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孟凡章烈士陵园在哪里
- 2、18岁河南少年安葬在北京闹市区,火车也要为他改道,他是谁?
- 3、葬在北京闹市的18岁河南少年,经过的火车都必须改道,他是谁?
- 4、18岁小伙儿被安葬在北京市区中,火车也要为他改道,他是谁?
- 5、18岁河南少年埋葬在北京闹市,经过的火车都为他绕道,他是何人?
- 6、18岁少年被安葬在北京闹市中,经过的火车都为他改道,他是谁?
孟凡章烈士陵园在哪里
在丰台区云岗的街心花园。孟凡章,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纸店镇纸西行政村。是解放军部队卫生员、革命烈士。1969年1月15日,他为了抢救一辆装满军用物资的火车,为了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壮烈牺牲,年仅18岁。
孟凡章烈士
中共北京卫戍区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批准他为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
孟凡章的遗物、遗照保存在沈丘县烈士陵园。他搬动的那块大石头则存放在革命军事博物馆。部队为了纪念他,在他牺牲的铁轨上修建了坟墓,骨灰一半安放于此,一半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孟凡章同志虽然英勇地牺牲了,但他那无限忠于毛主席的高贵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思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鼓舞着人们前进。
18岁河南少年安葬在北京闹市区,火车也要为他改道,他是谁?
如果你有幸坐上过途径成昆铁路龙骨甸大桥一段的火车,你会发现在途径第七个桥墩时,火车会长鸣30秒。这30秒的鸣笛其实是在跟一位牺牲在此的烈士熊汉俊打招呼,告诉他大桥已经建成,每辆经过的火车都非常安全。
有关铁路带来的令人感动又温暖的故事不止这一个,在北京市丰台区有一节特殊的废弃火车铁轨,铁轨之上还有一座陵墓,这里长眠着一位来自河南的年轻小伙,离开我们那年他才18岁。这位小伙名为孟凡章。
孟凡章出生在1951年,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老百姓们的日子虽然不至于一夜之间奔小康,但至少平和安稳,能够让大家放心大胆地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大伙儿们对国家都感激得不得了,尤其是那些有孩子的,更是从小就灌输自家孩子要学习先辈烈士,为国为民奋斗,孟凡章就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
打小起孟凡章就特别敬佩雷锋同志,受雷锋精神影响,孟凡章立志要做一个积极帮助别人,奉献自己照亮民众的大好人。每一位前辈的先进事迹都是指导他的榜样,年幼的孟凡章已经开始在村子里帮助村民们做一些力所能力的好事了。今天为这位奶奶除个草,明天给那个爷爷挑个水,这个勤劳又正直的小家伙获得了乡亲们的一致喜爱。
中学毕业后孟凡章响应号召参军,成为了驻地内的一名卫生员。别看孟凡章年龄小,做事却特别沉稳,以前没有接触过太多医疗知识,他就起早贪黑赶进度,誓要成为最优秀的医疗兵,为此不惜拿自己做练习。经过了不懈的努力,孟凡章被评为连里的"卫生标兵员"。
荣誉并没有使这位年轻的小伙子骄傲,他变得更加谦逊好学,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忘时刻学习充电,并且向从前一样乐于助人。
每当部队的士兵们有个什么事情需要帮忙时,孟凡章总是第一站出来,在他看来每一位士兵都是保卫国家的好儿郎,那么自己就保卫他们,替他们处理好琐事。驻地附近的一些百姓也经常受到孟凡章的帮助,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孟凡章都是无偿替他们诊治,往往还自己倒贴一些药材。
意外却在1969年1月15日突然发生。这本来对孟凡章来说是平凡又充实的一天,他给全连上了一堂"预防煤气中毒"的卫生课,还参加了"雷锋故事报告会",晚上顺便在办公室里学习了一会,直到晚上才关门落锁准备回宿舍。
驻地附近有一段铁轨,刚出门的孟凡章恰巧碰到有一列载满物资的火车路过,他随意往铁路方向望过去,却发现了骇人听闻的一幕——火车即将驶过的铁轨内侧卧着一块巨大的石头!那分明是有人故意为之!
