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臧”142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07 20:39:53

Ready

走藏,◆逃走躲藏。○[明][李東陽]《夜過仲家淺閘》詩:“閘官醉睡夫走藏,倉卒招呼百無計。”○[清][韓菼]《禹城行》:“歲除霹靂籤,掩捕無走藏。”◆补证条目■逃走躲藏。○唐杜甫《大麦行》:“大麥乾枯小麥黄,婦女行泣夫走藏。”

自藏,◆I自行隱藏。○[漢][賈誼]《惜誓》:“彼聖人之神德兮,遠濁世而自藏。”○《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聽汝則違令,殺汝則誅首,歸深自藏,無為吏所獲。”○[明][吳承恩]《送郡伯古愚邵公擢山東憲副序》:“[度],[承恩]之表孫也,自愛自藏,抑然於儕輩之後。”◆II自以為美好。藏,通“臧”。○[漢][王充]《論衡‧謝短》:“各持滿而自藏,非彼而是我,不知所為短,不悟于己未足。”

資藏(资藏),◆儲藏的財物。○《後漢書‧羊續傳》:“[續]妻後與子[祕]俱往郡舍,[續]閉門不內,妻自將[祕]行,其資藏唯有布衾、敝袛裯,鹽、麥數斛而已。”○[宋][俞文豹]《吹劍三錄》:“有能仗義以奮興,即與旌加而顯擢,王侯節鉞,次第褒封,府庫資藏,悉皆賜予。”

轉藏(转藏),◆佛教語。轉動藏經的層龕,謂可以祈福。○[清]徐士鑾《宋艷‧奇异》:“[臨江軍][惠歷寺],初造輪成,僧限千錢,則轉一匝。有營妓喪夫,家極貧,念欲轉藏,以資冥福。”參見“輪藏”。

主藏,◆主管庫藏財物。○[唐][杜牧]《唐故太子少師奇章郡開國公贈太尉牛公墓志銘》:“明年,[弘]、[公武]繼卒,主藏奴與吏訟於御史府。”○《新五代史‧宦者傳‧張承業》:“[莊宗]歲時自[魏]歸省親,須錢蒲博,賞賜伶人,而[承業]主藏,錢不可得。”○[宋][秦觀]《論議上》:“差役之法雖曰迭任,府史胥徒之士率數年而一更;然而捕盜者奔命不遑,主藏者備償無筭。”

周藏,◆周密地掩藏。○《荀子‧禮論》:“故喪禮者,無它焉,明死生之義,送以哀敬而終周藏也。”

中黃藏府(中黄藏府),◆[漢]代府庫名。○《後漢書‧桓帝紀》:“芝草生中黃藏府。”○[李賢]注引《漢官儀》:“中黃藏府掌中幣帛金銀諸貨物也。”

中藏府,◆亦作“中臧府”。◆[漢]內庫名。有令、丞,主金銀貨物之事。○《後漢書‧段熲傳》:“敕中藏府調金錢綵物,增助軍費。”○《後漢書‧韋彪傳》:“其遣太子舍人詣中臧府受賜錢二十萬。”

中藏,◆1.內臟。○《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其人嗜粥,故中藏實。”◆2.指內心情感或腹中才學。○[清][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上:“比興互陳,反覆唱歎,而中藏之懽愉慘戚,隱躍欲傳。”○《歧路燈》第十一回:“﹝[侯冠玉]﹞說了一會話,大約語言甜俗,意味粗淺,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3.喻詩文內容。○[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格局》:“予謂文字之新奇在中藏,不在外貌。”◆4.中藏府的省稱。

治藏,◆保管。○《周禮‧天官‧宰夫》:“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鄭玄]注:“治藏,藏文書及器物。”○[賈公彥]疏:“云‘治藏,藏文書及器物’者,其名曰府,府者,主以藏物。故藏當司文書及當司器物也。”

正法眼藏,◆1.佛教語。禪宗用來指全體佛法(正法)。朗照宇宙謂眼,包含萬有謂藏。相傳[釋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與大弟子[迦葉],是為禪宗初祖,為佛教以“心傳心”授法的開始。○《景德傳燈錄‧摩訶迦葉》:“佛告諸大弟子,[迦葉]來時,可令宣揚正法眼藏。”○[清][錢謙益]《題<中州集鈔>》:“如衲僧得正法眼藏,癥結開示,幾於截斷眾流。”◆2.借指事物的訣要或精義。○[宋][朱熹]《答陳同甫書》:“蓋修身事君,初非二事,不可作兩般看,此是千聖相傳正法眼藏。”○[元][方回]《讀張功父<南湖集>序》:“且如‘人生守定梅花死’,此句殊佳,何人輒用朱筆圈改,予竊謂朱筆之人未得所謂正法眼藏也。”亦省作“正法眼-正法眼”。○[宋][魏慶之]《詩人玉屑‧謫仙‧見古人用意處》:“故學者先以識為主,禪家所謂正法眼,直須具此眼目,方可入道。”○[清][趙翼]《反矐目篇》詩:“還他正法眼,炳燭追[荀卿]。”

正藏,◆指心、肝、脾、肺、腎。○《國語‧鄭語》“建九紀以立純德”[三國][吳][韋昭]注:“九紀,九藏也。正藏五,又有胃、膀胱、腸、膽也。”

珍藏,◆I珍貴的收藏物。○[漢][班固]《西都賦》:“陸海珍藏,[藍田]美玉。”○[宋][陳鵠]《耆舊續聞》卷三:“後有內府印標題品,次皆宸翰也。舍此褾軸,悉非珍藏。”○[元][劉祁]《歸潛志》卷一:“工於尺牘,辭簡而甚文,朋友得之,輒以為珍藏。”徐遲《火中的鳳凰》:“書市活躍,國家珍藏陸續出現。”◆2.珍視並收藏。[宋][蘇軾]《答吳子野書》:“扶劣膏不識其為何物,但珍藏之,莫測所用,因書幸詳以示諭也。”○[明][王鏊]《震澤長語‧仙釋》:“此卷迺[至元]六年五月五日為余作也,吾珍藏之。”○[清][鄭燮]《四子書真跡序》:“[黃涪翁]有[杜]詩抄本,[趙松雪]有《左傳》抄本,皆為當時欣慕,後人珍藏,至有爭之而致訟者。”○[羅廣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有一些文件太寶貴了,誰也捨不得燒毀,人們冒着危險,把它珍藏下來。”◆II收藏寶物的府庫。○[南朝][宋][范曄]《宦者傳論》:“南金、和寶、冰紈、霧縠之積,盈牣珍藏;嬙媛、侍兒、歌童、舞女之玩,充備綺室。”

餘藏(余藏),◆1.謂多儲財物。○《史記‧孟嘗君列傳》:“今君又尚厚積餘藏,欲以遺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損,[文]竊怪之。”◆2.儲藏的財物。○[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條制》:“至遇軍國郊祀之大費,則遣使戔刷,殆無餘藏。”○[清][周岐]《官兵行》:“傾倉倒甕恣搜括,排牆墮壁掘餘藏。”

用行舍藏,◆亦作“用捨行藏”。◆《論語‧述而》:“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謂被任用就行其道,不被任用就退隱。○《文選‧蔡邕<陳太丘碑文序>》:“其為道也,用行舍藏,進退可度。”○[呂延濟]注:“言其道德於時,用之則行,捨之則藏。”○《晉書‧劉喬傳》:“至人之道,用行舍藏。”○[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是以用捨行藏,[仲尼]獨許於[顏子]。”亦省作“用舍”。○《後漢書‧周黃徐姜等傳贊》:“用舍之端,君子之所以存其誠也。”○[宋][歐陽修]《六一筆記‧道無常名說》:“達有無之至理,適用舍之深機。”

隱藏(隐藏),◆1.躲避;躲藏。○《楚辭‧東方朔<七諫‧沉江>》:“懷計謀而不見用兮,巖穴處而隱藏。”○[王逸]注:“士曰隱,寶曰藏。”○《三國志‧吳志‧陸凱傳》:“邪臣在位,賢哲隱藏。”○[魯迅]《書信集‧致胡今虛》:“你說我最近二三年來,沉聲而且隱藏,這是不確的。”○《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唯有[子胥]逃逝,目下未獲……隱藏之者,法有常刑。”◆2.掩蓋,掩飾。○[漢][王充]《論衡‧知實》:“[虞舜]大聖,隱藏骨肉之過。”○[元][關漢卿]《緋衣夢》第二摺:“姐姐,這件事敢隱藏不住。”○[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朝鮮人》:“我問起敵情,他像竭力向我隱藏着什麼。”○[瞿秋白]《<魯迅雜感選集>序言》:“往往看不見這種群眾的‘革命性’,看不見他們的笨拙的守舊的口號背後隱藏着革命的價值。”◆3.隱晦,不直露。○[魯迅]《書信集‧致楊霽雲》:“先生的序,我看是好的,我改了一個錯字,但結末處似乎太激烈些,最好是改得隱藏一點。”

