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
该文章源自整理喜马拉雅音频,闲者知无涯老师的《新佛学金刚经系列课》
感谢 【安端】 的引领和指点!感谢 STONE、芦苇、厚朴、李润、辛昕、深海玫瑰-果琋、天心师兄、双林居士、生显、幸运花413、唐木、乒乓SOD、松哥、天凉好个秋、小占、质多医伽阿羯罗多的帮助与支持!
本节课音频首次上线:2019-1-24
去年“佛教通史”的禅宗部分,我们结束在了湖南禅的石头希迁。因为去年是第一次讲课,经验不太足,也没有考虑到有人听,所以讲得比较简陋,包括禅宗讲得也比较简陋,藏传讲得也比较简陋。没想到有很多同学听,所以今年就把这个课相对的理论丰富一下。
(去年的课)结束的时间——禅宗,在石头希迁。他生于公元700年,死于公元790年。他死之后,这个时间点,实际上中国佛教的第一个辉煌时期就快结束了,迎来低谷期,然后,还会有一个辉煌期——低谷之后会有一个更大的辉煌。第一个辉煌期在石头希迁之前,实际中国佛教延续的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思潮,而后一个辉煌时期,可以说,完完全全是中国文化自己创造的——就是,禅宗的五家七宗时代。
唐朝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盛世。从佛教史上看,这是第一个高峰,也是最高的高峰,主要是说它在理论贡献上的高峰——是理论的最高峰,以后不再有了。中国佛教八大宗派全部创建于唐朝,后面,第二个辉煌时期,禅宗再次分派——五家七宗,那是第二个高峰。但是,从学理上和百家争鸣的程度上看,实际上是“等而下之”的一级。
佛教从南北朝到唐初,一直都很兴盛,它在文化上被阻击是从中唐开始。从唐朝中期开始,限制佛教和排佛的言论就一直有了,并且始终未断,这实际是有中国深厚的文化原因的,和社会原因的。这股反佛的思潮,实际在中国文化里一直强大而持久——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思想上的;一个方面是经济上的。
在思想上,很显然,我们还有本土的道统——传统的儒家道统,这是一个;第二,就是我们本土宗教——道教,这是佛教的老对头。到中唐时期,积累了长达两百多年的矛盾终于大爆发了——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这一年就是著名的“迎佛骨事件”——就是,陕西凤翔县法门寺迎佛骨,儒家道统的代表——韩愈,上了一个奏疏,就是《谏迎佛骨表》,触发了崇佛和排佛这两股思潮长期酝酿的斗争。当然,这次斗争是佛教完全胜利,韩愈被贬,被贬到潮州。有一首特别有名的唐诗,叫:“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原文: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首诗说的就是这件事儿——上完奏疏,晚上就被贬了。
韩愈——“天下文胆”,他被流放,标志着儒家道统在政治上的失败。但是,这是好事儿吗?这是坏事。因为,它在读书人和士大夫阶层造成了很大的社会舆论。这种对士大夫的影响,可以说,对佛教的影响比它暂时取得的胜利可要深远得多。
“迎佛骨事件”二十五年以后,到公元844年,这个……学佛的同学都知道这一年——公元844年,就是唐会昌四年。这一年,唐武宗正式颁布了毁佛诏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的“第三武”——唐武宗。
“三武一宗”灭佛,这是古代史上的四次法难(现代史,这里就不说了),“三武一宗”指的——第一个,北魏太武帝(公元444年),这是第一次灭佛,太平真君五年,这一次法难叫“太武法难”。第一次灭佛的法难,是“因道灭佛”——就是,在背后发动这件事情的,是道士——是茅山派的道士寇谦之。
第二次灭佛——第二个“武”,叫“北周武帝”——宇文邕,他是在公元574年(建德三年)。这一次灭佛,不是“因道灭佛”了,是“因儒灭佛、道”——就是,第二次……第二个“武”灭佛,是儒家为主体的,连“佛”带“道”一块儿灭。起因,是当时的沙门——慧思谋反。
第三个“武”灭佛,是唐武宗李炎,在公元844年。实际上,离第一次——北魏太武帝灭佛已经整整过去四百年了。这一次,是儒、道两家联手对付佛门——道家是道士赵归真;儒家是李德裕(当时的宰相)。这就是这一次“会昌法难”的背景。
