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伽倻琴-伽倻琴又称

伽倻琴-伽倻琴又称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12-16 21:03:04

Ready

本文目录一览:

  • 1、伽倻琴跟古筝的的区别
  • 2、玄琴和伽倻琴区别
  • 3、关于伽倻琴的知识

伽倻琴跟古筝的的区别

1、伽倻琴弹奏一般不戴指甲,可以坐在地上弹,也可以架在架子上弹。古筝要戴指甲放在架子上。

2、伽倻琴音色比较沉闷,弹奏的音色发闷,有些杂音,弹奏的力度稍稍强一点,就会产生筝码跳动的爆音。

3、伽倻琴在曲目方面,旋律非常的单调,演奏的指法也很单一,没有像中国古筝那种摇指的技法,也没有像中国古筝那样的双手和弦。

扩展资料

伽倻琴

亦称朝鲜筝,是朝鲜民族的弹拨弦鸣乐器。朝鲜语称嘎呀高。流行于朝鲜半岛和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伽倻琴,相传是伽倻国嘉悉王仿照筝制成。形制与筝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现使用的伽倻琴有二十一弦,音阶排列有七声及五声两种,所用右弹左按的技法基本和筝基本一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

既可以独奏、重奏、合奏,还可以弹唱。伽倻琴的种类大体可分为“正乐伽倻琴”、“散调伽倻琴”、现代用的“21弦伽倻琴”等三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伽倻琴百度百科-古筝

玄琴和伽倻琴区别

玄琴和伽倻琴区别解释如下:

伽倻琴,是朝鲜三国时期的“三弦”之一,其历史悠久,最初记载源于《三国史记》“伽倻琴亦法中国乐部筝而为之……罗古记云,伽倻国嘉宾王见唐之乐器而造之。王一位诸国方言各异岂可一哉。乃命乐师省热县人于勒造十二区曲。后于勒以其国将乱携乐器投新罗真兴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伽倻琴是模仿中国筝所造。新罗时期的伽倻国(现庆尚南道的金海郡一带)的嘉宾王见到了唐代的乐器,令乐师于勒仿其制而造。后来于勒带着伽倻琴投奔了新罗的第二十四代君王真兴王(公元540年~公元576年在位)。然而《三国史记》的这段记述存在着很大问题,唐朝618年建国,远远晚于真兴王在位的时间,伽倻国的嘉宾王不可能在唐朝看到筝后仿而造之,却可说明伽倻琴的确受到了中国筝的影响。

但伽倻琴与中国筝在形制上仍然有很大区别。筝的形制为长方形的木质音响,弦架在“雁柱”之上,“雁柱”可以左右移动,调节音调。唐宋时有弦13根,后增加至16根、18根、21根,目前最常用的是S163-21弦古筝(S代表S型岳山,163则代表每根弦的长度大致为163厘米,21则是弦数)。然而,伽倻琴较筝更小更薄。日本正仓院北仓珍藏一张全镂新罗琴,此琴桐木斫所成,全长158cm、宽30cm、中高9.4cm,羊角板宽37.1cm。1997年,韩国光州市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张古代伽倻琴,是新罗时期的遗物,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与日本正仓院所藏金楼新罗琴完全一致。此二者证明了朝鲜古籍《乐学规范》记载的准确性。现代的伽倻琴经过改造后,弦数上也增加到了21弦。演奏伽倻琴时,奏者席地而坐,将琴体横在身前,琴首立于右膝上,琴尾触地,右手弹奏琴柱右侧弦段,左手按抑住左弦段。原多按五声音阶定弦,经过改革,已普遍以七声音阶定弦。多为民歌伴奏,其中较为著名的曲子是《伽倻琴散调》。

玄琴,又名“玄鹤琴”,亦是朝鲜“三弦”之一。根据记载,这种乐器应当是由中国传入的。《三国史记》乐志云“初,晋人以初,晋人以七弦琴送高句丽,丽人虽知其为乐器,而不知其声音及鼓之之法。购国人能识其音而鼓之者,厚赏。时第二相王山岳,存其木样,颇改易法制而造之,兼制一百余曲以奏之,于是玄鹤(黑鹤)来舞,遂名玄鹤琴,后但云玄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玄琴和中国古琴之间的联系。晋人送给高句丽人我国的古琴,后经过王山岳改造,形成了现在的玄琴。后人从安岳古墓的壁画中看到这种弦乐器的图画。玄琴有六弦、十六柱,其演奏方式与中国古琴大相径庭——演奏者要用右手的大指和中指夹起一根竹制长约4寸多的拨片拨动琴弦发声。

玄琴一直活跃在朝鲜的音乐舞台上。其乐调特点明显,主要是界面调(羽调)与平调(徵调)。《三国史记》乐志中记载有187首玄琴乐器,而实际留存下来的却是寥寥无几。朝鲜世宗之后又出现了一些玄琴的曲目。另外,玄琴和其他乐器的乐谱在李朝大量出现。玄琴在朝鲜音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关于伽倻琴的知识

伽倻琴,又称朝鲜筝,是朝鲜族弹拨弦鸣乐器。朝鲜语称嘎呀高。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尤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欢迎大家参考!

