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孤单,爱还不知道”——如何从介绍开始,进而写出好诗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08 11:52:56

Ready

大家好,今天选几首作品回复一下。

入门宜简

生年既十八,花开更艳煞。飘香引千家,皆尽拜裙下。能够算是一首诗吗?是不是很一塌糊涂?

我们具体来看这首作品:

生年既十八,花开更艳煞。

飘香引千家,皆尽拜裙下。

这很显然是一首随口作品,虽然作者可能缺乏相关认识,心里发虚,自认为这首作品“一塌糊涂”,但这确实是一首诗,是一首改进空间非常大的古风。

诗是什么?诗是韵文。

所以只要你押韵,并且有节奏感,发音有高低起伏,就能称得上诗。

而且这首作品是五言四句等长,可见是走的粗放五言绝句路子。

虽然平仄混乱,但是平仄混乱并不是作品是不是诗的判断标准——从这种格式可以看出来,它走的是旧体诗的路子。既然是五言绝句,又不遵守格律,而且是押仄声韵,所以这是一首五言古绝。

从押韵来判断,如果是平水韵,“八”、“煞”同为入声字,和“下”字不同部,但是在新韵中,这三个字是同韵部的,但是在新韵中,“八”字为第一声,而“煞”、“下”都是第四声,所以不能看作三字押韵。

所以这是一首首句不入韵、押新韵仄声韵的五言古绝。

这首诗中最大的音韵问题就是首句和第三句既然不押韵,居然又都发“a”韵母结尾,这无疑是和韵脚字撞韵的——这就是为什么这首作品念起来感觉不流畅的缘故。

格式上就是这么回事,现在你知道这确实是一首诗了,但是从格律上来说,这首诗并不好,主要就是撞韵严重。

内容上倒是没什么好说的,你说不高雅,确实不高雅,但是也不至于一塌糊涂。要知道隋唐前的民间诗歌,差不多就是这个味道,并没有多少文辞修饰,几句话能够把想要说的内容说清楚,就算不错了。

这就是写个小姑娘十八岁青春靓丽、艳名远扬,是最直接的对美女的夸奖之词。

所以说这首作品,真的不必用“一塌糊涂”来自谦。从形式上来说进步的空间很大,但是内容上呢就随遇而安,追求古朴的写作方法,就这样也没问题,只是要尽量在字词间避开俗滑。

文字直白却纯粹,和现实流俗还是有区别的。

有朋友一定会说,这种诗有啥好分析的,此言差矣。

虽然作品不好,但是知道为什么不好,才有进步的动力和方向——谁也不是生下来就是高手,谁还没个过程呢?

放心写吧,网络上好多自以为是的诗人,连这个都不如呢。

升阶要难

抽空看了下私信箱中积累的投稿,感觉最近的朋友诗歌方面咨询,非常客气但是质量不高。像上面那位自称“一塌糊涂”,作品虽然确实一般,不过却很谦虚。以至于让我产生了怀疑,虽然可以说是真心求问,但是不是以退为进,希望拍砖的时候不要那么狠?

其实既然你发过来给我看,我当然是有我的审稿标准——其实也简单,押韵者为诗,其它行文、修辞、内容、意境这些东西都是放在这个之后再考虑的——不要跟我说什么意境最重要,我当然知道意境最重要,但你连诗都不是,谈什么诗的意境?直接写散文不就好了?

像这位朋友,非常客气地发了三首作品过来,因为前两首涉及到佛教、信仰,就不列出来了,但是形式、行文都和这第三首差不多——这类作品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还是缺乏对诗的基础认识。

诗是韵文,是高低起伏、押韵、有节奏感的吟诵体文字。

我们讨论一首作品,不管它写起来像五律也好、五绝也好、七律也好,几个字一句,是否对仗——这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建立在句子押韵形成节奏的基础上的。

我们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首先是要有表达的冲动,即情感,然后就是要有表达的方式,即韵文。而读者在赏读诗歌的时候,必然是先从形式去感受,然后才被诗歌的节奏感打动,共情,完成一个从诗人到读者的情感回环,这就是情感传输的通感形成。

