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6 15:12:41来源:互联网小编
朋友听了有复旦“哲学王子”美誉的王德峰教授的一个讲座,内容大约是中西方哲学的比较。尽管是世界无烟日,王教授还是坐在讲台上悠然自得地一边点着香烟一边娓娓道来,话语幽默而有哲理。回家之后,隐约还记得几句,因此写下这篇博文做个记录。教授说,西方哲学讲究理性规范,锻炼大脑;中国哲学讲究感性生命,滋养心灵。每个中国人都潜移默化地受到儒释道的影响,儒家修养德性,道家获得自在,佛家解脱生死。
人皆有佛性,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是平等的。
吾心即宇宙,吾心就是天道,不离日用禅心,人生无处不是道场,要做到知行合一。要把心养得和天一样大,不媚权贵,在地位比自己高的人面前能够坦然自若;不轻视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尊重并聆听他们的要求。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破除分别,放下小我,才能见性成佛,佛就是大我。
烦恼即菩提。不二境界。极高明而道中庸,落实到庸常的人民生活。
公元前五世纪前后,世界上有四个伟大的民族,为人类打开了四种伟大的思想。哪四个民族?中华民族,古希腊,古印度,古代以色列。中华民族在先秦的时候,为人类提供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境界,那就是孔子和老子。古印度为人类提供了释迦摩尼,佛学的境界。古希腊为人类提供了哲学的境界,苏格拉底,柏拉图。古代以色列为人类打开了犹太思想的境界。那是犹太教的一批先知人物,就这四种,没有第五种的啊,于是这个时代有了一个名称——轴心时代。文明的每一种发展,每一种文明在他的发展历程当中,在遇到困难和危机,找不到出路的时候,总是不得不重新返回轴心时代。每一种思想中的智慧点燃起火焰,才找到它的出路。写历史的起源和继承,就把这个事讲得很清楚。所以,宿慧,是不是这个宿慧,我就是这么理解佛学里的这个概念的。智慧不是我们生长出来的,是我们传承的。我们每一个小我,因为他能传承智慧,他才成为一个我。我们每一个个体,其实就是那个柴火,那个草字头的心,杯水车薪那个薪字,智慧是火,我们每一个个体在传承的是什么?火。所谓薪尽火传,我们每个人都是会死的,但是我们每个人把智慧传承,你这个我不能传承智慧,枉到人世间走一遭。在这一点上我们完全能接受“宿慧”这个观念。我们想想一个我多么了不起,这个“我”字多么了不起。动物就说不出一个我字来,哲学中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儿童也会问,我是什么?我从哪里来?我必将到哪里去?我们都不知道这个问题的意义在哪里。意义非常高,非常根本。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既然智慧在古代,那么我们如果要进入人文学问的话,我们要阅读的是什么?古代的典籍。当我们在读那些伟大的古代典籍的时候,我们在读什么啊?读我们本已有的生命感受,因为我们都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一段时间,我们每个人都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生命感受。你在中国长大,那么你就在汉语中。你在汉语中,你也同时就在中国文化世界里边,然后你在这个文化世界里面,建立起很多的生命感受,是吧。但是你还从来没有机会去读过它。我们每个人所积累起来的生命感受是散漫的,不成体系的,不成境界的。然后,我们去阅读那古代的哲学典籍的时候,我们终于获得了一次机会,能够把我们的生命感受提升为生命境界。真理就在这其中了,不要再去读外在于我们的东西。因为我们有心,即我们是个自我。而这个“自我”里面充满了内容。那是生命体验。所以这样我们就能够知道我们怎样跟伟大的古代哲学典籍建立一种合适的阅读关系。
我们对自己的历史多少是了解的,如果你想读《老子》,你想读《庄子》,你想读《孟子》,你当然先读一遍《史记》吧,那么春秋战国经历的事情……所以这恐怕就是就是说我们在历史当中,伟大的史学著作,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领会一下,当时中华民族的生命体验,然后我们回过头来再读一下论语,再读老子,再读庄子,当然如果我们对这段历史并不很清楚,我们还是中国人,我们今天的中国人,仍然在中国文化的命运当中,所以我们仍然可以直接进去把生命感受放到论语里面,放到老子的道德经里面,也能做到这一点。
