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域西来-102-概念元素-古代佛教最难治愈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6-10 11:28:30

Ready

【感谢】

《佛教思想史-法雨西来》课程,是根据 闲者知无涯 老师的“新佛学金刚经”系列课音频所整理的文字资料。课程文字基础稿由群主【安端】整理、校对提供。——【STONE的学习笔记】

本节课音频首次上线:2020-02-27

上一课讲了僧团的出现,就必然要推动佛教的传播和发展。

但是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在文化圈里发展,就一定会受到中国文化的反作用力。与之对抗的,是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力量。谁是中国文化中的决定性的主流力量的呢?是知识分子阶层。中国古代称这个阶层为士人阶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铁肩担道义,长空万里行”,这都是中国士人阶层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所以,佛教思想能否真正地在中国发展起来,取决于中国士人阶层对这种学说的态度。士人阶层如果接受了这个学说,或者士人阶层进入了僧团,那对佛教思想最终中国化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不光是佛教思想如此,也包括近世传入中国的各种主义。任何一种思想想以原教旨主义的方式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生存,都是不可能的,历史上已经有无数次尝试,都不可能。理由很多,但根本理由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感。中国,中国——中心的国,名字就能体现出文化的特质。

中国文化的中心感有两个侧面是非常明显的,一个叫:文化中心感;一个叫:文化大一统。因此,任何一种外来的思想和主义,被我们接受,都有一个同化的过程。我们最终接受的,不是原教旨主义,而是必须冠以“有中国特色”这几个字作为其定语,有没有不说,但实际上就是这样。

文化的同化,其实暗含着选择。佛教思想作为外来教义传入中国,就从来没有过一个被全盘接受下来的过程。从没出现过,说一出现就被接受。没有!并且其一开始就没有被计划作为一个整体思想被我们所理解。

佛教思想在一开始就是被打散的,缩略成一系列的观念要素。这是个宗教词汇——观念要素。换句话说,佛教是一个词、一个词;一个概念、一个概念;一个观念要素、一个观念要素地被传入到我们中国文化中来的。苦、空、无常、无我、人、法,这一些系列的概念都是观念的要素。

法域西来-102-概念元素-古代佛教最难治愈

为什么要把佛教这个整体的学说打散成为观念的要素呢?因为只有成为要素,简单、明确,才能方便地和我们中国固有的观念与实践相结合。当然,这种选择模式,可能完全是在无意中进行的。因为,不论是最初外来传法的法师,还是我们本土出现的信徒,谁也不会在一开始就如此高屋建瓴的进行一次整体的顶层设计,说:我们要做观念要素式的传播,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地往里压。不可能!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闻科学的方法,跟这个时代概念素材的多少、观念素材的多少,技术的进步,人群整体思维水平的高下……诸多因素都有关系。所以每一个时代的闻科学方式是不一样的。在早期,那就要用观念要素的方式往中国传。比如,现在要用佛教四框架理论来整理佛学——历史、哲学、神学与文化。这是为什么?因为两千多年以来,佛教的概念素材实在太多了,概念素材太多,也太杂了。如果用点、线、面,都没有能力去囊括如此大的一个系统。该系统过于庞大,所以用四框架理论,四根柱子一立,直接起楼。什么时候?兴起什么理论?并且以什么方式使用这些理论?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讲,总有其内在规律,最终会使我们无可避免地走上这条道路来。

把整体教义缩减成观念的要素,这样就很容易被同化与融合,被接受。这样,同化一批要素,接受一批要素,再融合下一批要素,这里就暗含着选择。这种频繁而持续的选择与混合,其本质就是中国文化在对佛教的整体教义做改造,只不过是一块砖、一块砖的进行罢了。因此,佛教传入中国,很快就偏离了自己的航道。而这种选择工作,最重要的方式,是以静悄悄的方式进行的,是通过译经这种方式来完成的。

译经——翻译经书,就是将佛陀原说的经书翻译成汉语。这是一个神圣的工作。译经最初的原文来源并不单纯是梵文,请不要误会,什么语言都有,有摩揭陀文、巴利语、吐火罗文……经、译经的来源就很多了,但“经”这个字在中国书籍的分类里,是等级最高的。经史子集嘛。

经书之所以敢叫经书,是因为它代表着圣教量性。很高级,代表着圣教量。但是,中国的信徒在译经的时候,令人万万没想到的一件事是什么?是中国与印度的治学观念在根本上是不同的。都是文明古国,但不客气的说,我们真的比印度文明。

中国学者治学——不是现在——古代,自古都是诚恳老实的。对于译经或者经书,会一字不差的抄写,一字不差的记忆、背诵外来经典。他们没想到印度的宗教学者,在创造经典的时候并不如此,他们完全是靠记忆和自由的沉思和临时的发挥,张嘴就来。佛教密教最初的模式叫陀罗尼,什么是陀罗尼?就是一种背诵法,就叫:陀罗尼。因此印度的宗教学者产生了无法想象的,浩瀚的佛教经典。现存的缩略版《大藏经》5480卷,接近一亿字。“自古佛学最难治”这句话不是白说的。

我们完全想不到,也从来没有面对过,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印度学派,就忽然来到眼前。它们以佛陀的基础思想为原则,从小乘佛教发展到部派佛教,又从部派佛教发展到大乘佛教。换句话说,它来到我们中国文化之前时已然是一个庞然大物了。大乘又在一个原则下面,开出了中观学派和瑜伽行派,在旁支又开出了净土教与金刚乘。

印度它作为早期佛教的发源地,其思想的输出能力,客观地说,在史前时代,完全是核动力级的。它们向中国文化动态地输出了建立在不同的时代里、不同的学派上、不同的理论上,各种复杂难解的经律论——大乘的、小乘的、部派的,以及数不尽的佛教传说。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