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6 16:36:53来源:互联网小编
子明,◆1.桑樹的別名。傳說[三國][吳][孫權]時,[永康縣]有人入山,遇一大龜,即束之而歸。“夜泊[越里],纜舟於大桑樹。宵中,樹忽呼龜曰:‘勞乎[元緒],奚事爾耶?’龜曰:‘我被拘繫,方見烹臛,雖然盡南山之樵,不能潰我。’樹曰:‘[諸葛元遜]博識,必致相苦,令求如我之徒,計從安得?’龜曰:‘[子明]無多辭,禍將及爾。’樹寂而止。”見[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三。◆2.傳說中的仙人。○[陵陽][子明]好釣魚,於[旋溪]釣得白龍,拜而放之。後得白魚,腹中有書,教以服食之法。○[子明]食之而成仙。見[漢][劉向]《列仙傳‧陵陽子明》。○[唐][李白]《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詩:“願隨[子明]去,鍊火燒金丹。”◆3.水銀的別名。○[唐][梅彪]《石藥爾雅‧釋諸藥隱名‧水銀》:“水銀,一名汞,一名鉛精……一名子明。”
有明,◆指[明]朝。有,詞頭。○[清][李斗]《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下》:“[仲子]乃盡閱[有明]之文,得其指歸,洞徹其底薀。”
言明,◆講明。○[郭沫若]《沸羹集‧文化界時局進言》:“在野人士正日夕為此奔走呼號,政府當局最近也公開言明,准備提前結束黨治,還政於民。”○[賀敬之][丁毅]等《白毛女》第一幕第二場:“當時同人言明是五分利。”
小明,◆《詩‧小雅》篇名。○《詩‧小雅‧小明序》:“小明,大夫悔仕於亂世也。”後用為悔仕亂世的典實。○《後漢書‧楊震傳》:“今野無《鶴鳴》之歎,朝無《小明》之悔。”○[清][顧炎武]《與施愚山》:“若使廁身館閣,將夸大隱之名,政恐回首田園,不免《小明》之悔。”
五明,◆1.見“五明扇”。◆2.梵語的意譯。佛教所說的古[印度]五種學問。即: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內明。見《菩薩地持經》卷三。○[北周][庾信]《奉和闡弘二教應詔》詩:“五明教已設,三元法復開。”○[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印度》:“七歲之後,漸授五明大論:一曰聲明,釋詁訓字、詮目疏別。二曰工巧明,伎術機關,陰陽曆數。三曰醫方明,禁咒閑邪,藥石針艾。四曰因明,考定正邪,研覈真偽。五曰內明,究暢五乘因果妙理。”○[章炳麟]《建立宗教論》:“縱令勤學五明,豈若專門之善於此,則不能無賴於居士。”
無明(无明),◆1.目不見。○《楚辭‧九章‧懷沙》:“[離婁]微睇兮,瞽以為無明。”◆2.梵語的意譯。謂痴愚無智慧。○[晉][王該]《日燭》:“拱己內治,總持法忍。三世都寂,一心豁盡。寄耳無明,寓目莫準。”○[明][葉憲祖]《北邙說法》:“幾番塵世,識神一點不差移,只為那無明起妄,宿業成迷。”◆3.指無明火。○《醒世恒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睡至半夜,便覺頭痛眼熱,四肢無力,遍身不疼不癢,無明頓發熬煎,依然病倒。”○《紅樓夢》第二八回:“正在一腔無明,未曾發泄,又勾起傷春愁思。”參見“無明火”。◆补证条目■指无明火。○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法聰覷了,勃騰騰地無明發。”
文明,◆1.文采光明。○《易‧乾》:“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孔穎達]疏:“天下文明者,陽氣在田,始生萬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南朝][宋][鮑照]《河清頌》:“泰階既平,洪水既清,大人在上,區宇文明。”○[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以文明鴻業,授之元良。”○[明][宋應星]《天工開物‧陶埏》:“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清][鈕琇]《觚賸‧石言》:“予既喜身親古人未言之見聞,復重慨夫文明之璞一旦割裂而出,天地真薀,山川元氣,漸至竭耗。”◆2.指文采。與“質樸”相對。○[唐][蘇鶚]《蘇氏演義》卷下:“青囊,所以盛印也。奏劾者,則以青布囊盛印於前,示奉王法而行也。非奏劾日,則以青繒為囊,盛印於後也。謂奏劾尚質直,故用布,非奏劾日尚文明,故用繒。”◆3.謂文德輝耀。○《書‧舜典》:“濬哲文明,溫恭允塞。”○[孔穎達]疏:“經天緯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宋書‧律曆志上》:“是以君子反情以和志,廣樂以成教,故能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宋][文瑩]《玉壺清話》卷一:“主上文明,吾輩苟以觀書得罪,不猶愈他咎乎?”[元][耶律楚材]《繼宋德懋韻》之一:“聖人開運億斯年,睿智文明稟自天。”◆4.謂文治教化。○[前蜀][杜光庭]《賀黃雲表》:“柔遠俗以文明,懾凶奴以武略。”○[宋][司馬光]《呈范景仁》詩:“朝家文明所及遠,於今臺閣尤蟬聯。”○[元][劉壎]《隱居通議‧詩歌二》:“想見先朝文明之盛,為之慨然。”◆5.文教昌明。○[漢][焦贛]《易林‧節之頤》:“文明之世,銷鋒鑄鏑。”○[前蜀][貫休]《寄懷楚和尚》詩:“何得文明代,不為王者師。”○[明][高明]《琵琶記‧高堂稱壽》:“抱經濟之奇才,當文明之盛世。”○[魯迅]《准風月談‧抄靶子》:“[中國]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國度。”◆6.猶明察。○《易‧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後漢書‧鄧禹傳》:“[禹]內文明,篤行淳備,事母至孝。”○《新唐書‧陸亙傳》:“[亙]文明嚴重,所到以善政稱。”◆7.社會發展水平較高、有文化的狀態。○[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下‧格局》:“若因好句不來,遂以俚詞塞責,則走入荒蕪一路,求闢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矣。”○[清][秋瑾]《憤時疊前韻》:“文明種子已萌芽,好振精神愛歲華。”○[老舍]《茶館》第二幕:“這兒現在改了良,文明啦!”◆8.新的,現代的。○《老殘游記》第一回:“這等人……只是用幾句文明的辭頭騙幾個錢用用罷了。”◆9.合於人道。○[郭孝威]《福建光復記》:“所有俘虜,我軍仍以文明對待,拘留數時,即遣歸家。”
