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学讲座 → 王雷泉教授的金刚经讲座——分享佛陀陈述的立场和方法

王雷泉教授的金刚经讲座——分享佛陀陈述的立场和方法

2022-05-07 13:29:24来源:互联网小编

讲座现场

主讲人王雷泉教授

(转载自:上海玉佛禅寺,原标题:觉群人生讲坛《金刚经》讲座第四讲王雷泉教授现场分享佛说法的立场与方法)

王雷泉教授应上海玉佛禅寺觉群人间佛教研究中心的邀请,赴上海玉佛禅寺继续讲解《金刚经》。第四讲的主旨是: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佛说法的立场与方法。

在《金刚经》一体同观分第十八中,佛自呈了自己彻悟真理所证的如来境界,也即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一种“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境界。王教授以一个圆球为喻,阐释了佛这种圆融无碍的境界:佛所悟的真理就好像一个圆球,凡夫只能片面地见到球面上的点线面,而佛却能全方位的观照:任何一种“法”就像球面上的任意一点,这些点和圆心的距离方位都是一样的,也即法法平等,无有高下。因此,到了这种境界就没有凡夫和佛的区别,这也就是《金刚经》的最高理想——无凡夫可度,无佛可成。

为方便教化众生,佛便从“意、身、口”三个方面,经由“《金刚经》一体同观分第十八”至“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向众生详述了佛地果位的身心圆满与福智双全。在一体同观分第十八中,佛说自己圆具五眼,即凡夫的肉眼;天人可以观远近一切事物通而不碍,且能见众生生死的天眼;阿罗汉证得我空,彻见诸法空性的慧眼;菩萨在一切皆空的基础上,借以观缘起幻有而随顺度化众生的法眼,以及佛超胜一切的佛眼。

佛说自己具足上述五眼,是在表示佛彻见一切的平等性:即佛五眼所见,分别与凡夫、天人、罗汉、菩萨及佛所见等同,而在这个平等的基础上,便能悉知一切众生外因境相所迷,内因心念所扰而不断生起颠倒妄想,所以佛用三句义来破斥众生的这种虚妄颠倒。众生之心生灭不停,就像瀑布流水,念念迁流,若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中,去推求实在永恒,其实都是种种攀缘妄执的心相,皆无自性,了不可得。因为过去已灭,未来未生,现在心也是刹那生灭,所以若执著三心为实有,只是虚妄分别。

现场听众认真聆听

认真听讲

随后,王教授又以法界通化分第十九开示无相之福德:由布施之因,而得福德之果,法法皆是因缘所生,故须以即空即假无住之心,而于诸法不执。若以福德为实有,势必贪求福德以行布施,如此则住于相,所求无非是三界内的俗福。当知布施之因缘为发心,发心大则布施大,福德亦大。发心无住方成其大,无拘束,无范围。

佛已从意与身两方面破除了世人关于佛身的见相,这里再次令人破除对文字语言的执著。佛虽不起心动念,认为我当说法度众生,但又能够随缘方便演说种种言教。但此时若以为佛有所说法,便执法为有,便是对无为法的破坏,不能了解如来所说法之义。王教授又重申法身与化身说法的关系,以阐明佛说于无差别平等性上离却诸相,是说不要执著诸相,并不等于说只有断灭诸相才能发趣菩萨乘。最后,王教授又以知见不分分第三十一,以及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讲述了如何理解《金刚经》中的三段论,即“佛说......即非......是名......”。

《金刚经》全部讲的是“性空幻有”,表现为像下面这样三段论的说法形式:“佛说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其中性空,是说佛所说的一切法即一切现象都没有实在的自性;幻有,是说并非无有,是相对于“实有”说其“非实在”;而它也非凭空出现,是要有条件(因缘)的。

本次讲座,用三个多小时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佛超越圆满的知见;二、于法不说断灭相;三、云何为人演说?觉群人生讲坛《金刚经》导读系列也至此圆满。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应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邮箱:rygoingup@163.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鲁ICP备150026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