时间已经来不及让火车刹车,孟凡章想都没想,身体立刻窜出将石头推出铁轨,可惜他还是慢了一步,或者说老天给的机会慢了一步。就在孟凡章将石头推出去的那一刻,呼啸的火车已经到了他的面前,在巨大气流中孟凡章被卷入了车轮之下,双腿顷刻间被扎断……
火车停了下来,战友们涌了过来,众人一路狂奔簇拥着将孟凡章送至医院,可还是没有来得及。在抢救室里这位年仅18岁的小同志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管我,救火车要紧!""……火车……火车得救了吗?"他至死还在惦记着那辆火车。
为了纪念孟凡章的牺牲,部队在他牺牲的铁轨上修建了坟墓,他的骨灰一半安放于此,另一半破例进入八宝山革命公园;他被追记了一等功,批准为革命烈士;他牺牲的地方修建起了烈士陵园,怕打搅他安眠火车也要为他改道。
可是他再也不会醒来,这位年轻的河南小伙人生永远定格在了18岁。
葬在北京闹市的18岁河南少年,经过的火车都必须改道,他是谁?
建国初期,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你可曾听过一位,葬在北京闹市的18岁河南少年?他在青春年华之际,为了拯救国家财产和人民性命,被火车轧断双腿而死。从此以后,经过那里的火车,都必须改道。这位烈士的名字,叫孟凡章。
贫苦少年郎,立志报家国
1951年2月,孟凡章出生在河南省沈丘县纸店村。他从小就对那些英雄事迹,十分感兴趣。往往听人们讲述那些故事,会听得入了神。
受到英雄们的精神洗礼,孟凡章也渴望为人民做一些事。在同村里,不少人受过他的恩惠。有一回,村里的一位老大娘生了病,若是耽搁下去,可能有性命之忧。
当时天黑路滑,还在上中学的孟凡章挺身而出,套上马车将大娘送到了医院。医生动容地说道:“!你这是胃穿孔急症,若不是送得及时,恐怕就要出大事了!”
类似这样的善事,孟凡章还做过很多。中学毕业以后,他毅然选择了参军。在孟凡章心中,军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1968年3月,他被批准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军人。
参军以后,孟凡章在北京某地担任卫生员。与同期的军人相比,他显得格外刻苦。每天早起晚睡,努力学习医学理论,连眼皮都累得出现了瘀斑。
为了学习针灸,他敢于用自己做实验,当身边的同事,劝他别这么拼时,孟凡章笑道:“只要能让战友少吃苦少受罪,我吃点苦、流点血算得了什么!”
同事们被他的精神感染,也纷纷投入在医学研究中。结束了一年的学习,孟凡章被评为为“卫生员标兵”,离他为人民造福的愿望,又进了一步。
参军的日子里,孟凡章除了努力学习,也积极参与部队建设。身为卫生员的他,为了保护士兵们的健康,防止病从口入,亲手帮粪坑做了一个盖,赢得了领导的称赞。
为拯救人民财产,牺牲了自己
1969年1月15日,是所有人都应该铭记的一天。这一天夜晚,孟凡章从各班巡诊治归来。路上经过火车站,却看到前方的轨道上,摆着一块巨大的石头。
与此同时,一阵“隆隆”的火车声席卷而来,眼看就要轧了过去。孟凡章连忙放下工具,将石头推了出去。但火车速度太快,待火车司机反应过来时,已经来不及了。
最终,石块被成功推了出去,孟凡章却被火车轧断了双腿。他被送去医院时,因失血过多而英年早逝,年仅18岁。据说,他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不……不要管我,救火车要紧!”
孟凡章的大无畏精神,令人动容。他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挽救了一列火车和一车人的性命。他死后被批准为烈士,追记一等功。
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他的骨灰一半葬在八宝山,另一半就葬在了铁轨附近。并在北京的街心花园,为孟凡章建立了丰碑。孟凡章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的故事,却应该为大众所铭记!
18岁小伙儿被安葬在北京市区中,火车也要为他改道,他是谁?
