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高的《大乘经》汉译对大乘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13 08:24:02

Ready

安世高,名清,字世高,生活于2世纪,西域安息人,小乘佛教高僧,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相传是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的净饭王太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大约在公元前2年(西汉元寿元年)传入中国,据《后汉书·明帝纪》记载,公元64年(东汉永平七年),明帝因夜梦金人而派遣使者到西域寻求佛法。此次遣使求法虽然未果,但佛像却随之传入中国。

随着西域各国与中原内地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大批西域僧侣来华传教,到东汉末年,佛教在中原地区流行起来。当时佛教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靠西域僧人口授佛经,而作为一种外来宗教,要在中国深层次的传播和发展,就必须对梵文本的佛经进行翻译。中国开始大量翻译佛教典籍是在2世纪中叶,东汉末年桓、灵二帝之世(147~188)。在当时众多的译经大师中,最有影响的是安世高。

安世高是安息国太子,幼年就以孝行著称,生性聪敏,勤奋好学。他博学多识,对外国典籍,莫不备习,七曜、五行、医方、异术等无不通晓综达,因而很早就在西域各国远近闻名。他虽然身居家中,但却笃信佛教,奉戒精严。他父王死后,由他继承王位,但他笃志佛学,已深深感悟佛学的“苦”、“空”,厌倦世俗事务,因而在服孝期满后,毅然将王位让给叔父,自己出家修行。

安世高出家后,刻苦研读佛经,博晓经藏,尤其精通《阿毗昙》(即数法,是小乘佛教上座部系统理论学说)、《禅经》,尽解奥妙。所谓《阿毗县》,意为“数法”或“数对”,数法就是用数字把佛教中名目众多的名词概念加以分类论述,从而阐释佛教基本理论的一种方法。“禅”即禅法,指通过禅定静思而感悟佛道。其主要方法是“安般守意”。“安”指入息(吸),“般”指出息(呼),“安般”就是呼吸的意思;“守意”指控制呼吸(持息),使精神专注,从而进入安谧宁静的境界。因而安世高之学被称为“禅数”学。

安世高学成之后,遍历印度及西域诸国,游学传教。公元147年(东汉建和元年),他辗转来到中国洛阳。由于他才智机敏,学习刻苦,不久即通晓汉语,于是他在洛阳定居下来,一边宣传佛教,一边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大约在公元172年(东汉熹平元年)后,安世高避乱南下,游历江南,传经讲道,先后到过会稽、卢山、浔阳、豫章、广州等地,其后不知所终。

安世高在中国前后活动三十多年,受业弟子众多,其中著名的有南阳(今河南南阳)韩林、颖川(今河南禹县)皮业、会稽(今江苏苏州)、陈慧等。安世高所传译的佛经,就思想体系而言,多属小乘佛教,侧重“禅数”学。安世高翻译佛经,实属首创,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其特色,其后弟子相为承袭,遂形成“安译”系。其译文,条理清楚,措辞恰当,巧说法义而不浮华,文采质朴而不粗俗。《高僧传》推其所译佛经为当时诸译经之首。安世高是在中国传译小乘佛经的第一人,对小乘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佛经翻译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对后世禅学也有一定影响。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个::2022年逻辑导论的答案

下一个:Ang“Ang”035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