高原,由此形成了藏传佛教,再往东走来到大唐于是汉传佛教由此形成。而日本又是一个善于学习先进文化的国家,盛唐久负盛名致使无数遣唐使慕名而来,求得正道。

1.统治者的需要

随着贞观之治的开始,唐朝进入全面发展时代。但此时道教的龙头地位仍然无可撼动。李世民曾说“道士、女冠,宜在僧尼之前”,世人一度认为道为国教会贯穿李唐始终。但历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则天上位后,使局面一度扭转。

她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而且其称帝的合法认证也是佛学经典《大云经》,她也将自己美化成是佛祖弟子。所以她宣布"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细服处黄冠之前",从此佛教的地位正式确立。武则天本人也经常接见僧尼,毕恭毕敬,并命令各州县必须建造佛寺。

武周时期在贞观之治的基础上,经济并未衰弱而且在逐步的向好处发展。这就致使东边的新罗和日本,不断向大唐派送留学生。而大唐沉醉于这种万国来朝的盛景,对待这些留学生也非常照顾,有的一待就是十几年。深刻的见识到了唐朝的大国风采,他们将中国的文化,宗教,技术都带了回去,这其中就包括佛教。

当时日本正是圣德太子执政期间,他地位不稳急需通过宗教改革拉拢吸引佛教的日本氏族支持。而且佛教的教义就是引人向善,逆来顺受和因果报应之说,所以对其统治下层百姓也十分有益。于是他不断的下诏兴建寺庙,并亲自讲授佛法,为佛经注疏,大批量的派遣僧人远赴大唐学习。

正是由于佛教的兴盛,使得武周能够为接任大统找到自圆其说的理由而且也加速了日本全国的统一进程。推动了日本逐步向封建中央集权统治,不断的转变。而且在日本凡是入唐学习过的僧人,皆被委以重任。而圣德太子此举,也使得中原佛教逐步的在日本发扬光大,即使在今天也被很多人信仰。

2.唐朝神韵的魅力

隋朝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而唐朝则在其基础上不断的发展经济,文化。这时期的唐朝魅力四射,说是世界最强帝国也无可厚非。自武周之后,一座座气势磅礴寺庙立起来了,宣扬佛法的声响余音绕梁,循循善诱的高僧日以夜继的答疑解惑。

这些光芒四射的魅力,穿过了太平洋照耀在东瀛的大地上。无数日本僧人按捺不住寻求佛理,追逐真谛的心情,搭乘上遣唐使船,日本商船甚至是新罗商船漂洋过海赶赴大唐一寻佛学真理。

他们在回国之后便四处讲经,替人释惑,教人向善。而且他们不仅仅是弘扬佛法,同时也将在中国所学的医术、哲学、建筑等等统统都带了回去。而且当时日本大型的佛事法会,都是用唐朝话来讲解的。

正是因为大唐走在了世界的前沿,才能使人信服,同时也加速了佛教的向外传播。以至于在今天日本的角角落落还能看到盛唐的身影。而在佛教东传的过程当中,大唐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等于侧面帮助了日本建立成体系的佛教文化

二、佛法使者

释迦牟尼在天竺创立了举世闻名的佛教,它讲求六道轮回,阐释宇宙奥秘并且教人不断向善。也逐步的形成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之分。在汉哀帝时期传入中原大地,自汉明帝下令建立白马寺以来佛教不断的被统治者所青睐。尤其是南北朝时期,不断地凿刻石窟,就是闻名的莫高窟就是此时兴建的。进入唐朝以后,对于佛法,还是存在很大的歧义毕竟谁也没有去过古印度。

1. 玄奘西行

《西游记》的唐僧原型就是唐太宗时期,不远万里赶赴天竺求取真经的玄奘法师。在南北朝时期对于“一阐提众生有无佛性”就争论不休,到了唐朝也没有结果。而且玄奘在读《涅槃经》、《成实经》、《毗昙》,因为译著不一,所以其对佛法的真谛产生了很大的疑惑。