据统计,北京的房价单单只是6环外,就已经被炒到了6万以上,然而,就在这么寸金寸土的城市中心,有一个烈士陵墓,为了不打扰他的安静,火车也要为他改道。他叫做孟凡章,他离世时只有18岁。
孟凡章出生于1969年1月15日,河南的一个小山村里,他的出生正好是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正因为是那个年代宣扬的雷锋、张思德精神影响到了他,使年纪小小的他有一颗抗战的心。
在学校三年中,他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帮助村里的大爷大妈们加工粮食、扫地、挑水等!整个村都称呼他为小雷锋。
曾经,他为了把病重的刘大爷送到医院,将两个宽凳用绳子绑在一起,把大爷放在凳子上,自己拉着绳子将刘大爷送到医院,幸亏抢救及时,刘大爷成功捡回一条命。
而小小的孟凡章回到家脱下自己印出血的上衣,肩膀、背上全是一道道绳子摩擦出的血痕。
经此一事,村里的村民们都非常爱护他,有啥好吃的都喊他来吃,但他却每每推辞,因为那个年代,能吃上好面糊糊可以说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中学毕业后,孟凡章在学校大力推荐下如愿参军,担任卫生员。
毫无医学功底的他,进部队后没日没夜的学习,短短一年时间,他掌握了针灸、和多种罕见病的治疗。
他常常教部队里的战士如何预防煤气中毒,如何紧急处理伤口,就怕上了战场,医护人员顾不过来导致战士加重。
他进入部队以来,每天晚上都会写日记,记录下自己的收获,然而,就在他18岁的时候,他迎来了结束他生命的任务,而下达这任务的人正是他的大脑。
当时,孟凡章在铁路边思考一个病患的治疗方案,却被远处传来的火车声打断了思路,他下意识的看火车轨道,发现火车要途径的路段被人放了一个巨石,如果火车装上去,整个车厢的人都会遭殃,更有可能发生爆炸。
彼时,孟凡章的大脑冲出一个想法,自己去推,就在他推巨石的过程中,火车司机看到后,拉了紧急刹车,但高速下的火车怎是说停就停的?孟凡章成功将石头推开,救了一车人的人,自己的双腿却被火车生生压断,满身是血。
孟凡章被送到医院时,他还在昏迷中背诵着毛主席的伟大教导: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抢救失败,手术室里,孟凡章说的最后一话就是:
“……不……要管我,救火车要紧!”“……火车……火车得救了吗?”
结语:
鉴于他的个人表现,部队追认他为共产党员,记一等功,称革命烈士。
他的骨灰一半葬在八宝山,一半安葬在他出事的那条铁路上,之后,所有的火车也要为他改道。
北京的市民为了纪念他,还在他出事地方修建了陵园,并树烈士碑。
对于:18岁小伙儿被安葬在北京市区中,火车也要为他改道,他是谁?
你是怎样的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18岁河南少年埋葬在北京闹市,经过的火车都为他绕道,他是何人?
引言
在北京,每一寸土地的价格都十分昂贵。很多年轻人都希望能够在北京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并为了这个梦想不断奋斗着。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寸金寸土的城市中,竟然有一座坟墓。这座坟墓中埋着一位18岁的少年。为了不打扰到英魂的安宁,连修建火车轨道时,都绕开了这里,这位少年就是孟凡章。
正文
1951年,孟凡章在我国河南省出生。1967年,还在上中学的孟凡章便加入了中国共青团。第二年,这位满怀热血的少年便入伍了。在解放军的队伍中,孟凡章是一名光荣的卫生员。当时的他年纪尚轻,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医护知识培训。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孟凡章废寝忘食,自学相关知识和技能,终于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卫生员。如此看来,这位少年的前途一片光明。但是他却将自己光明的前途宝贵的生命留在了北京的闹市中,成为长眠于地下的英魂。
1969年1月15日,孟凡章在走铁路专线的路基。他发现距离自己十余米外的桥头上,有一块大石头被放在铁轨内侧上了。机警的孟凡章迅速反应过来,这块石头很有可能是搞阶级斗争的敌人故意放到铁路上的,他们的目的就是破坏铁路运输。不巧的是,前方正好有一辆火车开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孟凡章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冲到铁轨内侧推开石头。在这种情况下,孟凡章选择推开石头,而不是保住自己的性命,足以见得孟凡章对中国共产党的忠心和赤诚。
