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正一天授”。
《地藏菩萨本愿经》里有一段话,流传度非常广,相信朋友们都听到过或者看到过,是这么说的: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这段话的感染力真的是极强,光是听,就能让人感受到那种慷慨激昂、舍生取义的壮烈情怀。这段话的核心精神,就是“无畏”;核心思想,就是“为人”。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就集合了“无畏”和“为人”这两种高贵的品质于一身。在乱世之中,他两次挺身而出,主动承担巨大的风险,乃至最后慷慨赴死,但最终还是家教不灭,香火不绝,名声传于后世,德行福荫子孙。
这个人,就是卫国的孔达。孔达这个人对比其他那些彪炳史册的名君名将,确实显得很默默无闻。但是,我就偏爱这些身上闪着微弱星光的小人物。所以,我们今天专门来讲讲,孔达两次挺身而出,做替罪羊身陷险境拯救国家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以攻为守做囚徒。
我们在之前的第97、98《元咺打官司》那两期里,详细讲过卫国的卫成公和晋国的晋文公之间的恩恩怨怨。晋国一直看卫国不太顺眼,两个国家国土又挨着,所以一直摩擦不断。但是风水轮流转,命数各不同,晋国自从晋文公称霸之后,战力一直都很强势,对卫国形成了绝对的拿捏于手掌之间的状态。
所以,卫国不得不主动低头,开始向晋国妥协示好,求大佬原谅,求大佬放过,求大佬保护,求大佬包养。
但是晋国压根不理他,还到处放话说早晚狠狠扁他们一顿。
这件事把卫国老板卫成公愁得可不轻,在国内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想办法,但是一直求不到什么好主意。所以,他只能把目光放向国外,想找国际友人帮忙牵线搭桥。
诶,还真让他找着了。陈国的陈共公答应帮这个忙,做这个中间人,帮忙撮合卫国和晋国建立双边友好的外交关系。
但是陈共公也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这个忙我答应帮你,但是机会你必须自己创造出来,顺带着让我也做一回好人。
而卫成公最发愁的就是没这个机会,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制造这种机会。于是,他只能求着陈共公给想想办法。
陈共公想了半天,说:“要不,你派兵去打晋国吧!”
卫成公听到这句话,直接就愣了,说:“大哥,我是让你帮我撮合跟晋国老板他们合作的,你现在让我去扇人家两耳光,你这不是要整死我吗?”
陈共公说:“哎呀,你别急,听我把话说完。我让你先派人带兵去打晋国,又不是让你真的去打。你半路上再派人把这个带兵的将军给抓起来,主动送到晋国去,到时候就说,你是一直一心臣服他们晋国的,但是有的人不服,还想挑衅,为了表示诚意,现在你主动把挑衅的人给抓了,交给他们处置!到时候,我再到晋国给你添油加醋说好听的,再送点礼,估摸着,你跟晋国这事就能办成!”
说实话,咱们现在想想,这陈共公什么脑回路?想的这是什么歪主意?让自己老板出卖自家大将,然后去讨好外人?不得不说还真有创意!别的都是下面人出卖上面人,叫“卖主求荣”,他这是反其道而行之,“卖将求荣”,真是令人不齿。
这卫成公也不是什么好货,听到这陈共公的主意,竟然还觉得不错,然后就要按着这个计划来。但是让谁带兵去打晋国,就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这丫哪是排兵打仗?这是摆明了要演一出戏,然后当替罪羊去送死的啊!
卫成公回国把这个计划一说,卫国这些大臣们一个个都把头缩回去不吭声了。那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谁都不想接这个差事。但是这个时候,这事总得有人办,不然晋国真的要打过来,卫国要亡国灭种。
这时候,卫国执政孔达站了出来,说:“要是没人去的话,那我去吧。”
卫国那些大臣们都不敢看他,卫成公也不敢看他,沉默了半天,卫成公说:“既然这样,那就按您的意思办吧!”
于是,孔达率师伐晋,然后半路上被卫成公的宫廷亲卫追上,直接夺权下狱,穿上囚衣带上枷锁,交给了晋国。不过还好,晋国知道孔达是个好人,也没怎么难为他,过了两年把他放回国去了。
孔达回卫国之后,官复原职,仍然执掌大权。他也没有拿这件事居功自傲,仍然低调本分,让臣民们都很敬佩。
尘世白驹过隙,人情苍狗浮云。转眼间,三十年过去了,孔达已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了须发皆白的老者。但是他不知道,他第二次要做替罪羊的时刻,已经到来。
第二个故事:言而有信自缢死。
邲之战失败后,晋国被迫将霸权拱手让给了楚国,晋国上下在士气和信心上都遭受了重大打击。为了避免“树倒猢狲散”,晋国赶紧把宋国、卫国、曹国这些往日的铁杆小弟都集合起来,在清丘搞了个集会,史称“清丘会盟”。这次会盟的主题就是在这个时候大家必须抱团取暖,紧密团结,绝对不能背叛!对待那些攀附楚国的小弟,要严厉打击!
陈国这个时候正好就攀附了楚国。于是宋国二话不说,拎起砖头就准备往陈国脑袋上拍。
但是卫国这个时候又站了出来,对宋国说:“不好意思,兄弟,这块板儿砖,我不能让你拍。”
宋国就纳闷,说咋回事?
卫国说,想当年,我跟晋国老大哥的时候,是陈国给我当的介绍人。所以当时为了表示感谢,我们跟陈国是砍过鸡头、喝过鸡血酒的,发誓以后在落难的时候要互相保护,现在,我们要言而有信。
对宋国说这个话的人,正是白发苍苍的孔达。
宋国人听完孔达的话,冷冷一笑说:“孔达,清丘之会你也在场,咱们霸主老大哥的话你可是听得明明白白的。现在你要护着陈国,行,我给你这个面子,但是老大哥那儿,我看你怎么交代!”
孔达说:“我知道,这个你们就不用操心了。如果大哥真的要怪罪起来,我这个老头子一身承担就是了。但是我还是那句话,做人要言而有信,我们答应过陈国要见危救难,说话要算话。”
于是宋国就撤了,然后到晋国那告了一状。
晋国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又惊又怒,他们在这个时候是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于是马上举大兵压卫境,要严查卫国拦宋救陈的罪过。
此时,孔达已经做好了全部的准备。他给晋国传了封信,信里说:“三十年前,我本来就该死掉了,承蒙贵国先君的恩典,我侥幸活了下来。三十年来,我们卫国随贵国东征西讨,忠心耿耿,从未有违逆之举,秉承的就是当初的一个承诺。现在之所以违背贵国的意思,还是为了能言而有信,期望贵国能理解。这一切的责任,还是在老夫一人,现在,老夫以死谢罪!请贵国念在我卫国人民无辜,不该遭屠戮之苦,早日撤军。”
信派人送出后,孔达又让卫穆公发了一张公告,说卫国逆臣贼子孔达,在卫国和晋国之间挑拨离间,他的所作所为,均非我卫国之责任!现在孔达已经服罪自尽了,谨此通告!”
这就是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了自己身上。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孔达就上吊自杀了。
晋国感慨孔达的仁义,对卫国的面子活也比较满意,于是自行撤军不提。
这就是孔达两次主动做替罪羊的故事。
孔达死后,卫国人都感念他的品德,卫穆公更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儿子,并且让他的儿子世袭了他的爵位,这也算是对孔达的一种肯定和补偿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