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8 13:13:04来源:互联网小编
本文目录一览:
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出自论语卫灵公,译为:有了过错却不改正,这才是过错。
古人讲“改过迁善”,意思就是改正错误,变成好的,指去恶就善. 深入《易》理来解释,那么《周易》上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古人也说“人而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不为善,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所以《周易》就教人改过迁善,这样才能趋吉避凶.但是现代人有很多所谓的“现代观念”,不知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所以善恶标准要向儒释道三家的善恶标准来看. 建议楼主去看《了凡四训》和蔡礼旭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里面讲的清楚明白.
有过则改的上一句是见善则迁。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句古语的字面意思是见到好的要学习改进,有了错误要及时改正。“善”是美好的意思,“迁”是转变的意思。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句话出自中国哲学智慧的源头《周易》。这句话告诉人们要向着真善美的方向不断迈进,当然是对个人素质的不断提升;有了过错就能立即改正,也意味着个人素质能及时摆脱下滑的危险,因而也是一种智慧的提升。
扩展资料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的近义词:
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释义: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译文:稽首说:“人谁能没有过错?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释义: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出处:宋·朱熹《论语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
译文:曾子每天反省自己三次,有错误就改正,没有错误就提醒自己不要犯这种错误,他的自制力可以诚恳到这种地步,可以说是学问的本源了。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是指君子因此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
“见善则迁”的下一句话是:”有过则改”。
出处:《易·益》——三国·魏·王弼
原文: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译文:
君子改正过失而向善,有过错就要改。
近义词:
改过迁善
用法:
作谓语、宾语、主语;指改正过错
扩展资料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迁善改过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的意思是:君子因此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
出自:《周易·益》象传
原文: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释义:风雷交助,互相增益,构成益卦。君子因此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
所谓见善则迁,即看到好事就效仿去做。
这句话的详细释义是向着真善美的方向不断迈进,当然是对个人素质的不断提升;有了过错就能立即改正,也意味着个人素质能及时摆脱下滑的危险,因而也是一种智慧的提升。
扩展资料:
益在古文中的意思:
1、会意。小篆字形。象器皿中有水漫出。
2、 同本义 。益,饶也。
3、引申为水涨。
4、 在某些方面增加(如体积、数量、程度等。损益,盛衰之始也。
5、助;补助。
6、扩大,加大。
迁在古文中的意思:
1、指变动官职。
2、机关、住所等另换地点:迁居。迁移。迁徙。
3、变动,转变:变迁。迁就(改变自己的意见,凑合别人)。迁延(拖延)。迁怒。事过境迁。
4、贬谪,放逐:迁谪(贬官远地)。迁客(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5、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迁。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应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