遺形藏志(遗形藏志),◆超脫形骸,捨棄心性,進入忘我的精神境界。○[漢][嚴遵]《道德指歸論‧上德不德》:“遺形藏志,與道相得。”亦作“遺形忘性”。○[前蜀][杜光庭]逸句:“返樸還淳皆至理,遺形忘性盡真銓。”

遺藏(遗藏),◆遺留下來的儲藏之物。○[宋][呂惠卿]《建寧軍節度使謝表》:“撫弓劍之遺藏,每加悽愴;顧廟堂之舊物,寧不衋傷。”

一山不藏二虎,◆一山不藏二虎◆比喻兩人不能相容。○[歐陽山]《三家巷》十五:“他跟[展公]有點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這是他太狂妄。”

一藏,◆1.梵語“藏”有包薀意,故佛教謂一切教法為“一藏”。○《景德傳燈錄‧洪州百丈明照安禪師》:“僧問一藏圓光,如何是體?”◆2.指一部藏經。○《景德傳燈錄‧宗密禪師》:“遂著《禪源諸詮》,寫錄諸家所述詮表,禪門根源道理,文字偈句,集為一藏。”○《水滸傳》第九十回:“長老道:‘眾亦難消。與汝置經一藏,消滅罪惡,早登善果。’”○《西游記》第八回:“如來曰:‘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

眼藏,◆猶法眼。指眼光。○《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人民程度之解釋》:“夫此詔書所揭示者,既炳若日星,且切中時勢,雖以諸國之大政治家之眼藏觀之,亦未見有不然之評論。”

宿藏,◆I謂從前所埋藏。`14`◆II指積年儲藏的錢糧等財物。○[宋][蘇轍]《南京祈晴青辭》:“飢者未飽,而淫雨為沴,秋稼殄瘁,淪為塗潦,宿藏將盡,歲計莫續。”○[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張氏銀窖》:“彼方毀舊垣,再築於舊基,得烏銀數十大笏,皆掩有之,蓋[張]氏之宿藏也。”○[清][俞樾]《茶香室續鈔‧加耗之始》:“倉廩宿藏,動經數歲,若取之如此,後豈免折閱乎?”

形藏,◆1.指人的形體和內臟。○《素問‧三部九候論》:“故神藏五,形藏四,合為九藏。”○[王冰]注:“所謂形藏四者,一頭角,二耳目,三口齒,四胸中也。”◆2.喻內部秘密、內情。○《鏡花緣》第二一回:“[唐敖]聽見先生把他叫做‘書生’,不知怎樣被他看出形藏,這一驚吃的不小!”

小藏,◆[漢]少府的庫錢。○[漢][應劭]《漢官儀》卷上:“少府掌山澤陂池之稅,名曰禁錢,以給私養,自別為藏。少者,小也,故稱少府。秩中二千石。大用由司農,小用由少府,故曰小藏。”

五藏神,◆亦作“五臟神”。◆道教謂五臟各有神主,即心神、肺神、肝神、腎神、脾神。合稱“五藏神”。見《黃庭內景經‧心神》。○[唐][白居易]《感事》詩:“睡適三尸性,慵安五藏神。”○[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摺:“秀才每聞道請,恰便似聽將軍嚴令,和他那五臟神願隨鞭鐙。”

五藏六府,◆亦作“五臟六腑”。◆指體內全部器官。五藏:心、肺、脾、肝、腎。六府:大腸、小腸、胃、膽、膀胱、三焦。○《呂氏春秋‧達鬱》:“凡人三百六十節、九竅、五藏六府。”○《黃庭內景經‧心神》:“六腑五藏神體精。”○[梁丘子]注:“心肝肺腎脾為五藏,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為六府。”○[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三:“五臟六腑中事,皆洞見曲折,不待切脈而後知。”○[清][俞樾]《茶香室叢鈔‧長沮桀溺語》:“五藏六府,尚有未潔。”○[楊朔]《海市》:“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臟六腑都洗得乾乾凈凈。”參見“五藏”、“六府”。

五藏,◆1.亦作“五臧”。即五臟。指心、肝、脾、肺、腎。中醫謂“五臟”有藏精氣而不瀉的功能,故名。○《素問‧五臟別論》:“所謂五藏者,藏精氣而不寫也。”○《管子‧水地》:“五味者何?曰五藏。酸主脾,鹹主肺,辛主腎,苦主肝,甘主心。”○《漢書‧王吉傳》“吸新吐故以練臧”[唐][顏師古]注:“臧,五臧也。”○[宋][蘇軾]《石菖蒲贊》:“開心補五藏,通九竅,明耳目。”◆2.佛教的五類經典。○[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凡聖咸會,賢智畢萃,復集《素呾纜藏》《毘奈耶藏》《阿毘達磨藏》《雜集藏》《禁咒藏》別為五藏。”按,佛教“五藏”尚有其他分類法,而前三類為經、律、論三藏則同。參閱《分別功德論》等。

無盡藏(无尽藏),◆I1.佛教語。謂佛德廣大無邊,作用於萬物,無窮無盡。○《大乘義章》十四:“德廣難窮,名為無盡。無盡之德苞含曰藏。”○[唐][法藏]《華嚴探玄記》卷十九:“出生業用無窮,故曰無盡藏。”◆2.泛指事物之取用無窮者。[宋][蘇軾]《前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明][李贄]《雜說》:“獨自無賴,試取《琴心》一彈再鼓,其無盡藏不可思議,工巧固可思也。”○[郭沫若]《天地玄黃‧走向人民文藝》:“任何開化民族的古代文藝或未開化民族的現存文藝,都往往薀含着無盡藏的美。”◆II指佛寺中儲積各方所施捨的財物的地方。○《太平廣記》卷四九三引[唐][陸長源]《辨疑志‧裴玄智》:“[武德]中,有沙門[信義]習禪,以三階為業,於[化度寺]置無盡藏。○[貞觀]之後,捨施錢帛金玉,積聚不可勝計。”

無藏(无藏),◆1.不收藏;不儲積。○《左傳‧襄公五年》:“﹝[季文子]﹞無衣帛之妾,無食粟之馬,無藏金玉,無重器備。”◆2.不隱諱;不隱藏。○《韓非子‧亡徵》:“漏洩而無藏,不能周密而通群臣之語者,可亡也。”○[北周][庾信]《燕射歌辭‧羽調曲》:“山無藏於紫玉,地不愛於黃銀。”

委藏,◆儲藏東西的地方。○《新唐書‧班宏傳》:“[揚子院],鹽鐵轉運之委藏也。”

退藏,◆1.退歸躲藏;隱匿。○[唐][杜甫]《七月三日亭午已後校熱退晚加小涼穩睡有詩戲呈元二十一曹長》:“退藏恨雨師,健步聞旱魃。”○[宋][司馬光]《祭雷道矩文》:“虜氣方沮,歛蹤退藏。”○[魯迅]《彷徨‧傷逝》:“死的寂靜有時也自己戰栗,自己退藏。”參見“退藏於密”。2.謂辭官引退,藏身不用。○[唐][白居易]《元十八從事南海欲出廬山臨別舊居投和兼伸別情》詩:“我自退藏君變化,一杯可易得相逢。”○[宋][蘇舜欽]《舟中感懷寄館中諸君》詩:“於時既無益,自合早退藏。”○[元][耶律楚材]《雲漢遠寄新詩四十韻因和而謝之》:“多士思登用,遺賢肯退藏。”

土藏,◆1.謂挖土坑埋葬。○《三國志‧魏志‧韓暨傳》:“﹝[韓暨]﹞夏四月薨,遺令斂以時服,葬為土藏。”○[裴松之]注引[晉][張方]《楚國先賢傳》:“若爾曹敬聽吾言,斂以時服,葬以土藏,穿畢便葬。”◆2.指脾臟。脾於五行屬土,故稱。○《急救篇》卷三“脾腎五藏脾齊乳”[唐][顏師古]注:“脾,土藏也。”

