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二十七:藏传佛教的形成2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24 23:09:43

Ready

佛教之二十七:藏传佛教的形成2

3.藏传佛教宗派的形成及其特点

  后弘期佛教扫清了障碍,迅速成为藏地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不过由于佛教本身即流派众多,加之当时西藏各地贵族割据,僧侣与当地封建势力相结合,形成了互为表里的统治集团,因此产生了大大小小的诸多宗派。其主要者有:宁玛、噶当、萨迦、噶举、格鲁五大派和一些小教派。格鲁派产生稍晚。

  (1)宁玛派

  该派是藏传佛教中流传最为久远的一派,宁玛二字即为" 古" 、" 旧" 之意。所谓" 古" 因其自称是前弘期莲华生所传,创教时间早于其他诸派。" 达磨灭法" 时期,该派僧人在民间传法,得以躲过大难。所谓" 旧" ,因其理论属于前弘期传入的旧派密咒。但其真正的创始人是11世纪的" 三索尔" ,即索尔波.释迦琼乃(1007年——1062年)、索尔琼.喜饶扎巴(1014年——1074年)和索尔琼.释迦僧格(1074年——1134年)。

  该派僧人多戴红帽子,穿红衣,故又称红教。宁玛派的特点是组织松散,没有中心寺院,教徒分布各地,僧人参加生产劳动,可以娶妻生子。其理论以" 大圆满法" 为正传,认为人心本净,修习的目的就是要保持心体本净的状态,顺其自然,摆脱各种迷惑,使心住于" 空虚明净" 之地,即算达到了" 大圆满" ,即身成佛。宁玛派由于在民间传播,吸收了较多的本教色彩。宁玛派虽然僧人不多,但一直传至现代。

  (2)噶当派

  在藏语中," 噶" 字意为" 佛语" ," 当" 字意为" 教授" 、" 教戒" ,即一切佛语都是对僧人修习的指导。该派源于阿底峡,实际创始人是仲巴敦(1005年——1064年)。热振地方的热振寺是噶当派的根本道场。仲巴敦跟随阿底峡修学多年,受其修习次第理论影响很大,比较重视显宗的各种宗教原理和戒律,在藏传佛教诸派中有" 纯净" 之称。

  这些思想对后来宗喀巴的宗教改革以及格鲁派的创立有较大影响,格鲁派创立以后,噶当派并入了格鲁派。

  (3)萨迦派

  萨迦派因其产生于萨迦地区而得名。此派寺院多以红、兰、白三色线条涂墙,所以也被人们称为" 花教"。其创始人是出生于该地大贵族昆氏家族的昆却杰布(1034年——1102年),他曾经先后跟随卓弥、桂.枯巴拉等人译经,学习显密教法,40岁创教,自任教主。他规定僧人可娶妻生子,但生子后便不可再接近女人。教主都由昆氏家族后代担任,从此昆氏家族便垄断了萨迦地方的政、教大权。元代时由于该派的领袖班智达、八思巴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萨迦派凌驾于其他各派之上,成为西藏的宗教领袖。元亡后萨迦势力衰落,但仍在本地区维持统治,流传至今。萨迦派以" 道果法" 为理论核心,认为修行要经过三个次第,即:"最初舍非福,中断于我执,后除一切见,知此为智者。"  (4)噶举派

  噶举在藏语中为" 言传" 之意,因该派重视师徒口传而得名。此派僧人多穿白衣,故又称" 白教"。噶举派最早有两个支系,主流是由玛尔巴(1012年——1097年)和米拉日巴(1040年——1123年)开创的达布噶举,支流是由琼南交巴(1086年—— )开创的香巴噶举。两派一度香火都很兴盛,但香巴噶举14世纪以后失传了。噶举派非常重视各种密教修炼方法,如玛尔巴从印度传来的集密、胜乐、欢喜金刚、四座、大幻等密法,都被弟子们发扬光大。按照噶举派的说法,显宗主修心,密宗主修身,他们练功从" 拙火定" 入手,可以抗拒严寒,穿着单衣过冬。米拉热巴名字中的" 热" 字,就说明他有此种功力。另外他们还特别重视无上瑜伽部的" 双身修法" ,主张通过男女交媾来证悟空。后来,噶举派又分化成噶玛噶举、蔡巴噶举、拔戒噶举和帕竹噶举四大派。其中帕竹噶举又分化成了止贡巴、达垄巴、主巴、雅桑巴、绰浦巴、修赛巴、叶巴和玛苍巴等八个小派,号称" 四大八小"。在格鲁派创建之前,噶举派是西藏最有势力的宗派。

  除了上述四大派外,藏传佛教中还有希解派、觉域派、觉囊派、郭扎派、夏鲁派等小的派系,理论大同小异,不过教主不同,修法各异,使藏传佛教表现得丰富多彩。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