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表里山河一词出自哪里
- 2、表里山河一词出自于哪里?
- 3、表里山河一词出自哪一本书
- 4、表里山河一词出自于哪里 表里山河一词出处
表里山河一词出自哪里
表里山河一词出自左丘明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原文内容是: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意思是:狐偃说:打吧,打赢了,就能够得到诸侯们的拥护。如果打不赢,晋国外面是太行山,里面有黄河,必然不会受到什么损害。
表里山河一词出自于哪里?
表里山河一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春秋时,晋楚决战之前,子犯劝文公参加决战,他认为即使仗打败了,凭太行山和黄河之险,也可固守无虞。后常用表里山河说明地理国防之固。
表里山河意思是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杜预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故事发生在春秋中期的前632年,上位不久的晋文公拉开架势与楚国展开春秋争霸首战一一城濮之战,起先晋文公尚有些犹豫,子犯曰: 战也。战而捷,必得诸候。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意思是打罢,胜了天下诸侯归顺,即使败了,国外山内河,易守难攻,你还怕什么。果然一战而胜,还退避三舍,创造古代诱敌深入、两翼包抄的精典战例。表里山河最初指的是春秋时期的晋国,而不是现在的山西,晋国从最初封地河汾之东方百里,到晋献公时期的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大致范围包括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也就是山西境内临汾和运城两块盆地,是晋国春秋中期的实控版图,晋国拥有山西全境是文公之后历经五代君侯大肆扩张的结果。巅峰时期包河南、河北的一部分。
表里山河一词出自哪一本书
“表里山河”一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意思是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形容山势陡峭,拼音是biǎolǐshānhé。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相传为左丘明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主要是对晋楚城濮之战的描述,城濮之战是晋楚两个大国为争夺霸主地位在城濮所爆发的一场大战,最终晋国胜利。
表里山河一词出自于哪里 表里山河一词出处
1、表里山河一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2、《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本文主要对晋楚城濮之战的描述,城濮之战是晋楚两个大国为争夺霸主地位在城濮所爆发的一场大战,最终晋国胜利。
3、《晋楚城濮之战》主旨:城濮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晋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一是君臣协力,上下同心。虽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有不同意见,但大家的目标是共同的,故能经过讨论取得一致。不像楚国楚成王与子玉各执己见,互相掣肘,抵消了力量。二是晋国善于利用外交手段瓦解敌军的联盟,使楚国陷于孤立;同时采取克制态度,“退避三舍”,后发制人,使自己处于理直的地位。三是晋国在交战时讲究战术,指挥有方,采用了避强击弱,佯败诱敌的巧妙战术。四是晋国君臣的个人素养也起到了作用,晋文公谨慎稳重,谋虑周全,善于听取部下意见,知人善任。先轸、子犯等人克尽其职,富有见识,善于谋略,作战英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