同藏,◆I謂夫婦同室而居,同器藏衣物。○《禮記‧內則》:“少事長,賤事貴,咸如之夫婦之禮。唯及七十,同藏無間。”○[鄭玄]注:“衰老無嫌。”○[孔穎達]疏:“夫婦唯至七十,同處居藏,無所間別。”◆2.謂胸懷相同。[宋][葉適]《戴佛墓志銘》:“豈無長林,何必高岡,棣華連理,伯季同藏。”◆II謂合葬。○[唐][韓愈]《息國夫人墓志銘》:“隨葬東土,在[河]之陽,遙望公墳,而不同藏。”

天藏,◆1.天然之府藏。指鹽。○《魏書‧食貨志》:“鹽池天藏,資育群生。”○[明][楊慎]《藝林伐山‧天藏》:“[北魏][元雍]奏云:‘鹽池,天藏也。’[宋]人四六‘私鹽私茶’以‘天藏月團’為對,本此。”◆2.謂皇家之府藏。○《南齊書‧張敬兒傳》:“謂其大收宮女,劫奪天藏。”◆3.佛教菩薩名。○[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廣知》:“近佛畫中有天藏菩薩、地藏菩薩。”◆4.指人的軀體。○[宋][范成大]《問天醫賦》:“起死回骸,斡旋天藏。”

私藏,◆1.猶私蓄。指私有的財產。○《後漢書‧宦官傳‧張讓》:“帝本侯家,宿貧,每歎[桓帝]不能作家居,故聚為私藏。”○《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已後父親死了,[張廩生]恐怕分家,反向父親要索取私藏。”○[章炳麟]《五無篇》:“今使人無私藏,亦無家室,其為財產妃色而生爭者,固少息矣。”◆2.私行收藏或藏匿。○《三國志‧魏志‧呂布傳》“[布]遣人求救于[術]”[裴松之]注引[漢][王粲]《英雄記》:“[布]妻謂曰:‘將軍自出斷[曹公]糧道是也……妾昔在[長安]已為將軍所棄,賴得[龐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須顧妾也。’”

水藏,◆I以水藏物。○《明史‧流賊傳‧張獻忠》:“﹝[獻忠]﹞又用法移[錦江],涸而闕之,深數丈,埋金寶億萬計,然後決堤放流,名水藏。”◆II古代防洪蓄水的設施。猶今之水庫。○《管子‧立政》:“修障防,安水藏。”○《荀子‧王制》:“行水潦,安水藏。”○[楊倞]注:“使水歸其壑。”◆2.中醫指腎臟。《素問‧逆調論》:“腎者,水藏,主津液,主臥與喘也。”○《急就篇》卷三“脾腎五藏膍齊乳”[唐][顏師古]注:“脾,土藏也;腎,水藏也。”

壽藏(寿藏),◆生時所建的墓壙。○《後漢書‧趙岐傳》:“年九十餘,[建安]六年卒,先自為壽藏。”○[李賢]注:“壽藏,謂冢壙也。稱壽者,取其久遠之意也;猶如壽宮、壽器之類。”○《舊唐書‧文苑傳下‧司空圖》:“[圖]既脫[柳璨]之禍還山,乃預為壽藏終制。”○[明][歸有光]《鄭君漢卿壽藏銘》:“[鄭君][漢卿],年五十九為壽藏。”

受藏,◆接受並予以收藏。○《周禮‧天官‧大府》:“頒其貨於受藏之府。”

守藏,◆I貯藏保管。○《周禮‧夏官‧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與其出入。”◆II看管財庫,保管財物。○《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初,[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其出也,竊藏以逃。”○[楊伯峻]注:“守藏,猶言保管財物。”○[明][王鏊]《震澤長語‧仙釋》:“它日內庫失金,守藏吏以聞。”

收藏家,◆專門收藏書籍、字畫、古玩等物品的人。○[清][沈初]《西清筆記‧紀典故》:“﹝上﹞命重輯《天祿琳瑯書目》,略仿《郡齋讀書志》,而詳記收藏家姓名圖識於上。”如:他是郵票收藏家。

收藏,◆I收聚蓄藏;收集保存。○《禮記‧月令》:“﹝仲冬之月﹞是月也,農有不收藏積聚者,馬牛畜獸有放佚者,取之不詰。”○[宋][蘇軾]《和錢安道寄惠建茶》:“收藏愛惜待佳客,不敢包裹鑽權倖。”○[明][王鏊]《震澤長語‧象緯》:“變涼為寒,萬物收藏之時也。”○[魯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他所改正的講義,我曾經訂成三厚本,收藏着的。”◆II亦作“收臧”。收殮埋葬。○《後漢書‧劉玄傳》:“[劉恭]夜往收臧其屍。”○[晉][干寶]《搜神記》卷一:“蒙君之恩,父喪收藏。”○《梁書‧武帝紀中》:“掩骼埋胔,仁者用心。其下[青州]悉使收藏。”

食藏,◆儲藏食物的器具。○[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忠志》:“[安祿山]恩寵莫比,錫齎無數,其所賜品目有……油畫食藏。”

生藏,◆猶生壙。○[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五:“左補闕[畢乾泰],[瀛州][任丘]人,父母年五十,自營生藏訖。至父年八十五,又自造棺。”參見“壽藏”。

沈藏,◆隱藏;藏匿。○《楚辭‧九辯》:“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沈藏。”○[宋][葉適]《邵子文墓志銘》:“士方沈藏汩沒,固無以異於庸人。”

神藏鬼伏,◆比喻變化莫測。○[唐][司空圖]《漫書》詩之四:“世路快心無好事,恩門嘉話合書紳。神藏鬼伏能千變,亦勝忘機避要津。”

神藏,◆1.中醫學謂神氣薀藏於內腑。○《素問‧三部九候論》:“故神藏五,形藏四,合為九藏。五藏已敗,其色必夭,夭必死矣。”○[王冰]注:“所謂神藏者: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也。以其皆神氣居之,故云神藏五也。”◆2.針灸穴位名。○[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神藏,在彧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陰脈氣所發。仰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五壯。”

舍藏,◆猶窩藏。○《後漢書‧孔融傳》:“[儉]得脫走,遂并收[褒][融]送獄。二人未知所坐。○[融]曰:保納舍藏者,[融]也,當坐之。”

三藏,◆梵文意譯。佛教經典的總稱。分經、律、論三部分。經,總說根本教義;律,記述戒規威儀;論,闡明經義。通曉三藏的僧人,稱三藏法師,如[唐][玄奘]稱[唐三藏]。○[南朝][梁][沈約]《內典序》:“義隱三藏之外,事非二乘所窺。”○[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迦畢試國》:“我若不通三藏理,不斷三界欲,得六神通,具八解脫,終不以脅而至於席。”○[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三一章:“他近幾年來持律極嚴,更加精研經、論,想在生前做一個三藏具足的和尚。”

起藏,◆發掘埋藏之物。○[清][李漁]《重義奔喪奴僕好,貪財殞命子孫愚》:“[遺生]只道:‘回家有事。’不說起藏的原故。”

鳥盡弓藏(鸟尽弓藏),◆《史記‧越王句踐世家》:“蜚鳥盡,良弓藏。”又《淮陰侯列傳》:“高鳥盡,良弓藏。”謂飛鳥射盡,便藏起弓來無所使用。後用“鳥盡弓藏”或“鳥得弓藏”比喻大功告成,功臣受害。○[三國][魏][曹丕]《煌煌京洛行》:“[淮陰]五刑,鳥得弓藏;保身全名,獨有[子房]。”○《北史‧宇文忻傳論》:“[忻]武藝之風,名高一代。及晚節遇禍,雖鳥盡弓藏,然亦器盈斯概,夷戮非為不幸。”○[元][薩都剌]《酹江月‧過淮陰》詞:“鳥盡弓藏成底事,百事不如歸好。”○[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九章:“一旦義軍戰敗,將軍對朝廷已無用處,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時候就要到來。”

鳥得弓藏(鸟得弓藏),◆見“鳥盡弓藏”。

內藏(内藏),◆1.內庫。多指宮內的倉庫。○《漢書‧蒯通傳》:“銳氣挫於嶮塞,糧食盡於內藏,百姓罷極,無所歸命。”○《南史‧蕭藻傳》:“初,[鄧元起]之在[蜀]也,崇於聚斂,財貨山積。金玉珍帛為一室,名為內藏;綺縠錦罽為一室,號曰外府。”○《元史‧世祖紀九》:“禁中出納分三庫:御用寶玉、遠方珍異隸內藏。”◆2.內臟。藏,臟。○《靈樞經‧本藏》:“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藏,則知所病矣。”○[漢][王充]《論衡‧別通》:“以心如丸卵,為體內藏。”