頭明(头明),◆天亮前不久。徐光耀《平原烈火》十六:“頭明,一小隊轉移到[東丁村]住下了。”
通明天,◆傳說為[玉帝]所居之處。○[明][高啟]《夢游仙》詩:“夢騎蒼麒麟,手持白玉鞭。長風八萬里,夜入通明天。”參見“通明殿”。
通明,◆1.開通而賢明。○《荀子‧強國》:“求仁厚通明之君而託王焉。”○《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知陛下有賢聖通明之德。”○[唐][張鷟]《朝野僉載》卷六:“夫人[尉遲氏],[敬德]之孫也,性通明彊毅。”◆2.通曉明瞭。○《後漢書‧儒林傳下‧楊仁》:“其有通明經術者,顯之右署,或貢之朝,由是義學大興。”○《隋書‧音樂志上》:“卿等學術通明,可陳其所見。”○[宋][沈作哲]《寓簡》卷八:“此理全在心識通明,心識不明,雖博覽多好無益也。”○《發財秘訣》第十回:“[雁士]聞言,登時滿心透徹通明。”◆3.十分明亮。○[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二》:“前後兩門,一望通明。”○《九命奇冤》第四回:“說罷,起身去張羅一會,果然一霎時裏外通明,如同白晝。”○[管樺]《第一課》:“月亮是這樣亮,連一塊遮擋它的雲彩都沒有,天上地下都被它照得通明。”◆4.喻指明月。○[峻青]《秋色賦‧記威海》:“這是一座三萬多人口的小城,樸素而整齊的房屋,沿着海灘,從北面的[奈古山]麓一直伸展到南面的[金線頂]山坡,逶迤十餘里,形如一鉤通明。”◆5.方言。猶通陳。○[李劼人]《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四:“但他已向死人靈前通明了,賭了咒,人死為神,只要鑒察自己的真誠,哪裏有不顯應的。”
天明,◆1.猶天命;天道。○《書‧大誥》:“用[寧王]遺我大寶龜,紹天明。”○《左傳‧哀公二年》:“[范氏]、[中行氏]反易天明,斬艾百姓,欲擅[晉國]而滅其君。”○[孔穎達]疏:“下事上,臣事君,法則天之明道;臣不事君是反易天之明道。”○《墨子‧尚同下》:“唯辯而使助治天明也。”○[孫詒讓]間詁:“[王]云:天明,天之明道也。”◆2.天之光輝。指日、月、星等。○《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亞,以象天明。”○[孔穎達]疏:“六親,父為尊嚴;眾星,北辰為長。六親和睦以事嚴父,若眾星之共北極,是其象天明也。”○《周禮‧春官‧司常》“王建大常”[漢][鄭玄]注:“自王以下治民者,旗畫成物之象。王畫日月,象天明也。”◆3.謂天生的視覺能力。○《韓非子‧解老》:“人也者,乘於天明以視,寄於天聰以聽,託於天智以思慮。”◆4.謂天賦智慧。○[明][方孝孺]《慎思堂銘》:“孰艱孰危?孰困寒餒?孰為昏迷,汩其天明?”[章炳麟]《訄書‧原變》:“人迫之使入於幽谷,夭閼天明,令其官骸不得用其智力者,亦萎廢而為豦蜼。”◆5.尊稱帝王。○《宋書‧始安王休仁傳》:“謹案[劉休仁]苞蓄禍跡,事蔽於天明,竄匿沉姦,情宣於民聽。”○[唐][韓愈]《魏博節度觀察使沂國公先廟碑銘》:“[田侯]攝事,奉我天明。”○[宋][王安石]《改撰詩義序札子》:“昧冒天明,臣無任。”◆6.天亮。○[唐][杜甫]《石壕吏》詩:“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宋][歐陽修]《鵯鵊詞》詩:“紅紗蠟燭愁夜短,綠窗鵯鵊催天明。”○[明][謝肇淛]《五雜俎‧天部二》:“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更祝曰:‘願兒百事俱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七回:“一夜天翻來覆去,何曾合得着眼,天還沒亮就起來了,呆呆的坐到天明。”
說明文(说明文),◆說明事物的情況或道理的文章。○[葉蒼岑]《說明文通論》一:“﹝說明文﹞主要是反映工農業生產、科學技術研究這些事物的文章。”○[夏丏尊][葉聖陶]《文心》十五:“‘學術文’指一些說明文、議論文而言。”
說明(说明),◆1.解說明白。○《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爭奈[滿生]諱言的是前日孟浪出游光景,恰像[鳳翔]的事是私下做的,不肯當場說明。”○《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那[安公子]問了半天,跑堂兒的才說明是要兩吊錢。”○[毛澤東]《矛盾論》二:“關於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應當着重地加以研究,並用足夠的篇幅加以說明。”◆2.解釋文意的話。○[梁啟超]《論中國成文法編製之沿革得失》第十一章:“《大清律例》卷首,於律中文辭之用法,雖有說明,然其細已甚,且不完備。”○[朱自清]《中國歌謠‧歌謠釋名》:“《<古謠諺>凡例》裏有一段說明,可供參考。”◆3.證明。○[王西彥]《鄉下朋友》:“他提出許多理論上的論證,說明如果忽略了這一起點,那麼其他一切就都成為捨本逐末、緣木求魚的空想。”○[蕭乾]《未帶地圖的旅人》:“牌子的殘破模樣說明它已經歷過多少寒暑。”○[魏巍]《壯行集‧做新型的知識分子》:“這說明害怕艱苦,追求安適,是怎樣障礙着我們的事業。”
