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因为是全民族的信仰,所以把君主、英雄、名人和民族信仰中的神祗都纳入到佛教的系统之内。这一点表现在佛像上就是造像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上师、本尊、佛、菩萨、勇父、空行、护法、地方神、山神等。
由于藏传密宗佛像是佛教在融合苯教教义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因此, 作为传播手段和工具的藏传佛教艺术也必然是佛苯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即以苯教形象为基础, 以佛教义理为指导的感性形态, 是佛教义理的感性显现。
帝皇、圣贤皆可供奉,他们认为对佛教事业有贡献的帝皇、圣贤都有造像传世而受到供奉,如颂赞干布、文成公主、甚至跟随文成公主将佛像运到拉萨的运输工人都可以塑像供奉。那些运输工人被他们称为“运佛力士”。
帝皇、圣贤皆可供奉,他们认为对佛教事业有贡献的帝皇、圣贤都有造像传世而受到供奉,如颂赞干布、文成公主、甚至跟随文成公主将佛像运到拉萨的运输工人都可以塑像供奉。那些运输工人他们称为“运佛力士”。
在藏传佛教造像中,有时佛、菩萨都会化身为女相出现,所以又称其为佛母或度母。藏地认为,一切诸佛已超出世间一切法,已经没有男女性别之分。密宗男女修行的成果都是佛。
双身佛像我们通常都会称为“欢喜佛”,当地人认为观“欢喜佛”,不是助长男欢女爱的肉欲,而是认为要认识到一切皆空的正定和离欲。它的寓意极为深刻,有智慧与方便圆融、空有不二之意。
藏传佛教的绘画在技巧上以构图丰满为特点,而汉传佛教的绘画受中国画影响,讲究虚实结合,画面上多以云、水、雾气来遮掩。留出大片空白。而藏传佛教则以满为美,一幅壁画、唐卡,往往极少留有空白之处。大小佛像、涧水、人物、动物、小舟、宝物、花草,尽在其中,错落有致,并且色彩艳丽,与汉传佛教素雅不同。密宗的绘画多采用矿物颜料,主要以红色,经常与翠绿、佛青形成对比,色泽较厚重,多用真金勾线。
藏传佛教造像处处包含寓意,如三个头代表法身、报身、化身三身。四条腿代表慈、悲、喜、舍四无量。六臂代表六度。脚下踩着魔是天魔或代表烦恼的魔、五蕴魔、天子魔。山丘上白下绿代表雪山等等。
佛像在藏传中都讲身色,比如西方如来是红色,东方如来是蓝色。本尊的形象讲究得更细,三个面的面相不一样,手腕的颜色不一样,手指的颜色又有变化,非常讲究。不同的造像,头饰也有差异,本尊、罗汉和护法神的头饰都不一样,有戴花冠的,有高发髻的,有盘发的。身饰也不同,有连珠式的璎珞、U字型的璎珞等等。服饰上,佛像是袈装,菩萨是天衣,本尊国的是兽皮,从这些角度就可以判断身份。
藏传佛教中的密宗佛像造像虽然种类繁多,但不同的造像既有共同的特征,又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审美情趣,而且还包含鲜明的文化特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