密藏,◆I暗中收藏;秘密收藏。○《晉書‧孝友傳‧盛彥》:“婢忿恨,伺[彥]暫行,取蠐螬炙飴之。母食以為美,然疑是異物,密藏示[彥]。”○《南史‧褚彥回傳》:“又有門生盜其衣,[彥回]遇見,謂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見。’”[鄒魯]《中國同盟會》八:“又歲括金億萬,密藏諸陵墓中。”◆II佛經名。密教之經典。○[宋][贊寧]《大宋僧史略》卷上:“密藏者,陀羅尼法也。是法秘密,非二乘境界諸佛菩薩所能游履也。”

律藏,◆佛教經典中關於戒律的著作的總稱。○[晉][法顯]《佛國記》:“[法顯]昔在[長安],慨律藏殘缺,於是遂以[弘始]二年,歲在己亥,與[慧景]、[道整]、[慧應]、[慧嵬]等同契,至[天竺]尋求戒律。”參見“三藏”。

論藏(论藏),◆佛教三藏之一。指佛以自問答的方式論辨法相為經,佛弟子及諸菩薩又據此解釋經義、論辨法相的有關著作。梵名阿毘達磨藏,義譯為“論藏”。○《新華文摘》1982年第6期:“精通論藏的稱為論師。”參見“三藏”。

龍藏(龙藏),◆I亦作“龍臧”。《易‧乾》:“潛龍勿用,陽氣潛藏。”後因以“龍臧”指潛藏勿用。[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寶劍》:“[軒轅]、[神農]、[赫胥]之時,以石為兵,斷樹木為宮室,死而龍臧,夫神聖主使然。”◆II亦作“龍臧”。龍宮的經藏。指佛家經典。佛經故事相傳[龍樹]入龍宮齎《華嚴經》。[南朝][梁][沈約]《內典序》:“足蹈慧門,學通龍藏。”○[唐][沈佺期]《樂城白鶴寺》詩:“碧海開龍藏,青雲起雁堂。”○[清][黃宗羲]《青詞》:“爰集勝侶,用翻龍藏,清梵悠長,儼慈音之在邇。”見“龍藏寺碑”。

六藏,◆I佛教語。原以龜藏其頭尾四足避害,比喻修行者藏其六識。後泛指退避忍讓。參閱《雜阿含經》四三。○[金][李澥]《漫書》詩:“胸懷平日窗八達,伎倆只今龜六藏。”◆II六腑。○《莊子‧齊物論》:“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成玄英]疏:“六藏,六腑也,謂大腸、小腸、膀胱、三焦也。”或以心、肝、脾、肺、腎、命門為“六藏”。○《難經‧三十九難》:“然五藏亦有六藏者,謂腎有兩藏也,其左為腎,右為命門。命門者,謂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繫胞,其氣與腎通,故言藏有六也。”○《列子‧仲尼》:“乃不知是我七孔四支之所覺,心腹六藏之所知,其自知而已矣。”

留藏,◆猶儲存。○《新唐書‧劉德威傳》:“[德威]於閨門友睦,為人寬平;平生所得奉祿,以分宗親,無留藏。”○[宋][李石]《續博物志》卷二:“[陳希夷]先生一睡或半歲或三數月……留藏真息,飲納玉液。”

麗藏(丽藏),◆[高麗]版《大藏經》。○[章炳麟]《頻伽精舍校刊<大藏經>序》:“故書文字參錯,主以麗藏,記其異同,校讎之功備矣。”

裏藏(里藏),◆即內臟。○[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公孫]之養氣曰,裏藏泰實則氣不通,泰虛則氣不足。”○[凌曙]注:“裏藏,謂藏府也。”

冷藏,◆把食物貯存在低溫設備裡,以免變質、腐爛。

口藏,◆口誦之經藏。○[唐][白居易]《贈草堂宗密上人》詩:“口藏傳宣十二部,心臺照耀百千燈。”

酒藏,◆舊時專門為朝廷釀造和藏酒的機構。○《三國志‧吳志‧賀邵傳》:“後[邵]中惡風,口不能言,去職數月。○[皓]疑其託疾,收付酒藏,掠考千所,[邵]卒無一語,竟見殺害,家屬徙[臨海]。”○《晉書‧呂光載記》:“胡人奢侈,厚於養生,家有蒲桃酒,或至千斛,經十年不敗,士卒淪沒酒藏者相繼矣。”

九藏,◆1.人體中的九種內臟。○《周禮‧天官‧疾醫》:“參之以九藏之動。”○[賈公彥]疏:“正藏五者,謂五藏。肺、心、肝、脾、腎,並氣之所藏,故得正藏之稱。又有胃、旁胱、大腸、小腸者,此乃六府中取此四者,以益五藏為九藏也。”◆2.泛指內臟。○[唐][獨孤及]《為吏部李侍郎祭李中丞文》:“豈五藥乖養,九藏失節,以及此乎?”[宋][司馬光]《旬慮十七韻呈同舍》:“神明還九藏,清氣襲百脈。”◆3.形臟和神臟的合稱。○《素問‧六節藏象論》:“故形藏四,神藏五,合為九藏以應之也。”○[王冰]注:“形藏四者:一頭角,二耳目,三口齒,四胸中也。形分為藏,故以名焉。神藏五者:一肝,二心,三脾,四肺,五腎也。神藏於內,故以名焉。”

經藏(经藏),◆1.梵文的意譯。佛教經典的一大類。與律藏、論藏合稱三藏。○《華嚴經‧凈行品》:“自歸於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南朝][梁][沈約]《佛記序》:“博尋經藏,搜採註說;條別流分,各以類附。”○[清][洪昇]《長生殿‧私祭》:“嘆夜來風雨催衣葬,洗心仔細翻經藏。”◆2.寺院存放佛經處。○[唐][義凈]《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凡有欲分亡苾芻物,律具廣文……所有經典章疏皆不應分,當納經藏。”○[唐][李邕]《海州大雲寺禪院碑》:“被甲律儀,下帷經藏。”○[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到經藏北,法堂西,廚房南面,鐘樓東裏。”

禁藏,◆帝王宮中的庫藏。○《史記‧平準書》:“而胡降者皆衣食縣官,縣官不給,天子乃損膳,解乘輿駟,出御府禁藏以贍之。”按,《漢書‧食貨志下》載此事,作“禁臧”。○《新唐書‧外戚傳‧楊國忠》:“又悉天下義倉及丁租、地課易布帛,以充天子禁藏。”

金藏雲(金藏云),◆佛教語。金色的雲氣。○[章炳麟]《五無論》:“世界初成,溟濛一氣,液質固形,皆如煙聚。佛謂之金藏雲,[康德]謂之星雲,今人謂之瓦斯氣,儒者則以太素目之。”

甲藏用,◆蝤蛑的別名。俗稱梭子蟹。○[宋][陶穀]《清异錄‧水族加恩簿》:“甲藏用乃蝤蛑。”○[清][厲荃]《事物异名錄‧水族‧蟹》:“《水族加恩簿》:‘專盤處士甲藏用宜授爽國公圓形巨美功臣。’按謂蝤蛑也。”

家藏戶有(家藏户有),◆家家都有。昆曲《十五貫》第六場:“本縣民風澆薄,賭風極盛,這骰子麼,家藏戶有,不足為奇!”

家藏,◆家中收藏的。○《新唐書‧于休烈傳》:“[韋述]以其家藏《國史》百三十篇上獻。”○[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中:“顧求書之詔屢下,天下家藏,詎能悉上冊府。”○《三國演義》第八回:“次日,便將家藏明珠數顆,令良匠嵌造金冠一頂,使人密送[呂布]。”○[清][王士禛]《帶經堂詩話‧考證‧氏籍》:“[彭門][寇鈞國],家藏[李廷珪]下至[潘谷]十三人制墨。”

寄藏,◆1.謂依制遷神主而藏於祖廟。○《禮記‧祭法》“去祧為壇”[唐][孔穎達]疏:“若是昭行,寄藏[武王]祧;若是穆行,即寄藏[文王]祧。不得四時而祭之。”◆2.猶貯藏。○[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中:“來書云:元神、元氣、元精必各有寄藏發生之處,又有真陰之精、真陽之氣云云。”

臧“臧”142

積藏(积藏),◆亦作“積臧”。◆1.積存儲藏。○《管子‧輕重乙》:“天下有兵,則積藏之粟足以備其糧;天下無兵,則以賜貧甿。”○《荀子‧大略》:“從士以上皆羞利而不與民爭業,樂分施而恥積臧,然故民不困財。”◆2.指積存儲藏的物資或錢財。○《管子‧輕重丁》:“功臣之家,皆爭發其積藏,出其資財,以予其遠近兄弟。”○[宋][陸游]《太息》詩之二:“百錢斗米無人要,貫朽何時發積藏。”○[宋][朱熹]《社倉事目》:“以轉運司倉充其積藏而應兌換者,準常平法。”

火藏,◆指心臟。○《急就篇》卷三“心主”[唐][顏師古]注:“心,火藏也。主者,言心最在中央,為諸藏之所主。”○[隋][蕭吉]《五行大義》卷三:“心是火藏,大腸是金府,故以配焉。”

懷藏(怀藏),◆隱藏;收藏。○《文選‧張衡<西京賦>》“懷璽藏紱”[三國][吳][薛綜]注:“懷藏之,自同卑者也。”○《漢書‧禮樂志》“臧於理官”[唐][顏師古]注:“古書懷藏之字,本皆作‘臧’。”○[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戰士和祖國》:“英雄們的心靈深處,到底是懷藏着一種什麼奇异的東西呢?”

