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第一部分)-013-不空的《大藏经》-吉祥的告别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07 12:27:39

Ready

【感谢】

大藏经(上)课程是根据 闲者知无涯老师 在喜马拉雅上的音频课程整理而成,文字底稿由群主【安端】提供。

文字校对由群主【安端】组织群友——双林居士、芦苇 、Edward、恒审、兰花草、云水遥、周志华、王惠增、朱珠、小占、方荟蕾、海阔天空、西陌、张晃晃、虞兮、贤墨、MAY、琥珀、小王姐姐倾情参与。

本课首次上线时间:2021-11-10

上一课,我们讲了唐朝译经的第二拨儿高潮——武周译经时代的两大译经家:实叉难陀和南海义净。唐朝译经的第三拨儿高潮,是中唐时期的不空三藏大师。

不空,他是佛教密教译经家的代表。他们整体的译经团队叫: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

唐玄宗开元年间,他们来到长安,在唐玄宗以及后继者唐肃宗的支持下,在长安和洛阳译经。这个团队的译经……就是开元三大士的译经,几乎全部是密教经典。

善无畏和金刚智,他们两个人译经数量不大。善无畏译经四部十四卷,以“大日经”最为著名。“大日经”全称《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亦称《毗卢遮那成佛经》】,它是密教胎藏界的根本大经。而金刚智,译经八部十一卷,以“金刚顶经”最为著名,全称《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它是密教金刚界的根本大经。就是……这两位大师,开元三大士的前两位——善无畏和金刚智,他们各自翻译的一本儿经——“大日经”和“金刚顶经”,就构成了整个佛教密教的最基础理论——金胎不二论。

不空的译经成就,在这三个人中最为突出!他是最后一个嘛……他是金刚智的学生。不空,公元705年到(公元)774年在中国。他是北天竺婆罗门人,幼年跟随叔父来到中国,十五岁师从金刚智,并随师父到了洛阳。在金刚智去世之后,他奉旨前往狮子国,广求密教经典诸经论五百余部。

在“佛教通史”里我们讲过——实际上是因为金刚智死了之后,皇上把密教给驱逐了……他实际是被驱逐出境的。想了一个办法,又回国,就……找了一个好说法,说——奉旨前往狮子国求经论。他自己的老家就是狮子国,狮子国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对吧……他老家就是斯里兰卡,他回个老家要奉什么旨?

他回到斯里兰卡,找到五百部密教经论,带回中国……回到中国后,密教的地位又改回来啦,再次受到皇帝的尊崇。

不空,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朝。在这三朝里,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中,他共译经七部一百二十卷,成为中唐时代译经最多的人,也位列佛教史四大译经家。

《大藏经》(第一部分)-013-不空的《大藏经》-吉祥的告别

整个唐朝的译经活动结束于般若三藏。唐德宗时期,罽宾国的三藏——般若来到中国,于德宗贞元十二年到十四年,译出三套“华严经”中最后一个版本——四十卷“华严”。般若三藏最后译的一部经叫《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这是唐朝最后一部译经。在这部经译出之后,一直到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即公元980年,中间整整将近二百年的时间里,中国汉地再也没有译经活动。就是……佛教译经一下儿中断了二百年……将近,准确的时间是中断了一百七十年……德宗(朝)就译了整个唐朝时期最后一部。

重开译事,那就得等中国再次国泰民安。为什么唐德宗之后就不再译经了?我们知道唐德宗之后发生了什么?就是那个……泾原之乱。泾原之乱之后,那又是会昌法难;会昌法难之后,又是黄巢起义;黄巢起义之后,又是五代十国……对吧!整个这个二百年的时间里,中国就没有太消停,那就不可能有译经。所以,重开译经就得等到再次国泰民安、百废待兴——穿过唐末的大混乱和五代十国,一直到北宋建国,才再次译经。

北宋,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从北印度又来了三位高僧——天息灾、法天、施护。宋太宗诏令——在太平兴国院西边建译经院。这个太平兴国院在今天的河南鹤壁,它不光有译经院,在译经院的旁边是印经院,就是……印了中国第一套刻本儿大藏经——《开宝藏》。并且,赐天息灾“明教大师”、法天“传教大师”、施护“显教大师”。自此,开始了中国译经史上最后一次——第四次大规模的译经活动。在他们之后,还有法护、天吉祥、金总持等人。

在北宋王朝的支持下,中国佛教的译经史出现过最后一次高潮。但是,整个宋朝时期,译的全部是密教经典,译经总数二百八十四部七百五十八卷。但是,有意思的是——译好的这套密教经典,并没有收入“大藏”……就是,整个宋朝译经,成果非常丰硕,是中国译经史的第四次高潮,但译出的这些经却没有收录入“大藏”中。

中国佛教的译经,持续到北宋宋哲宗绍圣年间——公元1095年……差不多就是公元1100年啊!在天吉祥和金总持译出了“大乘智印经”【《佛说大乘智印经》五卷】之后,中国再无译经。这标志着整个中国佛教译经史的结束。

这个时候,就是……公元1100年,已经是公元十一世纪末了。公元十一世纪末,在佛教的故乡发生了什么呢?在佛教的故乡——印度正受着 Y S L 教的进攻,同时也受着本地印度教的双重夹击,佛教即将灭亡。所以,不可能再有新佛经问世,也不会再有来华的印度学僧。

从公元100年,到公元1100年,中国的佛教译经登上历史舞台,经历了曲折的一千年春秋之后,正式告别了历史舞台。在这一千年的时间里,中国有多少译经家和多少译经呢?在元朝的时候作过统计——元世祖沙门庆吉祥奉召编纂《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实际就是一个至元年间的叫“法宝勘同”……就是“总录”。所谓法宝,就是佛经。

所有佛经的总录在“至元录”里统计——自后汉孝明皇帝永平十年,至大元盛世——至元二十二年,凡一千二百一十九年,中间译经朝代二十二代,传译者一百九十四人,所译经、律、论一千四百四十部,五千五百八十卷。这是《至元录》的统计。它为什么一统计说——中间有二十二代呢?其实没那么多代啊!它那二十二代,是把那个东晋十六国啊、宋齐梁陈啊、包括五代十国,它都算上代了……凡二十二代。传译之人一百九十四人,实际这一百九十四人就是那领头的啊,其实不止这么多人……很多,至少十倍、百倍以上。

宋朝以后,中国所有的大藏经目录,都是以唐朝的《开元释教录》为指南的。只有元朝,有自己的一套标准目录。这套标准目录,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这个《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又叫“至元录”。“至元录”所记载的这一千四百四十部五千五百八十卷的译经,就大体上反映了我们中国汉地一千年来的译经情况。而且,这个译经情况是什么?是有经本儿存世的译经情况,就是说——有好多经,我们听说了名字但没有找到……没有找到,我们就不算了。

在元朝的时候,我们能找到有经本存世的,在“至元录”里统计,还有这么五千五百八十卷。这个规模,可以说——印度佛教的原典,应该是尽收其中了……对吧,我们说——这是经本存世的全貌,在“至元录”里统计了。因为,我们汉地实际译经的总数啊,理论上是至少一倍,远不止这个数!有大量的经是无经本存世的。

无经本存世,它可不说明这个经它不曾存在过啊!因为古代的经啊,它是手抄译经……它就是说:我译一本儿经,就手写一本儿,如果手写这本儿丢了,那这本儿就是丢了。所以,它古代的经,丢,是很容易的事儿。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各种原因——听过名字找不到经本儿……曾经译出来,后来失佚的……或者,只译出某一部经的节选的这种情况,大量存在。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