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一直向西走,在大同参观古代中国。第二部分:山花寺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16 19:47:59

Ready

上回说鲜卑人拓跋珪建立了北魏,设都在平城,就是今日的大同。其实拓跋珪的先人们本来是在大兴安岭一带打狍子,还算小康。每日看着白云飘过大顶子山,然后在江里撒网捞鱼,船儿满江鱼满仓。东汉时期,漠北的匈奴单于被汉军所灭,大兴安岭的鲜卑人便西出占了北匈奴人在漠北的地盘。这下子日子反而不好过了,因为漠北草原一到灾时就粮草全无,牛羊成片地亡故,鲜卑人就落入过去匈奴的境地。他们就跟着北方诸胡南下乱华,最后是拓跋珪带兵占了上风,做成了北魏。北魏逐渐统一了北方,中国形成南北朝。鲜卑人也是没有根基,他们在好好的大同扎不下根去,公元386年立国,过了一百多年的公元534年,高欢和宇文泰就把北魏拆分成了东西魏,让拓跋家孙子当东西傀儡。最终东西魏还是被高家和宇文家孙子占了王位成为北齐和北周。一通乱战后,北周统一了北方,还没坐稳,就把王位禅让给了丞相杨坚。杨坚从一口井里拽出了那个只会唱后庭花的南朝李后主,再次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隋朝,当起了隋文帝。杨坚的接班人杨广做了十几年隋炀帝,挖了一条大运河,结果最后因为昏庸在南方死于乱军之手。北方的唐国公李渊趁机在晋祠誓师发兵夺了天下,建立了唐朝,自己做了唐高祖。这是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唐代的大同就算是云州吧,不是很准确,因为经常改区划。从北魏的都城,到了唐代,大同降级成为省城。到了武则天的孙子李隆基当唐玄宗的时候,天下太平,达到开元盛世。唐玄宗既有压制佛教的一面,也有兴佛的一面,两面三刀。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皇帝下诏天下各州建一座皇家寺庙,都叫做开元寺,云州大同城里也盖了这么一座开元寺。这各州建开元寺都是找一座小庙或者老庙搞拆旧建新,不知道大同开元寺是不是在东汉末年的通光寺上拆盖的。唐末五代十国混乱时期,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占据大同,和儿子李存勖前赴后继弄成了后唐。后唐李从珂让石敬瑭做了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后来叛变后唐,在被后唐引兵讨伐时又变节投靠了契丹人做了儿皇帝,管契丹人叫爸爸,契丹人也是大兴安岭打狍子的出身。他答应割让燕云十六州,求契丹人援助抗击后唐李从珂,最后击败李从珂。后唐末帝李从珂带着太后、皇后和三千佳丽登上洛阳皇宫高楼,自焚而亡。他上楼的时候,怀里还抱着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当初秦始皇令李斯采蓝田玉制成御玺,用小篆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刻在上面。秦始皇有言在先说前皇丢了天下时,必须将此御玺安放在皇宫大殿,之后才可以去逃命。后王进宫后得此御玺就是正版皇帝,必须将前皇放生。若后王进宫未得此御玺,便是白板皇帝,致名不正。这后王必死命追击前皇,讨要御玺。因此,这枚御玺便是传国玉玺。这枚传国御玺传到后唐末帝李克用手上,他见打不过叛徒石敬瑭领来的胡人兵马,便不肯将此传国玉玺留在宫中传于胡人。石敬瑭进宫不见传国玉玺,扑灭高楼之火,灰烬中也未找到那枚御玺。自秦王政十九年(公元228年)传国玉玺玉成,至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这枚传国玉玺传承一千一百多年后,不幸传失。石敬瑭灭了后唐,自立为后晋高祖,成了第一位名不正的皇帝,又因为其割地求荣,史上一直被痛斥。六年后,石敬瑭被大家骂死,遭历史的唾弃。大同所在的云州就是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人的燕云十六州之一,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占据云州,将城中开元寺修理一下改名大普恩寺,算作当地大刹。辽兴宗耶律宗真的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契丹人在大同盖起了皇家寺庙华严寺,并在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设大同为西京。契丹人在西京有了皇家寺院,把大普恩寺便也重修了一下。辽兴宗建了华严寺,其后辽道宗来西京巡视、消费路上就在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路过了应县。在应县佛宫寺里建起了释迦塔,就是现在的应县木塔。

辽末天祚帝吃了败仗,南京(现在的北京)丢了,西京大同也丢了,战火不仅烧了华严寺,把大普恩寺也烧了。为什么金兵要火烧大同?因为辽末天祚帝北逃时,路过西京大同,在大同抵抗了一哈子,未逞,夺路继续北逃。辽代的那些契丹人最后去了哪里?他们又回到大兴安岭打狍子去了。据考证,现在大兴安岭的达斡尔族人就是天祚帝的后代。

