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他现在的样子报答上帝。论闽南人的“封建日”和“佛诞”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6-06 13:34:12

Ready

农历六月十八,是闽南两个大姓张姓和许姓村落的“封建日”;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是很多村落的“佛生日”。

在闽南,这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酬神日。全村各处要插上象征神明威灵的彩旗,要请“大班戏”唱上几晚戏,家家户户要“出缘碗”。想来很多闽南小伙伴小时候都有个记忆,每当这些日子时,都会有个人敲着锣,在村里大声地边走边喊:“今晚几组、几组出缘碗,明晚几组、几组出缘碗”,有时候小孩子爱热闹,会跟在后面也跟着大喊,声势响亮而有趣。

所谓“出缘碗”,就是在宫庙的神明前摆上长桌,每家每户出一碗食物作祭品,在戏开始前摆上去,等戏唱完后烧完金再带回去。不仅如此,酬神的同时,村里人还会请客招待亲戚朋友。

封建日,在闽南是指被一个村奉为守护境主的神明的生日或忌日。从唐宋以后,正统的民间崇拜的神明一般会得到皇帝的加封圣号,而惠闽南部分村落都是宗族聚居地,信奉共同的境主神,在开基建村时会先拜请神明护佑。这就是“封建日”的大致渊源。

而张姓和许姓之所以共同都以农历六月十八为封建日,是因为他们分别所敬奉的境主神文安公张巡和武安公许远。这两位神明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唐朝安史之乱爆发时,张巡时睢阳城的太守,许远时睢阳城的守将。

当时,安禄山派他的儿子安庆绪带领二十万大军作为东路大军,一路上各个地方官和守将都纷纷或开城投降或弃城逃跑。可到了睢阳城时,张巡和许远都是忠义之士,决定拒城死守。当时睢阳城连民兵衙役满打满算也不过三千人,城池又小,也没什么积粮,可是张巡和许远硬是组织军民和安庆绪大军进行了数百次的守城之战,在粮草耗尽、死伤殆尽的情况下最后城破,双双阵亡。

睢阳城之战,为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赢得了宝贵时间。而张巡、许远的英勇忠义,也赢得了朝廷和地方百姓的尊崇,在当时就有百姓为他们一同立祠奉祀,而历代朝廷也不断地一同追封他们的圣号,其中在闽南最广为人知的是“文武安公”和“文武尊王”。随着晚唐五代,中原人不断迁入福建、广东一带,文武安公的信仰也沿承了过来。而张姓和许姓的后人,也将这两位先人的神明奉为自己宗族村落的守护境主,他们双双阵亡的忌日就成了村里的“封建日”。

在闽南,境主神明大多或和忠义英勇有关,如文武尊王;或和保境安民有关,如青山公、万善公;或和普施救世有关,如保生大帝、妈祖娘娘。而请来的戏班子也常常上演这些忠义或救世的戏码,其实民间戏剧的起源本就和酬神有关的。

在闽南的封建日、佛生日这样的日子,除了“班戏”、“出缘碗”酬神外,最重要的仪式就是“过炉进香”和“出巡”了。 这是因为闽南各村所供奉的神佛大多都是从某一个祖庭宫庙请出来的分身,每逢封建日、佛生日,就要“过炉进香“”乞火”,即奉着神明回到当初请出来的祖庭宫庙去“充电”的仪式。闽南的民间信仰观念认为神明的灵验之力是从祖庭神明获得的,而信众越是虔诚,过炉仪式越是真诚,就能得到越多的神力。而灵力来源的祖庭神明也会在这些日子里有“出巡”的仪式,所到之处为分身和信众传达祈福灵验之效。

在仪式过程中,一路抬神轿、张彩旗、放鞭炮···热闹异常,这在过去农耕文明时代,是村子里最重要的节日和娱乐,而戏曲、杂耍、舞龙舞狮等民间艺术其实大多也是起源于为了这些仪式和酬神的节目。在闽南,每个村子所供奉的神佛缘由,除了宗族和历史原因,当然最大的原因多是一些感应灵验的经历和故事。在闽南还流行了一个有意思的普遍观点,传说“偷抱”来的神明尤其灵验。这其中不仅没有亵渎神明的意思,反而有一种特别的虔敬。这里择一个在泉州惠安流传甚远的惠安东部净峰熊厝村莲花宫的保生大帝化芦鸭的请神故事分享。