但是在他推开石头时,喷着浓烟的火车也向他飞奔而来。面对疾驰的火车,孟凡章并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心怀领导人的教导,冷静地发力,将大石头推开。火车上的司机发现了正在奋力推石头的孟凡章,吓得他连忙启动紧急刹车。不过在当时的年代里,受到技术和科学限制,火车上的紧急刹车效果并没有那么显著。由于火车质量重大,飞驰的惯性在司机启动刹车之后,仍然跑出去100多米。也正因如此,巨大的火车将奋力推开石头的孟凡章卷到了车轮底下。
在孟凡章的英勇行为下,这辆满载军用物资的火车成功脱险。但是这位18岁的少年却并没有火车这般幸运。在事情发生之后,大家以最快的速度叫来了救护车。救护车将昏迷的孟凡章送到了医院,并进行了紧急抢救。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往医院的路上,神志不清的孟凡章嘴中依旧背诵着领导人的教导,旁边的人听到,他说的是“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等语句。进行了40多分钟的抢救之后,这位英雄终于醒了过来。当他睁开眼之后,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救火车”,这句话让病房中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在断断续续地问完“火车是否得救了”之后,孟凡章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就这样,18岁的河南少年用生命保护了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安全,并将自己对领导人的崇敬永远地留在了火车铁轨上。在孟凡章牺牲之后,我国追认其为正式党员,并把孟凡章奉为革命烈士,同时为其的所作所为记了一次一等功。而他的遗物和照片也被存放在烈士陵园中,供后人敬仰。被孟凡章推开的那块大石头,重量约130斤,后来人们将其放到革命军事博物馆中,以此来纪念孟凡章的伟大奉献。同时,部队将他的骨灰分成两部分,一半放到了孟凡章牺牲的铁路上,并在此修建了坟墓,另一半则放到革命公墓中。北京也为他在闹市街心花园中修建了陵园,以示纪念。为了表达对孟凡章的敬佩和尊崇,之后的火车在经过其牺牲的那段铁路时,都会绕道而行。
结语
不得不说,孟凡章的确将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刻到了骨子里。他为人民和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让大家肃然起敬。这位18岁的少年就这样永远地留在了北京。希望大家能够学习孟凡章的奉献精神,为我国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
18岁少年被安葬在北京闹市中,经过的火车都为他改道,他是谁?
除了雷锋同志,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同样为国家做着贡献,不求回报。但是人民不会忘记他,他将永远被他服务的人民所牢记。
比如,有一位18岁就牺牲的少年英雄,人民就没有忘记他。在他牺牲以后,人们为他建造了一座墓碑,就安放在他为之牺牲的铁轨旁,为了不打扰他的安睡,火车也为此改道。那么,这位少年英雄究竟是谁?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一、阳光下长大,心向人民
这位年仅18岁就牺牲的英雄,他的名字叫做孟凡章。
在他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听热血的抗日故事,那些英雄们英勇抗敌,不屈不挠的事迹,深深的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还有雷锋同志的事迹,更是让他着迷,为人民服务,为祖国作贡献成为了他的梦想。
虽然,那个时候的他年纪还不大,可是他依然尽自己所能的帮助别人。就像雷锋同志那样,心里装着帮助人民的想法,处处都有精神。
他经常在上完课以后,帮助村里面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孩子,帮助他们做一些小事。甚至他还帮村里比较年迈的一位大爷,连续三年的干一些挑水,加工粮食之类的活儿,为的就是帮助这位大爷过好生活。
有一次,他的邻居张大娘因夜里突然发病,病情紧急,孟凡章在知道情况以后,二话不说就准备好马车,摸着漆黑的夜路,将张大娘给送到了公社医院处救治。路上漆黑一片,相当危险,但是他没有多想,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及时的伸出了双手。
那么,在生活中如此热心地孟凡章,在工作上又是怎样的呢?
