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的第一个北极考察站是哪里
- 2、我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在哪?
- 3、中国第一个北极考察站叫什么名字?
- 4、中国的第一个北极考察站是什么?
- 5、中国第一个北极考察站是
中国的第一个北极考察站是哪里
中国的第一个北极考察站是黄河站,是中国依据《斯瓦尔巴条约》缔约国地位而建立的首个北极科考站,该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另外北极黄河站还是一座综合科考站,开展的主要科考项目包括高空大气物理观测、气象观测站建立、GPS卫星跟踪站建立、地球生态环境演变考察、近岸海洋环境监测、冰川长期监测的可行性调查和大气化学采样等。
我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在哪?
中国人的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伊力特_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朗伊尔宾(Longyearbyen)落成;2004年7月28日,我国政府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Ny-A_lesund)建立了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
建立中国的北极科学考察研究站,是中国科学家从事北极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正如中国南极科学研究必须建立南极科学站一样。
从《北极指南》中喜见《斯瓦尔巴条约》
1991年7~8月期间,应挪威卑尔根大学Y.叶新教授邀请,我参加了由挪威、苏联、中国和冰岛四国科学家组成的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南森”号考察船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及其邻近海域考察。我在“南森”号考察船上时,叶新教授把他的一本英文与挪威文对照的《北极指南》送给了我,还多次向我介绍如何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科学站的事宜。
我翻开《北极指南》这本书一看,真是爱不释手。这本书从斯瓦尔巴群岛的历史讲到挪威政府对斯瓦尔巴群岛的管理和服务。其中,1920年2月9日和1925年8月14日先后两次由不同国家签订的《斯瓦尔巴条约》(10条),更是吸引了我。
1925年8月14日,中国和比利时、摩洛哥、瑞士、南斯拉夫、罗马尼亚、芬兰、埃及、汉志(原是阿拉伯半岛上最大的王国)、阿富汗、葡萄牙、匈牙利、委内瑞拉、智利、澳大利亚、爱沙尼亚、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苏联等20个国家加入《斯瓦尔巴条约》。从此,中国有权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科学考察站。
1991年8月6日中午,我向叶新教授请教关于在北极建站事情。叶新很兴奋地对我说:“高,中国是斯瓦尔巴条约的成员国,你为什么不组织中国的科学家来这儿科学考察并建立中国人的科学考察站呢!”我非常想促成建立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我向叶新教授讨教如何才能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中国的科学考察站,他认为很简单,只要与挪威的一个大学或者研究机构合作就可以。他建议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与挪威卑尔根大学合作来实现中国人的北极科学站梦想。在我们乘“南森”号考察船到达朗伊尔宾市的当天,叶新就带我拜访了该市的市长。当我们谈及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科学考察站的事情时,市长表示热烈欢迎,并建议我们与挪威驻中国的大使馆联系。
1991年9月初,我完成北极考察回国后,向中国科学院孙鸿烈副院长汇报了关于建立北极站的事宜。孙副院长听了我的汇报后,非常支持,指示在科学院的“九五”重大科研项目(极地与全球环境变化)中专门设立了“斯瓦尔巴群岛建站调查研究”子课题,由我兼任该子课题负责人,积极筹建在斯瓦尔巴群岛的科学考察站。
来源:自然与科技
中国第一个北极考察站叫什么名字?
中国第一个北极考察站叫中国北极黄河站。
中国北极黄河站,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是中国依据《斯瓦尔巴条约》1925年缔约国地位而建立的首个北极科考站,成立于2004年7月28日。
中国北极黄河站是中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中国也成为第8个在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北极科考站的国家。
中国北极黄河站建成的意义:
中国北极科考站的建立,为我国在北极地区创造了一个永久性的科研平台,这为解开空间物理、空间环境探测等众多学科的谜团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北极建站后,中国科学家还将建立中国北极卫星常年观测站。
在同一条地球磁力线的南北两端,同时进行极光的观测、对比,是各国科学家探寻地球外层空间诸多奥秘的一个途径。由于南极中山站和北极站基本在磁纬75度上,在南极中山站和即将建成的中国北极科考站,中国科学家将可以在南、北两极对极光进行同步追踪和研究。
中国的第一个北极考察站是什么?
黄河站。
中国北极黄河站,位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是中国建立的首个北极科考站,落成于2004年7月28日。
1985年2月20日,中国在位于西南极的乔治王岛建立了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1989年2月,中国在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建立了中山站。
这两个站都位于南极大陆边缘,北邻南大洋,南接大陆冰盖。
建设条件:
在极地建设考察站,选址是最重要的。首先要明确建站的科学目标和研究任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领域的需求;其次要考虑科考能力,比如科考船的破冰能力、停靠的条件和环境、建站地区的地貌和淡水来源;还要考虑国际合作与救援的可能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要在南极建立第四个考察站。
除了这些固定的极地考察站以外,“雪龙号”破冰船实际上是一个流动的极地考察站。它在南北极之间,在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穿行,监测着海洋、大气、生物和环境的起伏变化。
以上内容参考:科欧中国——中国有哪些极地考察站
中国第一个北极考察站是
黄河站
中国北极黄河站,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成立于2004年7月28日。中国北极黄河站是中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中国也成为第8个国家在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北极科考站。最值得称道的是,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
黄河站介绍
北极黄河站是一座综合科考站,开展的主要科考项目包括高空大气物理观测、气象观测站建立、GPS卫星跟踪站建立、地球生态环境演变考察、近岸海洋环境监测、冰川长期监测的可行性调查和大气化学采样等。
黄河站以及周边科考站,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不能锁门,且门全部是朝外开的。“当地有北极熊出没,这些是防熊的措施。一旦熊来,任何人随时都能迅速跑进楼里避难,北极熊只会推门,不会拉门,所以门要朝外开。
黄河站名字由来
黄河站的站名,按照站名征集方案,在网络投票的近3000个有效票中筛选了30个候选站名,加上备选说明,由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提交中国极地考察工作咨询委员会委员,约20名委员分别进行排序的结果表明:“中国北极黄河站”排名第一。最后,国家海洋局确定中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站名为“中国北极黄河站”。第一个提出“黄河站”名称的人是江苏省海门市的陈文华,共有39人次建议站名为“黄河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