華藏世界(华藏世界),◆佛教指[釋迦如來]真身[毘盧舍那佛]凈土,是佛教的極樂世界,由寶蓮花中包藏的無數小世界組成的。○[清][譚嗣同]《仁學》一:“[恒河]沙數,世界種為一華藏世界。”○[章炳麟]《建立宗教論》:“然近世泛神論之立說,則亦有可議者,彼其言曰:‘以一蟻子之微而比於人,人之大不知幾千萬倍也。’然此幾千萬倍者,要必有量,若人之比華藏世界,其大小則無有量。”

華藏(华藏),◆佛教語。蓮華藏世界(或華藏世界)的略稱。○[元][耶律楚材]《壬午西域河中游春》詩之一:“春色未如華藏富,湖光不似道心明。”○[明][屠隆]《曇花記‧法眷聚會》:“一門並去遊華藏,羞予紫誥金章,奈蹉跎紅塵路旁,何當一指津梁。”

後藏(后藏),◆[西藏]舊分[康]([喀木])、[衛]、[藏]、[阿里]四部。○[清][雍正]年間劃[康]部[寧靜山]以東地歸[四川省],以西與[衛]部合並稱[前藏];[藏]部稱[後藏]。

行藏,◆1.指出處或行止。語本《論語‧述而》:“用之則行,捨之則藏。”○[晉][潘岳]《西征賦》:“[孔]隨時以行藏,[蘧]與國而舒卷。”○[唐][岑參]《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詩:“功業須及時,立身有行藏。”○[宋][蘇舜欽]《又答范資政書》:“此大君子之行藏屈伸,非罪戾人之所可為也。”○[清][孔尚任]《桃花扇‧撫兵》:“這[湖南]、[湖北],也還可戰可守,且觀成敗,再定行藏。”◆2.引申為攻守;出沒。○[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一》:“自今行師,庶不覆敗,皆圖兵勢行藏之權,自後深識者所不能了。”◆3.行跡;底細;來歷。○[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五:“那[紅娘]對[生]一一話行藏。”○《鏡花緣》第五五回:“[洛紅蕖]見老尼之話不倫不類,惟恐被人識破行藏。”○[秦牧]《鬣狗的風格》:“有一種動物,叫做鬣狗,不知道你見過沒有?注意過它的模樣、行藏和風格嗎?”

漢藏語系(汉藏语系),◆依譜系分類法分出的語系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國和[越南]、[老撾]、[泰國]、[緬甸]、[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等國。這一語系現代語言的主要特點是:(1)除個別語言或方言外,每個音節都有固定的聲調。(2)單音節詞根占大多數,並且大都可以自由運用。(3)詞序和虛詞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4)大多數語言有相當多的表示事物類別的量詞。

海藏,◆傳說中大海龍宮的寶藏。○[唐][張說]《唐玉泉寺大通禪師碑銘》:“海藏安靜,風識牽樂。不入度門,孰探玄要?”[唐][李德裕]《贈園明上人》詩:“[遠公]說《易》長松下,[龍樹]雙經海藏中。”○[金][元好問]《游黃華山》詩:“驪珠百斛供一瀉,海藏翻倒愁龍公。”◆■订讹条目■(-zàng)■佛教语。指大乘经典。因相传其原藏于大海内龙宫中,故有此称。○《龙树菩萨传》载:“〔龍樹〕周游諸國,更求餘經,於閻浮提中遍求不得……大龍菩薩見其如是,惜而愍之,即接之入海,於宫殿中開七寶藏,發七寶華函,以諸方等深奥經典無量妙法授之。”■据说《华严经》就是由龙树(Ngrjuna,约公元2至3世纪)带回的。后亦以泛指大海龙宫的宝藏。○《华严经》卷十:“次有香水海,名真珠香海藏。”○唐李德裕《赠圆明上人诗》:“遠公説《易》長松下,龍樹雙經海藏中。”○金元好问《游黄华山》诗:“驪珠百斛供一瀉,海藏翻到愁龍公。”○《西游记》第三回:“我們這海藏中,那一塊天河定底的神珍鐵,這幾日霞光艷艷,瑞氣騰騰,敢莫是該出現,遇此聖也?”

鬼藏,◆玄參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一‧玄參》。

歸藏(归藏),◆I1.三《易》之一,相傳為[黃帝]所作。○《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賈公彥]疏:“此《歸藏易》,以純坤為首,坤為地,故萬物莫不歸而藏於中,故名為《歸藏》也。”○[漢][桓譚]《新論》:“《歸藏》四千三百言……藏于太卜。”○《隋書‧經籍志一》:“《歸藏》十三卷,[晉]太尉[薛貞]注……[漢]初已亡,案[晉]《中經》有之,唯載卜筮,不似聖人之旨。”○[元][張可久]《滿庭芳‧金華道中》曲:“數前程掐得箇《歸藏》卦。”◆2.斂藏。《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太陽所至,為寒府,為歸藏。”○[王冰]注:“物寒故歸藏也。”○[高士宗]注:“內歸藏密也。”◆II歸葬。○[唐][王勃]《為原州趙長史請為亡父度人表》:“今者歸藏有日,先遠戒期。”○[明][高攀龍]《泰伯廟碑》:“蓋[梅里][平墟]為[泰伯]端委之地,[皇山]為歸藏之地。”

龜六藏(龟六藏),◆見“龜藏六”。

龜藏六(龟藏六),◆謂龜遇危險便將頭尾和四足縮入甲中以避害。後因比喻人的才智不外露或深居簡出,以免招嫉惹禍。語本《雜阿含經》卷四三:“過去時世,有河中草,有龜於中住止。時有野干饑行覓食,遙見龜蟲,疾來捉取,龜蟲見來,即便藏六。野干守伺,冀出頭足,欲取食之。久守,龜蟲永不出頭,亦不出足。野干饑乏,瞋恚而去。諸比丘,汝等今日,亦復如是。”○[唐][陳陶]《題僧院紫竹》詩:“從來道生一,況伴龜藏六。”○[宋][蘇軾]《寄傲軒》詩:“得如虎挾乙,失若龜藏六。”○[清][姚鼐]《朱石君中丞視賑淮上途中見示長句次韻》之一:“此身未作龜藏六,擾擾人間同一局。”亦作“龜六藏”。○[金][李澥]《漫書》詩:“胸懷平日窗八達,伎倆只今龜六藏。”亦省作“龜藏”。○[宋][范成大]《春晚臥病而燕宮海棠已爛熳矣》詩:“游騎行歌莫相笑,遨頭六結已龜藏。”○[郭沫若]《水平線下‧到宜興去》:“為甚麼定要龜藏在你自己的生活裏,做些虛偽的表現呢?”

龜藏(龟藏),◆1.將占卜所用龜甲珍藏起來。○《史記‧龜策列傳》:“略聞[夏][殷]欲卜者,乃取蓍龜,已則棄去之,以為龜藏則不靈,蓍久則不神。至[周]室之卜官,常寶藏蓍龜。”○[南朝][梁元帝]《和劉尚書侍五明集詩》:“龜藏踰啟筮,[魯]史冠春卿。”◆2.見“龜藏六”。

光明藏,◆佛教語。指佛性佛法之所在。○[宋][岳珂]《桯史‧解禪偈》:“仁,人之安宅;義,人之正路,行之誠且久,是名光明藏。”○[宋][周密]《武林舊事‧張約齋賞心樂事》:“昔賢有云:‘不為俗情所染,方能說法度人。’蓋光明藏中,孰非遊戲!”[明][張煌言]《梅嶺山居詩引》:“禪悅之餘,遂成[梅嶺]新詠,騷耶?偈耶?讀之如坐光明藏矣!”

