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载:“迦叶承旨主持正法,结集既已,至第二十年,厌世无常,将入寂灭,乃往鸡足山。”相传两千多年前,佛祖释迦摩尼的大弟子迦叶带着佛牙舍利将鸡足山作为道场,并在华首门入定。至于两千多年前的鸡足山,是否是今天的鸡足山,已不得而知。不过今天的鸡足山确已成为南亚、东南亚的佛教圣地,世界佛教禅宗的发源地。
鸡足山雄踞于云贵高原滇西北宾川县境内西北隅,西与大理、洱源毗邻,北与鹤庆相连,因其山势顶耸西北,尾迤东南,前列三支,后伸一岭,形似鸡足而得名。鸡足山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学研究、观光旅游、科普科考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鸡足山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流域,山顶海拔3320米,相对高差约1900米,气候立体多样,植被包括亚热带、温带常绿针、阔叶林和灌丛林。可谓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曾两上鸡足山,并编撰第一部《鸡足山志》。他登临天柱峰绝顶,东观日出,西望苍洱(苍山洱海),南睹祥云,北眺玉龙(玉龙雪山),不禁惊呼:“东日、西海、南云、北雪、四之中,海内得其一,已为奇绝,而天柱峰一顶一萃天下之四观,此不特首鸡山,实首海内矣!”
蜀汉时期,佛教便经西南丝绸之路传入大理,在鸡足山开建佛寺,至元明鼎盛时共有36寺72庵108座寺院,僧侣数千人。鸡足山历代高僧辈出,唐代的明智、护月,宋代的慈济,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周理、彻庸、释禅、担当、大错、中锋,清末民初的虚云等都是声闻九州的大德高僧。
除佛教信徒外,无数文人墨客至此留下墨宝。明神宗颁藏经到山,赐紫衣圆顶;光绪、慈禧敕封"护国祝圣禅寺",赐銮驾、紫衣、玉印等珍贵文物。 吴道子的《瘦马》;李霞的《十八罗汉过江图》;徐霞客的《鸡足山志》;屈尔泰的《墨龙》;徐悲鸿的《鸡·竹·山》、《奔马》;杨升庵、李元阳、李贽、董其昌、孙中山、梁启超、袁嘉谷、赵藩、赵朴初等留下的大量诗文画卷,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鸡足山金顶寺处于鸡足山的最高峰天柱峰,海拔3248米,原有金殿,是明崇祯年间(1637年)由昆明鸣凤山移到此处,“文革”期间被毁,后善男信女筹资所建。天柱峰顶有一空心方形密檐砖塔——楞严塔。塔高42米,13级,登至第二层,就可眺望“四观”壮丽景色。所谓四观即:东看日出,南观祥云,西望苍洱(苍山洱海),北眺玉龙(玉龙雪山)。
华首门相传为迦叶尊者入定之地,不仅因奇、险而闻名,更是在佛教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佛教称为“中华第一门”。华首门是鸡足山顶峰天柱峰西南的天然绝壁,笔直如削,下临万丈深渊,宛若崖壁上镶上镶嵌着一道大石门。华首门高40米,宽20米,中间有一道垂直下裂的石缝,把石壁分为两扇,“门”的中缝悬挂着距离大致相等的石,这就是“石锁”,檐口、门楣清晰可辨,酷似一道貌岸然相等的石门。
鸡足山在宾川县鸡足山镇,距县城33公里,距大理103公里。在大理汽车站(大理火车站旁五百米)乘中巴车到宾川县城。县城所在地金牛镇每天都有数班中巴车往返于鸡足山。车票15元,行程大约1小时。自驾车从下关出发,可自海东经大理机场后继续沿鸡足山旅游公路行驶到达鸡足山旅游景区。目前鸡足山景区对全国医务工作者实行免票政策。
到达景区后攀登路线较为艰苦,上山时可乘坐缆车直达天柱峰,下山时步行赏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