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宫廷(永宣风格)风格。此莲花手观音发髻高盘,头戴五叶花冠,缀圆形圆环于两耳垂肩,余发分两绺顺肩飘下;面相方正,双目低垂,嘴角略向上翘,透露出菩萨悲天悯人之义;上身所着帔帛从双肩绕两臂内侧自然垂下,胸前饰璎珞,装饰繁缛精美;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带,手腕、臂及足部均佩钏镯。菩萨半跏趺坐与双层束腰型莲花座上,身体佩饰璎珞,臂戴钏镯,右肩头有莲花一朵。左手置胸前结说法印,右手拈持莲花茎。下身着长裙紧裹双腿,左脚单盘,右膝向下搭于莲台,自在坐于俯式莲座之上,通体鎏金,前后满莲花台座上下饰连珠纹。肌肉感刻画写实而柔软。台座为半月形,双层束腰仰覆莲形式,上下边缘饰联珠纹;莲瓣满饰台座一周,造型挺立、俊美,对列工整,头部略向上翘,饰卷草纹,具有明代典型特点;莲台上刻馆阁体楷书“大明正统年施”。整躯造像黄铜铸造,衣纹流畅自然,质感极强,体现了汉藏风格的特色;造像精巧,身材比例匀称,体态曼妙,为明代宫廷造像的典范之作。明朝从永乐年间开始,专门在宫廷设立造像机构—佛作,隶属“御用监”,制作藏式佛像。这些造像主要集中于永乐和宣德两朝,所以又称“永宣宫廷造像”或“永宣造像”。永乐和宣德时期是明朝经营西藏的重要时期,也是明朝治理西藏政策的完善和定型时期。永乐和宣德两朝治藏的重心是宗教笼络政策,即对西藏上层僧侣广行封赏。在大规模封赏活动中,朝廷不仅赐予西藏上层僧侣封号和官职,而且赏赐大量珍贵礼物。在赏赐的礼物中,宫廷造像便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永宣风格对整个明朝时期佛像造像影响博大精深。永乐至正德时期造像就是受到永宣风格影响,内地佛像艺术以汉藏风格的永宣宫廷造像为主要艺术形式。此尊正统观音造像正是表现了永宣宫廷造像风格。
中原风格。此尊韦陀像保存完整,带法器。铜泥金韦陀立像头戴高盔,面颊圆腴,相容坚毅而谦恭,其双手相合;身着战甲,飘带在肩后上扬,下着战裙,足登战靴,姿态雄健有力,面部表情含威不露,使人敬畏。此像的铸造工艺精美,铠甲结构表现写实,一丝不苟,披帛与袍袖飘拂,在端庄凝重中透出律动感。且体量巨大,代表了明代佛教艺术的高度水平,甚为难得,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更为难得的是部分镶嵌的宝石未曾脱落,保留完好。与此相似的明代韦陀天王像可参阅《佛韵》,文物出版社,页51.韦陀是印度梵语音译,正确译为“塞健陀”,韦陀真正身份是帝释天,四天王是他的部属,韦陀是佛教寺庙的主要护法神,一般供奉在天王殿菩萨像后,西北站立,身着甲胄,手握金刚杵,全副武装,威风凛凛,佛经中尊称他“护法韦陀尊天菩萨”。本尊造像应为明代中原地区铸造,具有明显的明代造像特点,通体施泥金,方正威严,金甲裹身,披带临风扬起,足踏半马蹄形山岳台座,造像奇伟神武。
中原风格。文昌帝端坐石凳,一手置于腹部,一手抚膝。面庞方圆,眉目俊秀,神态静穆,双目微闭,文气而清新。身着官服,衣纹流畅而有褶皱立体之感,似已抚摸衣服柔顺丝绸之料,质感表现得极为得当。文昌帝即文曲星,是神话传说中掌管文运的神仙,主事科举考试、文章、学问。文昌帝君每次出驾,总要骑一头白骡,后随二个名叫天聋、地哑的童子。其原因是因为文昌帝君掌管文人仕途穷达,所以叫聋、哑二童相随,“使其知者不能言,言者不能知,天机弗泄也。”古代士人仕进,以科举为途径,于是天下府县,处处建立文昌宫。明代以后,每一所学校都将部分建筑物用于供奉文昌帝君。
内地 汉藏风格。般若佛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拟人化,故又称为心经女神。般若系经典为大乘佛教的基础,而《心经》实为般若经典的精髓,大乘显教说三世一切如来皆依般若妙智悟道证觉。藏传佛教称心经为“能生三世诸佛之大佛母”,并据此将其形象设为女相,代表至高的空性智慧。此尊头戴五叶冠,葫芦形发髻。额宽颐丰,高鼻薄唇,相容静谧。身着天衣绸裙,装身具繁缛而精美。一面四臂,身金黄色,右上臂持金刚杵,左上臂持般若经书,余手作禅定印。虽然般若佛母在显教的地位非常重要,但其造像却非常少见,尤其是双层覆莲台座,做工精细,从图像学而言,与故宫所藏一尊大千摧碎佛母具有高度的相同性,虽无铭款,却应为宫廷造办处所造。
内地 汉藏风格。此尊佛像是康熙年间汉藏风格的黄铜观音造像,观音是印度梵语意译简称,全称“观世音”,又称“观自在”“观世自在”“光世音”,德号“圆通大士”。 她是印度佛教中的著名菩萨、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据说,他生于阿弥陀佛观想中的一道白光,在佛教各大菩萨中,她以慈悲着称,是佛教慈悲的化身。千百年来,她以慈悲的功用受到了印度、中国及东南亚各国佛教信徒的广泛崇信,被誉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此尊观音头戴五叶冠,束发高髻,宝缯飘拂于耳际。面部宽额丰颐,双眼细长,眼睑微垂,弯眉与鼻胫相连,高鼻薄唇,唇角带笑,相容和煦,表情内省,慈悲庄严。宽肩细腰,佩戴璎珞钏环,左手于胸前托一净水宝瓶,手指刻画柔美生动,右手拈一枝莲花攀臂而上开于肩头,。菩萨下身着长裙,衣襟简单利落,衣袂飘逸,自然铺于宝座之上,衣缘錾刻缠枝花卉。双足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莲座为双层束腰仰覆莲座,莲瓣扁平规整,瓣饰如意纹,外层莲瓣瓣尖上翘,上缘饰连珠纹一周。造像造型规整端庄,比例匀称,体态优美,带有宫廷造像特点,为清代康熙汉藏风格的造像精品。造像铜质精炼,装饰工艺精细独特,包浆古润,是清代佛像造像之精品之作. 莲花座背后刻“康熙五月吉日信士陈良栋虔造”。菩萨造像雍容华贵,刻画细腻,制作精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