保生大帝本名吴夲(tāo),是北宋时期同安人,行医修道,去世后在闽南地区多受奉祀,后来受到历代皇帝的敕封,直到“保生大帝”;电视剧《神医大道公》上演的就是关于他的神话故事。

相传大约五百年前,熊厝村的庄氏一位先祖曾在漳州白礁一带挑货担沿途叫卖,因一路都要边摇鼓边叫卖,所以今天也称这位先祖叫“摇鼓公”。这一天,正逢白礁慈济宫保生大帝诞辰,村里热闹非凡,摇鼓公也跟着看了许久,不禁为保生大帝的福佑灵验所感佩而忘了时间。等到入夜后,才发现耽误了投宿时间,只好挑着货担宿在慈济宫里。

摇鼓公当时也不敢多睡,睡到了后半夜,就决定起来赶路。当时,他向着保生大帝先上香致意,说道:“多谢神明赐予弟子一席休息之处,愿神明也能保佑我家乡的合境安泰!”

说罢,就要挑起货担赶路,没想到货担竟纹丝不动。他试了好几次还是如此,心里隐约感受到保生大帝有事要交代,于是就向保生大帝的金身祈求道:

“神明可是有事情要交代?待我取来卜杯(闽南民间信仰一种向神明祈问的方式)可好”

于是,摇鼓公就开始卜杯,问了好几次,都是卜出“笑杯”。其实他感应到了神明的意思了,只是不敢卜问出口,到了这时才鼓起勇气问道:

“神明可是想要驻驾到我家乡,保境安民?”

一问之下,卜了三杯,都是“圣杯”。摇鼓公当下也就福至心灵,觉得这是神意如此不可违逆,借着天还未亮,抱着保生大帝的法驾金身放在自己货担里。没想到放完后再挑担时,货担一下子就起来了,借着星月之光,村人尚未发现之际,连忙赶路到渡口准备乘船。

到渡口时,天已大亮。村民们这时发现宫里保生大帝金身不在,已经一大群人追踪了出来,也往渡口这边赶来,喊着让摇鼓公不能走。摇鼓公见状,十分惊慌,暗道:

“这下可惨了,跑人村里抱走神明,被人追上定然饶不了我!”

说罢,对着货担内的保生大帝金身祈求道:

“保生大帝,既是神意要到我境中驻驾,可千万保佑我这次平安脱险。”

话音刚落,村里人已经追了上来,揪住摇鼓公质问:

“你一个过路的卖货郎,怎么敢到人村里偷抱神明?”

摇鼓公连忙摆手否认,说他哪敢。村人说:

“还敢狡辩,定是藏在了货担里。搜出来时,饶不了你!”

于是众人打开货担一看,却只看到了里面有一只黑色的芦鸭,并没看到什么神明金身。疑惑之下,既然找不到,就只好放过摇鼓公,往别处去追寻了。

而摇鼓公也很疑惑,打开货担一看,神明金身仍在。他知道这是神明显灵了,于是对着金身拜了三拜,急忙搭船赶路。有了保生大帝的福佑,他虽然一路波折,终于顺利地把金身请回了熊厝村奉祀。

村里人听说保生大帝如此灵验,也都前来信奉。自此,保生大帝也成为了熊厝村庄、杨、陈、邹四姓村民共同奉祀的境主公,并为远近其他村子民众广为信仰。

故事分享完了,闽南还流传一些其他“偷抱神明”的故事,不过就没这么和谐了,有时候还伴随着宗族械斗的故事。这些其实也算是早年农耕时代争水源、争山头之风的一个延续吧,如今我们早已处于一个更能以和谐方式生活和信仰的时代了,而这样的故事大概不会再发生了吧?

有关闽南酬神的民俗和神明故事,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这一期暂时先为您分享到这里。如果您知道哪些有趣的民间故事,也欢迎您留言告诉我们!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