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伯林观音像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28 19:21:38

Ready

在我国传统艺术中,佛像艺术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规模庞大的艺术品类。我国的佛教造像,是独特的造像工艺和我国传统文化、信仰习俗以及审美意识等各个方面的结合,所造佛像千变万化,形象各异,独具艺术特色,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而在我国流传最广、最受推崇的佛像,当属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善良的化身,大慈大悲,救度苦难,普度众生,是老百姓千百年来精神寄托的心中形象,但又因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认识理念与不同的审美趋向,从而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时代气息。

释儒道人物一直是石湾陶艺所乐于表现的重要题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石湾陶艺领军人物潘柏林先生最近塑造的一尊观音像就表现得非常玄妙传神。该观音像身着天衣,脚踩莲蓬,飘然自得地浮于水面,一手持净瓶,一手作法印,衣衫飘逸,颈饰璎珞珠宝,面现笑意,容颜丰颐,端庄慈祥,令人见之心生欢喜,心存敬仰。

潘柏林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从事陶塑创作已逾一个甲子,对陶塑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与过人的造诣。他说要塑造好观音佛像,必须具备较强的艺术综合能力而表现出作品多种蕴涵的元素;一是要表达出美丽的观感,当代的观音形象是女性化的形象,在表现上必须既尊重历史演变又具有时代美感,塑造的形式要有历史的渊源与约定的型制,美丽的形象要选择当代人认可的美感,这样才能令人产生共鸣;二是要表达出一种敦厚善良的品质,中国的佛像艺术要有东方的特色,要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积累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要源于“人”而高于“人”,表现出一种富态慈祥的东方禅意;三是要表达出自然可亲的笑颜,他通过作品的身体语言与长相笑容的结合,通过线条结构的处理而达到面部表情不大但又笑容自然而然,呈现出是从内心自发出来的笑意;而这些方面的拿捏与驾驭说来容易做来难,就说小小的面部,一些微小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效果,特别是点睛之处,稍有差池,相去甚远。

潘柏林说石湾陶瓷雕塑的核心要领是传神,在造型取舍方面与西方的雕塑不同,西方传统雕塑偏写实,多对照着具体的人来创作;石湾的陶塑则是作者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与印象,根据自身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想像,包括服饰衣纹等,既根据人的结构而不脱离实际,又有进一步的概括提炼与整理,是作者通过大脑的思考再创造出来的,所以比较浪漫生动而又真实可信;石湾陶塑与二维平面的绘画创作也不同,绘画的生动与否是比较直观的,而陶塑则是三维立体的,要面面俱到,四面八方每个角度每个细节都要经得起推敲耐得住观赏,创作过程中要不断地琢磨修改,还要烧制上恰到好处不出现问题,一件完美的作品难能可贵。

潘柏林认为作品要传神,首先在创作上要作者自身有感觉才能使作品有感觉。对于这尊观音佛像的塑造,他希望整体上是清雅的,是好看且耐看的,是东方的女性,也是东方的维纳斯与东方的蒙娜丽莎,是耐人寻味留住记忆的,所以他首先要自己找到感觉,要调动一切可能的积极因素去赋予作品的鲜活与内涵;为此,他参考了大量的资料,思考了无数的细节,构思了许多可能的形象;定稿后,还专门配制加了玉皮的釉料,在应用上厚薄适中,既不遮衣纹又薄而不透,既有质感又温润,从而使作品灵动飘逸,栩栩如生;在色泽上则选择了青白釉,素雅清丽,纯洁文静,从而呈现出浓郁的文化气息与东方神韵。

可以说,潘柏林此尊观音像的塑造,体现出其一向的艺术执着与自身真正的艺术水平。作品妙相神通,扣人心扉,在抚慰心灵的同时,也使人们获得了艺术的享受,折射出石湾陶艺博大精深的内涵与传神达意的艺术品质。


潘柏林

潘柏林,1953年生于广东石湾,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第七届理事,广东省陶瓷协会副会长,佛山市文联副主席,佛山市大城工匠,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广东柏林陶塑艺术研究院院长,佛山市柏林艺术馆馆长,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教授,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等。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