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派”为什么要批判这样的佛教戒律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6-16 11:51:12

Ready

《灵峰宗论》之《寄潘戒如》中言到:“财色瞋慢,清浊稍殊,同为十习因,同感六交报。若别配因果,慢属修罗,瞋属地狱,尤可畏。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雪浪大师云:‘不可以圣贤律人,不可以率性自任’。此皆居士对症良药,幸时时服之,作莲邦左券。”

《灵峰宗论》中引用儒家经典《大学》中所说的: “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大学》这话的意思是:“自己有善,然后才可以勉励别人向善;自己无恶,然后才可以纠正别人的恶。”​

“不可以圣贤律人,不可以率性自任​。”这句话更加显得经典。因为不少的修学人,确实喜欢以圣人贤人的要求去对待别人。而对于他自己的行为,却又爱顺着性子来。本来应该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结果现在不少人却成了宽以待己,严以律人。

修学的人就怕,自身的大把缺点看不见,却处处能够看到别人的缺点,总认为别人是放逸的行为,以致对别的修学人生轻慢嗔恨的心。而这种心态,必然是没有真正涵养,且没有真实德行的,这类人纵有自以为高人一等的表面功夫,也不过是增长生死。

修学人想要对治自己的种种恶习,改掉不良习惯,那不具备正确的见解,是不可能做到的。而想要有正确的见解,若没有正见的师长,却又是不可能的!​

《灵峰宗论》之《寄了因》中说到:“年未壮,世态恶,不可轻为去就。往往好心行脚,高者退道心,卑与俗俱化,非大智慧,大力量,罕能出类拔萃也。《圆觉经》云:‘一切众生,身心皆是无明。欲求智慧,须亲善友。然求善友于末世,亦甚难言。有少多行门者,智眼昏昧,有少多学识者,行业荒芜。于中弃短取长,须自眼正,否则无不愦愦耳。”

“灵峰派”为什么要批判这样的佛教戒律

《灵峰宗论》中认为明朝时期的修学人中,又有多少注重行持门的人,却是智眼昏昧。又有多少注重学识的人,却是行业荒芜。而学人想要于这些人中弃短取长,自己眼晴必须要正,否则没有不被这些人弄得纷乱糊涂的。

因此《灵峰宗论》中认为明朝时期,如果没有大智慧、大力量的人,就不要随便出去行脚参访。否则高根性的人,接触这些人后会退道心,而下等根性的人,则被这些世俗态的假善知识,同化为世俗态。

在《灵峰宗论》之《​与非幻》中言到:“此事日亲日近,日远日疏,若无良友明师夹持,恐渐退其初心。今世如此,来世可知,静言思之,能无惧乎。​”​

至于一些修佛学的人喜欢受戒,认为受了就能够很有好处。但是这些人受之后,却又不研究佛学中戒律的内容。以至于不少人成了挂名受,对于这类做法《灵峰宗论》是批评的!​

正如,《灵峰宗论》之《上阇梨古德师》中言:“第二要务,在洞明二百五十戒开遮持犯之致,否则二六时,既挂比丘名,当结无量罪,言之骇闻,思之丧胆。此二不明,与邪戒何异。末世流弊,非有力大人,不能挽回。”

还是一句话,《灵峰宗论》真是一本极好的书。此书,于佛学、儒学还有道学的内容,都有阐述,对研究儒释道三家的学问会很有帮助。能够真心好好看此书,对于提升一个人的修学见解、道德水准,必然有极大的效果。所以,再次重磅推荐大家看《灵峰宗论》这本书。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