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三圣: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毗卢迦纳佛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6-10 13:25:56

Ready

作者:圆明

1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毗卢遮那佛
2 般若空性 般若空
3 般若 般那
4 普拉那 普拉纳
5 佛宝 法宝 合一以后的佛是僧宝。
6 般若门(智慧门) 法界门(禅定,三昧,总持) 觉性门(觉知门、觉性)
7 三合一的一即一切 普贤的一佛乘则是二合一的一即一切 是一即一的一即一切
8 表智,乃七佛之师,一切智慧之师。 象征智慧的实行。
9 住善住楼阁。 住吉祥云室。
10 非心非佛 即心即佛
11 只破不立 破立双举
12 法身既不在菩提树下也不在宫殿楼阁里 法身既在菩萨树下,又在宫殿楼阁里 同时存在
13 文殊为庶男;智信之德。 以普贤为长子,体性之德。 “本体为主,轨则为辅”。
14 文殊师利则为信、解、智;故文殊为庶男表《华严》以智慧、以信、解为依据。“文殊菩萨”则为深信、为正解、为妙智,属不偏不倚的法界轨则。 普贤乃代表法界本身的理、体、行;故普贤为长子表以行愿力行、法界寂然之本为主。“普贤菩萨”为体寂、为理实、为行愿,属生生不息的法界实相。
15 智观。 理寂。
16 表「信、解、智」。表能证的大智慧。文殊的能信、能起、能证,则指圆观的圆信、圆觉、圆智,这是宏观而完整的部份。 表「理、行、体」,指「法界的存在」、「存在的呈现」,跟「法界的理体」三部份。表所证的法界体性,存在中本然现象的整体性、圆融性、统一性与和谐性。 当普贤融入文殊时或当文殊融入普贤时,就是毘卢遮那佛—自性佛果海
17 表能信之心是文殊的「信」;依于「信」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诸佛的老师。 表所信之法界,即在缠如来藏。所信的法界,是普贤的「理」。「体」就是如来藏。普贤菩萨的体性,遍布整个虚空法界,无所不在。 信可始生,理唯极见,故文殊居初,普贤居后。
18 表能起之解,通解事理,穷方便故。 表所起万行,上下诸经皆言普贤行故。
19 能起是指「了解力」 所起指的是「存在的呈现」。
20 以文殊师利为本尊,即奉行文殊之智慧并以此为导引,用以契证普贤菩萨的法界体性为终极目标。 以文殊师利之智慧为导引,作为行门之指针,而以普贤菩萨为本尊,用以恢复或契入法界体性。 合者为毗卢遮那。
21 “能”。讲能力,感受的能力,是智慧、般若空性,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法身成就。证空性的第一个得一切智,般若智的成就。 “所”。讲存在。法界成就。法身也同时成就,叫妙觉佛。佛从无形到有形的一个最初的形象,原始佛,法界的第一尊佛。 能所合一,文殊普贤合一,形而上的本尊。
22 能信指「信心」。 所信指「法界之存在」。
23 能起指「了解力」。 所起为「存在的呈显」。
24 能证乃「大智」。「根本智」三个条件:深信因果、明了因缘法、通达空性。 所证乃「法界理体」。
25 文殊之智慧(含思想体系的建立、理论系统、逻辑分析用依据等建树)则展现在中国祖师的立论当中。 普贤之体由经文之显殆无疑义;
26 文殊所代表的是属于“能证之教”或“能成之道”。 普贤所代表的是 “所证之境”或“所成之果”。 毗卢遮那属清净法身,“言语道断”
27 若约文殊言,则在“教法”之上,指“觉悟的训练方法”。即是《华严经》中六位修证之“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观。 约普贤言,在陈述行者“目前的境界”、“心性成熟的程度”,及提斯“行道的进境”,乃至究竟的“一真法界”,及其尔后“广行施化”的境界。 二者合一即是毗卢遮那佛,合此三者即是“华严三圣”。