如果我们理解到什么叫阅读伟大的人文典籍,就是把我们自己的生命感受放进去,放进去然后再提升。有一些段落我们读不懂,原因是什么,我们生命感受的积累,缺失这一块,我们没东西放进去。但是没关系,这一段话,你把它背出来,背在肚子里,为什么,有朝一日会来的,有朝一日你的生命感受的这一段来了,突然你就明白了这几句话的含义。中国古代哲学的典籍,同时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所以你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背诵,真是背诵。那我们就停留在这些文字里面吧。你说我就得意忘言,我得其观念,丢掉它的语词,这不对的。我们就停留在它的词语里面,这停留就叫背诵,你不背诵,你怎么停留。
你怎么阅读?我刚才已经讲过,把你生命感受放进去,你千万别要求自己每一个概念、每一个词都懂了,一个当然他不是概念,你每个词都懂了,一本一本看下去,第一,你不可能,你做不到这一点,虽然你这些话老早就可以背出来,道可道非常道,现在变成了广告语了,老子道德经还有一句话叫上善若水,也是个广告语了,对哇。那么做广告的人知道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啊,他以为他自己知道了在座的也以为自己知道了其实都不知道。
四个字,“上善如水”。我们口口相传,未必领会了它。一部伟大的经典放在我们面前,它来之古代,它是轴心时代呀,我们别希望每句话都懂呀,别指望这一点,它绝不可能,你懂个几句就不得了,懂个三五句你已经终身受用了,那叫智慧呀。中国人有一句话说的很有意思,“半部论语治天下”,你还准备读一部论语,那你准备治两个天下呀?所以一部伟大的经典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就这样,它是解释不穷尽的。所以关于儒家,道家以及佛经的研究的文章著作,每个时代都大量出现,汗牛充栋,每一个时代都将重新解释这些古代的典籍,它是不朽的。你别期望像学物理学教材一样,把整本论语啃下来了,把整本孟子也啃清楚了,最后把老子《道德经》前言的每句话解释的清清楚楚,哪有这样好的事情。它是不断让你去体会的。你在这种体会当中,提高了你的生命境界,那叫受用,那不叫知识,那叫智慧的打开,了解这一点是最根本的。
于是,来看看我们阅读伟大的古代典籍,是不是达到了一种有收获的状态,有个标准。不是你的理智上理解的有多么准确,逻辑上通了没有,不是,而是在你阅读的时候,有没有愉悦?这是最准的标准,最恰当的标准,当然我们读中国古代典籍的时候,一开始有一个文字上的障碍,因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差别。那么要扫清这个障碍呢,我们要感谢学者,有许多学者做出了辛勤的努力,是吧。对于今年搞的一个注释本,那么对每一个字经过严格的考证之后,说出它应该在这句话里面应当是什么含义,这个字在古代的用法和在今天的用法有所不同,它都告诉我们了,有了这种帮助之后,我们自然可以再去读原文了,千万别去找那种白话译文了,那丢失的东西太多了,因为白话文在今天的汉字书面已经相当欧化了,所以在一个比较好的注释本的基础上,我们读原文,而读原文读到有收获的标准是什么呀?愉悦!愉悦就是领会了,而不是知道了,读到满心喜悦,那境界更高。一部金刚经打开了,我读了2个小时,非常安静,把手机关掉,把电话拔掉,这2个小时里边你读《金刚经》,你千万别努力的要自己每个字都懂了,它的概念是什么?你读下来。你读着读着,您生活当中的最重要的某些体验被它说出来了,这时你会不会喜悦?一定喜悦。那叫法喜。你不是求佛法吗?求佛法就是求智慧。当智慧来到我们心中的时候,那就是喜悦,而这种喜悦一定影响我们的生活,那叫心向往之。影响我们的实践,那叫知行合一。这一番道理,我们慢慢都会懂。
中国人的修养,做人的修养,它和我们的读书是统一的,不读书没修养,不实践,不见遇也没有学问,学问在什么情况我们真的是见遇了呢,因为它给我们心中一种喜悦,它让我们心向往之,它们让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满心的喜悦,而不是那样做,这种散去是自然而然,它绝不是被迫的服从某种道德规则,中国人的修养,中国人的安身任命,中国人的幸福家园就此构建。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我感到一个莫大的遗憾就是当下中国的状况,你想想看欧洲国家都是几个小国家,不是天主教,就是信教,他们的成年一代,做父母的给下一代读什么?圣经。阿拉伯世界都是以伊斯兰教为主,他们给自己下一代读什么?古兰经。请问,今天我们中国,为人父母者,给自己的下一代读什么?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应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