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窦娥冤》的作者是谁?
- 2、窦娥冤作者是谁
- 3、《窦娥冤》作者是谁?
《窦娥冤》的作者是谁?
《窦娥冤》的作者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
全剧写弱小的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个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
《窦娥冤》的创作背景:
元朝时,为了满足蒙古贵族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无所不为。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视的汉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
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不满官府的黑暗统治,便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关汉卿就是其中之一。他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百姓悲惨的遭遇写进他的剧本《感天动地窦娥冤》。
窦娥冤作者是谁
《窦娥冤》原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元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那么窦娥冤作者是谁呢?
1、 窦娥冤作者是关汉卿。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2、 关汉卿(1234年以前-约1300年)。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3、 关汉卿杂剧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元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公案剧,揭露政治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触及尖锐的社会矛盾,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类婚姻爱情剧,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肯定女性对于婚姻的自主选择。第三类历史剧,通过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歌颂英雄,赋予英雄人物以拯救苍生的使命,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黑暗的批判和对英雄再世的渴望。
4、 窦娥冤内容简介。窦娥从小死了母亲,她父亲窦天章是一位穷书生,因为上京赶考缺少盘缠,便把年仅七岁的她卖给蔡婆婆家做童养媳。窦娥十七岁与蔡氏之子成婚,可成婚没两年,丈夫就生病死了,只剩下了窦娥和她婆婆两人相依为命。
5、 当地有个流氓叫张驴儿。欺负蔡家婆媳无依无靠,跟他父亲张老儿一起赖在蔡家,逼迫蔡婆婆嫁给张老儿。蔡婆婆软弱怕事,勉强答应了。张驴儿又胁迫窦娥跟他成亲,窦娥坚决拒绝。还把张驴儿痛骂了一顿。
6、 张驴儿怀恨在心。没过几天,蔡婆婆生病了,要窦娥做羊肚汤给她吃。张驴儿便偷偷地在汤里下了毒药,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窦娥成亲。窦娥把羊肚汤端给蔡婆婆喝。蔡婆婆接过碗,忽然不舒服要呕吐,就让给张老儿喝了。张老儿中了毒,在地上翻滚几下就咽了气。张驴儿没想到毒死了自己父亲,恼怒不已,便把杀人的罪名栽赃到窦娥身上。告到楚州衙门。
7、 楚州知府贪赃枉法。背地里被张驴儿用钱买通了,不问青红皂白便把窦娥抓到公堂讯问,逼她招认。窦娥受尽拷打,痛得死去活来,还是不肯承认。
8、 知府知道窦娥待她婆婆很孝顺。就当着窦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窦娥想到婆婆年纪大了,受不起这个酷刑,只好含冤招供,承认是自己下毒。于是贪官知府便将窦娥定了死罪,押到刑场去处决。
9、 临刑前。窦娥满腔冤屈无处可诉,她不想就这么白白死去,于是含着热泪向苍天起誓:“我窦娥真的是被冤枉的,我的冤屈只有老天爷知道。为了证明我的清白,我死后,一要让这刀过头落,一腔热血全溅在上空的白练上,二要天降大雪,遮盖我的尸体,三要让楚州从此大旱三年!”
10、 刽子手行刑后。窦娥的鲜血竟然一滴都没有落在地上,全部飞溅在了高挂的白布上。当时围观的百姓暗自称奇。紧接着天地变色,狂风大作,天空飘起鹅毛大雪,密密地覆盖在窦娥的身上。那时候正是六月夏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惊呼:“这窦娥真是冤枉的!”
11、 接下来。楚州果真大旱了三年。所有人都相信窦娥的冤屈,为窦娥抱不平,直到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在京城做官返乡,窦娥的冤案才得到昭雪,杀人凶手张驴儿被处以死刑,贪官知府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以上的就是关于窦娥冤作者是谁的内容介绍了。
《窦娥冤》作者是谁?
《窦娥冤》的作者是关汉卿,
《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
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作者详解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