玄奘饱受困惑之苦,曾向唐高祖提议西行,但未获批准。而后又向唐太宗上奏,其奏疏犹如石沉大海一般不见回复。但是他去意已决,还是决定“冒越宪章,私往天竺”。这一路上有官兵阻拦,有贼匪横行,有高原遮挡可谓是山高水远,路途艰险。央视纪录片《玄奘之路》,就曾详细的讲述了这一过程。

这一路上玄奘法师,走走停停每到一个国家都学习当地佛教经书,了解其教义。经过十多个国家,在其三十一岁时终于到达了令他心驰神往天竺国。他在佛祖讲过法的那烂陀寺中学习了五年带着六百五十七部佛经回到洛阳,并受到太宗亲自接见。

虽然李世民与李治都非常重视玄奘,并劝其还俗,但他还是痴迷于佛法。归国后在老家的少林寺潜心翻译佛经,“截续真,开兹后学”。共译成一千三百三十五万字,是为唐朝译经注疏之最。著名的《般若经》《瑜伽论》都是经玄奘之手翻译而成。正是有了玄奘这样的人物,普天僧众对于佛教的歧义终于得到了统一。

正因为玄奘的求法心切,所以才有了后来佛教不断的兴盛。当中原佛教都向着一个方向发展的时候,佛教正式走上了正途。而这也使得佛教能够不断的吸引,日本僧人前赴后继来到大唐求法。

2. 鉴真东渡

日本的大量僧人不断的来到中国学习佛法,但是其本土的戒律却并不完备,僧人无法根据律仪受戒。所以这使得他们尤其困苦,荣睿和普照找到了在宁波的鉴真法师。他为了佛教的广泛流传,便接受了邀请。

但是其东行之路却异常艰难,先后经历了六次变故才成功踏上东瀛土地。第一次是被人诬告为海盗,险些坐。牢。第二次是因为船只不牢固,在舟山时险些殒命。第三次是因为越州僧侣不舍鉴真,于是向官府称其被引诱。第四次,在海上被弟子带来的官兵拦截。第五次遭遇巨浪阻拦。终于第六次成功的到达了日本的萨摩

正是弘扬佛法的信仰在其心中念念不灭,才使得鉴真法师能够意志坚定的一次次尝试。而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荣誉,在日本被奉作“大僧都”,管理全日本僧尼。终于使得日本拥有了完备的戒律仪式,而其也不断的更正日本佛教的错误观点,使得日本佛教走上正轨。

他不停的开坛授法,制定了一系列的佛教仪式,奠定了日本佛教的基础。而其坐化的“唐招提肆”也由此成为佛学最高府邸。七十六岁,他结束了为弘扬佛法奋斗的一生。其事迹也被写成《鉴真和尚东征传》为日本后世传诵。

三、文化的双向交流

大唐的先进文明,远播到了东瀛,使其成为真正的封建国家。并确立了佛教为日本国教,从此成为政治的附庸,常伴其左右,促进了佛教在东亚圈的繁荣与稳定。由于交流密切,日本对于唐朝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大批量乐善好学的僧人来华,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推动着唐朝佛教的不断发展。日本僧侣为大唐带来了日本佛教的发展状况,二者可以相互补充。中国佛教传入日本后,他们如果有更高的见解便可以反哺中原佛教。

武宗灭佛之后唐朝的大量佛经失传,并且几乎已经退化到南北朝时期的水平。而此时日本僧人诫命,率领其弟子为中原带来了其撰写的《胜星经义疏》《法华义疏》等,有效的避免了佛法失传。

四、总结

唐朝的经济发展和开放的国策,奠定了中外交流的基础。而玄奘求取真经,以及武则天兴佛则使佛教在这片沃土之上开花结果。而日本善于学习的精神,以及统治者的需要直接加速了唐朝佛教的传入。这看似巧合的传播,其实是文化发展和政治发展的必然。因为封建统治者,必须用宗教色彩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赋予自己地位合法的解释。随着佛教从中原不断的走出去,也对南亚的许多地方比如泰国、柬埔寨等都形成了影响。日本的很多东西都受到唐朝的影响,比如茶道,和服,围棋,书法。在这个国度,还依稀留存着属于我国的大唐风采。

参考文献:

《唐书》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