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佛教寺院是独一无二的。除了佛教寺院,它们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6-08 14:48:03

Ready


临江而建,依山而立,在重庆这样的建筑其实有很多。身处闹市,梵音渺渺,在重庆这样的寺庙也不少。但是,如果提到南岸最让人难忘的寺庙,那必然是首推南滨路上的慈云寺。

慈云寺坐落在南岸区玄坛庙的狮子山上,背靠拥有千古神话的涂山,面朝百舸争流的长江。对于老重庆人来说,慈云寺既是人们焚香礼佛的佛门圣地,也是汇聚巴渝文化、历史传说的神奇之地。

俗话说得好:“自古名山僧占多”,重庆因为是座山城,从南山到歌乐山,从歌乐山到缙云山,哪一处不是灵气汇聚,山水相存,像那种居住在山林中的庙宇不在少数,所以对于重庆来说,寺庙不管是建在闹市区还是深山僻壤都是不足为奇的。那么问题来了,南岸慈云寺到底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呢?

慈云寺的前身叫观音庙,始建于唐朝。在1927年的时候,云岩法师(也叫慈云和尚,人送外号八指头陀)来到重庆弘扬佛法,暂居在观音庙。随着前来听法的人越来越多,当初规模有限的观音庙自然是容不下僧众和百姓们,思前想后,云岩法师决定在观音庙的基础上扩建十方丛林。

要想把观音庙扩建,在那时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云岩法师面对的是一座早已历经千年风雨的观音庙,寺庙多处已经出现了塌陷。而初来重庆没多久,云岩法师自然是没有那么多的预备资金,多方筹措下的预算也只能支持改建。

“改建就改建吧!”云岩法师心一横,发动僧众四处奔走。最后经过多方辗转,他们请来了上海的建筑师为寺庙进行规划。

当时的设计师在慈云寺附近转悠了几遍之后就提出了一个想法:“阿拉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建寺庙好不啦!告诉你哦,这样的话,你扩建的寺庙不用挖山就行了,寺庙顺着这个狮子山就盘旋而上了,是不是又给你节约了一大笔开销!”

云岩法师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说干就干。

经过数年的辛劳修建以后,曾经的观音庙被扩建成了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大庙”。不过当云岩来验收工程的时候,差点被吓晕过去。因为这座寺庙并不像其他寺庙那样运用单纯的红黄配色,而是采用灰砖白墙,整体透露着一种简洁干练的西方建筑风格。法师眼睛一瞟,只见设计师眉开眼笑说道:可以可以,多有个性嘛!

虽然个性是个性了一点,但是寺院还是非常漂亮的。中式飞檐庑顶加上西式灰白砖墙,寺院坐南朝北,层次分明,尤其是立于江畔,背靠青山的地理位置,出是繁芜俗世,入是空山梵音。云岩法师真是越看越喜欢这座寺院,索性就将观音庙改名为自己的小号——慈云寺。

慈云寺建好后,前来听法的人又增多了,同时还有不少女尼也想在慈云寺内礼佛学法。僧尼不同院是佛门的规矩,如今来了这么多女尼礼佛,但是又不能赶她们出去,这怎么办呢?

思来想去,云岩法师做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在寺院内设置“爱道堂”,安置尼众,允许僧尼同住。这就厉害了,一下子就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据当时统计,寺内居住女尼人数最多的时候曾经达到200多位,常住的更是有100多位。

除了开僧尼同住的先河之外,关于慈云寺的传说更是引人入胜。

在慈云寺内藏有许多珍品,先不说磨石制成的八功德池、缅甸引渡过来的高1.87米,重1500斤的释迦牟尼玉佛,印度移植来的菩提树,宋代版本的《碛砂藏》和《频伽藏》,就是寺院旁的一个石像也是大有典故的。

慈云寺山门右侧有一尊石刻青狮像,说是宋代的遗物,与长江对岸白象街的白象遥相呼应。据民间传说,这两座雕像的来历是因为在羊角滩下,门槛石上多发生覆舟之虞,当地百姓迷信江中藏有邪兽,于是修建青狮与白象的塑像,期望可以镇守江中邪祟,保佑江上往来货船的平安。

不过可惜的是,原青狮像在“文革”时期已经被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九八二年仿造原像所修的。

慈云寺虽然身在南滨路繁华地段,不过依然无需门票。香烛8-368元,虽然有售卖10元一条的祈福红丝带,但是门口却没有算命解签的人,这意思大概就是说,你挂不挂祈福带随你便,你挂树上也行,不挂也行,反正我们可不负责和你探讨前世孽债,今生福缘。

古刹向西凭江台,佛在之处万花开。

慈云寺终究是慈云寺,不是香火庙,没有那么多商业化的东西,实在是个清净的好去处。冬去春来,暮鼓晨钟,慈云寺正如同山城重庆安静超然的一面,在沧桑变迁中处事不惊。


重庆游品原创,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