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世音菩萨图片 → 中克山的故事

中克山的故事

2022-05-06 21:29:50来源:互联网小编

传说,元代风水大师,要找一块全国最好的风水宝地安葬他的母亲。他背着母亲的骨灰走遍大江南北,渡过黄河、长江,循“脉”而来,到了剑川。当他翻过剑川坝东南面的“腊蚱坡”时,中科山映入眼帘,全身震动。只见,群山之中,一条巨龙从老君山飞奔而来,昂首献珠,呈祥剑湖。心想这就是母亲灵魂安息的地方。他马不停蹄,一路赶来,爬上了中科山,上山后发现,右边的金华山首迎祥光,中科山被占了下位。失望之际,他决定翻过剑川东山,去鹤庆看看。当他爬上东山之颠返身顾望时,气势恢宏的中科山又进入了视野,这时的中科山成了从老君山“九龙奔江”的群龙之首,眼前景象使他激动万分。于是,他返回剑川把母亲安葬在中科山。

据说,中科山成为元代剑川最追捧的地方,众抢风水,大家都选地葬祖,到了明代,中科上的坟墓横七竖八,层层叠叠,到了无处可葬的地步。

中科山也成为元代火葬墓发现最多的山而驰名天下。中科山又名凤凰山,为金华镇后约1000米的一个小山冈,这里地势平坦,地下多为红色和黄色的纯净土层,不含大块岩石,极利于人们挖造墓穴。中科山发现大量的火葬墓和梵文碑。如《段成海墓碑》碑阳面碑额刻尊胜佛母,旁侍地藏与除盖嶂二菩萨,为佛顶尊胜陀罗尼咒的意译文。“南无诸盖嶂菩萨,南无六道分身救苦地藏菩萨”“阿吁力释义六请”“南无救苦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时间约公元1317年。《赵保碑》为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赵通生碑》皆书梵文“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赵候墓志碑》明成化元年,即公元1465年。中科山成为考古发掘的富矿。

剑川老君山被称为“滇省之祖”,印鹤山是“苍山之根”。明代以后各种志书记载,剑川老君山为“滇省众山之祖”,甸南的印盒山(羊角山)为大理苍山“之根”。以剑川金华坝为中心的山脉走向,挂榜山(‘东岭’东),印盒山(南),金华山(西)和狮子山(北)为“四震”。“四震”是四个方位的四座对称的山。

金华山在明代以前,山下一片汪洋(西湖),岩场河的水从山脚流入西湖,一路潮湿,把现在的县城淹成一片湿地。明朝建立,在剑川大兴孔学,风水先生看中了岩场口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景风阁。据记载,开工奠基那天,州官一锄挖下去,地里突然冒出紫气,升腾上天“骤成瑞云”。州官决定迁城到柳龙冲(西门),发展成现在的县城。州城搬迁后,背山面水,前迎朝阳,背靠华顶,金华山成为一个地方的骨架子,这种格局注定了金华山的地位。

明代在山顶修文风塔,一时间,剑川在开科取士方面成绩很好,被授予“文献名邦”。传说,有一年,鹤庆知府到剑川巡视,发现奥秘后,让人拆了文风塔。从那以后剑川子弟努力有加但成绩不好,一直延续了300年,后来赵藩不无感慨地写下了“埋没人才三百年”的诗句。

传说。古城东门杨姓。祖上有一位先人,有一天出门捡到一袋金子,他坚持拾金不昧,每天把金子扛到路边等失主,他扛不动就请工去扛,请工去守。终于等到了失主。失主为感谢他“完璧归赵”之德,送一块“还金堂”匾,还为他家选了一块坟地。坟地选在金华山白腊哨。这块坟地给东门杨姓带来运气。沙溪一家知情后“偷葬”,后来也发达。

到清代,剑川大户人家已经不满足“金华风水”了,纷纷重选坟山。县城西门李姓,从江西请来著名地师,从江西来,走一个月到剑川,到剑川,“瞻前顾后”又是一个月,终于在老君山前脉巩北找到一块坟地,入葬后子孙发旺,成为剑川的著名的将军门第。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应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邮箱:rygoingup@163.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鲁ICP备150026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