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五种壮族观之一:作为一种高级人生哲学的镇远仙人解读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07 13:50:55

Ready

导读:《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一本小说,它讲述了人生修行终得正果的故事。而五庄观这一节,是书中经典情节之一,而主角镇元大仙更是一个值得解读的人物,从他的身上,可以解读到为人处世的高级哲学。

有趣的生活和高超的审美

这一回开始就先通过师徒四人的视角描述了镇元大仙居住的万寿山的美景,景致秀美、巍峨雄浑,连见惯了洞天福地的孙悟空也评价“是个圣僧仙辈之乡”,可见镇元大仙审美水平之高,一个人如果有着高超的审美,那么必定不会是一个层次很低的人。再看他平时的生活,贵为地仙之祖,地位超然,每天的生活是去听一听讲座,连食物都是自种自吃,充满了平静悠然的自然之风,全无名利场上的喧嚣疲惫,不可谓不高级。

非常有分寸的真性情

因为金蝉子(唐僧前世)在盂兰盆会上亲手敬茶给镇元大仙,大仙感念到金蝉子的一片敬意,才会吩咐徒弟以人参果相报,这是他“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真性情。盂兰盆会是佛教盛会,而金蝉子相当于端茶倒水的服务人员,现在很少有人会把一个服务人员所做的事情放在心上,并且想着日后相报,可见镇元大仙的德行之高。

另外,他虽然感念昔日之情,但人参果毕竟是五庄观至宝,他身为观主,只吩咐给两个果子,再吩咐千万不要惊动唐僧的徒弟,这里处理得非常周到。既平衡了本门弟子可能出现的嫉妒心,又防备了孙悟空等人觊觎人参果而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须知,做人做事,分寸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因为报恩就会招来可能的灾祸,那么就十分不妥当。镇元大仙这样做,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防止了可能出现的问题,领袖风范大抵如此。

临危不乱的气度和理智的处理方式

面对至宝人参果树被毁,而始作俑者却逃之夭夭的局面,换做一般人,恐怕早就咬牙切齿暴跳如雷了。而镇元大仙“更不恼怒”,先安抚了清风明月,又问清楚了前因后果。当人失去的是无关紧要的东西,往往可以处之淡然,但如果失去的是至关重要的东西,那么就不好说了。一个人的修养往往就从这种细微之处体现出来。

过硬的解决问题能力

镇元大仙在去追唐僧一行人的时候,没有上来就打斗,而是问清楚了唐僧情况,确认偷果子毁果树的确是他们干的时候,再行捉拿之事。人往往会偏听偏信,而镇元大仙始终保持着理智的态度,等到唐僧一行承认了事实,才肯动手。捉拿时只用了两三回合,就把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带回了五庄观,这里着重显示了他过人的实力,和不怕事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如果想要保障自己的权益,那么必须要有过硬的能力,配以合情合理的方法,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谦虚低调的作风

镇元大仙是地仙之祖,在道家属于顶尖的存在,地位十分尊崇,是连观世音菩萨都要礼让三分的人物,但孙悟空却从来没听说过他的名字,可见平时有多么低调。在观音菩萨来到五庄观的时候,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小可的勾当,怎么敢劳菩萨下降?”。明明实力地位不虚,却这样谦虚,这样的人,又怎能令人不生敬意。

气度宏博、言而有信

孙悟空请观音菩萨救活人参果树,于理来说,这是弥补错误理所应当的事情。而镇元大仙则命人举办人参果会,与众人一起分享人参果,这里体现了一种人情味。后又履行承诺,与孙悟空结为不打不相识的金兰兄弟。在生活中,这种不计前嫌,懂得包容别人过错的人,往往最能够得到别人真心的尊重和帮助,难怪令孙悟空那样桀骜不驯的人都心服口服。

结语:一个人的格局修养,来自于他的品德。而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他的举止作风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希望以上的文字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