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藏传佛教 → 《藏国文物收藏》从佛教寺庙看西藏:一篇文章阐明了雪域圣地的民族保护本质

《藏国文物收藏》从佛教寺庙看西藏:一篇文章阐明了雪域圣地的民族保护本质

2022-05-08 23:51:35来源:互联网小编

巍峨的雪峰簇拥着造化演练出的冰川与湖泊,五彩的经幡随着凌冽的风翻飞着祝愿。

在平顶金殿的佛寺前,虔诚的信徒们俯身下拜,信仰的力量渗透到高原的每一个角落。

这里是西藏,高原上的“世界屋脊”,也是古时人们口中的“吐蕃”

漫长的时光中,王朝兴起又颠覆,佛教重新焕发出别样的色彩,独一无二的文化传统在这里萌生、延续……时至今日,西藏早已是无数人心中的圣地。

作为雪域圣地兴衰起落的见证者,西藏的佛寺向来有着崇高的地位。政治、文化、宗教、历史……行走其间,西藏的轮廓就在眼前。

就让我们以五个历史时期为轴,走进藏传佛教寺庙,走进西藏国保的精华

文末附有西藏七个区市的国保详细名单,记得点个收藏,留作备用哦!

01/ 象雄王国时期

史前—7世纪

青藏高原最早的文明中心,很有可能是由藏西阿里地区的先民们建立起的部落联盟,人称象雄王国。他们以象泉河谷为中心,在高原上游牧、狩猎,有自己独特的象雄文字,信奉原始宗教苯教。

被吐蕃王朝所灭后,古老的象雄文明及其信奉的苯教文化迁徙到更为偏远、远离政治文化中心的地方发展,但是,它早已深刻地影响了藏民族的文化形态。很多沿袭至今的藏族民俗,比如挂经幡、转神山、磕长头、堆石供等,都是象雄时期的遗留。

穹窿银城(又作琼隆银城),极有可能是象雄王宫的都城遗址,位于海拔4400米的卡尔东山顶,遗址面积达十余万平方米。

雍布拉康,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位于山南市乃东区。

这两处建筑遗址由于年代久远,无法准确考证,目前尚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2/ 吐蕃王朝时期

629—846年

公元629年,松赞干布承袭父辈基业,降服象雄、苏毗等部落,统一青藏高原,定都于逻些(今拉萨)

之后,松赞干布开始与大唐、天竺等国交往,分别迎娶了文成公主、尺尊公主,佛教也随着两位公主传入藏地。松赞干布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划分行政区域,厘定军法制度,建立以赞普为中心的王朝。

从8世纪中叶藏王赤松德赞时期开始,佛教开始在藏地得到空前发展,一直到9世纪初期,为藏传佛教发展的前弘期

1.大昭寺

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

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迎接二位公主而建造。

它开创了藏地平川式的寺庙格局形制,主殿四层,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大昭寺外广场上至今仍矗立着公元823年所立的唐博会盟碑。

吐蕃时期,随着佛教寺院的兴起,早期唐卡开始作为壁画出现。现存最早的寺院壁画唐卡就保存在大昭寺内,具有明显的东印度波罗风格,色彩富丽缤纷,制作繁复精致。

与大昭寺并称“拉萨二昭”的【小昭寺】为同一时期建造,相传为文成公主奠基,融合了汉藏建筑风格。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文成公主带来的12岁释迦牟尼等身像,先后被供奉在大昭寺和小昭寺内,至今仍能得见尊容。

2.昌珠寺

吐蕃时期首批兴建的佛教寺庙

相传文成公主精通堪舆之术,认为吐蕃地形如仰卧状罗刹女,乃不祥之兆,劝谏松赞干布兴建了12座佛教寺庙镇邪祛灾,便在女魔的一臂位置,即今天的山南地区乃东县建立了昌珠寺。