说简单点,不押韵,不是诗。你再把它排列得工工整整,再把文字内容雕刻得唯美漂亮,没有韵脚、缺乏节奏感的文字,从根本上来说,就不是诗,遑论“诗”的好坏。

日暮入林间,清风伴草香。

涛声如细语,片片落樱飞。

倦鸟啼声翠,巢儿隐树间。

行子独自在,恋恋不知还。

这首作品最大的问题在哪?在于颔联不押韵。即使我们以通韵来看,首句“间”、颈联“间”、尾联“还”可以说是押韵的,但是关键的颔联却是“飞”字——这种押韵方式,只有自由粗放的现代诗可以接受,但是看作者用字和类五律形式,显然是想写首旧体诗的。旧体诗的偶数句不押韵,是不可以原谅的错误——即使是古体诗,也需要转韵,在最小两句的结构中(一般四句),形成一个双押,才算转韵的成功。

所以从形式上来说,这首作品要成为一首能看过眼的旧体诗,要做出以下调整(与内容、修辞无关):

第一,首句和第六句的“间”字必须换掉一个。

我们用“下”代替首句的“间”,意思不改变,首句变成不入韵。

第二,首联对句的“香”字无论新旧韵,都与其它韵脚字不同部,要更换。

我们用“鲜”字更换“香”字,在味道范畴内大致不变,在通韵下与其它韵脚字押韵。

第三,颔联对句,也就是第四句的“飞”字必须换成同韵部用字。

根据“片片落樱飞”的形态描写,我们使用“旋”字更换“飞”字,得以入韵。

这些都只是形式上的调整,换字后就成为一首不守平仄的古体诗——就像前面讲的入门宜易,要达到诗的标准并不难,关键是你要有概念。

日暮入林下,清风伴草鲜。

涛声如细语,片片落樱旋。

倦鸟啼声翠,巢儿隐树间。

行子独自在,恋恋不知还。

更换之后,所有韵脚字都是通韵“十一安”部,我们可以吟诵一下,就知道押韵和原作的不押韵差别在哪里了。

即便如此,尾句“还”字在普通话下,念起来还是不大合口,不过都是同韵母“an”,总比开始的“香”(ang)、“飞”(ei)的不押韵要顺口得多,至于“还”字如果精益求精地去契合通韵顺口,这里就不多说了,反正原则是一样的。

在更换完韵脚字之后,因为是通韵,就以普通话发音定平仄,我们意外地发现这首作品居然通篇合律: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除了第七句“行子独自在”中的“子”字发仄声出律外,其它地方居然都是合律的。从韵脚都不合的情况来看,这应该是一种巧合,不过这种巧合也正说明了吟诵下格律的合理性。

“行子”读作“hangzi”,意思是不喜欢的人,不过很显然作者在这里是指“行人”的意思。虽然在古诗词中也有用“行子”指代行人的,但是因为后期词义发生偏差,今天这种称谓就是不合适的了。用“子”来代替“人”,可能是觉得“子”比“人”高古,而写诗故意高古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用“行人”还原这一句:“行人独自在”,不但更简单明白,也合平仄关系了。

好诗难得

即使都合律了,也还不能称之为近体诗(格律诗),律诗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颈联必须对仗。

我们看到现在的颈联:“倦鸟啼声翠,巢儿隐树间。”这显然是不对仗的,我们要做出合理调整,当然改动的原则是尽量不动原作的意思——“倦鸟啼枝上,归巢隐树间。”

这就是一首合格的五律了,再适当地对文法进行修改,比如首句的“日暮入林下”,“入”和“林下”两个状态重复,我们把“入”字换成“步”字,增加一个形态,去除重复表述。首联对句“清风伴草鲜”中“伴”字与韵脚挤韵,我们修改为“送”字,将清风拟人化——类似的修改处处可动,属于文辞上的精修,这里只做示例,注意要在押韵和平仄合律的基础上进行。

于是我们得到一首修改过后的合格五律:

日暮步林下,清风送草鲜。

涛声如细语,片片落樱旋。

倦鸟啼枝上,归巢隐树间。

行人独自在,恋恋不知还。

再说一遍,格式上(韵脚、平仄关系、对仗)的调整修改是有路可循的,只不过需要学习规则,但是诗意、诗心这类形而上的东西,每个人的感受和看法不同,只能尽量赏读理解后并给出修改意见,不能作为定论。

诗的入门是简单的,押韵、节奏感掌握就行。

诗的升阶也不难,进行平仄格律的学习即可,关键是你有没有耐心、有没有兴趣去学习。

写出好诗是难的,涉及到个人天分、文学修养、天时地利的灵光一闪,是可遇不可求的。

但是你如果没有入门和升阶,连“可遇”的机会都没有。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