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扫把的使用方法和用途
- 2、扫帚的使用方法
- 3、扫帚的意思
- 4、扫帚是什么
- 5、“扫帚”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扫把的使用方法和用途
扫把具体使用操作方法如下:
1、握法:用一只手的大拇指按在扫把端上、并用其他的四指握住、另一只手则在下方30-40cm处握住。
2、姿势:上身微向前倾,但不可太弯曲,用不易疲劳的姿势。扫法扫把不离地面、扫动时手要用力往下压、既要把灰尘、垃圾扫干净、又要防止灰尘滕起、如地面灰尘过多、可用喷雾气喷些清水再扫。每扫一下应在地面上墩一墩、以拆除沾在扫把上的灰尘及垃圾。
扫把可用于扫地、扫床、扫屋檐等,不过要分开使用。扫把又叫扫帚,帚为象形,彐为手,下半部表示持巾打扫。通常有手动和电动两种,手动扫帚有高粱扫帚、竹枝扫帚、草材质扫帚、塑料扫帚等;电动扫帚有扫地机、吸尘器、家用吸尘器等。
扫帚的使用方法
扫帚的使用方法:一只手握住把儿的顶部,另一只手握住把儿的中部。两手相距约30_,将腰弯下一些,横着用它清扫。
扫帚是扫地除尘的工具,源于中国,多用竹枝扎成,比笤帚大。扫帚用的原材料有高梁穗、金丝草、竹梢、扫帚草等,耐用又好用,直到现在,扫帚仍在应用。
欧洲、亚洲以及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广泛应用一种用高粱秆做的扫帚。美国总统富兰克林为了发展农业提倡种高粱,于是,高粱的栽植遍及美国。有一天,哈得里的一个老农夫需要一把新扫帚,他砍些高粱秆,用绳子扎了一个,既耐用又好用,于是大家争先效仿,开始用高粱扫帚,从而使美国出现了高粱扫帚制造业。直到现在,扫帚仍在应用。许多功能则已被吸尘器代替。
扫帚的意思
扫帚的意思如下:
1、扫地的工具,多用竹枝扎成。
2、植物名。藜科地肤子属,一年生草本。高一公尺余。分枝多,叶互生,夏季开花。胞果扁球形。茎枝晒干后可做扫帚。
扫帚做法
扫帚用的原材料有高粱穗、金丝草、竹梢、扫帚草等。家用通常是塑料扫帚。
凡扎小头或大头的管帚均用散穗的高粱糜子,将其籽粒摔净,去掉叶鞘及箭杆下面的节,然后把中散穗同直千穗(中间有硬芯)分开,挑出中散穗的糜子,在扎笤帚时做外皮,直千的糜子做骨架用。然后把挑选好的外皮用的中散穗箭秆用手工刀破成两半。
将准备作笤帚芯的直千穗的箭秆从穗头根部切掉,切掉的箭秆可留作串盖帘用,笤帚把的中间可用一般秫秸充填。再将整理后的糜子平铺在硬实的地面上,用石磙子碾压,压软为止。再将糜子用水湿润(将糜子放在盛水的缸中或掸水、沾水),湿润时间约1小时左右。
准备好扎结笤帚的用具。做一把笤帚需要糜子0.5公斤、铁丝700克。取一根长4米、粗3~5毫米的油钢丝绳,将其一端系在屋内的一个往脚或门框上,另一端系在走杆中部。走杆后面一端系一条宽7~10厘米、长80~90厘米的胶板带,另一端是可挂可摘的环勾与走杆一端相连。
在扎笤帚时,将走杆带系在腰上,取3~4棵芯糜子,再拿4根皮糜子,夹一根作秸,用油钢丝勒紧,压入22~25号铁丝勒第一道,每道绕两圈铁丝。第二道拿4根芯糜子、2根皮糜子、1根秫秸,续在第一道后边,勒法和第一道相同。第三、四道同上。第五道即最后一道拿4根皮糜子、1根秫秸、两边各加四根皮糜子,勒两圈,然后向上每隔3~5厘米勒一道。共勒15~17道。
将扎好的笤帚用刮板会掉糜壳,为了使其色泽光亮、白净、不霉烂,需用硫磺熏蒸灭菌。其方法是在地上挖一个半米深的坑,把一块硫磺放在碗里或铁盒内,其坑上用木棍等挡架,架上交叉放着笤帚,数量可在百余把,其上盖上塑料布,点燃硫磺后,大约熏蒸1小时即可出售。
扫帚是什么
扫帚是什么,顾名思义它是人们打扫卫生的一种工具,最初人们用纯天然的一种植物可以做扫帚,这种植物小的时候可以采来当菜吃,枝繁叶茂在,等它长大了可以整株采下来捆成扫帚扫地用,还有用高粱穗谷子穗做扫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变化,所使用的材料也不同了,现在塑料的比较多了,颜色艳丽,使用轻巧,好看,扫帚是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东西。
“扫帚”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扫帚”的正确读音是:【sào zhǒu】
扫帚是扫地除尘的工具,多用竹枝扎成,比笤帚大,源于中国。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有个叫少康的人,一次偶然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爬过之处的灰尘少了许多。
他想,这一定是鸡毛的作用,于是抓来几只野鸡拔下毛来制成了第一把扫帚。这亦是鸡毛掸子的由来。由于使用的鸡毛太软,同时又不耐磨损,少康即换上竹条、草等为原料,把掸子改制成了耐用的扫帚。
扩展资料:
扫帚的历史久远,常见于各文化中,彗星长尾有如帚,故俗称扫帚星、扫把星等。事实上,“彗”字本义亦为帚。欧洲中古传说巫师可乘帚飞翔。
扫帚与笤帚有所不同。扫帚一般指用竹子做的那种大的,用来打扫院子及面积大的场地及马路。而笤帚一般指用高粱头扎的较小的那种,用来打扫屋子。
在西方的魔法中,扫帚是一种飞行工具,一般有巫师驾驶。骑在扫帚把上,扫把朝后,据说可以飞上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