神明,◆1.天地間一切神靈的總稱。○《易‧繫辭下》:“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變,以通神明之德。”○[孔穎達]疏:“萬物變化,或生或成,是神明之德。”○《孝經‧感應》:“天地明察,神明彰矣。”○[唐玄宗]注:“事天地能明察,則神感至誠而降福佑,故曰彰也。”○[漢][焦贛]《易林‧萃之噬嗑》:“六爻既立,神明喜告,文定吉祥,[康叔]受禍。”○[巴金]《家》四:“她覺得,世間的一切都是由一個萬能的無所不知的神明安排好了的。”◆2.特指太陽神。○《史記‧封禪書》:“[長安]東北有神氣,成五采,若人冠絻焉。或曰東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裴駰]集解引[張晏]曰:“神明,日也。日出東北,舍謂[陽谷];日沒於西,墓謂[濛谷]也。”◆3.明智如神。○《淮南子‧兵略訓》:“見人所不見謂之明,知人所不知謂之神。神明者,先勝者也。”○[漢][焦贛]《易林‧旅之漸》:“[黃帝]紫雲,聖且神明。”○《初刻拍案驚奇》卷四:“[隱娘]到[許],遇見如此,服[劉公]神明,便棄[魏]歸[許]。”◆4.謂人的精神,心思。○《荀子‧解蔽》:“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素問‧靈蘭秘典論》:“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王冰]注:“清靜棲靈,故曰神明出焉。”○[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髮白齒落,屬於形骸;至於眼耳關於神明,那可便與人隔。”○[宋][司馬光]《晚食菊羹》詩:“神明頓颯爽,毛髮皆蕭然。”◆5.神聖;高超。○《易‧繫辭上》:“聖人以此齊戒,以神明其德夫。”○[朱熹]本義:“使其心神明不測,如鬼神之能知來也。”○《禮記‧檀弓上》:“其曰明器,神明之也。”○[孔穎達]疏:“神明,微妨無方,不可測度,故云非人所知也。”○[五代]徐夤《上盧三拾遺以言見黜》詩:“疾危必厭神明藥,心惑多嫌正直言。”◆6.[漢武帝]所建臺名,在[建章宮]內,為祀仙人處。上有承露盤,有銅仙人舒掌,捧銅盤玉杯,以承雲表之露。○《文選‧班固<西都賦>》:“[神明]鬱其特起,遂偃蹇而上躋。”○[李善]注引《漢書》:“[孝武]立[神明臺]。”○[清][黃宗羲]《陳伯美先生七十壽序》:“內侍引入禁苑,遍觀[玉堂]、[神明]、[漸臺]、[太液]之勝,餉以內珍。”參閱《三輔黃圖‧建章宮》。
神而明之,◆《易‧繫辭上》:“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韓康伯]注:“體神而明之,不假於象,故存乎其人。”○[孔穎達]疏:“言人能神此易道而顯明之者,存在於其人。”後以“神而明之”謂表明玄妙的事理。○《晉書‧杜預傳》:“夫宣盡物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至于引商刻羽,戛玉敲金,雖曰神而明之,匪可言喻,亦由勉強而臻自然,蓋遵守成法之化境也。”○[李逸侯]《宋宮十八朝演義》第十七回:“彼此相參考,相融合,變而通之,神而明之,依照朕的意思,製作新的舞曲,演成新的舞術。”
平明,◆1.猶黎明。天剛亮的時候。○《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櫛冠,平明而聽朝。”○[唐][李白]《游太山》詩之三:“平明登[日觀],舉手開雲關。”○《水滸傳》第五七回:“平明時分,[宋江]守中軍人馬,隔水擂鼓吶喊搖旗。”○[蘇曼殊]《天涯紅淚記》第一章:“平明,辭高等學堂,諸君咸返鄉間。”◆2.平正明察;明白。○[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元][曾瑞]《哨遍‧古鏡》套曲:“據堅平明正清,非為俺自專。”○《明史‧章正宸傳》:“奈何使很傲之人,與贊平明之治哉!”[郭沫若]《大山樸》:“‘大約是因為樹子嫩,這朵花的養分不足,故爾失了花時。’內子這樣平明地對我解說。”
鳥明(鸟明),◆相傳為[伏羲氏]的六佐之一。執掌為民謀福利的事。○[晉][陶潛]《群輔錄‧伏羲六佐》:“[金提]主化俗,[鳥明]主建福。”
明子,◆松明。○[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七:“不斷增加的積極分子們,像明子一樣,到處去點火。”○[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擠垮它》:“走近一看,原來地下燒着幾塊松木明子。”
明中,◆1.明燭中天。極言首飾之閃爍光華。◆2.通曉星象曆法。中,指中星。○[南朝][梁][陸倕]《石闕銘》:“乃命審曲之官,選明中之士,陳圭置臬,瞻星揆地,興復表門,草創華闕。”
明証(明证),◆見“明證”。
明遠車(明远车),◆車名。即古代的四望車。○《續通典‧禮十八》:“[宋]明遠車即古四望車,駕以牛。○[太祖][乾德]元年改,仍用四馬,赤質,制如屋,重檐句闌,上有金龍,四角垂銅鐸,上層四面垂簾,下層周以花板三轅,駕士四十人,服繡對鳳。”參見“四望車”。
明遠(明远),◆1.透徹而深刻。○《晉書‧賈充傳》:“雅量弘高,達見明遠,武有折衝之威,文懷經國之慮,信結人心,名震域外。”◆2.清朗而曠遠。○[晉][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詩:“景氣多明遠,風物自凄緊。”○[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三》:“[黃鵠山]東北對[夏口城],[魏][黃初]二年[孫權]所築也。依山傍[江],開勢明遠,憑墉藉阻,高觀枕流。”
明言,◆1.明著之言;明白的話。○《戰國策‧秦策一》:“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辯言偉服,戰攻不息。”○[吳師道]補正:“謂明著之言,章顯之理。”○[續范亭]《五百字詩》:“古人有明言,兵後成荒年。”◆2.猶明辯。明白辯說。○《莊子‧大宗師》:“汝必躬行仁義而明言是非。”◆3.明白說出來。○《韓非子‧說難》:“貴人有過端,而說者明言禮義以挑其惡,如此者則身危。”○《初刻拍案驚奇》卷一:“船上人多,切勿明言!”◆4.明哲的話。如[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又名《喻世明言》。
明文,◆1.明確的文字記載;法令、規章等之見於文字者。○《漢書‧韋賢傳》:“至祖宗之序,多少之數,經傳無明文。”○[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下:“[五代]至國初,節度使皆自檢校太傅遷太尉,太尉遷太師,然無升秩明文。”○[清][昭槤]《嘯亭續錄‧武官乘轎》:“惟領侍衛內大臣例無明文,然向率以諸王大學士兼之,未有單銜者,故皆因循乘轎。”○[高雲覽]《小城春秋》第十章:“你看見了嗎?那裏明文規定,軍警可以逮捕愛國分子,解散救亡團體。”◆2.猶明德。○《文選‧班固<典引>》:“答三靈之蕃祉,展[放唐]之明文。”○[李周翰]注:“封禪者,所以答天地人之多福,廣帝[堯]之明德矣。”○[漢][蔡邕]《筆賦》:“敘五帝之休德,揚蕩蕩之明文。”參見“明德”。
