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寺,天府名寺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15 04:21:14

Ready

文殊院与大慈寺、昭觉寺并称“成都三寺”,乃西川四大丛林之一,也是中国佛教禅宗著名的修持场所。文殊院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7),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相传为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为当时的“圣尼”信相所建,遂以“信相”为名。唐会昌五年(845),遇武宗灭佛,寺毁。宣宗即位(847),加以修复。五代时,一度改名妙圆塔院,宋代仍称信相寺。明崇祯十七年(1644),张献忠入川,成都佛教庙宇均被焚毁。

信相寺亦成了一片废墟,仅存下10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清康熙三十年(1691),临济宗第33代传人慈笃禅师发愿恢复,历经16个年头,含辛茹苦方复建成功。慈笃禅师圆寂火化时,传说有红色火光在空中凝结成文殊菩萨像,久久不散。众谓其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寺遂更名为文殊院。康熙四十一年(1702),赐御书“空林”匾额一块,并赐墨刻《金刚经》、《药师经》各一部,派专使送达,钦定慈笃为文殊院“中兴初祖”。据记载,康熙三十六年至四十五年间(1697~1706),成都官绅军民捐资,重修文殊院。

嘉庆(1796~1820)、道光(1821~1850)年间,方丈本圆法师又采办了82根淮州硖石石柱,改建、扩建了主要殿堂,从而形成了现今的规模。重建后的文殊院,高僧云集,建筑辉煌,香火更盛。本圆因重建而被称为“开山祖师”。同治六年(1867),又有所扩建。文殊院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等五重殿宇。这五重大殿连同前后照壁,分布在长200米的中轴线上。各殿堂之间有长廊密柱相连结,建筑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第一重天王殿供奉弥勒佛,两侧为四大天王。

尊韦驮像,为清道光九年(1829)方丈本圆用青铜翻砂制成,威武而立,童颜神态,体现了“童子相貌,将军威仪”的风度。而盔、铠、靴、杵的链锁,均是浮雕花饰,雕琢剔透,工艺精湛,雕铸水平较高。大雄宝殿内所塑释迦牟尼的铜像,高2.65米,前面站立着弟子阿难和迦叶。室内供奉的铁铸戒神,高约1米,乃唐代信相寺遗物,是寺中最古老的造像。两侧墙上设龛,排列有十八尊者、十八迦蓝、二十四诸天泥塑金身像。文殊院内荟萃着大量佛教宝物,单是供奉的大小佛像,便有300余尊,足可令人眼花缭乱。

佛像有铁铸、铜铸,有石刻、玉雕、木雕,有脱纱、泥塑、彩塑,每一尊都有各自的文物艺术价值。从年代而论,有出土的梁代石刻,有唐宋年间铁铸戒神,更有清代青铜铸像,还有缅甸玉佛,个个栩栩如生,真让人感叹古代能工巧匠的非凡才能。其中10尊护戒神铁像,造于宋以前,有北齐风格。19尊铜像铸于清道光七年(1827)。至于那尊有“空林八观之一”之称的缅甸玉佛,是院僧性鳞和尚于民国十一年(1922)历尽艰辛,步行募化到缅甸请回的。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