金代时期,太宗完颜晟的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大普恩寺被重建。金世宗完颜雍喜佛,他在大定十六年(1176年)又敕令把大普恩寺大殿重修了一下,这都有记录。明代大同设了省之下的府,就是大同府,从京都陪都下降到地市级。明英宗朱祁镇的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大普恩寺重修后改名善化寺,成了官家寺院。这个寺名一直沿用到现在,我来的这一天,这座寺院还在,还是这个名字。

既然这善化寺是从唐开元年间起头的,那就比华严寺还早了整整三百年,我肯定要去看看。我向人打听去善化寺的路,人家告诉我说是“路在脚下”。脚下走了一路,又向路人借问善化何处走,路人遥指“杏花村”,可那杏花村口牌楼上并没有酒幌。

牌楼下面却有一座青砖影壁。

这肯定是影壁的背面,那上面的金饰都不算数。转到它的正面,也就是北面。为什么北面是正面?因为影壁这贵物都是装在大院门外对面的,院门朝南,当然影壁的正面就要朝北。

乖乖,这是一座琉璃影壁呀!上面还有五条龙,那就是琉璃五龙壁呗。有龙装饰的琉璃影壁这种东东是明代的特产。这座五龙壁整体是青砖砌就,下面是须弥座,中间是碑体,上面是碑顶。碑体上有琉璃装饰龙浮雕,碑顶上是琉璃斗拱、琉璃瓦单檐硬山顶。琉璃浮雕是五龙戏珠,中间是一条金色正龙,按照制式,左右各有一条白色降龙和一条黄色升龙。影壁是全新的,琉璃做是古代的,说是明代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按照介绍说,这面五龙壁原在兴国寺门前,是后来拆迁到这里的。上前仔细看了一下,保存得还相当不错。

转过身就看见了善化寺坐北朝南的山门。善化寺的底子是唐代的开元寺,当然遵中原习俗,建筑都是以坐北朝南为尊。

这座山门应该是过去的天王殿,它是大殿的结构,而不是山门。这座天王殿下面有三尺高青砖台基,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只有明间开门,次间是和明间联通的直棂横披,并无门,被和梢间一体的实体墙封闭。天王殿屋顶是斗拱抬梁结构,灰瓦单檐庑殿顶。斗拱还是唐式,可是你看它的正脊,长度已经是大殿长度的二分之一了,这是明代式样。那二座鸱吻的鸱尾内弯外卷,上面似乎还爬着一只小龙崽,这也是明代式样。这是明代重建的天王殿。“善化古寺”额匾是中国美协陶瓷主任韩美林先生所题。

正门不开,也要走后门。

后门上的这块“威德護世”斗匾应该是原天王殿正面的门匾,匾上的落款是“潞城王书”,时间是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嘉靖七年的潞城王是潞城端宪王朱俊梭,朱元璋十三子代王朱桂的后代。

进去看看。

天王像还在,弥勒佛像已佚。天王像很精致,就冲他们身上那个精密的锁子甲,这是明代式样。

出了天王殿就可以看见远处的前殿。

一看那屋顶就是唐式,或者叫辽金建筑,单檐庑殿顶的正脊非常短。那是三圣殿,就是华严三圣呗。

上前仔细观赏。

三圣殿坐在五尺高青砖台基上,比天王殿高了一级,前面有青石月台。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斗拱抬梁结构屋顶,灰瓦单檐庑殿顶。辽金建筑沿袭唐式,檐柱上的斗拱都非常大,因此,屋檐就很大,大殿四周的檐廊就并不常见。若屋檐实在太大,或者是楼阁的底层屋檐,为了加强支撑,往往会在四角增加撑檐杆,比如蓟州独乐寺观音阁。其实唐代的大殿也有带檐廊的,比如福州华林寺大殿。你仔细看这座三圣殿正面的斗拱,明间是有二座柱间斗拱。次间是一座柱间斗拱,它和其它斗拱不一样,这叫斜栱柱间斗拱,他们说这是世上现存最大的斜栱柱间斗拱。梢间因为跨度小,所以上面也只有一座柱间斗拱。好玩儿吧?