建成后,这里也成为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冬宫

昌珠寺形制与拉萨大昭寺类似,现由大殿、转经堂、廊院三部分组成,措钦大殿名“乃定当”,大殿主像是莲花生。寺藏的诸多珍宝中,元末明初的一幅珍珠唐卡系镇寺之宝。

3.桑耶寺

西藏历史上第一座 “佛、法、僧” 三宝俱全的佛寺

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17世纪时重建,融合了藏、汉、印三种建筑风格,该寺目前由萨迦派与宁玛派共管。

据藏史巨著《贤者喜宴》评价:桑耶寺是难以想象之建筑,世间无与伦比之寺院。整座寺庙参照佛经中大千世界的宇宙观设计布局,象征世界中心须弥山的乌策大殿,被代表四大部洲和八小洲的殿堂和形态各异的庄严佛塔围绕,坐西向东,形如坛城。乌策大殿内的精美壁画被誉为“西藏的史记”。

4.藏王墓

吐蕃王朝的王陵所在

位于山南地区琼结县,是吐蕃第二十九代赞普至四十代(末代)赞普、大臣及王妃的墓葬群,均为土石垒成的高大封土丘,占地面积385平方千米。

其中包括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墓、赤德松赞之陵,松赞干布墓封土顶部建有一座小型寺院,里面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像。

03/ 分裂割据时期

846—1260年

公元9世纪初,佛教趋于兴盛,僧侣日渐势力坐大,与贵族之间的利益冲突在所难免。838年发生了藏王郎达玛的灭佛运动,影响持续近1个世纪之久。

846年,吐蕃赞普乌东赞被弑杀,贵族内部矛盾爆发,平民起义,从此青藏高原长达四百年的分裂时期。在此内战期间,宁玛、噶当、噶举、萨迦教派都创立过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各自为政。

1.古格王朝遗址

藏传佛教后弘期艺术的起点

吐蕃王朝崩溃后,吐蕃末代赞普的重孙与阿里贵族建立了古格王国,直至17世纪被拉达克所灭为止,古格王朝共存在了700余年。

王国遗址占地约72万平方米,宫殿房屋、寺院佛窟、堡垒墓葬等共计千余处,其中红殿和白殿规模各遗存有700余平方米的壁画。壁画题材有各类佛教主题以及吐蕃赞普世系图、古格王礼佛图等,是古格佛教艺术之经典代表

公元1041年,印度的阿底峡尊者受邀前来古格王国的【托林寺】弘法,藏传佛教的后弘期就此开启,促进了佛教在藏区的复兴。

2.皮央和东嘎遗址

古格王国的重要石窟

这是西藏迄今发现洞体规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遗址。石窟群开凿于土山崖壁之上,共有前后各1000多个洞窟,部分洞内保留有11至12世纪的壁画,基本以密教曼荼罗题材为主。建筑、石窟与壁画均受到西域尤其拉达克艺术的影响,反映了佛教后弘期的历史演进和审美风格。

3.扎塘寺

十世纪藏式壁画的精品

由扎囊十二贤人之一扎巴·恩协巴建于1081年,位于山南市扎囊县政府所在地。其早期建筑按照密教曼荼罗思想建造,布局分内、中、外三圈院落,现仅有都康大殿保存完整。

大殿中心主佛两侧的《释迦牟尼说法图》极其珍贵,应为建寺初期作品,是目前发现的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壁画中保存最完好、年代最早的遗存

壁画构图饱满,线条娴熟,色彩绚丽,人物神情生动,是西藏本土艺术家在吐蕃壁画风格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印度、尼泊尔、敦煌等艺术风格的杰作。同期壁画中,仅有夏鲁寺尚有残存,对研究西藏早期的壁画、外来影响、服饰等有极高的价值。

4.夏鲁寺

夏鲁派祖寺

元明西藏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夏鲁寺,建于公元1027年。元延佑七年(公元1320年),布顿·仁钦珠大师主持重建夏鲁寺。自此,夏鲁派在西藏佛教(藏传佛教)中形成了。

在元帝的支持下,不少汉族工匠参与建设,大殿一层为藏式,二层为汉制四合院式,形成了藏汉艺术结合的建筑典范。

夏鲁寺保存有西藏最完整的元代壁画,且整体艺术水平高超而齐整,风格和谐统一,艺术样式明确,自成体系,可以说是藏族绘画史中的最杰出作品。在元明两代西藏壁画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承先启后的历史作用。