明通,◆1.明白通達;清楚而流暢。○《荀子‧哀公》:“所謂君子者,言忠信而心不德。仁義在身而色不伐,思慮明通而辭不爭,故猶然如將可及者,君子也。”○[漢][賈誼]《新書‧數寧》:“以陛下之明通,因使少知治體者得佐下風。”○[清][朱克敬]《瞑庵雜識》卷二:“國史儒林傳,以[顧炎武][王夫之]冠首,二人氣節文學相似,而[顧]較明通,[王]較篤實。”○[朱自清]《<背影>序》:“這一節話論現代散文的歷史背景,頗為扼要,且極明通。”◆2.暢通無阻;使暢通無阻。○《荀子‧強國》:“不比周,不朋黨,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史記‧五帝本紀》:“於是[舜]乃至于[文祖],謀于四岳,辟四門,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論帝德,行厚德,遠佞人,則蠻夷率服。”◆3.深通;通曉。○[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七:“士是書生,君明通五經,善《禮記》,與士論禮,士不如也。”○[章炳麟]《政聞社社員大會破壞狀》:“以言田數,[中國]曩時,蓋已明通算術矣,雖無代數,而四元不可謂不精;雖無幾何,而勾股不可謂不密。”
明天,◆1.指月光滿天。○[唐][元稹]《和樂天別弟後月夜作》:“聞君別愛弟,明天照夜寒。”◆2.今天的下一天。○[魯迅]《吶喊‧端午節》:“叫小廝即刻上街去賒一瓶蓮花白。他知道店家希圖明天多還賬,大抵是不敢不賒的。”◆3.不遠的將來;未來。○[公劉]《太陽的家鄉》:“於是,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明天,我們美好的共產主義的明天。”○[王力]《龍蟲並雕齋文集‧略論清儒的語言研究》:“批判[清]儒不是為了昨天,而是為了明天。”
明水,◆古代祭祀所用的凈水。○《周禮‧秋官‧司烜氏》:“以鑑取明水於月。”○[孫詒讓]正義:“竊意取明水,止是用鑑承露。”○《逸周書‧克殷》:“[毛叔鄭]奉明水。”○[朱右曾]校釋:“明水,元酒,取陰陽之潔氣也。”○[唐][韓愈]《明水賦》:“如得其宜,明水之薦斯在。”○[宋][葉適]《祭徐靈淵文》:“念子少時,獨負奇意;方諸擎空,明水自至。”○[鄭觀應]《盛世危言‧西學》:“陽燧取明火於日,方諸取明水於月,則格物有自來矣。”
明時(明时),◆1.闡明天時的變化。○《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時。”○[孔穎達]疏:“脩治厤數以明天時也。”○[南朝][梁][陸倕]《新刻漏銘》:“治歷明時,盈縮之度無準。”○[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中:“治歷明時之本,固在于此也。”◆2.指政治清明的時代。古時常用以稱頌本朝。○《隸續‧漢沛相范皮闕》:“嗟痛明時,[仲治]旡年。”○[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志欲自效於明時,立功於聖世。”○[嚴復]《戊戌八月感事》詩:“求治翻為罪,明時誤愛才。”
明神,◆神灵。古谓日、月、山川之神。○《周礼·秋官·司盟》:“北面詔明神。”○《后汉书·隗嚣传》:“凡我同盟,三十一將,十有六姓,允承天道,興輔劉宗,如懷姦慮,明神殛之。”○《金史·乐志上》:“俎豆畢陳,物其嘉矣。馨香始升,明神燕喜。”
明上,◆猶聖上。對君王的尊稱。○《晏子春秋‧問下二十》:“命之曰狂僻之民,明上之所禁也。”○[吳則虞]集釋引[錢熙祚]云:“《荀子注》作‘明主’。”○《三國志‧魏志‧張邈傳》“還保城,不敢出”[裴松之]注引[漢][王粲]《英雄記》:“[布]遣[許汜]、[王楷]告急于[術]……[汜][楷]曰:‘明上今不救[布],為自敗耳![布]破,明上亦破也。’[術]時僭號,故呼為明上。”○[清][趙翼]《陔餘叢考‧至尊》:“又人主之稱曰‘上’……又有稱君為‘明上’者。”
明日,◆1.明天;今天的下一天。○《左傳‧文公十二年》:“兩君之士皆未憖也,明日請相見也。”○[唐][李復言]《續幽怪錄‧麒麟客》:“明日望之,[蓮花峰]上果有綵雲去。”○《說岳全傳》第九回:“我們不如回寓,明日再來罷。”◆2.不遠的將來。○《四游記‧哥闍君臣游獵》:“﹝[玉堂公主]﹞將言戲之曰:‘天仙這等美貌,得我明日生下一個太子,有此秀氣,妾心足矣。’”○《紅樓夢》第三一回:“明日你自己當家立業,難道也是這麼顧前不顧後的?”[曹禺]《北京人》第三幕:“這又是屬於明日的‘[北京]人’的事,和在棺木裏打滾的人們不相干的。”
明人,◆1.明白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二回:“只要存了心,何時非報恩之時,何地非報恩之地,明人還要細說麼?”[海默]《從城裏來的姑娘》:“可來了救命的明人了,你說這筆款到底該記在貸方,還是記在借方的賬上呢?”◆2.指[明]代人。○[巴金]《沉落集‧沉落》:“我最近買了一部很好的[明]人小品。”◆3.指心地光明的人。參見“明人不做暗事-明人不做暗事”。◆补证条目■明白人。○明徐《杀狗记·王老谏主》:“明人點头即知,癡人棒打不曉。”
明青,◆正青;纯青。○《醒世姻缘传》第二八回:“嚴列宿巴拽做了一領明青布道袍,盔了頂羅帽,買了雙暑襪、鑲鞋,穿着了去迎娶媳婦。”
明年,◆次年;今年的下一年。○《左傳‧僖公十六年》:“明年[齊]有亂。”○[唐][元稹]《<白氏長慶集>序》:“[樂天]一舉擢上第,明年拔萃甲科。”○《兒女英雄傳》第二回:“明年八月鄉試,[玉格]務必教他去觀觀場。”○[魯迅]《三閑集‧“革命軍馬前卒”和“落伍者”》:“他死了的明年,同盟會才成立。”
明目,◆1.明亮的眼睛。○《商君書‧錯法》:“夫[離朱]見秋豪百步之外,而不能以明目易人。”○《荀子‧儒效》:“若夫充虛之相施易也,‘堅白’‘同異’之分隔也,是聰耳之所不能聽也,明目之所不能見也。”◆2.使眼睛看得清楚。○[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於行耳。”○[唐][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開襟驅瘴癘,明目掃雲煙。”○[郭沫若]《孔雀膽》第三幕:“爸爸教我說是蛇膽酒,吃了清心明目。”◆3.謂揚眉張目。○[唐][楊炯]《宴皇甫兵曹宅》詩序:“[皇甫君]冠冕於[安定],[李校書]羽儀於[隴西],[岑正字]明目於[漢]南,[石宮坊]抵掌於[河朔]。”
