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佛教大师阿迪霞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13 19:53:21

Ready

古印度佛学大师,藏传佛教噶当派祖师。本名达哇宁波(zla-ba—snying—po,意为月藏),法名迪班噶罗室利扎那(Dipamkarara-srijna,藏文译为dpal-mar-me-mdzad-ye-hes,意为吉祥燃灯智)。"阿底夏"为梵文,意为殊胜,是阿里小王加给他的尊称。藏文史料中一般又称他为"觉卧杰"(jo-bo-re,意为尊者)或"觉卧钦波"(jo-bo-chen-po,意为大尊者)。生于萨霍尔国(sa-hor,亦译萨护罗国,在今孟加拉国达卡地区),其父为小国国王。幼年起在金刚座寺以佛智为师出家学佛,曾受密宗灌顶,对显密修行次第生起胜解,并在印度各地云游。29岁时在大众部的分支说出世部,受比丘戒。后潜心学习显宗经论,曾渡海去金岛(gser-gling,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跟从金岛大师学法 12年。回印度后入超戒寺,成为上座,后任该寺掌堂师和住持。当时阿里地区首领益西沃、绛曲沃正致力复兴佛教,派遣仁钦桑布、列必喜饶等去印度学习译经,寻访高僧。他们回阿里后报告阿底夏的事迹,益西沃、绛曲沃遂决定迎请阿底夏,并为仁钦桑布修建托林寺。后绛曲沃派那措译师携带黄金去印度迎请阿底夏。当时有本尊授记(预言)说阿底夏去吐蕃将缩短寿命 20年,但他仍决意前往。北宋庆历二年(1042)阿底夏随那措译师经尼泊尔到托林寺与绛曲沃等人会见,随即与仁钦桑布、那措译师等人在托林寺翻译经典。两年后当阿底夏准备返回印度时,仲敦巴从前藏来会见,并请他到前藏地区传法。阿底夏即随仲敦巴动身,途中在后藏停留一年。到前藏后他讲经传法,集合弟子,为新建的寺院、佛像举行开光仪式,对藏传佛教的复兴和在下路弘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阿底夏在托林寺时著《密宗道次第解说》,解答绛曲沃等人对密宗教法的疑惑。又著《菩提道灯论》共七十颂,讲说从学法到成佛的修习内容和阶段。首先将人分为下士(不求解脱,只求今世利乐的人天乘)、中士(追求个人解脱轮回之苦,无意普度众生的小乘),上士(自求解脱开愿普度一切众生的大乘)三类。然后以这三类人的修学为纲,讲解三皈依(皈依佛、法、僧)和戒、定、慧三学,以及修习三学的阶位次第如五道十地等。在概述显宗内容后,又申述密宗优胜于显宗的理由,并分别等次划分密宗为四部。此书在藏传佛教后弘还处于分散杂乱的时期提出一个对整个佛教的系统看法,为噶当派的形成准备了思想基础。后来还著有《人二谛论》、《中观教授论》、《摄菩萨行炬论》、《发菩提心论》等。对藏传佛教教理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古印度佛教大师阿迪霞

阿底夏在藏时教育了一大批弟子,阿里地区有绛曲沃、仁钦桑布(实际上仁钦桑布年龄比阿底夏大,但他仍以阿底夏为师)、楚臣甲哇等,前后藏地区有仲敦巴、库敦·尊珠雍中、俄译师勒贝喜饶、南交钦波、官巴哇等。他曾到聂塘、热振等地说法,皇祐六年(1054)他在聂塘圆寂后,仲敦巴成为众弟子之首。次年,仲敦巴集合众人在聂塘为他举行周年供,并建聂塘寺。嘉祐二年(1057)仲敦巴又率众到热振,并创建热振寺。后来以热振寺为根基发展成为藏传佛教的噶当派。由于阿底夏对藏传佛教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后来噶当派、格鲁派等教派都对他十分尊崇。噶当派将他对仲敦巴等人讲经说法的内容汇编为《噶当书》(分《祖师问道录》和《弟子问道录》两部分),成为噶当派和格鲁派高僧的必读书。后期格鲁派的许多授记(预言)及对教理的解释,多以《噶当书》为依据。现今格鲁派的寺院中,大都有他的塑像或画像。熙宁九年(1076),阿里地方首领拉德为了纪念阿底夏,在托林寺举行法会,前后藏地区许多高僧也前去参加,成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一件大事,史称"火龙年法会"。1963年“亚洲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佛教徒会议”在北京举行时,孟加拉地区代表苏达难陀长老提出将阿底夏部分骨指逢迎回孟加拉地区供养的要求,当即得到周总理的同意。1978年,孟加拉佛教徒派代表团来华迎回了阿底夏的部分舍利,在各国巡回展示,受到孟加拉国民众的热烈欢迎。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