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大月是指哪几个月
- 2、1-12月怎么区分大月小月
- 3、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 4、大月和小月分别是哪几月?
- 5、大月小月是怎么区分的?
- 6、大月小月平月分别是什么
大月是指哪几个月
每年固定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为大月。
公历的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每年固定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为大月;4月、6月、9月、11月为小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2月平年有28天,闰年有29天。
阴历的大小月根据日月食规律算得,固定单月小,双月大,每三十年为一个闰周,增加十一个闰日,规定在每周的2、5、7、10、13、16、18、21、24、26、29等年的12月末置闰日,即闰腊月大。
我们常说的农历其实是阴阳历,其大小月是严格按照月相来设置的,是以观测为基础的,而不是固定的。比如说某天犬夜叉变成了人类,或者百里屠苏身上的煞气发作,那么这一天的月相一定是朔月,这一天一定是农历中的某月初一,这一点绝不会变。
农历的大月有30天,小月有29天。且大小月分布毫无规则,每年都不同。农历的月按朔望周期来定。月相朔(日月合朔)所在日为月初一,下次朔的日期为下月初一。因为一个朔望周期是29.53日,所以分大小月。大月30日,小月29日。某月的“大”、“小”以及哪天是“朔日”,要根据太阳、月亮的真实位置来推算,古时候叫“定朔”。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824年二、三月是小月,八、九、十、十一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1-12月怎么区分大月小月
1月大,2月小,3月大,4月小,5月大,6月小,7月大,8月大,9月小,10月大,11月小,12月大。最简单的办法是把左手握成拳头状,从左边数,骨节鼓着是一月就是大月,中级凹进去的是二月就是小月,到7月时候再从右边数回来,正好8月也是大月,依此类推。
扩展资料:
一、农历的大小月
农历中全年中的月份按照月相变化周期而设置,以月仅二十九日为小月,以三十日为大月。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朔望月为准的,固定地把朔的时刻(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所在日子作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
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059日),即29天半多一点,因日历必须用整数,所以规定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弥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
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年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
二、阳历的大小月
4_6_9_11为小月30天,1_3_5_7_8_10_12为大月31天, 平年2月为28天,闰年2月为29天。
阳历平年每年分十二个月,大月三十一日,小月三十日,二月只有二十八日,历月的平均值大致与朔望月平均长度29.5306日相等。
阳历的大小月有一定规则,七月以前单月为大月,双月为小月;八月以后,双月为大月,而单月为小月,于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为大月,四、六、九、十一月为小月。
在罗马独裁者恺撒公元前46年1月1日起执行的儒略历中,原为交替大小月,其中八月原来应排为小月,因为后来独裁者屋大维是生于此月,元老院将此月改为他的称号“奥古斯都”,从二月中抽出一天补上,变为大月,将后面的月份重新排大小月。
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公元1582年改革儒略历,制定格里历时,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于是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年二月为28天,闰年二月为29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月
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一年有7个大月,5个小月。小月分别是2月、4月、6月、9月、11月;大月分别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一年有7个大月,5个小月。小月分别是2月、4月、6月、9月、11月;大月分别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这三个概念所依据的物质运动是互相独立的。根据精确测定,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422平太阳日,这叫一个回归年。而从一次新月到接连发生的下一次新月的时间间隔为29.5306平太阳日,这叫一个朔望月。
以回归年为单位,在一年中安排多少个整数月,在一个月中又安排多少个整数天的方法和怎样选取一年的起算点的方法就叫历法。历法问题的复杂性全在于回归年和朔望月这两个周期太零碎,它们同日之间的关系,不像公里同米之间的关系那样简单;而且,它们彼此之间也不能通约。所以,历法总是顾此失彼,不能同时协调两个周期。由于这两个原因,历法一般地分为三类;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侧重协调朔望和历月关系的叫太阳历,简称阳历;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的叫阴阳历。
大月和小月分别是哪几月?
大月分别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分别是2月、4月、6月、9月和11月。
所谓大月和小月其实就是指朔望月的概念,1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是29天12小时44分3秒,并非整数,而一个月的天数又必须要用整数来表示,因此人们就用设定小月为29天,大月为30天的方法,让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
又为了保证农历每月的初一必须是朔所在日,所以要按照两次出现朔的间隔天数来定大、小月。两朔间隔为30天时为大月,两朔间隔为29天时为小月。
农历的大月和小月
农历即阴历以月为基本单位,一个月以新月出现的那一天为始直至下一个新月出现的前一天。由于月亮公转的周期介于29到30天之间,阴历的一个月也就由新月出现时刻的早晚或是29天或是30天。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
与阳历不同的是,大小月在不同的年中不固定。如春节的前一天常称为大年三十,但有不少年如2000年的阴历十二月只有29天。
大月小月是怎么区分的?
01
阳历的月份分大月和小月,大月一个月31天,小月一个月30天以内。1、3、5、7、8、10、12这几个月份是大月,2、4、6、9、11月是小月,小月中唯独2月份只有28天(平年)或29天(闰年)。
人们都有这样的常识,阳历有大小月之分,即阳历月份有这样规定:4、6、9、11 月为 30 天,1、3、5、7、8、10、12月为31天,2月 为28天或29天。
月份的大小,始于罗马帝国恺撒时代。当时恺撒派人修订历法,制定了儒略历法,规定凡有特别宗教意义的月份为31天,不重要的月份为30天。因此,取名门神的1月、以战神为名的3月、为表示尊敬恺撒大帝而取名的7月,都有31天。因为2月是处死犯人的月份,属不吉的时间,所以只有29天。恺撒大帝的继任人奥古斯都以自己的名字命名8月。为了和恺撒等同起来,他要求把 8月也加成31天。为了使8月有31天,他便从2月借来1天,把 2月减少到28天。又为避免3个大月的月份连在一起,又规定9 月、11月各为30天,把10月、12月加到31天。
大月小月平月分别是什么
一年有七个大月、四个小月、一个平月,七个大月为公历每年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四个小月为每年的四、六、九、十一月;平月为二月。公历的月份分大月和小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唯独平月2月份只有28天(平年)或29天(闰年)。
时间:
时间(Time)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包含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时间计量系统称为世界时系统。时、日、月、年、世纪的时间计量属天文学中的历法范畴。时间是物理学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t。在国际单位制(SI)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为s。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