后一次灭佛,那就是一百多年以后了,就是——后周,世宗,柴荣,那就是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最后一次——“三武一宗”的灭佛,最后一次,跟儒、道,跟思想争执没关系,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原因。因为,周世宗,他生性就讨厌宗教——他不光讨厌佛教,他也讨厌道教,是“教”他就讨厌。并且,周世宗的这次灭佛,是“五代十国”政权中唯一的一个。“五代十国”所有的政权都是崇佛的,只有这一个灭佛了。
在有唐的二百多年里,佛教已经深入到中国人——民众生活的各个角落,所以,“会昌法难”对佛教的强行取缔,打击之酷烈,彻底的程度,是古代史上“反佛之最”——强调一下,是古代史上的“反佛之最”,或者说,是法难中最残酷的一次。
公元844年,这是会昌法难,对吧,没有完,你放心,坏事总是一个接着一个——又三十年,公元874年,那是什么?黄巢大起义啦——黄巢大起义从山东开始席卷中国。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对吧,第一个就是先要抢有钱人,先要抢寺院——这欧洲也一样,这农民……就是一起义,一暴乱,先抢教堂,这类的单位总是先被抢。寺院里有没有钱?寺院里肯定有钱,对吧。周世宗灭佛有一个重要的举措是什么呢?是把所有的佛像化了,铸钱——铜像和铜钟化了,铸钱。而且,自从周世宗法难之后,佛教就很少再用铜去铸雕像了,以前有很多大铜像,后来就没有了。
公元874年的黄巢大起义,前后是十年,这一直到公元884年才结束。十年浩劫,基本上所有的大户都已经被抢遍了,那就不光是佛教的问题了。那,会昌法难,又三十年——黄巢起义,该完了吧?放心,末法时代,这哪儿能就完了?“三武”之后还有“一宗”,又一甲子——六十年之后(公元955年),五代末最有作为的皇帝——周世宗再次发动灭佛。那,这次是为了经济原因灭佛。
公元955年到公元959年,四年的一个小法难,但这个小法难打击也很酷烈,可以说,就在这一百年里,中国佛教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冲击。一百年,你看,先是会昌法难,然后黄巢起义,然后周世宗灭佛,因此,这已经不是元气大伤的问题了,这就是内力尽丧——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顺手还给你关上窗的话,那就太不仗义了——总得给你留条生路。国家不幸诗家幸嘛,佛教不昌禅宗昌嘛。从唐末到五代末,伴随着席卷中国全社会的这套灭佛运动,几乎同步进行的,恰恰是佛教中禅宗的相应壮大,极速壮大,并且最终成为了统一佛教其他教门和宗派的势力。因为,之前的课讲过,禅宗的来源是什么呀?流民啊——社会越乱禅宗越兴。社会,你就乱吧。
因为,反佛,历来就是两个原因——思想原因和政治原因,或者说,思想原因和经济原因。因为思想反佛呢,一般的主体都是儒家——儒家道统。但是,因为思想反佛,它不至于下毒手——知识分子有进退,他不会下毒手,而且,唐朝的时候不太兴文字狱。
“三武一宗”从唐武宗反佛开始,就不单纯地是“思想反佛”,或者说,因为道统的原因去反佛,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原因。可以说,中唐嘛,经济一衰落,就想——先宰大户呗。而且,到了中唐时期——就是,经过一、两百年佛教的发展,当时很多的僧侣、很多的高僧,和我们现在看得差不多——就是,过着弟子供养、弟子奉献的寄生虫生活,不劳而获,骄奢淫逸,在长安城里啊,估计当时也是有不少“仁波切”——当然,藏传当时还没有。
这里在去年“禅宗史”里讲的那些高僧——百丈怀海、南泉普愿,这些都是坚守信仰的少数,所以,叫“高僧大德”嘛。更多的一些是什么呢?只要你是中国人,我们不讲,你都清楚那种嘴脸——就是,虽然是和尚,但是他们积极谋求着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背地里还干着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表面上呢,做着会长,做着高僧主持;甚至出着书,教你好好听话,教你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背后呢?那我们就不多说了。
我们必须认识到,佛教打有以来,内部一直有这么一批人,叫“诸法性空,万事皆假”。那什么是真的?那只有骗子才是真的。好在佛陀早就说过——末法时代。佛教里有这种人也不足为奇,并且,在土地私有这种万恶的旧社会里啊,寺庙,它本身拥有大量的土地和寺产。经济上毁佛,重要的,看中的就是人家的钱——寺庙的财物。而且,寺庙还不交税。
