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经》第15卷讲义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10 07:42:59

Ready

我们继续讲《大般若经》卷十五,我们在学习的时候经常看到经典中提到两个字叫‘善现’,这次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又提到‘复次、善现’。这个‘复次,善现’,我在讲解《妙法莲华经》时给大家讲解了什么叫‘复次’,实际上‘复次’这个名词近代很多法师一直搞不明白。‘复次’是什么意思呢?是重生的意思,也是涅槃的意思,‘复次’又是我们通常的俗语叫做往佛、往生、回归等等的表达,也就是说‘复次、善现’就是开悟见性。

所以我们在经典中看到特殊的文字或名词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它的含义,为什么叫做善现?为什么叫做汝?我曾经给大家讲过,汝叫做母的意思,母亲,这个不是指我们的妈妈,指的是我们的母性本性,如果能够真正的开悟见性。你就明白了‘汝观何义’。一个修正的人能够明白自己本性的时候,他能观见自己的本来面目,他能明确一切法理以及法义。也能明白苦圣谛非菩萨摩诃萨,集灭道圣谛也非菩萨摩诃萨。

所以在卷十五中所提到的苦集灭道并非是真正的菩萨摩诃萨。有人把菩萨摩诃萨讲成大菩萨,这是错误的。摩诃萨虽然叫做无边,但不可用大来表达。因为这个大和如来本性所显的大不是一回事,一个是指的如来性为大,摩诃为什么叫摩诃萨不能用大来表达呢?因为如来性指的是无量无边也叫阿弥陀佛佛性。而摩诃萨不能用大来表达的根本原因就是能所的差别。

这就是说我们通常在学习佛法中,多数的人都以为摩诃萨就是大菩萨,这个说法已经延续了很多年了,我这里给大家讲,让大家纠正一下什么叫做摩诃萨什么叫做大。我们从听经的时候就能感受到我们所理解的大和摩诃萨的差别。我们人人都知道什么叫四大,但是不知道四大的大所讲的是什么?甚至很多人说我们的身体是四大的假合,实际这句话也错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四大不是地火水风名为四大。但是通常都把它表达成我们的身体是地火水风是四大是假合。如果这样的理解,我们就违背了道谛,所以说道谛中所提到的性道谛指的这个四大不是指的我们自己身体的肉骨头血等等的,而是指的所能。原来地水火风是般若的意思。般若无实,为性本空。所以地水火风的假合你原来发现真正的大智慧是没有一个实体的,那怎么来的呢?那就是性分出来的,性非有故。

所以我们通常学习的时候,大部分人对这些言论和通俗的常规的一些语言往往灌输的太多,不了解我们真正的‘大’指的是什么,甚至把一个‘大’说成是我们凡夫的身体,凡是这样能听到经典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反省一下,四大本空指的是什么?苦集灭道指的又是什么?如果这个不能搞明白,我们就不知道大到无边的表达方式。如果说这个大表达的就是如来境界,表达的就是摩诃萨大菩萨的境界的话,那么这个四大表达的又是什么呢?

所以在《大般若经》中表达的全是有情的觉悟境界、有情的智慧境界和有情的慈悲境界。没有同体慈悲、没有真正的菩提萨埵,没有这个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下文,也就没有了后说,也就没有了有情。

所以我们听《大般若经》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四大不是指我们凡夫这个身体,它是以性说、是以如来说,是以本位说、是以涅槃说,甚至可以用空说、有说、无相说、无愿说等等表达异空解脱门的真正菩萨状态。

我们多数人修行大悲咒,修行秽迹金刚,也修行很多的密法的东西,里面都有大慈大悲,有大悲大喜,也有了大舍大愿。这个指的是菩萨本能所生的一个能量,并非我们凡夫就能具备这样的条件,具备这样的状态,具备这样的境界,因为凡夫是不可能的。四大假合指的是我们的性,所以说如来说法不离性说,佛说法不离性说。原来四大指的是性说,根本不是指我们的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那个四大假合,即便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同样也不是相说和我们的见说。所以般若里面阐述的菩萨摩诃萨指的是异无忘失法、是异恒住舍性。这样的话大家就听懂了,原来我们所谈到的四大根本不是我们理解的四大,而是真正在万变剧烈当中所产生的分离显性的开悟状态叫做真正的四大假合!这样我们就完全理解了般若所讲的是什么意思了。‘