館藏(馆藏),◆1.圖書館或博物館等收藏。如:館藏[中]外書刊七十萬冊。◆2.圖書館、博物館等收藏的圖書、器物等。如:豐富的館藏。

孤藏,◆1.指脾臟。古人用五臟配四時,肝配春,心配夏,肺配秋,腎配冬,獨脾無所配,故稱“孤藏”。藏,通“臟”。○《素問‧玉機真藏論》:“脾脈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王冰]注:“納水穀,化津液,溉灌於肝心肺腎也。以不正主四時,故謂之孤藏。”◆2.指腎臟。藏,通“臟”。○《素問‧逆調論》:“腎孤藏也,一水不能勝二火,故不能凍慄,病名曰骨痹,是人當攣節也。”○[高世栻]注:“腎水生肝木,肝為陰中之陽,故肝一陽也。少陰合心火,心為陽中之陽,故心二陽也。腎為陰中之陰,故腎孤藏也。”

弓藏,◆《史記‧淮陰侯列傳》:“上令武士縛[信],載後車。○[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後因以“弓藏”指功成被棄。○[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三:“[李太師]建定難之勳,懷弓藏之慮,武寧保境,止務圖存。”○[清][吳偉業]《戲題士女圖‧一舸》詩:“霸[越]亡[吳]計已行,論功何物賞傾城,[西施]亦有弓藏懼,不獨[鴟夷]變姓名。”

高鳥盡良弓藏(高鸟尽良弓藏),◆比喻功成事定之後,出力的人反而見棄,沒有好下場。○《文子‧上德》:“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史記‧淮陰侯列傳》:“[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晉書‧劉牢之傳》:“鄙語有之:‘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殫,獵犬烹。’故[文種]誅於[句踐],[韓][白]戮於[秦][漢]。”

富藏,◆指豐富的珍貴物件。○[葉聖陶]《倪煥之》十:“西柵頭則有八盞采茶燈,采茶女郎也是美貌青年改裝的,插戴的珠寶是最著名幾家的太太小姐借出來的,所穿衣服也是她們最心愛最時式的新裝,差不多就像展覽她們的富藏,這些都是前幾夜沒有的。”

府藏,◆1.舊時國家儲存文書、財物之所。亦指貯藏的財物。○《史記‧大宛列傳》:“令外國客遍觀各倉庫府藏之積。”○《隋書‧韋師傳》:“[陳國]府藏,悉委於[師],秋毫無所犯,稱為清白。”○[清][龔自珍]《古史鉤沉論二》:“[周]曆不為不多,數不為不躋,府藏不為不富。”◆2.腑臟。五臟六腑的總稱。府,通“腑”,藏,通“臟”。○《素問‧寶命全形論》:“五曰知府藏血氣之診。”

伏藏,◆隱藏;潛藏。○《墨子‧雜守》:“及為微職,可以跡知往來者少多,即所伏藏之處。”○《朱子語類》卷六九:“利貞是靜而伏藏於內。”○[明][吳承恩]《開府介川毛公德政頌》:“害悉絕除,姦無伏藏。”○[魯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造物主、怯弱者,羞慚了,於是伏藏。天地在猛士的眼中於是變色。”

伏藏,◆指埋藏在地下的金银等财物。○明沈德符《野获编·果报·冤报》:“〔丁〕如其教,盡發伏藏歸囊中。”○又《野获编补遗·鬼怪·凶宅》:“先是春月移植一梨樹,命工掘地,稍深見一巨石板,叩之空空有聲。先人疑其有伏藏,亟命掩土,梨亦他徙。”◆特指苯教和藏传佛教在其信仰的宗教受到劫难时藏匿起来,日后重新挖掘出来的经典,分为书藏、圣物藏和识藏。○诺布旺丹《格萨尔伏藏文本类型研究》:“伏藏文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实物伏藏文本,另一种是意念伏藏文本。”

佛藏,◆佛教經典的總稱。通稱“大藏經”、“一切經”。○[梁啟超]《南海康先生傳》第六章:“及屏居[西樵],潛心佛藏,大澈大悟。”○[魯迅]《集外集‧<痴華鬘>題記》:“佛藏中經,以譬喻為名者,亦可五六種,惟《百喻經》最有條貫。”

封藏,◆封閉收藏。○《史記‧封禪書》:“其禮頗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記也。”○《三國志‧魏志‧張魯傳》:“﹝[張魯]曰﹞‘寶貨倉庫,國家之有。’遂封藏而去。”

法藏,◆1.佛教語。謂法性含藏的無量功德。○《無量壽經》卷上:“深入菩薩法藏,得佛華嚴三昧。”○《無量壽經》卷上:“行權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2.佛教語。佛所說的教法。佛法含藏無量妙義,故稱“法藏”。○《法華經‧寶塔品》:“假使有受持,八萬諸法藏,班宣如所說,以示億千人。”○[唐][王維]《苑舍人能書梵字兼達梵音皆曲盡其妙戲為之贈》詩:“蓮花法藏心懸悟,貝葉經文手自書。”

二藏,◆1.佛教大藏經的簡單分類法。即聲聞藏(小乘經)和菩薩藏(大乘經)。○[隋][慧遠]《大乘義章》卷一:“唯方廣部,是菩薩藏;餘十一部,是聲聞藏。佛為聲聞、菩薩行出苦道,說修多羅;結集經者,集為二藏:聲聞所行為聲聞藏,菩薩所行為菩薩藏。”◆2.指佛藏與道藏。○[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中》:“《隋志》倣《漢書》,道家列於九流,而神仙符籙,列於二藏,其名悉不著錄。”

地藏王,◆即[地藏菩薩]。○[清][袁枚]《新齊諧‧批地藏王頰》:“[于]心念[地藏王]主人間生死事,家有老僕某,願而勤,久病不起,因長揖告訴,求為延壽。”○[巴金]《秋》四三:“這天是[地藏王]菩薩的生日。”參見“地藏菩薩”。

地藏節(地藏节),◆俗謂陰曆七月三十日為地藏節。◆补证条目■俗谓阴历七月三十日为地藏节。○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七月·地藏會》:“七月三十日傳爲地藏菩薩誕辰,都門寺廟,禮懺誦經,亦紥糊法船,中設地藏王佛及十地閻君繪像,更盡時施放燄口焚化。街巷徧燃香火蓮燈於路傍,光明如晝。”

地藏,◆I埋葬於地。○《禮記‧禮運》:“及其死也,升屋而號……故天望而地藏也。”○[鄭玄]注:“地藏,謂葬。”◆II地下藏物之處;地窖。○《管子‧度地》:“冬作土功,發地藏,則夏多暴雨,秋霖不止。”○《北史‧皮景和傳》:“又有[陽平]人[鄭子饒],詐依佛道設齋會,用米麵不多,供贍甚廣,密從地藏,漸出餅飯。愚人以為神力,見信於[魏][衛]之間。”◆2.即[地藏菩薩]。[宋][蘇軾]《與李端叔書》:“辱書並示[伯時]所畫[地藏]。某本無此學,安能知其所得於古者為誰何?”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十六:“請來了便贊。從[觀音大士],[玉帝],[地藏],到[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詳“地藏菩薩”。

道藏,◆1.書籍貯藏之所。○[漢][王充]《論衡‧別通》:“[周]監二代,[漢]監[周][秦]。然則蘭臺之官,國所監得失也。以心如丸卵,為體內藏,眸子如豆,為身光明。令史雖微,典國道藏,通人所由進,猶博士之官,儒生所由興也。”◆2.道教書籍的總匯,包括[周][秦]以下道家子書及[六朝]以來道教經典。○[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十:“[閩中]有習左道者,謂之明教。亦有明教經,甚多刻版摹印,妄取道藏中校定官名銜贅其後。”○[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中》:“《隋志》倣《漢書》,道家列於九流,而神仙符籙,列於二藏,其名悉不著錄,《參同契》神仙家,蓋總之道藏,故不列其名耳。”○[丰子愷]《懷李叔同先生》:“他本來常讀性理的書,後來忽然信了道教,案頭常常放着道藏。”

大藏經(大藏经),◆佛教典籍的總稱。○[南北朝]時稱“一切經”,[隋]以後始有此稱。原指漢文佛典,現泛指一切文種的佛典的叢書。

大藏,◆指大藏經。○[唐][杜荀鶴]《題護國大師塔》詩:“吾師覺路余知處,大藏經門一夜吟。”○[清][趙翼]《梁制觀世音像歌》:“譯經演法闡大藏,舉世皈向如雲蒸。”