其实,在工作上,孟凡章也有一颗严谨细致的心和一丝不苟的韧劲。
二、军营里锻炼,不忘初心
在孟凡章中学毕业了以后,他选择了去参军,这让他的觉得自己离的远大理想又近了一步。部队里最能磨练人,但是却也最能让人成才。
在部队中,孟凡章担任卫生员的工作,虽然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但是用来治病救人,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为了能够让自己尽快适应这份卫生员的人任务,他每天都积极学习有关于治病方面的知识。
甚至有一次,为了学习针灸这一技能,他还拿自己当小白鼠,在自己身上用针扎自己,对照着镜子练习针灸的技艺。功夫不负有心人,孟凡章的水平很快就得到了提升,他能够治疗和预防多种常见疾病,针灸技术也是练到了家,他被评为所在部队的“卫生员标兵”。
除了练就过硬的治病本领,为了更好的服务于部队,他还为所在连队的每个人,制作了详细的病例卡,通过病例卡片,他详细的了解到每一位战士的身体状况,为他们在日常的训练中保驾护航,尽力减少战士们训练中负伤的可能性。这赢得了广大战士们的一致好评,大家都十分信任他。
除此之外,他为了让战士们更好的预防各种疾病,他还坚持给大家上卫生课,补充大家的卫生常识。这并不是他的分内工作,可他为了心中的理想,从自己的时间中不断的挤出各种时间来帮助大家,这使得他所在部队的卫生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军民鱼水情。”孟凡章并不只是为部队战士提供服务,他也会时不时的抽出时间,去附近的村里主动帮助那里的村民。
在他们的驻地附近,有一位瘫痪了半年之久的大妈。在得知这位大妈的情况以后,孟凡章就上门为这位大妈进行针灸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和照顾,这位大妈终于获得了痊愈。不过,孟凡章帮助人并不求名利,因此,他并没有告诉大妈自己的姓名。
虽然孟凡章入伍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通过上述事情,他已经帮助了很多人,这使得他发自内心的感到快乐。在全国上下“向雷锋学习”的号召中,他更是将雷锋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发誓要向雷锋统同志学习,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
那么,后来的孟凡章,会一直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吗?
实际上,事与愿违,意外还是降临了。
三、突发的危险,奋不顾身
1969年1月15日,这一天清晨天还只是蒙蒙亮,孟凡章就已经像往常以往,将所在部队的大门口打扫的干干净净。这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将大门口打扫的干干净净,既能给附近的村民留下一个好印象,也能让部队里的战士感觉到一种家的温暖。
这一天,他仍旧在给部队的战士上着卫生课,下午他还参加了部队组织的“雷锋故事报告会”。这本来是平凡的一天,并没有什么不同。
晚上,他写好日记,拿起自己的药箱,去到战士们的宿舍里了解情况,有病治病,没病预防。他打算在这之后再回去自己的宿舍里睡觉。
可没想到的是,一件突发事情让他停下了脚步。在今天晚上,离营房不远处有一道铁轨,正有一辆满载物资的火车在这轨道上运行。
可是,孟凡章却在铁轨上看见了一块巨石,铁轨每天都有人巡查,怎么可能会有巨石?这明显就是有人蓄意破坏。
转眼间,火车距离巨石越来越近,孟凡章没有多想,当即放下自己的药箱,不顾一切的跑到轨道上,将巨石推出了铁轨。巨石很大,所以他花费了一些时间。
可是,身后的火车员来不及刹车,巨大的气流将还没来得及跑开的孟凡章瞬间卷入了火车底下。孟凡章的双腿被压断了,鲜血喷涌而出。闻讯赶来的战士立刻将他送到了附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但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由于出血过多,这位一心为人民服务的18岁少年,永远的离开了他心爱的人民。在他生死弥留之际,他依然心心念念着火车:“不……要管我,救火车要紧。”
如此,孟凡章的牺牲是为国家而牺牲,国家并不会忘记他。
在他死后,他所在的部队在他牺牲的铁轨旁修建了一座坟墓,用于安葬这位为人民服务的战士。他的骨灰被一分为二,一部分葬于铁轨旁,另一半则是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孟凡章生前表现优异,部队决定将其追认为共产党员,记一等功,批准他成为革命烈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