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有哪三十六计-三十六计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3-01-08 18:48:07

Ready

本文目录一览:

  • 1、三十六计有哪36计?
  • 2、诸葛亮的三十六计是哪三十六计?
  • 3、三十六计都有哪几计?
  • 4、三十六计是哪三十六计?
  • 5、三十六计按照顺序分别有哪些?

三十六计有哪36计?

三十六计的顺序为:

1、瞒天过海

2、围魏救赵

3、借刀杀人

4、以逸待劳

5、趁火打劫

6、声东击西

7、无中生有

8、暗渡陈仓

9、隔岸观火

10、笑里藏刀

11、李代桃僵

12、顺手牵羊

13、打草惊蛇

14、借尸还魂

15、调虎离山

16、欲擒故纵

17、抛砖引玉

18、擒贼擒王

19、釜底抽薪

20、混水摸鱼

21、金蝉脱壳

22、关门捉贼

23、远交近攻

24、假途伐虢

25、偷梁换柱

26、指桑骂槐

27、假痴不颠

28、上屋抽梯

29、树上开花

30、反客为主

31、美人计

32、空城计

33、反间计

34、苦肉计

35、连环计

36、走为上

诸葛亮的三十六计是哪三十六计?

1、三十六计分别是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

三十六计有哪三十六计-三十六计

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2、三十六计并不是诸葛亮的,而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诸葛亮只是在军事中灵活运用了这些计谋,实际上《三十六计》这本兵书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扩展资料

《三十六计》成书经历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白话释义:檀道济的三十六策中,这种情况最好的策略是退走,你父子此时只能先退却。)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

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都有哪几计?

第一套: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

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内容介绍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三十六计是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瞒天过海、 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颠、上楼抽梯、虚张声势、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策。

1、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2、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3、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扩展资料:

书籍背景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三十六计按照顺序分别有哪些?

《孙子兵法》中三十六计按照顺序排列,分为六套,每套六计,前三套是占主动地位,处于优势的时候使用的计谋,后三套是处于被动地位,劣势的时候使用的计谋。

第一套胜战计之第一计:瞒天过海

作为三十六计的第一计在古时候早已使用,但成语的形成与薛仁贵设计让唐太宗渡海的故事有关。字面的意思是上面瞒住天,下面偷渡过海。引申意思是用谎言和伪装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然后偷偷行动,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一套胜战计之第二计:围魏救赵

我认为这是最精彩的一条计谋了,表面看来舍近求远,你以为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其实正是绕开表面,直达事物的要害部位,一招治敌的神奇之处。

成语的形成是齐魏的桂陵之战,魏围攻赵都邯郸,赵向齐求救。齐国用围攻魏都大梁的方法,迫使魏赶回应战。而使邯郸得救。此战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佳话。现在指用包抄敌人后方的方法,来迫使其撤兵的战术。

第一套胜战计之第三计:借刀杀人

这一招,按字面意思就好理解,就是指自己不出面,借别人之手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出处是鲁国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从中获利。

第一套胜战计之第四计:以逸待劳

指在战争中,让自己的军队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以守待攻,坐等从远方赶来已经疲惫的敌军,给以迎头痛击,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出处是西汉末年,刘秀派兵攻打隗嚣,结果反被隗嚣打败。

第一套胜战计之第五计:趁火打劫

我认为这是最损的一招,指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乘人之危谋取私利,不是英雄所为。此计的特点就是把握时机,果断打击对方,历史上范例很多,最出名的应该是勾践趁乱灭吴,勾践的胜利,正是乘敌之危,就势取胜。此计更是被大量用于现代商战中,甚至造成过大的商业危机,此处按下不表。

第一套胜战计之第六计:声东击西

发出的声音在东边,其实击打的是西边,此击不但被历代军事家熟练操作,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广泛运用,以假动作欺瞒对方,掩护主手击中要害,可谓变幻无穷。

第二套敌战计之第七计:无中生有

本来没有,硬说有。出自道教:万有生于无,道家认为自然界的物质来自视而不见的空间。中国古代军事家尉缭子把老子的辩证思想运用到军事上,用假想欺骗敌人,但又不是完全弄虚作假,而是要巧妙地由假变真,由虚变实,以各种假想掩盖真象,造成敌人的错觉。

第二套敌战计之第八计:暗渡陈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一组,“明修栈道”表示公开的行动,“暗渡陈仓”表示隐藏的真实意图。韩信利用这一招,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一招,奠定了刘邦大业的基础。

公开地展示一个让敌人觉得愚蠢或者无害的战略行动,以使敌人松懈警示。在公开行动的背后,才是真正的行动,或去转移防卫,趁敌人被假象蒙蔽而放松警惕时,给敌人以措手不及的致命打击,自己则在没有遭到任何抵抗或防备的情况下,出奇制胜。就是正面迷惑敌人,侧翼突然袭击。

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都属于敌战计。

后面的我就不一一累述了。

第三套攻战计,包括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包括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

第五套并战计,包括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包括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孙子兵法》中三十六计按照顺序排列就是如此了。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