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佛学五明 > 中国历代佛像7

中国历代佛像7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25 11:58:54

Ready

业明王护法像 清 通高 16厘米铜质 首都博物馆藏

此尊造像头戴斗笠形宽檐帽,上面整缠枝莲纹,四棱菱形帽顶,束有飘带。三面六臂,每面三目,立眉,眼角上翘,眼球暴突,张嘴作忿怒状,嘴角及下颌有须,双耳佩环状耳饰。六臂于身体两侧呈扇状展开,手执法器(已佚)。身披人皮,腰围虎皮裙,安乐坐姿,侧骑于狮背上,狮子回首张口作行走状。

意明王护法像清 通高 16厘米 铜质 首都博物馆藏

意明王为五明王护法之一,头戴笠帽,献牙怒目,须发皆涂红色。身穿外套,内着交领长袍,披倒U形帔帛,脚上着靴,骑在一头大象身上,右手高举宝剑(剑身已佚),左手于胸前结印。

智行佛母像 清 通高20厘米 铜质 首都博物馆藏

智行佛母是具有类似爱神神格的藏密女尊,有专门的仪轨,以典型印度舞的姿态,单足立于莲台上的印度教爱神身上。

智行佛母又称"明佛母",藏名"姑噜姑力"。此尊造像一头四臂,身饰红色,头戴骷髅冠,发色红黄,面部泥金。上面两手持乌巴拉花、弓箭,作引弓欲射状,另两手右手持钩,左手持莲花索(已佚)。身体呈单足舞立之姿,立于仰卧爱神身上。上身赤裸,项挂人首项链,肩披帔帛,胸前要珞简洁优美,下身着虎皮短裙。单层覆莲式台座。

布袋僧像 清 通高 15.5厘米铜质 首都博物馆藏

布袋僧为藏传佛教十八罗汉之一,是后来增补的两位罗汉之一。其形象明显源于汉地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此像方头大耳,张口大笑,身体肥胖,祖胸露腹,呈游戏坐姿。右手置胸前,左手伸向左侧,捧一蟠桃。除手印和执物不同外,其余皆与汉地大肚弥勒形象完全一样。坐具为三层卡垫式。

四臂大黑天像 清 通高18厘米铜质 首都博物馆藏

此尊造像红色鬃毛冲天而立,戴花冠,三目圆睁,就牙咧嘴,嘴角及下颌有须,眉毛和肌肉凸起,作忿怒状。胸前两手左手捧颅碗,右手执月形刀。另两手于身体两侧上举,左手执三叉戟(已佚),右手执宝剑。颈挂骷髅串饰,垂于腹前,肩披帔帛,衣纹曲折飘动。安乐坐姿,腿下压有两个俯卧披发的裸体人。下面是单层莲花座,莲瓣肥厚而饱满。