04/ 萨迦地方政权

1260—1354年

公元1247年,萨迦派的领袖萨迦班智达代表藏地各教派,带着侄子八思巴赴凉州与蒙古汗国王子阔端会盟。在商谈中,萨迦班智达有勇有谋,成功斡旋议和条件的同时,更让蒙古贵族领略了藏传佛教的高深法义。

在蒙古高层贵族的支持下,萨迦派确立了在青藏高原藏传佛教各派中的主导地位,并结束了藏地400余年的分裂局面。

1.萨迦寺

萨迦派的主寺

藏域佛教艺术宝库

1260年,忽必烈继任蒙古汗位,获得了忽必烈信任的萨迦派新任领袖八思巴被奉为国师,成为了佛教各教派的领袖。1265年,八思巴返回藏地,重修萨迦派主寺萨迦寺,并晋升为蒙古帝师。

借助萨迦五祖,尤其是国师八思巴的崇高威望,萨迦寺成为元明两代蜚声东亚的佛教精神中心。寺中留存的瑰宝囊括了佛经、佛像、封诰、印章、瓷器、法器、壁画、唐卡等诸多艺术种类,卷帙浩繁,绝世孤品众多。其东方佛教艺术宝库的地位,不亚于敦煌莫高窟和布达拉宫。

萨迦寺的慧海经山藏书万部,是一座用金银珊瑚、绿松石、象牙海螺、珍珠研磨的汁液在蓝靛纸上书写的藏文经书所堆砌的经书墙,其内容囊括藏族政治、社会、历史、法律、宗教、天文等人文和自然学科的方方面面,在藏文化爱好者中可以说是久负盛名。

05/ 格鲁派统治时期

14—20世纪

自14世纪起,萨迦派和噶举派在藏地的势力此消彼长,以宗教为核心的政治斗争使得僧人们无心求法,佛学发展停滞。出身于青海宗喀巴的洛桑扎巴(即宗喀巴大师),16岁赴藏学法,力求改革现状,恢复佛法正道。他以源于阿底峡的噶当派教义为宗旨开展改革,创建格鲁派。

1409~1419年间,宗喀巴大师与其弟子在拉萨建立三大寺,即哲蚌寺、甘丹寺和色拉寺,此三寺与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青海西宁的塔尔寺、甘肃甘南的拉卜楞寺,统称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格鲁派沿用了噶举派的活佛转世体系,形成了基于宗喀巴大师四大弟子的活佛转世体系,即达赖、班禅额尔德尼、章嘉和哲布尊丹巴。

1652年,请顺治帝召请并会见五世达赖于北京,使格鲁派和达赖喇嘛的地位日渐高企。七世达赖喇嘛时期最终迎来了格鲁派政教合一统治的高光时刻,形成了达赖掌管前藏(以拉萨为中心)、班禅主理后藏(以日喀则为中心)的治藏格局

1.噶丹寺

格鲁派的祖寺

噶丹寺,又称甘丹寺,由宗喀巴大师于1409年亲自筹建。

噶丹寺的修建标志着格鲁教派有了主座道场,黄教在宗教改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它于1961年被评为首批国保单位,却在“文革”期间惨遭浩劫,大量珍贵文物丢失,如今已是新建之后的面目。

噶丹寺的建筑总面积约三万余平方米,设有措钦大殿、宗喀巴寝殿、羊八犍经院、宗喀巴灵塔殿等殿堂,有夏孜、绛孜两个扎仓(经学院),扎仓下面为康村,有的康村下面再设密村,群楼重叠,巍峨壮观。

2.哲蚌寺

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

哲蚌寺由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嘉央曲结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创建,曾是二至五世达赖喇嘛的居所。后来,五世达赖喇嘛掌管地方政权,在布达拉宫完成白宫部分重建后,便正式迁居布达拉宫。由于达赖是在甘丹颇章建立政权的,史称“甘丹颇章王朝”。