明明白白,◆1.清清楚楚;明確無誤。○《水滸傳》第四五回:“賬目已自明明白白,並無分文來去。”○《醒世姻緣傳》第四二回:“卻說那[侯小槐]明明白白的墻基被他賴了去,經官斷回。我如此有理的事,怕他則甚?”○《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二回:“一一都說得明明白白。”○[茅盾]《子夜》五:“我不如明明白白說。”◆2.猶言光明正大。○《楊家將演義》第十三回:“汝肯釋放,我即回去整兵,再來與汝交戰。但須不設暗計,明明白白,有手段平空拿我,吾即拜降。”◆补证条目■犹言正大光明。○夏衍《论正规化》:“现在的剧团已经不是由意志、兴趣、感情等结合起来的‘爱美’团体,而是明明白白的用卖票收入来支付演职员薪水的商业机构了。”
明明,◆1.明智、明察貌。多用於歌頌帝王或神靈。○《詩‧大雅‧常武》:“赫赫明明,王命卿士。”○[毛]傳:“明明然,察也。”○[晉][陶潛]《讀<山海經>》詩之十一:“明明上天鑒,為惡不可履。”○[宋][王禹偁]《送笻杖與劉湛然道士》詩:“明明聖天子,德教如四維。”◆2.明察賢明之士。○《書‧堯典》:“明明揚側陋。”○[孔穎達]疏:“汝當明白舉其明德之人於僻隱鄙陋之處。”◆3.指顯然有明德之人。○《墨子‧尚賢中》:“群后之肆在下,明明不常,鰥寡不蓋。”◆4.猶黽勉。勤勉;勉力。○《詩‧魯頌‧有駜》:“夙夜在公,在公明明。”○[馬瑞辰]通釋:“在公明明,猶言在公勉勉也。”○《漢書‧楊惲傳》:“明明求仁義,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義也。”○[宋][梅堯臣]《送李南玉》詩:“明明趨財利,莫卹前人嗤。”◆5.明亮。○[三國][魏][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唐][劉商]《胡笳十八拍‧第四拍》:“漫漫胡天叫不聞,明明[漢]月應相識。”○[趙樹理]《孟祥英翻身》三:“院裏靜靜的,一天星斗明明的,衣服潮得濕濕的。”◆6.引申為照亮。○[唐][李白]《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明明千秋,如月在水。”◆7.形容尊貴至極。○[三國][魏][曹植]《皇子生頌》:“仁聖奕代,永載明明。”○[趙幼文]校注:“明明,形容尊貴至極之詞。”◆8.顯然;清楚。○[唐][皎然]《雜興》詩之一:“請從象外推,至論尤明明;同年上帝,休祥淑禎。”○[清][黃宗羲]《答范國雯問喻春山律曆》:“舍明明可據之天象,附會[漢]儒所不敢附會者,亦心勞而術拙矣。”◆9.引申為公然。○《西游記》第三十回:“那呆子有些怕他,又不敢明明的見他。”◆10.表明。○[清][袁枚]《續新齊諧‧溫元帥顯靈》:“眾夥計云:非主人仁厚,我輩皆當受刑。雖然,我輩亦當赴元帥廟明明心。”○《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一回:“[周福]道:‘賞是不敢望賞,不過查着了,可以明明心跡罷了。’”◆11.表示顯然如此或確實,以加重語氣。○[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一摺:“你看如此春景,真乃詠之不足,翫之有餘,明明是一幅丹青圖畫也。”○[金克木]《文化的解說》四:“明明只是一個人或則一塊石頭,你看成了神,那也不能說你錯,然而對於有真正認識的人說,‘人’是‘真’的存在,而‘神’是‘幻’的存在。”如:這話明明是他說的,用不着問了。
明路,◆1.謂正式的途徑或程序。○《紅樓夢》第一二○回:“惟有這[襲人],雖說是算個屋裏人,到底他和[寶哥兒]並沒有過明路兒的。”◆2.光明的道路。○《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他還說指了小的這條明路,得了手,他要分半成賬。”
明君,◆1.賢明的君主。○《左傳‧成公二年》:“大夫為政,猶以眾克,況明君而善用其眾乎?”[唐][駱賓王]《宿溫城望軍營》詩:“還應雪[漢]恥,持此報明君。”○[明][劉基]《擬連珠》之六八:“去奢尚儉,明君所以弭邪侈。”◆2.舞名。○[宋][樂史]《綠珠傳》:“[綠珠]能吹笛,又善舞《明君》。”
明舉(明举),◆1.公開選拔。○[漢][桓寬]《鹽鐵論‧相刺》:“諸生所謂中直者,遭時蒙幸,備數適然耳,殆非明舉所謂,固未可與論治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檄移》:“又州郡徵吏,亦稱為檄,固明舉之義也。”◆2.謂察其情,明其冤。○《後漢書‧張禹傳》:“歷行郡邑,深幽之處莫不畢到,親錄囚徒,多所明舉。吏民希見使者,人懷喜悅。”
明經(明经),◆1.通曉經術。○《漢書‧劉向傳》:“[更生]年少於[望之]、[堪],然二人重之,薦[更生]宗室忠直,明經有行,擢為散騎宗正給事中。”○[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五》:“[漯水]又東逕[漢]徵君[伏生]墓南,碑碣尚存,以明經為[秦]博士。○[秦]坑儒士,[伏生]隱焉。”○[宋][俞文豹]《吹劍錄外集》:“[夏侯勝]以明經取青紫語門人,臣嘗鄙之,何敢復以此聳誘其徒。”◆2.[漢]代以明經射策取士。○[隋煬帝]置明經、進士二科,以經義取者為明經,以詩賦取者為進士。○[宋]改以經義論策試進士,明經始廢。○[梁啟超]《變法通議‧論科舉》:“今請雜取前代之制,立明經一科,以暢達教恉,闡發大義,能以今日新政,證合古經者為及格。”參閱《新唐書‧選舉志一》、《文獻通考‧選舉四》、[清][顧炎武]《日知錄‧明經》。3.[明][清]對貢生的尊稱。○《醒世恒言‧赫大卿遺恨鴛鴦絛》:“這[陸氏]因丈夫生前不肯學好,好色身亡,把孩子嚴加教誨。後來明經出仕,官為別駕之職。”○《儒林外史》第十八回:“此位是[石門][隋岑庵]先生,是老明經。”◆补证条目■汉代以明经射策取士。隋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宋改以经义论策试进士,明经始废。○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嘗試論之,祗如明經、進士、十周、三衛、勳散、雜色、國官、直司,妙簡實材,堪入流者十分不過一二。”
