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牧林家”立三尼
昨日,四众弟子恭敬虔诚,安奉一石质的孔老夫子圣像。
有点简约又不失隆重的仪式于九点前圆满。
安奉圆满后,欢聚呷茶,大家畅所欲言道出心声——
有人感慨,一宿无眠,忧的是,整日皆雨,咋整?!
有人赞叹,怕吊车有恙,揪心忐忑!
笔者边啜茶,边玩手机,一查万年历,吓!赫然注着的是,5,11,“孔子祭日”!顿觉蹊跷!
晌午,一文化人,闻讯而来,虔诚叩拜了安奉了的孔圣人。
他建议,要不要再迎请老子雕像。笔者婉拒。
理由是,虽然,明朝时,本宝珠岩是三一教的祖庭之一,但是,此时的漳浦宝珠岩,是妇孺皆知的准提佛母道场。
不忘历史,但是,无需继承。
由此,想起明朝的“三一教”创始人林兆恩,龙江。
“九牧林家”立三尼
“夏午真经”弘九序
笔者粗浅,不谙这段历史,门外汉一个。
因为驻扎宝珠岩,有时不得不,剪刀加浆糊,拾人牙慧,宣传宝珠岩的历史。
依旧转载下文
它是专家学者的研究所撰————
《萃取三一教(四):林兆恩与三一教》
原创作者 i虚度 色受想行识
……………
林兆恩对于儒道释三教的判教是:儒乃立本,道乃入门,释乃极则,且儒道释三者都各自含有立本、入门、极则。“余所设科也,有曰立本者,有曰入门者,有曰极则者,而其教之序也。先立本,次入门,次极则。故不知立本,则人道不修,无以为入门之地,不知入门,则心法不存,无以为极则之先。”
“其所谓三教之正宗者,非他也,心身性命之要道也,三纲五常之至德也,士农工商之常业也。”根据《夏午真经》所画“三教合一图”可以得出,常业、纲常、性命是三一教的基础,有一份社会职业、遵守道德伦理、懂得性命之道,才能够确保循序渐进的修炼以至最终悟道。
如何才能到达按照立本、入门、极则的次第修持呢?林兆恩提出了“九序心法”,第一到第三序为立本,第四到第六序为入门,第七到第九序为极则,也可以看做是具体实修的下中上三大阶段。
九序心法
一序,艮背,以念止念以求心;
二序,行庭,效乾法坤以立极;
三序,通关,支窍光达以炼形;
四序, 安土敦仁 , 以结阴丹;
五序, 采取天地 , 以收药物;
六序, 凝神气穴 , 以嫡阳丹;
七序, 脱离生死 ,以身天地;
八序, 超出天地 , 以身太虚;
九序, 虚空粉碎 , 以证极则。
其中第一序“艮背”最受推崇,很多人从中获益。艮背与行庭都出自《易》之艮卦:“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艮为山为止,艮其背就是心知止,《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玄奘法师翻译禅定,最早用的就是“静虑”二字。
林兆恩又解释,背属北方水,心属南方火,艮其背就是以水洗心,也就是《系辞传》说的“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因此,艮背是让人通过调息、凝神、观想,将心安定下来,为后面的修行做准备。通过结丹之法,脱离生死,委身太虚,在突破“炼神还虚”的虚空境界,证悟极则,也即最上乘的心法。
于是可以总结出三一教的核心教义组成:以“心性”为核心,以“立本、入门、极则”为次第,以“孔门心法”为前提,以“九序心法”为修持。
……………………
天福学院林老师阅后得四句:
早岁经上参无生,如今心地体自然。
茶渐无味始真味,人至华实已流离。
感恩专家学者们!
此时,5月12号6点。
大雨滂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