思想上排佛,是士大夫,这跟经济原因又不一样,不光是道统啊——因为,士大夫主要都坚守的是儒家伦理观念。佛教和儒家最大的冲突是什么呢?不孝有三嘛,无后为大嘛——你不结婚,不生还孩子,不孝有三,你不孝就算了,你还大张旗鼓的……这肯定不行,对吧。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所以,从中唐以后,佛教也不得不去改变它旧有的那种存在形式和发展形式。唐末开始,佛教整体就开始向禅宗转化,并且形成为一支潮流。为什么各宗派都开始向禅宗转化呢?因为禅宗的弹性足够大——不光是它的理论弹性大,而且,它的身段弹性也大。
首先,禅宗上来立宗的故事——那是一个佛教文学故事,叫:拈花一笑教外别传。什么意思?没有教条——就没传给你文字,对吧,不被教条束缚。这实际就是“拈花微笑教外别传”的核心含义——就是没有教条束缚。所以,历史就给了禅宗一个历史机会。禅宗,它就将以社会各个阶层都能接受的方式来,继续承担起佛教在老百姓的生活中,精神领域中起的作用——原来佛教的作用就要由禅宗接过来。
马克思不是说嘛,宗教为需要它的人所创造——你不需要,难道你还不许别人需要啦?啊,只要有需要,肯定就会有供给,对吧。
禅宗就接过了这个历史的接力棒。但是,此时的禅宗已经不是去年课里讲过的禅宗了。今年佛教课在讲“禅宗”之前讲“净土宗”,讲“净土宗”的时候说过,各派高僧纷纷进入“净土宗”,同时,把他们自己的理论也带进了“净土宗”,紧接着,就是有了“净土宗”各种修正 主 义 的斗争——就是,各种修正 主 义 的净土就出来了,禅宗也不例外,历史曾经放过过谁?所以,所谓禅宗开始一统天下佛教的过程,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各派理论去改造禅宗的过程。但是,从运动的整体方向上看啊,主流还是禅宗在改造其他宗派。
佛教的各派,全面地禅宗化,开端于中唐。首先,是“三论宗”——“三论宗”就销声匿迹了,对吧,就这帮擅长辩论的人就销声匿迹了,它就转换了以江苏为中心的“牛头宗”,最后成为了禅宗旁系;而陕西的“唯识法相宗”,就是“唯识无境”这套体系,潜移默化地进入禅宗所有的派别——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唯识法相宗”,那,这在佛教理论体系里,人家学问就是大,对吧——“唯识学”,人家就是精深,你认不认都没用。所以,晚唐之后,有名的禅师,一直到今天,你要是不修《瑜伽师地论》、不修《成唯识论》、不修《百法明门论》,你根本就没法儿混,这是必须学的“唯识法相宗”的经典。
同时,从晚唐开始,要知道,“唐密”是早、中期传过来的——密教也开始禅宗化,或者说,禅宗也开始密教化。这个最早就是从天台宗发端的——天台宗就有密术了。比如,禅宗里著名的北宗普寂,包括禅宗“五家七宗”到“五代”的云门宗,都有大量修行密教的迹象。后面的课讲到“大法眼”,大家就明白了;讲到玄沙师备,讲到“大法眼”,他都有修行密教的迹象。
从中唐开始,中国佛教内部就有两大运动在并行。第一个运动,叫:万宗归净运动——就是所有的宗派向净土宗运动;还有一个,叫作:禅宗统一运动。它们两个运动是同时的。当然,“禅宗统一运动”叫“宗派运动”;“万宗归净运动”叫“学派运动”——这就是所谓的,一个叫“宗派”;一个叫“学派”。
禅宗统一运动,统一……统一,对吧,你统一总得有个方向和目标——你统一谁去?你要统一谁?首先,你得有个敌人,或者说,你得有一个统一目标,或者说,你学术上你想讨伐谁?那,排在第一位的,不用说了,那就是教门——最有水平的两个宗派:华严宗和天台宗。其实,中唐以后,华严宗和天台宗在宗派上,它已经衰落了。但是,人家的学理和经典还在那儿摆着呐,对不对?人家毕竟是名门大派,人家学理在那儿呢。首先,是“五代”时候的吴越国——禅门大师协助天台宗重兴了,这以后课里会讲到“天台重兴”,这就是对付天台宗的一个征伐;华严宗,那是自己投奔过来的,不用征伐。华严宗四祖——澄观,他就提出来说:会南北二宗之禅门,摄台(天台)衡(南岳)三观之玄趣,这什么意思呢?就是,直接了当地就说:教门和禅门,咱干脆合为一门算了——“会南北二宗之禅门”。这就是禅教合流,即,禅宗统一华严宗和天台宗。
禅净(教)合流的的标志是谁呢——即,其最终的人物标志?中晚唐,禅教合流的标志识,刚才说过,禅宗统一华严宗和天台宗,这叫“统一教门”。禅教合流的标志,是华严宗的五祖——宗密,又叫“圭峰宗密”。
下一课讲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