明節(明节),◆1.表彰節烈。○《晉書‧周虓傳》:“臣聞旌善表功,崇義明節,所以振揚聲教,垂美來葉。”◆2.表明節操。○[晉][夏侯湛]《<東方朔畫贊>序》:“傲世不可以垂訓也,故正諫以明節;明節不可以久安也,故詼諧以取容。”
明黃(明黄),◆正黃色。○[元][費著]《蜀箋譜》:“[謝公]有十色十牋,曰深紅、粉紅、杏紅、明黃、深青、淺青、深綠、淺綠、銅綠、淺雲。”
明后(明後),◆賢明的君主。○《宋書‧符瑞志下》:“[會稽][山陰][商世寶]獲白鳩,眼足並赤,[揚州]刺史[始興王][濬]以獻。太子率更令[何承天]上表曰:‘……烝哉明后,昧旦乾乾。惟德之崇,其峻如山。’”
明行,◆良好的行為。○[南朝][梁武帝]《凈業賦》:“長夜飲酒,悖亂明行。”
明果,◆聰穎果決。○《三國志‧蜀志‧黃權張嶷等傳論》:“[張嶷]識斷明果,咸以所長,顯名發跡,遇其時也。”○《新唐書‧節愍太子重俊傳》:“[重俊]性明果,然少法度。”○《明史‧黃淮傳》:“[淮]性明果,達於治體。”
明公,◆舊時對有名位者的尊稱。○《東觀漢記‧鄧禹傳》:“明公雖建蕃輔之功,猶恐無所成立。”○[唐][元稹]《酬李十六》詩:“明公將有問,林下是靈龜。”○《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得明公提攜,萬千之幸!”
明分,◆I顯然;分明。○[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二七齣:“它明分欺負下官!”◆II明確積分。○《商君書‧修權》:“故立法明分,而不以私害法則治。”○《荀子‧富國》:“救患除禍,則莫若明分使群矣。”○《尸子‧發蒙》:“正名以御之,則[堯][舜]之智必盡矣;明分以示之,則[桀][紂]之暴必止矣。”◆2.明確的本分。《後漢書‧列女傳‧龐育母》:“怨塞身死,妾之明分;結罪理獄,君之常理。何敢苟生,以枉公法!”
明法,◆1.使法令嚴明。○《管子‧幼官》:“明法審數,立常備能則治。”○《韓非子‧南面》:“人主不能明法而以制大臣之威,無道得小人之信矣。”◆2.明確的法令。○《史記‧秦始皇本紀》:“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為儀則。”○[漢][桓寬]《鹽鐵論‧申韓》:“是以聖人審於是非,察於治亂,故設明法,陳嚴刑,防非矯邪,若隱括輔檠之正弧剌也。故水者火之備,法者止奸之禁也。”◆3.通曉法令。○《後漢書‧郭賀傳》:“[賀]能明法,累官,[建武]中為尚書令,在職六年,曉習故事,多所匡益。”◆4.明顯的規律。○《莊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5.[漢]、[唐]、[宋]各代察舉人才及科舉取士的科目名稱。○[漢][建元]初令郡察人材,設四科,其三曰明習法令,為明法的開始。○[唐][宋]科舉都有明法科。主要考試關於法令的知識。○《新唐書‧選舉志上》:“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經,有俊士,有進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宋史‧選舉志一》:“初,禮部貢士,設進士……學究、明經、明法等科。”參閱《通典‧選舉一》。
明兒(明儿),◆1.明天,今天的下一天。○《紅樓夢》第三一回:“正經明兒你打發小子問問[王大夫]去,弄點子藥吃吃就好了。”○[茅盾]《林家鋪子》一:“你說明兒我穿什麼衣服?”◆2.指不遠的未來。○《紅樓夢》第二六回:“你明兒閑着只管來。”○[老舍]《四世同堂》七:“你看着吧,趕明兒大街上要不公然的吆喝煙土,你把咱的眼珠子挖了去。”
明道,◆1.闡明治道;闡明道理。○《逸周書‧大匡》:“勇如害上,則不登于明堂,明堂所以明道,明道惟法。”○[唐][韓愈]《爭臣論》:“我將以明道也,非以為直而加人也。”○[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君作語錄,齗齗與諸儒辯,果為明道計乎!”[胡薀玉]《<中國文學史>序》:“要之文不關於世道人心,則為無用之文;文不根於三德六藝,則為無本之文;雖有風雅之名,而無明道之實。”◆2.指光明的道。○《老子》:“明道若昧;進道若退。”○[高亨]注譯:“光明的道好像黑暗,前進的道好像後退。”◆3.特指按禮辦事。○《荀子‧議兵》:“城郭不辨,溝池不抇,固塞不樹,機變不張,然而國晏然不畏外而固者,無它故焉,明道而鈞分之,時使而誠愛之,下之和上也如影饗。”◆4.明知;明明。○《宋元戲文輯佚‧唐伯亨因禍致福》:“氣我孤幃,冷清清底。明道非為活計,自古得鴛鴦,本無三隻。”○[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四:“明道暗包籠,是您姐姐。”◆5.[宋][程顥]的私謚。○[顥]死後,[文彥博]題其墓曰[明道先生]之墓。○《宋元學案》稱[程顥]及其弟子的學說為《明道學案》。○[宋][施彥執]《北窗炙輠》卷下:“[明道]在邑中,視其民如家人。”
明當(明当),◆I猶明日,明天。○《北史‧蕭寶夤傳》:“[寶夤]明當拜命,其夜慟哭。”○[唐][王維]《宿鄭州》詩:“明當渡[京水],昨晚猶[金谷]。”○[宋][吳潛]《水調歌頭‧和梅翁韻預賦山中樂》詞:“倚棹明當發,歸夢落三洲。”◆II明白得當。○[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下:“見[陸丈]回書,其言明當。”○[清][顧炎武]《日知錄‧古人不忌重韻》:“古人但取文理明當而已,初不避重字也。”○[清][姚鼐]《復魯絜非書》:“抑人之學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陳理義必明當,布置取舍,繁簡廉肉不失法,吐辭雅馴不蕪而已。”
明打明,◆光明正大。○《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六二回:“甚麽三太子的番狗奴,你只會背地裏放暗箭,你今日明打明的出來,我和你殺三百合來。”◆方言。明明白白的;显然。○《新剧作》1981年第2期:“现在我就明打明的告诉你,这百页是我家公公叫我来拿的,给不给由你。”○《新华文摘》1982年第4期:“这是我一家三口的生活钱,你明打明在我心头剜肉!”