伽倻琴已有1500多年历史,相传是伽倻国嘉悉王仿照中国汉筝制成。形制与筝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现使用的伽倻琴有二十一弦,音阶排列有七声及五声两种,所用右弹左按的技法基本和筝基本一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既可以独奏、重奏、合奏,还可以弹唱。

起源与发展

据《三国史记》记载:“伽倻国嘉实王制十二弦琴。以象十二月之律。乃命于勒制其曲。”“伽倻琴亦法中国乐部筝而为之……伽倻琴,虽与筝制度小异,而大概似之。”

伽倻国的乐士于勒携琴带着弟子尼文,到了新罗,受到了真兴王的欢迎和礼遇。真兴王把于勒安置在国原,乃派遣大奈麻注知、阶古、大舍万德等受业于勒门下,以传其业。

伽倻琴到新罗以后得到发展,成为新罗大乐,为以后的宫廷乐奠定了巩固地位。到了八世纪左右(或更早些时间),伽倻琴从新罗国传到日本,日本奈良的正仓院至今还收藏着三台伽倻琴(即新罗琴)。因为,伽倻琴是从新罗传到日本,同时又用于新罗乐,因此,日本把伽倻琴称之为新罗琴。

到十九世纪末,伽倻琴音乐出现了高峰,这是伽倻琴艺术的转折时期。音乐从缓慢的宫廷乐,逐渐转变为轻快而活泼的散调,原来流传的伽倻琴,因不适合演奏散调的快音而改制成散调伽倻琴,流传至今。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延边地区的伽倻琴音乐,有更新的发展,从民间流传,发展为专业人材的培养。

伽倻琴-伽倻琴又称

构成

古代的伽倻琴,琴体是用独木刳成槽,琴尾呈羊角状,不加底板,因而音量较小又缺乏表现力;现在朝鲜族人民使用的伽倻琴,是经过若干世纪的流传改进并吸收其他民族乐器的优点而制成的。由于有底板而形成共鸣箱,显著增强了音量和丰富了音色。

伽倻琴由琴框、面板、底板、琴柱和琴弦构成。琴身长约152厘米、宽17~21厘米。

琴框是长方形的边框,右为琴首,左为琴尾,上西蒙以呈拱形的薄水面板,采用长白山生长的纹细质松、易于振动的鱼鳞松或梧桐木制作,琴底有底板和琴脚,底板用栗木、琴框和琴柱使用红木或花梨木等质地较硬的木料制作琴首一端有凸起的岳山支弦,张有13条琴弦。琴柱安置在面板中部,排列呈雁行。每张一柱,可移动以调节育高。

新中国成立后,伽倻琴得到不断改革,已制成五声音阶18弦伽倻琴及七声音阶21弦伽倻琴。后者加大了共鸣箱,采用尼龙弦和尼龙钢丝弦,音响宏亮,音色优美动听。

种类

伽倻琴的种类大体可分为“正乐伽倻琴”(古制伽倻琴)、“散调伽倻琴”、现代用的“21弦伽倻琴”等三种。

1、古制伽倻琴:琴槽是用独木刳桐制做,不设底板,尾端有羊耳头状的装置,有十二弦(用粗细不等的丝弦),弦柱十二(人字型的雁柱)。此种伽倻琴到二十世纪初已很少见。

2、散调伽倻琴:它是属于近代的伽倻琴,在形制上有较大的改进,如将尾端羊角木去掉,并将琴体加上栗水底板,有染尾,有十三弦(丝弦)。主要用于散调音乐。

3、21弦伽倻琴:是现代用的改良伽倻琴。在形制上把尾端的染尾去掉。有21弦。弦有尼龙弦和金属钢丝缠尼龙弦两种;定弦有七声音阶定音法和五声音阶定音法两种。

弹奏方法

演奏伽倻琴,右手除小指外均用于弹奏,技巧有弹、拔、滚、琶等,泛音特别清澈动听。左手技巧有按、颤、推、揉等,是

表现伽倻琴独特风格的重要手段。伽倻琴也可演奏双音、和弦以及简单的复调音乐,演奏中一般不转调。伽倻琴有丰富的'表现力,通过演奏者纯熟的手法,能表达出刚毅、柔和、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或奏出雄壮、激昂的宏伟场面,尤其适于演奏轻快活泼的民间音乐作品。

