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佛学 → 主题:佛教的真理

主题:佛教的真理

2022-05-06 13:37:20来源:互联网小编

(一)缘起与正念

近日,读一本美国进化心理学家罗伯特·赖特所著的书。

这本书点燃了我探索生命起源和生命秘密的巨大好奇心。

书的英文名《Why Buddhism is True 》,中译《洞见: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

坦率说,如果不是书的英文名对我的强烈吸引,我会与这本书失之交臂。

这本书有很多有趣的内容,但充斥着大量心理学的专业论述,读起来并不轻松。我认真、仔细的读完了书的每一个章节。对我的启发是巨大的。使我产生了顺着这本书名的课题做一个系列专题来阐发我读后对佛学真相、生命真相所作思考的想法。

该书提出了一个中心论题:佛学在2500年前对世界与人生的洞察、见解的非超自然部分,是可以通过现代科学尤其是进化学来验证的,并且二者有着高度的一致。

比如,佛学认为,人生皆苦—-生、老、病、死充满了苦。佛学就是要让众生离苦得乐,从烦恼和苦中解脱出来,实现涅槃之境。

现代科学认为,基因是生命的密码,生命是基因在代际之间复制延续的载体。不同的生命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其存在的自然本质是为基因复制服务。“自然选择”是生命的造物主。

“自然选择”的设计并不关心生命的幸福,而是着眼让物种的基因得以代代延续。这样,进食、交配、赢得他人尊重、超越对手、趋利避害,产生贪念、产生嗔心,成为感觉和欲念的奴隶而不能看到外部世界的真相,执着于自我等等,这一切其实是生命体对自然选择交给生命体的任务——复制基因——最好的响应,这是生命体注定的宿命。

自然选择设计的程序,总是让生命不能得到持续的满足,做爱的快感不是持续的,进食的饱腹感也是短暂的,这样设计的精妙之处就是让人处于不满足状态,然后持续的去做这些事情,持续的做这些事情,恰好是有利于生命体的生存、繁衍、发展和基因的复制、延续的。

这样,作为人,作为一个动物的、自然的人,人性在狩猎-采集阶段基本进化、稳定下来,稳定下来的人性的核心特征是贪、嗔、痴——既决定了人生皆苦,也决定了基因长续、轮回不息。

但是,人和一般的动物不一样,人具有社会性,尤其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发现在狩猎-采集时代基本固化的动物人性不仅孕育着个体之苦,也导致了人类整体的苦海无边——不息的纷争和矛盾,以敌对阵营为地狱……这就带来了人在社会性情境下的觉醒,觉察到自然选择给我们设计的由感觉支配行动是一种荒谬的幻想,并不带来真正的幸福,人应该有权反抗、有权挣脱这种枷锁和苦的轮回,而追求真正长久的、圆满的幸福。例如,超越自我,把“自我“与他人乃至万物视为一体,性命相系,命运与共,这样或许是生命一种超越自然选择的解放。这样,整个人生,整个世界,将变得不一样。

你看,佛学和自然科学在这里是否达成了相互的印证与一致?

你或许会问,为什么自然选择一定要让生命成为基因复制的载体?

这是一个极好的问题!

赖伯特并没有提出更没有解答这个问题。

我和你一样,非常充满天真好奇的提出了这个问题。

我甚至想到了一个所有教科书没有告诉我的答案。或许这样——

宇宙和地球在一定的情形下,地球上出现了生物大分子—-带有碱基对的核苷酸,这些核苷酸以无数的形式排列,结果,有一些排列,成了特定的导致不同蛋白质合成的指令,继而产生了单细胞生命,而生命有两种可能的选择,一种是生命力弱小的,选择寂灭,它不适应环境不适应自然选择,一种是生命力强健的,选择生生不息,选择适应环境,适应自然选择。那么,生命服从自然选择的支配的逻辑就这样自洽为生命的基本范式和公理而不证自明。

我以为,佛学与佛教是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事物,佛教是佛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信仰,而佛学是一种关于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的认识,一套关于人生觉悟觉醒、离苦得乐、追求圆满幸福、处理人与万物关系的方法论,以及不限于此的学问体系。

佛学是一种学问、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佛教,则是在佛学基础上,带着特定目的发展起来的宗教。

我并不是一个佛教徒,但我是一个对佛学充满敬畏和强烈求知欲的人。我认为释伽牟尼是一位人类的思想导师和教育家,他开创的学问和他的使命是伟大的,是让人生和世界更美好。所以,他的法力无边,他的佛像庄严,他的法身无处不在,我们完全可以理解。

我想,如果我们能以人生极致幸福,世界极致美好为使命,为正念,我们自己也就成了佛,我们的佛相也必定庄严,法力必定无边,必定能离苦得乐,臻于涅槃之境。

我打算分六篇文章来完成这个专题,具体如下:

1、缘起与正念(即本篇)

2、佛学的真相为何?

3、知道佛学的真相,能让人生怎样?

4、知道佛学的真相,能让世界怎样?

5、我们为什么误解了佛学两千多年?

6、佛学,将有怎样的未来?

我很担心,在中国这样有着悠久佛教传统的国家,借一本美国人写的书的读后感,来谈自己对佛学的理解,是否有冒天下之大不韪之嫌?所幸,佛教是宽大为怀的,且历来有鼓励辩论质疑批判的传统。所以我就放开了手脚来做这个专题了。

我相信这件事是有意义的,我期待和您一起思考、交流、探索更美好的人生。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应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邮箱:rygoingup@163.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鲁ICP备150026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