这座三圣殿明间开四扇四抹隔扇门,次间槛墙槛窗,梢间实墙封闭。明间门上挂“三圣殿”斗匾,颜体楷书,这应该是近年重修时新做的。进去看看。

佛龛上是华严三圣像,中间是泥塑贴金毗卢遮那佛,他的左手是泥塑彩绘文殊菩萨,右手是泥塑彩绘普贤菩萨,他们也称作释迦三尊。减去二根中间的后金柱,佛龛是在后檐柱和中柱之间。减去四根前金柱,佛龛前的拜厅增大。殿内彻上露明,不设藻井。佛龛后面有封闭的后檐廊,后廊柱和后檐柱之间现在不放游客过去,看不见佛龛背后是不是绘有自在观音画像。因为后檐廊封闭,后面的外墙不在檐柱,而是在后廊柱,明间开后门。没得说,这三圣殿屋顶一定是前坡短后坡长。

东西侧墙上有通景壁画,西墙前有二座金代功德碑。没有碑帽的二截碑是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重建寺院碑;有碑帽的那座完整的是大定十六年(公元1176年)重修大殿碑。你看那碑帽,双龙石刻相当华丽吧?还是镂空的。再回头观赏三圣像,看他们身上的袈裟,斜穿,袒露右胸,但右肩有披巾遮挡。腿上没有垂下的袈裟,裤子上还有绣花。这些佛像绝对不是辽代的风格,而是金代风格,应该是金大定十六年重塑的,二尊菩萨像近年重新上过色。

按照规制,应该天王殿和三圣殿之前是前院,过了三圣殿才是后院,后院里有正殿大雄宝殿。善化寺三圣殿两边并无院墙,所以也就没有前后院了,只有一个院子。

大雄宝殿前面是七尺高的青砖台基,比三圣殿又高了一级,站在殿前青石月台上往前看。

月台中间是一座牌楼,四柱三楼。

两侧是钟鼓亭,左钟右鼓。唐代开元寺时期,天王殿前一定还有山门。钟鼓楼应该是在天王殿前两侧的。辽金重建大普恩寺时,山门改在了天王殿,钟鼓亭就被移到大雄宝殿月台上了。华严寺大雄宝殿月台上也有钟鼓亭。你如果到南方,就会发现如果山门和天王殿合并成山门殿,那它前面也没有钟鼓楼,钟鼓不是在大雄宝殿月台上,而是放在大雄宝殿内左右两边。

转身观赏大雄宝殿本尊。

怎么样,是不是和华严寺大雄宝殿一个风格?就是小了一号。说明这是辽代建筑,契丹人先建的这座善化寺大雄宝殿,练手。然后建了全新的华严寺大雄宝殿,放大了一号,更加威严。这个大殿的正立面和三圣殿完全不同,更加威严,说明这是寺内最高尚的大殿。

善化寺的这座大雄宝殿和华严寺大雄宝殿一样,也是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也是明间和东西梢间开壶门,东西次间和尽间实墙封闭,墙在檐柱外。屋顶是斗拱抬梁结构,灰瓦单檐庑殿顶。唐式斗拱,柱顶斗拱和柱间斗拱均匀分布,每个柱间一座斗拱。有唐式斗拱支撑,屋檐可以伸出很多,四周没有檐廊。看看它的屋脊。

也是短正脊,但那一对鸱吻是标准的明初式样,背上插有许逊的宝剑。看看额匾。

右边下方小字落款“潞城王书”,左边记录了明代二次修缮。第一次是明英宗朱祁镇的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此时题匾的潞城僖顺王是代王朱桂之子朱逊叉。第二次重修是在明孝宗朱祐樘的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这块斗匾应该是明代第二次重修时重做的,上面的鸱吻没准儿也是这次重修时换的。进去看看。

像华严寺大雄宝殿一样,这里供的也是汉传密宗五方佛,就是五智如来。中间是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他的左手外侧是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内侧是南方宝相佛(宝生如来);右手外侧是西方阿弥陀佛(阿弥陀如来),内侧是北方微妙生佛(不空如来)。这几尊佛像和华严寺大雄宝殿佛像风格不一样,袈裟已经有右袖筒,应该是明代重塑金身。辽代佛像是袒露右胸右肩的,袈裟上的衣褶也更多,更飘逸。金代虽然还是半身袈裟,但右肩有披肩遮盖。看看协侍身上袈裟的局部,红底黑龙镶金边,粗犷飘逸的衣褶,这是辽代式样,还留有明代重描彩绘痕迹。

从这彩绘看,这尊协侍像似乎是在辽代像上按原色重描的。

殿内两侧站着十八罗汉泥塑,他们背后侧墙上是清代壁画。泥塑身上的彩绘和墙上的壁画都衰败了不少。大殿内减去前后二排金柱,佛龛在中柱和后檐柱之间,中柱和前檐柱之间是宽敞的拜厅。彻上露明造屋顶,中间毗卢遮那佛像上做有一座贴金双龙斗八藻井,不施彩绘,直接展示漂亮的木结构,唐代风格。

佛龛后也是像前殿一样的封闭后檐廊,是完全封闭的,后墙上连门都不开。

既然大雄宝殿后面无门,那说明本殿就是寺中最后面的建筑了,没有后罩楼,也没有藏经楼。

大雄宝殿左右两旁还各有一座小小的靠山殿,看看右手的这座西靠山殿。

五尺高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明间开门,次间槛墙槛窗。上面是抬梁结构屋顶,灰瓦单檐硬山顶,正脊上有砖雕,明式鸱吻。这是一门二窗、中规中矩的一座靠山殿。这样的靠山殿在唐代就可以有,现在的小殿好像是近年整修重建的。它里面最初供的是谁的像呢?关公、财神?