胜乐金刚像 清 通高 100厘米 铜质

此尊造像造型极为特殊,头戴宝冠,呈忿怒相,狰狞恐怖,令人不寒而栗。猪头坐骑同样神秘恐怖。其制作工艺繁复细致,造型生动,极为传神。

胜乐金刚像 清 通高51.5厘米 铜质 故宫博物院藏

此尊造像头戴嵌松石五叶冠,脸部泥金,上二手于身后持象皮,项挂人首与骷髅项链,腰部要珞纵横细密。佛母两手各持钺刀与颅碗,拥抱主尊颈项,表情似怒非怒,十分生动。

金刚持菩萨像 清 通高38厘米 铜质 故宫博物院藏

此尊造像是金刚持菩萨的忿怒身,以双手交持铃、杵于胸前为特征。发髻为火焰形,五叶冠,腰系虎皮裙,弓步,足踏二神。莲座铸有"大清乾隆年敬造"款。

金刚持菩萨像 清 通高36.8厘米铜质 故宫博物院藏

金刚持与金刚萨捶所持法器完全相同,但金刚持是双手交持铃、杵于胸前。

此尊造像面容保留着女性柔美感,两肩各有一莲,上托铃与杵,下身裙褶生硬,下摆边缘有阴刻卷草纹。莲座台面隆起,莲瓣肥大,其尖卷起明显。底板有十字交杵图案。

金刚手菩萨像 清 通高 76.5厘米 铜质 故宫博物院藏

此尊造像的发髻为红色火焰状,五叶冠,项挂缠蛇项链,胸腹凸出有力,下身着虎皮短裙,双腿粗短,弓步立姿。单层覆莲座,莲瓣肥大,给人以向外舒展之感,十分活泼。

喜金刚像 清 通高31 厘米铜质 故宫博物院藏

喜金刚脸部那似笑非笑的表情,证明其"法喜充满",此为"喜金刚"之名的来源。

喜金刚的特征是十六臂忿怒相,所有手臂皆托颅碗,内盛各种象征物,拥抱金刚无我佛母。佛母一头二臂,手持钺刀和颅碗。此尊造像鬓发呈火焰形,背后飘带一直垂落到台面然后回旋上卷,裸上身,仅饰要路,下身着虎皮裙。佛母裸身饰要路。二者皆弓步立姿,下踏诸神。莲座、诸神、佛像三者分铸。莲座形式是典型的清宫做法,上铸"大清乾隆年敬造"款。

时轮金刚像清 通高37厘米 铜质故宫博物院藏

时轮金刚出现年代较晚,造型极为复杂。通常有二十四臂或二十二臂,四头二足。这是一尊二十四臂的时轮金刚,两手交持铃、杵,拥抱佛母,佛母三头八臂。二者均弓步立姿,踏二仰面神。手臂上举,形成两片扇形。虽然手臂众多,并且各持法器,但是加工精细,不显杂乱,体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莲座上铸有"大清乾隆年敬造"款。

密集金刚像 清 通高33厘米铜质 西藏博物馆藏

密集金刚是密宗的本尊之一,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主修的密法本尊之一。早在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因为兴建布达拉宫需要制作大量的佛教造像及法器,所以召集各地匠师建立了地方政府的工艺厂——雪堆白,从此大部分佛教造像和五世达赖喇嘛至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都在这里制作。此尊佛像是雪堆白制作的作品,具有西藏本地造像的艺术风格,技艺娴熟精巧。

密集金刚像 清 通高17.2厘米铜质 首都博物馆藏

此尊造像三面六臂,拥抱明妃,坐姿。手中持各种法器,主臂交叉持铃、杵。发髻涂蓝色,五叶花冠,冠叶背面涂朱。下裳宽肥,衣纹流畅,披巾尾端卷起上扬。双层仰覆莲座,莲瓣均匀整齐,内圈隆起,十分光洁。

大威德金刚像 清 通高 16.5厘米 铜质 首都博物馆藏

此尊造佛九头三十四臂十六腿,头戴骷髅冠,火焰发,项挂人首项链,正中凶恶的水牛头象征阎罗王,主臂两手各持钺刀和颅碗,拥抱明妃金刚起尸母,最上两手拉象皮,其余各手分持铃、杵、刀等法器。二者弓步立姿,右足踩人及鹿、牛等走兽,左足踏鸠、鹰、雁等飞禽。覆莲台座,上沿饰以连珠纹。此尊造像制作精细规整。

大威德金刚像 清 通高26 厘米铜质 西藏博物馆藏

大威德金刚像梵语称"阎曼达嘎",又称"怖畏金刚",是文殊菩萨为降伏妖魔而现示的忿怒化身。大威德金刚以凶暴威猛的气势慑服一切魔障,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主修的密宗主尊之一。

