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从何来
——诘问惠能
刘晓林
据说惠能因一首偈成为了中国佛教的六祖,开启了中国佛教的禅宗时代。
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许多的佛学研究者认为南宗的惠能已然进入了“不着相”的境界,北宗的神秀则停留在“着相”的层面。前者在“慧”的阶段、悟了真空相、后者在“定”的阶段,穿梭于有形世界。事实如何?果真如此吗?
九天居士秉持的观点:有无相生,虚实共融。易学讲宇宙间万物皆是复合体(佛学称和合事物)。既然是“和合”,那么“菩提本无树”、“本来无一物”的至纯、真空之“本”从何而来?众生平等——因此,如是的表述既可视为惠能的智慧,也可视为惠能的偏执。
天地间的事物若本体在,则其他系列衍生体在。本体若无,衍生体则无从谈起。之如“无生无灭”在道理上或许成立,实际则不能。物体逋落世间,“生”立即形成。遂之,彻底还原(回到无生状态)的可能性为零。因此,“本来无一物”当作超脱境界来看是可以的,其与真实的客观存在并不能作等。
五祖认为惠能得到了《金刚经》的真谛(空),便立其为六祖。事物的优劣属性皆因评判标准而存——出世与入世都是世间活脱的客观存在,勿需论证。两者并无高下之分!出世(顿悟)的惠能与入世(渐修)的神秀在佛学造诣上各有千秋,互为补充。
“本来无一物”,那“气”、“理”是什么?宇宙的初始是虚空真无吗?若惠能复生,九天居士欲与之辩:“本”从何来?
附图九天居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