29 文殊菩萨:亦即理论中的“动态内聚的稳定的流程”。 普贤菩萨:即此理论中的“静态内敛的稳定体性”。 毗卢遮那佛即“稳定均衡的内敛理论”。
30 信戒自在、游于十方,所作悉皆随愿而成; 愿愿不离普贤之德谓之愿心。
31 举手投足皆文殊心,文殊心故,心无浊乱是曰清净。净行者,乃以净智妙慧导皈普贤无尽行愿。 见闻觉知皆普贤行。普贤行故,是佛往修,诸佛菩萨同所行也。 净行者行行皆不离文殊、普贤及成世诸佛。
32 文殊师利的绝等智慧也自然涵摄了慈悲喜舍的普贤行愿。 普贤行愿中自然涵摄了文殊师利的绝等智慧
33 文殊师利则表示能引发对「法界存在的本然状态,产生真正信心」的了解性 普贤菩萨表示法界的一切状态或现象。一切的本然状态为「普贤行」。
34 它能整体、宏观且通盘地了解到事相变化的来龙去脉,以及引起事相变化的主导原则、理路。 普贤行指事实的存在。。对于一切境界,完全忠实、百分百接受。
35 表能起之解,通解事理,穷方便故。属于「普贤行愿力」中的「自证智力」的部份。 「所起之行」则有「境缘法力」的情形,它是蕴含宝藏、充满活力、光芒四射的状态,称为「正法眼藏」「无尽藏」等。
36 智门。文殊表能证大智,本所事佛,名不动智故。「不动智佛」指「根本智觉」或「遍满一切法界的圆融智慧」 理门。普贤表所证法界,即出缠如来藏。普贤表示所证得的法界理体,就是光明慧开的如来藏,亦即善财童子所证入得法界体性。 「根本智」本身却是如如不动的。
37 文殊是指圆观之圆信、圆解、圆智; 普贤则是指存在之中本然现象的整体性、圆融性、统一性与和谐性。 「不动智佛」心性,能随缘任运而起种种分别作用,然其本智无所动。
38 智慧开展为权用的「方便智」与实际的「真实智」。 理体展开为「体性」与「智用」; 「用文殊的两种智慧来证入普贤的体性与力用。」
39 「正观」来说,智的力用本身就是慧观的现象。 「正定」所呈显的法界理体之本然现象,原本就是寂静,不受任何的意识干扰;
40 文殊的宏观智慧则在于展现无边的本体「妙用」。 普贤理体的本然现象就是法界的「本体」。 有宏观的大智后,才能证入法界存在的本然现象。
41 文殊所表之能证大智,由能信、能起、到能证,具言「信心」、「了解力」与「大智」的妙用,则是「诸法相即自在门」的实例。 普贤所表之法界体、行、理,由「在缠如来藏」展开,到「出缠如来藏」,正是「秘密隐显俱成门」的实例。 能跟所的对立是全体的,是全体中的能所对立。
42 要因于信,方知法界; 信不信理,信即为邪。 能所不二。
43 要藉于解,方能起行; 称解起行,行不异解。 解行不二。
44 以智是理用, 体理成智,还照于理; 理智不二。
45 寂而常照名「观」。「观」完全合乎法界体寂的状态。 法界寂体名「止」,「止」是本体的存在 定慧不二。
46 即体之用曰「智」, 即用之体曰「理」, 体用无二。
47 文殊菩萨,般若经典,讲空性,空宗经典。 普贤菩萨,讲法界存在部分,从妙有讲,叫性宗经典。
48 通常用破。发展到后来破立双举。 通常用立。也破立双举,理事无碍,后来部分讲事事无碍,只立不破。
49 文殊是「方广」,理上之智为业用。相大、用大指理上所发挥的智慧,为法界中无边业相的妙用故。 普贤是「大」,所证理体无不包。体大指所证得理体穷尽法界,无有一法不包故。 大方广
50 文殊、普贤二俱「华严」。信智解行皆是因华,用严本寂体。 「大方广」通是普贤,理含体用,通为所证。 舍那是「佛」,通圆诸因,证上体用。
51 “善用其心”原则。 “十大愿王”原则。
52 语根语业修法 身根身业修法 意根意业修法

~愿超越一切的觉悟与你同在~

圆明于2016、4、21

华严三圣: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毗卢迦纳佛

国球解码:解码国学圆球,探索生命奥秘,幸福无碍生活。

如果喜欢,诚邀订阅、转发、评论、收藏、打赏,谢谢!】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