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佛教 → 明代十大书画家及其作品赏析

明代十大书画家及其作品赏析

2022-05-09 00:27:27来源:互联网小编

1.沈周(1427年11月21日—1509年8月2日),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沈周出身富裕的书香绘画世家, 其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从未应科举征聘,始终过着田园隐居生活。

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书法师黄庭坚,绘画造诣尤深,兼工山水、花鸟,也能画人物,以山水和花鸟成就突出。沈周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

作品欣赏:《松下芙蓉图》

点评:《松下芙蓉图》纵23.6厘米 横82.0厘米 美国密歇根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是沈周为吴门文士汤夏民所绘。汤氏多年科考失意,曾有“由来艳冶人争爱,寂寞谁怜涧畔松。西风吹冷满天涯,秋老芙蓉始着花”一诗。沈周绘制此图时,汤氏已于三年前中举。故而此作既是呼应汤氏诗意,亦或有借松树、芙蓉之寓意祝贺其大器晚成之意。

2.周臣(1460年–1535年),字舜卿,号东村。吴(今江苏苏州)人。

擅长画人物和山水,画法严整工细。擅长画人物和山水,画法严整工细。

周臣山水师承陈暹。他有两个学生特别著名,一个唐寅,另一个仇英。唐寅、仇英青出于蓝,风格上极为接近,但当时名气已超过老师。

作品欣赏:《春泉小隐图》

点评:《春泉小隐图》(局部) 纵26.3厘米 横85.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别号图”源自园林题材绘画,是明代吴门山水画中的一个独特种类。《春泉小隐图》属“别号图”的典型画作,乃国家一级文物。画绘巉岩巨石,苍树浓荫,树下轩堂四敞,文士小憩,全图构成了一种寓意精巧而层次丰富的艺术形式,反映出明代吴门山水画丰富立体的社会文化功能,具有独特而隽永的魅力。

3.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进入府学读书。弘治十一年,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解元),入京参加会试。弘治十二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从此,丧失科场进取心,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山水画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

作品欣赏:《李端端图》

点评:《李端端图》纵122.8厘米 横57.3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描绘的是唐代名妓李端端和诗人崔涯之间的趣闻。图中题诗也是唐寅的又一佳作:善和坊里李端端,信是能形白牡丹。谁信扬州金满市,胭脂价到属穷酸。

4.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璧,字徵明。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

文徵明曾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生平九次参加乡试均不中。

文徵明26岁拜沈周为师,受沈周画风影响甚大。但他并未专师一门,而是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

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力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与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

作品欣赏:《停云馆言别图》

点评:《停云馆言别图》是文徵明为王宠所作的送别图,图中描绘的是王宠赴南雍之前,到停云馆与文徵明作别的场景。文氏名下的该主题之作目前已知有四幅,有研究者认为,其中的天津本最有可能是真迹。文氏的传世作品真伪杂糅,至今存疑的尚有不少,随着更多高清图像的面世,这些疑问或许能够在未来得到解答。

5.仇英(1498年—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吴县(今苏州)。

仇英出身寒门,幼年失学,曾习漆工,后拜师周臣,成为画家。

仇英博取众长,集前人之大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山水、花卉、界画、人物、仕女无所不能,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

作品欣赏:《桃源仙境图》

点评:《桃源仙境图》纵175厘米 横66.7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所绘山水洁净秀润、隐者仙风道骨的避世幽景。近景高士风采翩然,古松悬藤挂蔓;中景烟霏雾霭,山势峭拔,旅人登山;远景峰峦奇峻,松林葱郁,亭台楼阁若隐若现。全图设色明丽,“精工之极,又有士气”,是明代青绿山水画中的代表佳作。

6.文伯仁(1502---1575),字德承,号摄山老农、五峰山人、五峰樵客,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文徵明侄子。

工画山水,效王蒙,学“三赵”(令穰、伯驹、孟頫),笔力清劲,岩峦郁茂,布景奇兀,时以巧思发之,名在文徵明之下。横披大幅颇负出蓝之誉,唯构图时有塞实之感。

作品欣赏:《骊山吊古图》

点评:《骊山吊古图》纵152.0厘米,横47.0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所绘乃唐玄宗时期的骊山华清宫之景。文伯仁名下还有一同名作品,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两图构图几无差异,笔墨高下有别,题跋笔法亦差异较大,是文伯仁作品的鉴定与研究中不容忽视的画作。

7.徐渭(1521年-1593年),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徐渭曾担任胡宗宪幕僚。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

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

作品欣赏:《十六花姨图》

点评:《十六花姨图》纵332.7厘米 横99.1厘米 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藏

是徐渭笔下高逾三米的花鸟画巨制。所谓“十六花姨”,有以人喻花之意。画中巧妙穿插十六种花木,将四时花卉集于一轴,营造时空交错之景,不仅呈现出画家驾驭繁复主题的出色能力,也昭示了花鸟画在展现磅礴之势上的巨大潜力。

8.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

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一度担任皇长子朱常洛的讲官。

擅于山水画,师法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作品欣赏:《高逸图》

点评:《高逸图》 纵89.5厘米 横51.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是董其昌在遭遇变故后避祸他乡、泛舟荆溪时的访友纪兴之作,被专家定为“国宝”级文物。画中树木夭矫,卓然秀挺,群峰连绵,水天迢荡,其所展现出的现实与理想空间的笔墨转换,或许正是山水画在中国文人画传统中的意义所在。

9.崔子忠(1574年—1644年)字道母,号北海,青蚓。原籍北海(山东省莱阳市)人,后移居顺天(即北京)。

崔子忠可以说是一位爱国画家,居住于顺天府(今北京),曾经师从董其昌。在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的队伍攻入北京后,躲在自己的密室当中,后面因缺少粮食而饿死。善画人物,仕女,题材多佛画及传说故事,取法唐宋,颇具古意。 与陈洪绶齐名,有“南陈北崔”之称。

崔子忠善于表达历史题材,尤其喜欢画文人们的风流韵事,他的《云中玉女图》、《苏轼留带图》、《桐荫博古图》、《临池图》以及罗汉道释等图,都是人物画。

作品欣赏:《云中玉女图》

点评:《云中玉女图》纵158.0厘米 横58.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图中绘素衣玉女伫立云端,风姿清逸、飘然高举之态,望之翩翩如御风而行,令人欣然而神往。全图设色婉约,构图简洁,凸显了玉女的清绝出尘之态,是一幅风格鲜明、别具新意的神话人物题材画作。

10.陈洪绶(1599年—1652年),字章侯,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浙江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陈家村人。

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

陈洪绶在人物画上的成就,壮年时已由“神”入“化”,晚年则更炉火纯青,愈臻化境。造型怪诞、变形,线条清圆细劲中又见疏旷散逸,在“化”境中不断提炼。直到近代,陈洪绶的作品还受到鲁迅的极力推崇。

作品欣赏:《停舟对话图》

点评:《停舟对话图》纵120.0厘米 横96.0厘米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图中绘一文士岸边停舟,与岸上高士对话之景。画中绝峰连亘,云岚明灭,高士或在舟中随波沉浮,或稳坐堤岸,清逸出尘。此作笔法高古,气息素朴,有隋唐山水画之趣,既展现出陈洪绶对古意的追求,也为世人营造了一个随风从浪、自在悠游的画里乾坤。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应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邮箱:rygoingup@163.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鲁ICP备150026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