善现、汝观何义?及一切智非菩萨摩诃萨,及道相智一切道相智非菩萨摩诃萨’。我们所理解的一切智并不是真正的菩萨摩诃萨,这个智仅仅是你能够判别,对智能够观察。而真正的菩萨摩诃萨是相应处,当我们的一切智不能发生作用的时候,它不是菩萨摩诃萨。当我们的道相智不能与菩萨相应的时候,也不是菩萨摩诃萨。当我们的道相智不能与菩萨相应的时候,也不是菩萨摩诃萨。当我们的修行过程中,通过证量达到了一切智的状态,能够把一切智变成行为,这才是菩萨摩诃萨。仅仅是证入了空性,你就是一个空性,仅仅你点着一把火,你不能给人照亮光明,不能温暖别人的时候,你不叫菩萨摩诃萨。虽然你是一团火,但是你不能给众生带来温暖,不能帮助众生解脱,你不是菩萨摩诃萨。

所以说菩萨摩诃萨及色法皆不可得,一切色法原来是不可得。我们通常而言及色法等是菩萨摩诃萨或者对意识等是菩萨摩诃萨。这个通常的理解是不可以的,是无有是处。所以我们理解的色法也是不可得故,那么菩提萨埵也就是菩萨摩诃萨也不可得,所学到《般若波罗蜜多经》也不可得,因为这些都不是能够让你生出智慧的东西,那么真正生出智慧的东西是什么呢?是真如如实性,是真如如是的实相,是真如如是的所用。

这样大家一下就明白了,原来我们修行半天必须修出来证入状态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不能发生作用的都不是菩萨摩诃萨。从一些事物当中观察眼耳鼻舌身意不是菩萨摩诃萨,而且用我们眼睛耳朵所听到的真如也不是真如。

所以修行过程中通过修行去了解真如所现,才能达到能所之变,才能具备有情慈悲大智。这个时候才能体现‘大’的作用,仅仅靠说不是大,仅仅靠理解也不是大,仅仅靠你的表现心也不是大,那么靠什么呢?就是靠我们能够缘所生法,缘所生法真如。缘所生法真如才是真正的修行过程。 在整个《大般若经》当中,每一讲都讲解对菩萨摩诃萨的实义有一个定格。甚至对八解脱真如都表明不是真正的菩萨摩诃萨。

所以说在大般若中提及到的修行次第和过程,表达证悟的状态和级第,都是为了能够给凡夫众生表达清楚什么样的状态是真正的菩萨境界。那么这部非常长的《大般若经》展现的就一个条件,展现的是什么呀?大乘!对五眼六通甚至连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也都不是菩萨摩诃萨。同时表达了我们修行所证的行门中所具备的条件,那么就是五眼六通、无相无愿、九次第定、十遍处,真如显化,包括我们的十八空,这些过程在每一个修行的过程中,都会显示这样的境界和状态。哪怕你念佛或者持咒或者是观想,或者是诵经或者是礼佛或者拜忏或者放生。这些虽然都是在一些表法的初级中,但是最终的结果都会踏入真正的解脱门真正的契入真如门。真正的契入真如门,真正的使自己成为一个不行的可行人,要以有相的状态完善无相的行愿,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大菩萨,才能真正的明白三摩地的作用。

《大般若经》里面好多好多的内容,大家几乎看不懂,因为里面讲的东西几乎是一样,但是实质上差别很大。大般若非常细,每一个章句都表达我们修行的过程,犹如泰山的台阶,每一个台阶都不能落下,这样你就会从《大般若经》中发现禅、教、律、密,净的共处,理解佛所说的十八佛不共法,理解真如门与解脱门的次第关系,纠正我们在修行中一些邪见、知见、偏见的一些错误修行方法,了解真正的菩萨摩诃萨是具备真正的有意义的大慈大悲大舍大愿的一个行为,了解它们能够用真心所发显化如来,不仅完善了自己,同时利于别人,这就是自利利他。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