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七月半”,每个人都在想什么?它的起源不容低估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10 20:14:49

Ready

“七月半鬼乱窜”。顾名思义,七月半就是每年农历七月中旬这一天。在乡下,小时候经常听到大人们常说七月半,各种鬼会从地狱回来在路边晃荡,专抓不听话乱跑的小孩。所以每当这一天来临之际,再调皮的小孩都老老实实待在家里不敢乱跑,形影不离地跟着大人。那时候的乡村还处于半原始状态,山坡上随处可见的坟堆,被笼罩在一片片茂盛的竹林丛中,更加增添了几分恐怖的色彩。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会存在鬼节这一说法呢?其中又潜藏着什么样的神秘故事呢?

佛教中鬼节又被称为“孟兰节”。相传到了这一天,阎罗王就会打开地狱之门“鬼门关”,让被关押的鬼魂出来自由活动,直至这一天结束才回归地府。因此,民间便会在这一天对死去的亲人进行拜祭招魂,供奉丰盛饭菜,烧冥钱元宝、纸衣蜡烛,放河灯,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灾增福,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气。

七月半祭祖的习俗其实在古代就盛行了,原本只是民间的祭祖节,而非“鬼节”(“鬼节”是后来的说法,料想是从道教中元普渡开鬼门关的思想演变而来)。七月半祭祖节又被称为“中元节”,这是源于东汉后,大约是北魏时期道教的说法。

一、“中元节”的由来有两种传说

其一,传闻道教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分别在“三元日”为天帝检验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地官所管为地府,所管的自然是各路鬼神了。其中元与上元、下元合称为“三元”。到了中元之日,地宫会打开地狱之门,让众鬼离开冥界,接受考验,有主的鬼回家去,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因此又称鬼节。

其二,相传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尊者在未得道前,父母双亡,他十分思念自己的母亲。等到修成之后,他便用天眼察看地狱,寻找自己的母亲,结果发现母亲已堕入饿鬼道,食物入口,便化为熊熊烈火,苦不堪言。目连很心痛,便去向师尊释迦牟尼请求解脱之法。释迦牟尼告知说,你母亲生前罪孽深重,死后才堕入饿鬼道,万劫不复,想要解脱,你一人之力不可为,必须集合众人力量,方可化解。于是目连不辞辛劳,广集僧众,在七月十五日做了一场盛大的法会,超度地狱亡魂,终于使母亲脱离苦海。

二、“中元节”祭祀活动

在古代,人们会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孟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

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凯泰曾有诗曰:“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描写的便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过鬼节的习俗。

演变到现在,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为,点荷灯为亡魂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道士建醮祈祷,为亡魂的灵魂超度。

三、“中元节”祭祀的鬼魂

一种是“善鬼”,主要是祭祀死去的祖宗和亲人。人们认为,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鬼魂都会在冥冥之中成为本氏族或后代的保护力量,人们通过各种仪式,招回死去亲人的鬼魂回家享用祭品,并祈求鬼魂保佑和降福。这种思想对中国鬼文化的祭祀和丧葬习俗有很深远的意义,

一种是“恶鬼”,就是非正常死亡的鬼,比如杀死、溺死、烧死、吊死等鬼魂,合称枉死鬼。恶贵是凶恶的象征。原始人对该类死者的鬼魂是恐惧害怕的,所以要对其进行不同的丧葬仪式,沿袭至今,民间还有凶死者不得轮回转世而成孤魂野鬼或打入枉死城永世不得翻身的说法。这类鬼怨气最重,常常出来为祸人间。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又在恶鬼里加入了道德观念,即生前造下罪孽或做过昧心事,死后也要打入恶鬼行列。通过祭祀仪式超度这些恶鬼,让其减轻罪孽,化解怨气,从而减轻痛苦,投胎转世。

“鬼节”现已变成了一种传统节日。祭祀方式也更加简化,在我的家乡,普遍的仪式就是烧纸和供奉饭菜,让逝去亲人的鬼魂回家享用,基本上还是保存了鬼节淳朴的意义。血脉的召唤,感情的延伸,思念的寄托,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提醒,都赋予了鬼节丰富的人文内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祭祀仪式也不同了,但永远相同的是活着的人对逝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

愿他们都在天堂安好!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