从大雄宝殿出来,站在月台上,可以看见右手的普贤阁。

硕大的转角斗拱,飞檐伸出很远,屋顶就像是大草帽。开放山花,朴素的搏风板和悬鱼。这种唐式单檐歇山顶非常漂亮,淳朴厚重。下去看看这座普贤阁。

三尺高青砖台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二层方阁,灰瓦单檐歇山顶,二层也有斜栱斗拱。

可以看见上面有狮象驮宝瓶的脊刹,晋派风格。鸱吻上是一条晋派张牙舞爪龙,这属于文艺作品,不按套路。里面供的普贤菩萨和协侍像都是香樟木刻。

普贤阁就算是大雄宝殿的西配殿,金代建筑。它的对面是东配殿文殊阁,明代按普贤阁式样重建。

上前看一眼。

还是“颜真卿书”,唐人题唐寺?无论匾的真假,理论上说得过去。

普贤阁和文殊阁两边有庑廊,算是寺院的东西墙。

这座善化寺院子其实就是整个一座大院,天王殿是南大门,中间是前殿三圣殿,后面是正殿大雄宝殿。东西庑廊上有文殊阁和普贤阁,是大雄宝殿的配殿,大雄宝殿两旁还有靠山殿。你如果仔细一想,噢,原来这就是在只有正殿的单殿寺院中间放了一座前殿而已。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的台基逐渐升高,表示背靠大山、顺坡而上的意思。靠山的寺庙是沿山势而上的,一层一层逐渐升高。平地上的寺庙就要靠升高台基造势。正规的升高台基是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的地面逐级升高的,最后面要有一座后罩楼,表示那是高山。寺院前面还应该有水,若没河,就要挖一座水池。这样的布局就会是依山傍水的好风水,地方大刹的必要条件。善化寺天王殿的前面最初是应该有一座山门的,那山门前是不是有河?或者进了山门有放生池?放生池两边也应该有钟鼓楼的吧?照这么说,虽然大雄宝殿没有后门,它后面过去是不是也有一座藏经楼?

从普贤阁往西穿过随便一个墙缝或者旁门,就可以看见一汪水、一条廊、一座亭。

这是当年大和尚的后花园,后花园既可以在寺院最后面,也可以在寺院西路。池子里肯定是有锦鲤的,池边游廊上有相对而立的水榭。看上去这些都是近年的新作,沿着廊子走了一圈,走到对面的水榭中。却看见地上的这个东东。

这是曲水流觞,就是说乾隆曾来过这里?乾隆对王羲之崇拜得要命,他就喜欢在亭子里挖这么一个沟槽,模拟王羲之他们在会稽山阴咏诗斗酒逾十千。

善化寺是大同目前有记载可以追踪到的最老寺庙,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辽代有重建,遗留下来唐式建筑结构风格和辽代粗犷的草原风格,代表是大雄宝殿和三圣殿结构。天王殿和普贤阁是金代建筑结构,比辽代少了一些粗犷,但仍保留了唐式风格。所谓的唐式风格就是斗拱硕大,飞檐深远,朴素庄严。元代时间短,没见到修葺的痕迹。明代的几次重修也留下了痕迹,比如大雄宝殿和三圣殿的鸱吻,天王殿加长的庑殿顶正脊,还有殿内的那些佛像。清代肯定还有过修葺,清遵明制,建筑结构和装饰风格没有看到明显的清代痕迹。要说和清代有关联的,恐怕还要说是花园水榭中的那个曲水流觞石刻,不敢肯定那是清代而不是现代的。总之,这座善化寺的建筑可以看到从唐代开始的建筑风格演变,包括佛造像风格自金至明的演变,很有意思。我在欧洲观赏某些历史悠久的教堂时,也曾看到各个不同时期艺术风格在它上面的反映。比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可以看到拜占庭晚期、罗曼时期、伦巴底哥特时期和文艺复兴早期的各种风格汇聚在一起。

来善化寺,看古寺,看建筑,看建筑艺术的发展演变。

(未完待续)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