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是什么生肖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3-02-26 13:44:52

Ready

本文目录一览:

  • 1、三顾茅庐的解释是什么?
  • 2、三顾茅庐的意思
  • 3、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三顾茅庐的解释是什么?

三顾茅庐:原意是指汉末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自己。后人用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一、读音:sān gù máolú

二、字词解释:

顾:拜访。

茅庐:草房。

三、寓意:向别人请教问题,或者有求于人,态度一定要真诚,并且要有耐心。

四、用法: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也作宾语;含褒义,“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的意思

“三顾茅庐”的意思是: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成语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出师表・三顾茅庐》。

原文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释义:

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地位、身份低微,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军,北定中原,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扫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置日常之事,决定取舍损益,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

注释:

①布衣:平民;百姓。

②躬:亲自;耕:耕种。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是什么生肖

③南阳:当时南阳郡治南阳城。

④苟:苟且;全:保全。

⑤闻达:显达扬名,扬名显贵。

⑥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是是指中国三国时期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处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事件。此事件最早见于诸葛亮的《出师表》,该文提到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三国志》中对此仅有“凡三顾,乃往”的简略记述,《三国演义》对此事件进行了扩写。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占据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今湖北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相见。谈话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去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亦可以说是“三分天下”之计最早的起源。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的命运从此改变。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