藏族,◆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人口四百五十九萬多。分布在[西藏自治區]和[青海]、[四川]、[甘肅]、[雲南]等省的部分地區。自稱“博”或“博日”。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使用藏文。主要從事農業或畜牧業。多信喇嘛教。

藏之名山,◆見“藏諸名山”。

藏運,◆藏匿偷运。○《解放日报》1989.6.17:“船员非法藏运香烟被查获。”○《山西晚报》2004.11.24:“小面包车藏运毒品,六名疑犯被擒。”

藏用,◆1.潛藏着的功用。語本《易‧繫辭上》:“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孔穎達]疏:“藏諸用者,潛藏功用,不使物知。”謂隱藏難知者而更顯表其功用。○《南齊書‧樂志》:“道閟期運,義開藏用。”◆2.指暗藏其用意。○[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徵聖》:“或明理以立體,或隱義以藏用。”○[詹鉠]義證:“有時隱晦含蓄把作品的用意暗藏起來,使讀者有想象的餘地。”

藏隱,◆躲藏,隐蔽。○《尔雅·释器》“槮謂之涔”晋郭璞注:“今之作槮者,聚積柴木於水中,魚得寒入其裏藏隱,因以薄圍捕取之。”

藏修(藏脩),◆亦作“藏脩”。◆《禮記‧學記》:“君子之於學也,藏焉,脩焉,息焉,遊焉。”○[鄭玄]注:“藏謂懷抱之;脩,習也。”後以“藏修”指專心學習。○[唐][牟融]《題孫君山亭》詩:“長年樂道遠塵氛,靜築藏修學隱淪。”○[明][宋濂]《恒山精舍記》:“恆山精舍者,[盱江][王君][伯昭]藏脩之所也。”○[明][顧大典]《青衫記‧元白揣摩》:“今日特請[微之]過來,撮其要旨,講論一番,庶麗澤不虛,藏修有待。”

藏性,◆谓性情不外露;性格不直爽。○《醒世姻缘传》第九八回:“堂翁是不藏性的人,你上去銷假,他當面一定就有話説。”○《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我説話再不會藏性,我平日見老弟你那不愛聽戲,等閑連個戲館子也不肯下,我只説你過于呆氣,誰知敢則這樁事真氣得壞人!”

藏香,◆[西藏]一帶所產的一種線香,原料用檀香,芸香、艾等,顏色有黑、黃兩種,[藏]族用來敬佛。○《紅樓夢》第八八回:“又拿起一子兒藏香,道:‘這是叫寫經時點着寫的。’”[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藏香》:“所謂藏香,乃[西藏]所製。其味濃厚,得沉檀芸降之全。每屆歲除,府第朱門,焚之徹夜,檐牙屋角,觸鼻芬芳,真香中之富貴者也。”

藏戲(藏戏),◆[藏]族戲曲劇種。流行於[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甘肅]、[雲南]、[四川]的部分地區。演出分“頓(開場式)”、“雄(正戲)”、“扎西(結尾的集體歌舞)”三部分。用鼓和鈸伴奏,唱時有幫腔。人物大多戴面具。

藏頭,◆躲藏;躲避。○唐韩翃《又题张逸人园林》诗:“藏頭不復見時人,愛此雲山奉養真。”

藏書(藏书),◆1.圖書館或私人等收藏的圖書。○《新唐書‧藝文志一》:“藏書之盛,莫盛於[開元]。”○[茅盾]《革新<小說月報>的前後》:“[孫毓修]每天很忙,他把整個江南圖書館的藏書都瀏覽一番。”◆2.儲藏書籍。○《莊子‧天道》:“[孔子]西藏書於[周]室。○[子路]謀曰:‘[由]聞[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歸居,夫子欲藏書,則試往因焉。’”

藏收,◆收藏。○[宋][王安石]《禿山》詩:“攘爭取一飽,豈暇議藏收。”○[宋][蘇軾]《石蒼舒醉墨堂》詩:“胡為議論獨見假,隻字片紙皆藏收。”

藏識(藏识),◆佛教語。法相宗“八識”中第八識“阿賴耶識”的意譯。謂含藏一切善惡因果種子之識。○[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三十:“能含藏執持諸善惡種子,故名藏識。”○[章炳麟]《無神論》:“若無人格,則不異於佛家所謂藏識。”參見“八識”。

藏身,◆安身。○《禮記‧禮運》:“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漢][王充]《論衡‧宣漢》:“以已至之瑞,效方來之應,猶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罝之路也。”○[唐][杜甫]《北鄰》詩:“明府豈辭滿,藏身方告勞。”○[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但這一面的房屋,他們再也不肯輕易讓出去,這是[曾]家最後的藏身之處。”

藏山,◆○《庄子·大宗师》:“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郭象注:“舟日易矣,而視之若舊;山日更矣,而視之若前……故向者之我,非復今我也,我與今俱往,豈常守故哉?”■后因以“藏山”比喻客观事物不断变化或人世无常,生命短暂。○《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齐故尚书右仆射冀州使君封公墓志铭》:“海運不停,鵬圖奄駐。誰謂藏山,忽歌晞露。”○《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大唐故上骑都尉方府君夫人张氏志并序》:“藏山遽遷,負舟行滅,恨起俄變,悲纏永訣。”○宋黄庭坚《次韵师厚病间》之七:“藏山夜半失,鳥合歸星散。”

藏去,◆收藏。○《漢書‧游俠傳‧陳遵》:“性善書,與人尺牘,主皆藏去以為榮。”○[顏師古]注:“去亦藏也。”

藏青,◆藍中帶黑的顏色。○[巴金]《寒夜》四:“的確是她。還是那件薄薄的藏青呢大衣。”○[曹禺]《北京人》第三幕:“他穿着藏青淺春的絲棉袍子,上面罩件黑呢馬褂,黑氈鞋。”◆补证条目■蓝中带黑的颜色。○清金安清《水窗春呓·服色宜慎》:“下人服色不准用天青,即商賈亦然。後來呢羽中有所謂藏青者,介二者之間,僕隸皆僭用之。”

藏器待時(藏器待时),◆比喻懷才以等待施展的時機。器,用具,引申為才能。語本《易‧繫辭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宋][蘇軾]《乞擢用程遵彥狀》:“而端靜之士,雖有過人之行,應務之才,又皆藏器待時,恥以自獻,朝廷莫得而知之。”○《明史‧方伎傳‧袁珙》:“君五岳朝揖而氣色未開,五星分明而光澤未見,宜藏器待時。”◆补证条目■比喻怀才以等待施展的时机。器,用具,引申为才能。○语本《易·繫辞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南朝梁王僧孺《詹事徐府君集序》:“君藏器待時,合猶符契。陵扶摇而高騖,排閶闔而容與。”■亦作“藏器俟時”。○晋葛洪《抱朴子·时难》:“蓋往而不反者,所以功在身後;而藏器俟時者,所以百無一遇。”○南朝梁沈约《齐丞相豫章文宪王碑》:“爰初弱冠,藏器俟時。康莊廣闢,飾禮賢之館;杞梓備收,罄滋蘭之畹。”

藏器,◆储藏才能;胸怀才学。器,用具,引申为才能器识。○《易·繫辞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北齐书·孙搴杜弼等传论》:“顯祖弱齡藏器,未有朝臣所知,及北宫之難,以年次推重,故受終之議,時未之許焉。”

藏命,◆隱姓埋名。○《史記‧游俠列傳》:“﹝[郭解]﹞以軀借交報仇,藏命作姦剽攻。”○[錢大昕]曰:“《索隱》云:‘案,謂亡命也。’予謂命者名也,藏命猶言匿名。”見《廿二史考异‧史記五》。

藏名,◆1.隱匿名聲。○[南朝][梁][簡文帝]《七勵》:“賣藥無藏名之老,[河][泗]無洗耳之翁。”○[唐][李白]《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詩:“[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年。”◆2.謂收錄其名。○《新唐書‧代宗紀》:“給功臣鐵券,藏名于太廟,圖形于[凌煙閣]。”

藏六親,◆未嫁女子藏于深闺,连近亲男性都回避。○唐李商隐《无题》诗:“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藏曆(藏历),◆[藏]族傳統曆法。陰陽曆的一種。九世紀初即已采用,基本上與夏曆相同。以五行、陰陽和十二生肖相配合計年,每六十年一輪替,一年有十二個月,分二十四節氣,月有大小,三年一閏。因受宗教影響,日數有缺有重,“凶日”可除去,“吉日”可重複。近年以來並加星期。