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铺满山坡。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甘丹颇章,四大扎仓等。

哲蚌寺建筑结构严密,殿宇相接、群楼层叠,每个建筑单位基本上分为三个地平层次,即落院、经堂和佛殿,形成由大门到佛殿逐层升高的格局;大殿和主要经堂均覆以金顶,加有法轮、宝幢等装饰,多姿多彩的装饰与高耸林立的殿堂楼宇交相辉映,奇特庄严,富丽堂皇。寺供有二世、三世、四世达赖喇嘛的银质灵塔。

每年藏历6月30日(公历8月)开始的雪顿节,也是西藏最隆重、规模最大、节目内容最丰富的节日之一。每到这时,哲蚌寺总是盛况空前,十分值得参观。

3.色拉寺

传承六百多年的辩经活动

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由宗喀巴弟子绛钦却杰兴建。色拉寺的主要建筑包括佛殿、经堂、扎仓(僧院)、僧舍和康村等,占地约11万平方米。

作为拉萨三大寺之一,色拉寺不如噶丹寺地位显贵,不如哲蚌寺宏大多彩。但这里自15世纪起,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

解放前,色拉寺的僧侣曾多达9000余人,是一所培养习经喇嘛的高水准僧侣大学。每天下午三点,色拉寺著名的辩经活动开始,身着红袍的僧众,采用特定的手势和肢体动作,时而手挥念珠,时而怒目而视,时而单脚站立并大力击掌,通过激烈的问答,互相检验学经成果。

4.扎什伦布寺

后藏最大最重要的寺院

扎什伦布寺始建于公元1447年,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弟子、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主持兴建,占地20余公顷。从1600年四世班禅开始,历代班禅均驻锡于此,扎什伦布寺逐渐成为后藏政治、宗教、文化中心。

寺院西侧,有一座高达30米的宏大殿宇强巴佛殿,殿内供奉着一尊高达26.2米的强巴佛(汉地佛教的弥勒佛)镀金铜像,是巨型雕塑中的珍品,现为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镀金铜坐佛。

扎什伦布寺除了藏有价值连城的佛像、佛塔、唐卡、壁画等外,还有手写的贝叶经和用金粉抄写的《甘珠尔》、《丹珠尔》两部珍贵经文。

5.白居寺

塔中有寺,寺中有塔

始建于1418年,目前寺内建筑、壁画、彩塑为明代遗存。其中最重要的建筑,就是塔寺结合的十万吉祥多门塔,它有13层完整的藏式塔建筑结构,自一层至五层由72间大小佛殿构成。

塔中每间佛殿中的雕塑及壁画都是密教曼荼罗思想的呈现,且风格自成一体,形成西藏绘画史上重要的江孜绘画风格,是14、15世纪藏传佛教艺术成熟期的代表。

作为一座由萨迦、夏鲁、格鲁三派共管的寺院,白居寺堪称全藏孤例。

6.布达拉宫

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和精神象征

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

这是世界上海拔(3700多米)最高,集宫殿、城堡、寺院为一体的建筑,是藏族古典建筑艺术的巅峰,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整座宫殿具有藏式风格,依山而建,外观13层,实际只有9层。由达赖冬宫所在的白宫与寺庙区红宫构成,层次分明。内部装饰奢华,宫藏珍宝无数,见证了西藏数百年来政教活动与权力更迭的历史

达赖夏宫【罗布林卡】由七世达赖喇嘛于1755年建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夏季办公之处。占地36万平方米,整体布局严谨,结合自然景观与宫殿建筑,藏汉元素结合,是藏式园林的典型代表。


古象雄时期到吐蕃王朝,从四百年大分裂时期开启藏传佛教弘兴之路,再到格鲁派政教合一统御前后藏,青藏高原上的传奇从未停止更迭。

信仰、权力,佛殿、艺术,早已烙印进藏域天地间,而这些,唯有到了西藏,才能真正“看见”,真正理解,真正欣赏,真正领悟。

附【西藏国保概况名单】:

-END-

编辑| Kate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应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邮箱:rygoingup@163.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鲁ICP备150026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