此像九头、三十四臂、十六腿。九头表示九种镇伏阎王经咒,正中的大水牛头象征阎王。最高一头为文殊菩萨像,象征慈悲与和平。三十四臂和心、身、语一起,意为"菩萨成道三十七道"。十六条腿象征十六空。足踏八兽、八飞禽、八天王、八女明王。座下莲花说明已出轮回,莲花上日轮即如日行空,遍知一切。这是藏传佛教诸神中造型最复杂的一种,制作难度极大。这尊造像精细规整,工艺精湛,是藏传佛教造像中的上乘之作。

大威德金刚像 清 通高14.3厘米铜质

此尊造像九面,各具三目。正面为水牛头,象征阎罗王,项饰人头长链。三十四臂手持不同法器,主臂拥抱左手托颅碗、右手持钺刀的金刚起尸母,左伸右屈展立于束腰莲座上,十六足各踏天王、女明王及飞禽走兽等。这是藏传佛教最复杂的造像,其法器均可拆装,工艺繁杂,制作难度极大。莲座正面雕铸三角形的朵玛是供养忿怒本尊仪轨中的食物,称"食子"。

金刚总持像 清 通高25 厘米 铜质

金刚总持为噶举派皈依境的主尊,藏语称"多杰羌",是本初佛,为三世一切诸佛的总身,也是佛陀三身的综合体。金刚总持是法身佛,因此其象征究竟的悟性,如无所不包的宇宙。由于金刚总持显现至高无上的佛法精髓,所以是噶举各派众传承上师之首。金刚总持双手结期克印,右手持金刚杵象征善巧,左手持金刚铃象征智慧,是"不二法"以及"空界"的代表,即最究竟的"大手印"法门。造像为哲布尊丹巴活佛扎纳巴扎尔开创的蒙古地区藏传佛教金刚造像艺术风格,其在蒙古族传统艺术和审美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西藏和内地佛教艺术风格而自成一体。

此尊造像头戴五佛冠,着天衣,以珠宝、璆珞作为全身装饰。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双手交于胸前,结全踟趺坐于三角莲花座上。

菩萨像 清 通高 88 厘米 金质 南京博物院藏

菩萨头戴花蔓宝冠,上体裸露,披挂要珞,左手结无畏印,指尖轻拈番莲,缠绕于肩臂,右手下垂结与愿印,着紧身裤,跣足立于莲花宝座上。黄金铸造,冠束、理珞、手镯等处镶嵌珍珠。菩萨体态丰满,神情和善、兼具异域风采。

观音菩萨像 南宋 通高25.4厘米 瓷质

观音菩萨头戴化佛冠,胸前佩要珞,内穿僧只支,外披通肩大衣,在山岩上结踟趺坐,面相丰腴,神情安详。外衣和坐处施青白釉,釉质滋润,釉面有冰裂纹,其余部分露胎,胎质坚致。其造型、胎釉均属景德镇窑系之上品。

观音菩萨像 南宋 通高 16厘米 瓷质

影青釉,亦称"青白釉",釉色间于青白之间,为景德镇湖田窑创造的独特釉色,在宋元之际独步瓷坛。湖田窑瓷塑刻画细腻生动,并巧用露胎装饰,使塑造的人物形象更逼真传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该观音造像神情端庄娴静,有大面积的露胎装饰,细白的胎质恰如处子之肌肤,衣襟和长袖挂釉,鲜亮的釉水又把衣衫的质感很好地表达了出来。

释迦牟尼佛像元 通高41.3厘米 瓷质 上海博物馆藏

此尊佛像通体施青白釉,眉眼细长,鼻梁挺括,双唇微抿呈沉思状,神态极其安详。釉体温润,袈裟部分有黄褐色斑。佛像整体比例和谐,制作精美。

释迦牟尼佛像 元 通高25.4厘米 瓷质 首都博物馆藏

此为龙泉窟青釉造像,头顶肉髻微隆,面相沉静,大耳垂肩,上身披双领下垂式袈裟,下身着僧裙,胸前饰有表示吉祥的符号。结踟趺坐于莲花座上,双手结禅定印。脸、胸及手的裸露部分不施青釉,呈赭褐色。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