藏機(藏机),◆1.藏匿才智;藏匿心機。○[唐][李紳]《墨詔持經大德神异碑銘》:“發論開蒙,藏機匿聖。”○[明][唐順之]《常熟縣二烈祠記》:“妻既見窘迫,于是藏機匿哀,陽許二兇以婚而緩其期。”◆2.猶射覆。猜暗藏之物。○[元][無名氏]《博望燒屯》第四摺:“我這哥哥,難比其餘的,可會藏機之術。您這元帥府下,者麼您甚麼物件,不問你藏在何處,我這哥哥便得知道。”

藏戶(藏户),◆倉庫的出入口。○《晉書‧王浚傳》:“[幽州]城門似藏戶,中有伏尸[王彭祖]。”

藏紅花(藏红花),◆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細長,有鱗莖。花淡紫色,可入藥。原產[歐洲],由[西藏]傳入內地,故稱。亦指這種植物的花。

藏行,◆亦作“藏幸”。◆弈棋術語。意謂不露機鋒、手段。○[宋][周密]《齊東野語‧譏不肖子》:“有士赴考,其父充役,為貼書勉其子,登第則可免。子方浪遊都城,窘無資用,即答曰:‘大人欲某勉力就試,則宜多給其費,否則至場中定藏行也。’奕者以不露機鋒為藏行云。”○《水滸傳》第三四回:“兩個就在[清風山]上廝殺,真乃是棋逢敵手難藏幸,將遇良材好用功。”

藏光,◆比喻隱藏才華,不使外露。○《三國志‧魏志‧管寧傳》:“在乾之姤,匿景藏光。”○[唐][柳宗元]《送韓豐群公詩後序》:“匿德藏光,退居保和。”

藏弓,◆比喻废弃甚至诛杀功臣。○《北史·于仲文传》:“總官宇文忻頗有自疑心,因謂仲文曰:‘尉遲迥誠不足平,正恐事寧後,更有藏弓之慮。’”○唐刘长卿《秋日夏口涉汉阳献李相公》诗:“藏弓身已退,焚稿事難聞。”○宋黎廷瑞《张子房》诗:“侯辱械繫,淮陰歎藏弓。”○明高启《岳王墓》诗:“每憶上方誰請劍,空嗟高廟自藏弓。”○清孙致弥《秋感》诗:“一戰龍旂勞汗馬,廿年貝錦怨藏弓。”

藏府,◆1.府庫。○《漢書‧梁孝王劉武傳》:“﹝[孝王]﹞及死,藏府餘黃金尚四十萬餘斤。”○《宋史‧天文志四》:“芻蒿六星在天苑西,一曰在天囷南,主積蒿之屬。一曰天積,天子之藏府。”◆2.中醫學名詞。人體內臟器官的總稱。藏,通“臟”。○《素問‧金匱真言論》:“言人身之藏府中陰陽,則藏者為陰,府者為陽。”○[清]徐昂發《夏寒》詩:“涼入肌骨酸,氣中藏府病。”○[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以藏府而論,參惟至上焦中焦,而下焦不至焉。”

藏伏,◆潛伏,隱藏。○[唐][封演]《封氏聞見記‧豹直》:“伏豹者,言眾官皆出,己獨留,如藏伏之豹,伺候待搏,故云伏豹。”○《三國演義》第二八回:“某姓[裴],名[元紹]。自[張角]死後,一向無主,嘯聚山林,權於此處藏伏。”

藏短,◆隐匿短处,不让人知。○《平山冷燕》第二十回:“臣等自慚不及山黛,故以小疏上陳,願歸就制科以藏短也。”

別藏(别藏),◆1.另外貯存。○《漢書‧張安世傳》:“[安世]以父子封侯,在位大盛,乃辭祿。詔都內別藏[張氏]無名錢以百萬數。”○《南史‧張瑰傳》:“出為[吳興]太守。○[瑰]以既有國秩,不取郡奉。○[高帝]敕上庫別藏其奉,以表其清。”◆2.指另外貯存的錢。○[宋][蘇轍]《<元祐會計錄>序》:“用兵之費一日千金,雖內帑別藏時有以助之,而國亦憊矣。”◆3.指葬埋。○[唐][韓愈]《唐故虞部員外郎張府君墓志銘》:“[塗]進[韓氏]門,伏哭庭下曰:‘叔父且死,幾於不能言矣,張目而言曰:吾不可無告[韓君],別藏而不得[韓君]記,猶不葬也。’”

備藏(备藏),◆收藏。○《國語‧周語中》:“草木節解而備藏。”○[韋昭]注:“備,收藏也。○《月令》:‘季秋,農事畢收。’”

保藏,◆1.使藏伏、隱蔽而得到保護。○《漢書‧五行志中之上》:“入地則孕毓根核,保藏蟄蟲,避盛陰之害;出地則養長華實,發揚隱伏,宣盛陽之德。”○《南史‧薛安都傳》:“[任]榛大抵在[任城]界,積世逋叛所聚,棘榛深密,難為用師,故能久自保藏,屢為人患。”◆2.保存收藏。○[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記‧三月二十四號》:“假使他能把我緊緊的擁抱着,讓我吻遍他全身,然後他把我丟下海去,丟下火去,我都會快樂的閉着眼等待那可以永久保藏我那愛情的死的來到。”如:他把保藏多年的古畫獻給了國家。

宝藏,◆(寶藏,宝藏)◆I珍藏。○《史記‧龜策列傳》:“至[周室]之卜官,常寶藏蓍龜。”○《禮記‧曲禮下》“在府言府”[漢][鄭玄]注:“府,謂寶藏貨賄之處也。”○《朱子語類》卷二十:“常人褊迫,但聞得些善言,寫得些文字,便自寶藏之以為己物,皆他人所不得知者。”○[清][何焯]《<菰中隨筆>序》:“如此細書者,不知能寶藏否?若隨付之鼠齒蟲穿,不惟有負於先生,而亦重生民之不幸矣。”◆II薀藏於地下的自然資源。○《禮記‧中庸》:“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毛澤東]《論十大關係》六:“天上的空氣,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寶藏,都是建設社會主義所需要的重要因素。”◆2.亦作“寶臧”。儲藏的珍寶或珍貴物品。《周禮‧地官‧鄉大夫》“登於天府”[漢][鄭玄]注:“天府,掌祖廟之寶藏者。”○[漢][焦贛]《易林‧既濟之井》:“商風召寇,來呼外盜,間諜內應,與我爭鬥,殫己寶藏,主人不勝。”○《漢書‧食貨志下》:“[秦]兼天下,幣為二等……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臧,不為幣。”○[峻青]《地下水晶宮》:“如果把這些稱之為[波蘭]雕刻藝術的寶藏的話,那是一點也不過分的。”◆3.猶寶庫。指集中儲藏的大宗寶物。[唐][寒山]《詩》之二四三:“掘得一寶藏,純是水精珠。”○《宋史‧太宗七女傳》:“[太宗]嘗發寶藏,令諸女擇取之,欲以觀其志,主([荊國大長公主])獨無所取。”○[明][方孝孺]《靜齋記》:“今也雖處廊廟之上,置余於寶藏之中,余心未嘗動也。”

白藏,◆1.指秋天。秋於五色為白,序屬歸藏,故稱。○《尸子‧仁意》:“春為青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英。”○[南朝][梁][蕭統]《玄圃講》詩:“白藏氣已暮,玄英序方及。”○《周書‧武帝紀下》:“今白藏在辰,涼風戒節,厲兵詰暴,時事惟宜。”○[唐][魏徵]《五郊樂章‧白帝商音》:“白藏應節,天高氣清,歲功既阜,庶類收成。”◆2.倉庫名。○《文選‧左思<魏都賦>》:“[白藏]之藏,富有無隄,同賑大內,控引世資。”○[劉良]注:“[白藏庫]在西城下,有屋一百七十四間。○《爾雅》曰:‘秋為白藏。’因以為名也。”◆3.[晉]宮中閣名。○《太平御覽》卷一八四引《晉宮閣名》:“[洛陽宮]有[金光閤]……[白藏閤]。”

安藏,◆窩藏。○《元典章‧戶部六‧偽鈔》:“[劉大]首獲同居弟[劉伯察兒],知情安藏歹獄造偽人[蘇堅],又於本家雕造偽鈔,取問招是實,欲依已斷安藏雕造偽鈔體例,斷杖一百七下。”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