现代的伽倻琴音乐,继承了散调的风格并发展为以民歌改编的器乐曲,以现代生活题材为素材而创作的器乐曲以及与管弦乐队合作的协奏曲。如:《道拉吉》(桔梗谣)、《哨所之春》、《沈清专》等等。

伽倻琴弹唱,是朝鲜族传统演唱形式,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器乐与声乐相结合的艺术。舞台演奏时,十来名身着民族服装的朝鲜族女子,将琴的尾端放在地上,首端置于右膝上,左手按弦,右手取音。表演者边弹边唱,歌声与琴声交融,有时还加以长鼓伴奏,尤为亲切感人。

伽倻琴散调

《散调》:是器乐独奏的形式也是乐曲名称。它是以说唱音调为基础的。只用长鼓来伴奏,演奏时间为25—3O分钟。《伽倻琴散调》音乐的发展,严格地遵循着逐渐趋于紧张、到终曲达到最高潮的规律,它的发展速度也是由缓慢逐渐加快的原则为特征。《伽倻琴散调》的乐章构成如下:

晋阳调18/8慢速

中莫里12/8中速

中中莫里12/8中速稍快

扎紧莫里12/8稍快

挥莫里2/4快速

散调是多乐章组曲,从慢板开始到快板结束,但现代演奏家们喜欢选章演奏,形成一种样式。

流派

有关伽倻琴的流派,常以地域和名家们的不同风格来划分,音乐主要由散调音乐来划分。

《伽倻琴散调》产生于朝鲜南部地区,后来流传至朝鲜北部和我国延边地区。由于各地方的语言抑扬不同,音乐也具有不同的地方特色。

《伽倻琴散调》是技巧性很高的器乐独奏曲,带有即兴性,因此,在演奏时感情的抒发、技术的运用和发挥,尤其是在左手弄弦的密度、速度、强度等技巧的发挥上,产生不同的风格特色,从而形成不同流派。

《伽倻琴散调》有很多流派,但主要有金昌祚流派和沈相健流派。金昌祚的弟子又分成金竹坡流派、安基玉流派、崔玉三流派等等,延边伽倻琴主要继承安基玉流派、崔玉三流派等。

伽耶琴是朝鲜族的古老乐器,流行在中国东北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伽耶琴的外形很像汉族的古筝,它和古筝有着很深的渊源。据史书记载,在公元500年前后,朝鲜古代国家伽耶国的国王模仿古筝制造了一种弹拨弦鸣乐器,朝鲜族人民把它称为伽耶琴。

伽耶琴流传到今天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古时候,伽耶琴的琴体是用整根的原木刳成的,琴尾呈羊角形,因为没有底板,音量较小又缺乏表现力。经过若干世纪的流传和改进,朝鲜族人民吸收了其它民族同类乐器的优点,终于创制出民族特点鲜明、性能良好的伽耶琴。现代伽耶琴提高了音量,音色也更加丰富。朝鲜族人民对制琴材料的选择上非常讲究,琴的各个部位选择不同的优质木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伽耶琴又有了新的改进。乐器制作者们相继研制出了18弦伽耶琴和21弦伽耶琴。特别是后者,不仅加大了共鸣箱,还采用朝鲜族特有的尼龙弦和尼龙钢丝弦做琴弦。这种伽耶琴音响宏亮,音色优美动听。

伽耶琴不仅音色动人,演奏的姿势也非常幽雅。演奏伽耶琴的时候,演奏者左手按弦,右手取音,它可以演奏双音、和弦以及简单的复调音乐。伽耶琴的表现力相当丰富,通过演奏者纯熟的手法,能表达出人们喜悦、愤怒、悲哀等不同的情感,还能奏出雄壮、激昂的宏伟场面,尤其适于演奏轻快活泼的民间音乐作品。过去,伽耶琴的演奏者以男性居多,随着这种乐器逐渐成为朝鲜民族最主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女子弹奏者越来越多。

伽耶琴可以独奏或重奏,主要用于集体弹唱,并在民族乐队中应用。在朝鲜族有一种传统的演唱形式叫做"伽耶琴弹唱"。演出的时候,十几位身穿民族服装的朝鲜族女子在舞台上一字排开,将伽耶琴的尾端放在地上,首端放在右膝上,左手按弦,右手取音,表演者边弹边唱,歌声与琴声交融,优美动听。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