明朝,◆I清晨。○[晉][左思]《嬌女》詩:“明朝弄梳臺,黛眉類掃跡。”◆2.明天。今天的下一天。[南朝][宋][鮑照]《擬行路難》詩之五:“君不見城上日,今暝沒盡去,明朝復更出。”○《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我且歸去,你明朝卻送我丈夫歸來則個。”○[潘漠華]《三月五夜》詩:“明朝將離去,為了你,又停留一天。”◆3.以後,將來。[五代][齊己]《感時》詩:“無窮今日明朝事,有限生來死去人。”○[明][高啟]《松隱為愛叔能賦》:“我今身似浮雲閒,正合著在長林間。明朝倘許同棲泊,便擬飛隨白鶴還。”◆II盛明之朝。詩文中常稱本朝為“明朝”。○[宋][王禹偁]《送淳于中舍懸車侍養》詩:“懸車乘去謝明朝,擺脫簪纓似一毛。”○[宋][葉適]《再申省狀》:“惟欲乞身暮景,得謝明朝。”
明本,◆1.明白所為之事之“本”,如為什麼要這樣做,達到什麼效果等。○《管子‧幼官》:“執務明本,則士不偷。”○[尹知章]注:“明所為之本。”◆2.[明]代的刻本。詳“明版”。
明白,◆1.清楚;明確。○《墨子‧旗幟》:“建旗其署,令皆明白知之,曰某子旗。”○[唐][元稹]《四皓廟》詩:“出處貴明白,故吾今有云。”○《朱子語類》卷六七:“《易傳》明白,無難看。”○《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到底還是讀書人說話明白。”○[茅盾]《右第二章》:“四個五個黑點盤旋着來了,漸漸兒低了,那銀灰色的機翼上兩個紅圓圈兒也看得明白了。”◆2.確實。○《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淮南王][安]甚大逆無道,謀反明白,當伏誅。”○《新唐書‧逆臣傳上‧安祿山》:“既總閑牧,因擇良馬內[范陽],又奪[張文儼]馬牧,反狀明白。”○[宋][周密]《齊東野語‧昆命元龜辨證本末》:“繼得旨:[陳晦]援證明白,無罪可待;[倪思]輕侮朝廷,肆言誣罔,可特降兩官。”○《金瓶梅詞話》第二六回:“既贓證刀杖明白,叫小廝與我拴鎖在門房內,明日寫狀子送到提刑所去。”◆3.明凈;白凈。○《莊子‧天地》:“夫明白入素,無為復朴。”○[唐][孫棨]《北里志‧王團兒》:“次曰[福娘],字[宜之],甚明白,豐約合度,談論風雅,且有體裁。”○[宋][王讜]《唐語林‧企羡》:“[澹]容貌清瘦明白,擢第升朝,[崔鉉]辟入幕。”○[元][宋旡]《次友人春別》詩:“楊柳昏黃晚西月,梨花明白夜東風。”◆4.清白;光明。○《楚辭‧東方朔<七諫‧怨思>》:“行明白而曰黑兮,荊棘聚而成林。”○[王逸]注:“言己修行清白,皎然日明。”○《後漢書‧列女傳序》:“高士弘清淳之風,貞女亮明白之節。”○[宋][歐陽修]《劉公墓志銘》:“公為人磊落明白,推誠自信,不為防慮。”○[清][魏源]《聖武記》卷七:“今日召見,果安詳諳練,明白誠實。”◆5.公然;顯然;不含胡。○《劉知遠諸宮調‧知遠別三娘太原投事》:“今夜與妻故來相別,不敢明白見你。”○[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三摺:“他那裏是着我叫,明白是羞我。”○《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只是民女的家事官長怎麼曉得的這樣詳細?還要求明白指教。”○[楊朔]《昨天的臨汾》:“來人左臂上綰的一塊白布徽章,明白地告訴我他是八路軍的人員。”◆6.瞭解;知道。○《老子》:“明白四達,能無知乎?”○《莊子‧天道》:“夫明白於天地之德者,此之謂大本大宗,與天和者也。”○[宋][歐陽修]《經旨‧春秋論下》:“此疑似難明之事,聖人尤當求情責實以明白之。”○[巴金]《中國人》:“他大概已經明白了這樣一個真理:人無論如何摔不掉自己的祖國。”◆7.聰明;懂道理。○[三國][魏][劉劭]《人物志‧九徵》:“故明白之士,達動之機而暗於玄慮。”○《紅樓夢》第五七回:“姑娘是個明白人,沒聽見俗語說的‘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老舍]《新愛彌耳》:“小孩子們不跟他玩耍,因為他明白,而他們糊塗。”◆8.猶明證。○《晉書‧王恭傳》:“﹝[王國寶]﹞與其從弟[緒]同黨凶狡,共相扇動。此不忠不義之明白也。”◆9.辯明;辯白。○[唐][韓愈]《與祠部陸員外書》:“執事好賢樂善,孜孜以薦進良士,明白是非為己任,方今天下一人而已。”○《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我生前無分辨處,做鬼也要明白此事。”◆10.了當。○《何典》第二回:“若未曾明白,要防他趕上司。”○[劉半農]注:“明白,了當也。”
明安,◆[女真]族部落組織和[金]代軍事編制名。○《續文獻通考‧兵一》:“[太祖]即位之二年,始命以三百戶為穆昆,稱昆十為明安。”○《金史》作“猛安”。參見“猛安”。
君明,◆[漢武帝]時[京房]之字。○《文選‧馬融<長笛賦>》:“[易京][君明]識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李善]注引《漢書》:“[京房]字[君明],[漢武帝]時人也。修《易》,尤好鐘律,知五聲。”
黃明(黄明),◆1.清明前一日稱黃明。○[清][俞樾]《茶香室叢鈔‧大清明》:“按吾邑(指[德清])於清明前一日為黃明,後一日為白明日。”一說,指清明之後一日。參閱[清][崔應榴]《攤飯續譚》。2.松脂的一種。○[宋][晁貫之]《墨經‧松》:“松根生茯苓穿山石而出者透脂松,歲所得不過二三株,品惟上上……明不足而黃者曰黃明松,品惟中下。”
