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杰出的占星家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6-07 11:49:17

Ready

一行(683—727),唐代僧人、天文学家,虽为僧人,却云游天ト,四方求学。他广泛学习科学知识,最终编制成了《大衍历》,为我国天文历法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行,俗名张遂,出生在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的一个富裕人家。张遂从小就聪明敏慧,博览经史。他善于观察思考,对天象十分着迷,有时候一看就是一整晚。他还读了大量天文、历法方面的书籍,在长期的学习积累下,他在天文历法、阴阳五行学方面的造诣很深。

少年时,张遂听说京城一家道观有很多藏书,主持道长尹崇又是位学富五车的著名学者。于是,他便来到长安拜访尹崇,向尹崇借阅西汉哲学家扬雄的《太玄经》。

过了几天,张遂再次拜访尹崇,把《太玄经》还给了他。

尹崇见他这么快就把书还回来,心下不悦,说:“这本书意旨深奥,我研究了很多年还没有参透。你不好好研读,怎么这么快就还给我了?你还是拿回去再认真地读一读吧。”

张遂郑重地说:“我已经领悟到这本书的宗旨了。”然后,他就把自己撰写的《大衍玄图》和《义诀》给尹崇看。

尹崇看后大吃一惊,非常服张遂,逢人便说:“这个年轻人就是颜子(孔子的弟子颜回)再生呀!”于是,张遂从此便远近闻名了。

约公元705年,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钦慕张遂的学问和品行,想和他结交往来。但武三思其人寡廉鲜耻,为了谋取利禄不择手段,张遂不屑与他为伍,于是就逃走了。为躲避武三思,张遂最终出家为僧,在嵩隐居,拜禅宗北宗首领普寂为师,取法名一行。每日研习禅理,心诚音笃。平时,他利用修行的间隙钻研数学和天文学,学识日益精深。不久,他精通天文学一事便远近闻名。

一行虽才名远扬,但仍觉所学太少,当他听说国清寺内一老僧算术高超时,就慕名前去求教。

一行来到国清寺门外,听得院中有人摆弄算筹,便伫立屏息静听。那筹子大概是用象牙磨成的,声音清脆,似珠落玉盘。听到这人摆弄算筹的手法、音节,一行暗自高兴,心想:此行不虚。他立即进去,对着老僧跪拜,说:“听说师父精通算学,弟子千里来投,只为历算。弟子早悟世幻,无贪无念,只想拜在门下,潜心向学。”

老僧呵呵一笑,说道:“果然是再世的颜回啊,老衲真是有幸教你这个高徒。”从此,老僧便尽心地教导一行,一行也很勤奋,很快学会全部算学口诀,为以后编制《大衍历》打下了良好的数学基础。

公元717年,唐玄宗听说一行的学行,特召请一行出仕。不得已,一行只得来到国都长安任职。在这段时间里,一行依然抓紧时间,研习天文学和佛学等知识。

721年,由于唐朝当时所使用的《麟德历》出现误差,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要,唐玄宗便令一行主持修订新历法。唐玄宗的这一决定改变了一行学术研究的方向:在此以前,一行把主要精力放在佛学研究方面,此后,他的研究就转移到了天文历法领域。

一行秉承了历代天文学家细心求真的精神,主张实测太阳、月亮及五星,在此基础上编制新历。为了测量到精确的数据,让历法和实际天家一致,一行和仪器制造家梁令改进了天象观测仪,共同制造了黄道好仪(可在赤道上移动位置,用以符合岁差现象的观测仪器)和水运浑家仪(以水力推动,使之运转的用于表现天体运动的演示仪器)。

在一行之前,人们对天象的测量都是间接进行的,测量结果还需要再进行换算,误差很大。黄道游仪解决了这个问题,使测量更准确了。而水运浑象仪,其内部有自动报时装置,比国外发明的自鸣钟的出现时间早600多年。这在我国天文仪器制造史上是一大创举。

早期的人们认为恒星是静止不动的。在用黄道游仪测定恒星位置的时候,一行发现自己测得的恒星位置和前代天文学家所测的位置有很大不同,因此,一行推断,恒星不是静止的,而是也在运动。一行发现的恒星移动现象,改变了人类对恒星的错误认识,推动了后世科学家对恒星的观测和研究。1718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测量恒星位置时发现,他测得的位置与古希腊时代差异较大,便提出了恒星并非静止不动的观点。但是,他的发现比一行的晚了近1000年。

后来,一行重新测定了约150多颗恒星的位置,提高了新历法的精度。他认识到,日月星辰的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但是,因为人们认知水平不高,会产生误差,只有多次观测、修正,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为了使新历法在全国各地都能适用,724到725年间,在一行的倡议和组织下,全国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测量活动。一行在全国选取了13个观测地点,南到今天的越南中部地区,北达今天的蒙古国的乌兰巴托西南,分别测量了当地北极出地高度(即纬度)和冬至、夏至、春分、秋分那天中午的日影长度。这相当于今天的测量“子午线”的工作。子午线也称经线,是现代人们假设的一条通过地球南北两极的经线,测量出子午线的长度,就能计算出地球的大小。

一行从各地的测量数据中计算出“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极差一度”的结果,如果将计算结果换算成现代的表示方法,即每一度长度为123.7千米,与现代科学家用精密仪器测量后的结果110.6千米相比,虽然误差很大,并不精确,但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记录,对于研究天文学史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不得不说,一行提出并发起的这次测量活动,无论是规模、方法的科学性,还是获得的成果,在世界科学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曾对此评价道:“这是科学史上划时代的创举!”

经过一系列的观测和研究,在725年,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一行开始编制新历法。两年以后,新历法的草稿完成了,命名为《大衍历》。令人喟叹的是,一行因过于劳累导致疾病缠身,在完成草稿后就离开了人世。

《大衍历》比较正确地揭示了太阳运动的规律,把太阳和月亮每天的位置和运动,每天的星象和昼夜时刻,日食、月食和五大行星的位置都做了说明。经检测,《大衍历》比唐代已有的其他历法都更先进、精密。开元十七年(729年)起,《大衍历》在全国施行。开元二十一年

(733年)传人日本后,延用近百年。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