歸明(归明),◆1.謂歸服聖明之主。○[唐][白居易]《代忠亮<答吐蕃東道節度使論結都離等書>》:“北虜何為歸明,南蠻何為歸化?”○《舊唐書‧僖宗紀》:“賊將[李詳]下牙隊斬[華州]守將歸明。”○[宋][葉適]《著作正字二劉公墓志銘》:“歸明人宜散處州縣,不當聚畿甸。”◆2.[宋]代稱西南少數民族首領到[宋]朝廷補官為“歸明”。○[宋][趙昇]《朝野類要‧入仕》:“歸明:謂元係西南蕃蠻[溪峒],久納土,出來本朝補官,或給田養濟。”
公生明,◆《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謂公正便能明察事理。後以此三字作為官場箴規。古代府州縣衙門大堂前面正中豎立一石,向南刻上“公生明”三字;北面刻上“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十六字。後因出入不便,改為牌坊。參閱[清][俞樾]《茶香室叢鈔‧公生明坊舊是立石》。
公明,◆1.公正明達。○[宋][蘇轍]《謝除尚書右丞表》之二:“坦然公明,故不私賢否之實。”○[明][宋濂]《擬誥命起結文‧司勛郎中》:“故為是官者審察功狀與司封,通決於尚書,非公明而練習者不足以與茲選。”○[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剖斷亦甚公明。”◆2.複姓。○[春秋]時[魯國]有[公明儀]。
高明,◆1.指天;上天。○《書‧洪範》:“沈潛剛克,高明柔克。”○[孔]傳:“高明謂天。”○《史記‧秦始皇本紀》:“群臣誦功,本原事跡,追首高明。”○《文選‧謝莊<月賦>》:“臣聞沈潛既義,高明既經。”○[呂延濟]注:“沈潛,地,故稱義;高明,天,故稱經。”◆2.指日月。○《文選‧陸機<吊魏武帝文>》:“豈不以資高明之質,而不免卑濁之累;居常安之勢,而終嬰傾離之患故乎?”[李善]注:“高明,謂日月也。”○[宋][范仲淹]《天道益謙賦》:“然則高明之運也,善行無跡;盛衰之應也,惟變是適。”○[宋][曾鞏]《應舉啟》:“遇高明之見照,殆否結之將通。”◆3.高而明亮;高爽敞亮。○《尸子》卷上:“天高明,然後能燭臨萬物。”○[南朝][齊][謝朓]《歌黃帝》:“稟火自高明,毓金挺剛克。”○[唐][王勃]《梓州郪縣兜率寺浮圖碑》:“廣榭崇臺,時令著高明之宅。”○[宋][蘇軾]《滕縣公堂記》:“公堂吏舍凡百一十有六間,高明碩大。”◆4.指樓觀。○《禮記‧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毋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遠眺望,可以升山陵。”○[鄭玄]注:“高明,謂樓觀也。”○[唐][李白]《夏日諸從弟登汝州龍興閣序》:“夫槿榮芳園,蟬嘯珍木,蓋紀乎南火之月也。可以處臺榭,居高明。”◆5.指顯貴者。○《書‧洪範》:“無虐煢獨,而畏高明。”○[孔]傳:“單獨者不侵虐之,寵貴者不枉法畏之。”○[孔穎達]疏:“高明,謂貴寵之人。”○《文選‧揚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劉良]注:“高明富貴之家,鬼神窺望其室,將害其滿盈之志矣。”○《隋書‧裴肅傳》:“但鬼瞰高明,世疵俊異,側目求其長短者,豈可勝道哉!”◆6.指顯貴。○[晉][袁宏]《後漢紀‧靈帝紀下》:“[忠]愈恨[燮],然憚其高明,不敢害,出為[漢陽]太守。”○[宋][葉適]《祭陳同甫文》:“畏子高明,痛子憔悴。”○[清][曾國藩]《原才》:“彼自尸於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轉移習俗,而陶鑄一世之人。”◆7.崇高明睿,聰明智慧。○《禮記‧中庸》:“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東觀漢記‧孝崇匽皇后傳》:“[博園匽貴人]履高明之懿德,資淑美之嘉令。”○[宋][陳亮]《與章德茂侍郎書》之一:“侍郎開豁亮直,足以起士氣;高明宏遠,足以壯天朝。”○[清][龔自珍]《抱小》:“若夫天命之奧,大道之任,窮理盡性之謀,高明廣大之用,不曰不可得聞,則曰俟異日。”◆8.指崇高明睿的人。○《國語‧鄭語》:“今王棄高明昭顯,而好讒慝暗昧。”○[韋昭]注:“高明昭顯,謂明德之臣。”○《雲笈七籤》卷九:“抑絕高明,嫉害勝己。”○[續範亭]《慶祝蘇聯十月革命節想到我們自己的國家》:“我也願意在此佳節,聊進一解,質之高明,並作為我國革命之借鏡。”◆9.謂見解或技術高超。○《兒女英雄傳》第九回:“你這等一位高明人,難道連那‘瑤草無塵根’的這句話也不曉得?”[胡適]《吳敬梓傳》:“《儒林外史》這部書所以能不朽,全在他的見識高超,技術高明。”○[劉半農]《<揚鞭集>自序》:“而這兩位先生的學問技術,卻不妨一樣的高明,一樣的可敬。”◆10.對人的敬詞。○《漢書‧蕭望之傳》:“是以天下之士延頸企踵,爭願自效,以輔高明。”○[唐][韓愈]《答渝州李使君書》:“今既無由緣進言,言之恐益累高明。”○[宋][王安石]《謝許發運啟》:“近持悃愊,進叩高明,荷溫教之見存,假善舟而使濟。”○《老殘游記》第一回:“我們三個人要去殺他,恐怕只會送死,不會成事罷。高明以為何如?”◆11.謂性格高亢爽朗。○《後漢書‧王龔傳》:“[蕃]性氣高明,初到,[龔]不即召見之,乃留記謝病去。”
分明,◆1.明確;清楚。○《韓非子‧守道》:“法分明則賢不得奪不肖,強不得侵弱,眾不得暴寡。”○[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權》:“黑白分明,然後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後可以致治。”○[唐][元稹]《內狀詩寄楊白二員外》:“彤管內人書細膩,金奩御印篆分明。”○《水滸傳》第八六回:“前面行軍旗上,寫的分明:‘[大遼]副統軍[賀重寶]。’”[峻青]《海嘯》第四章九:“以後即使再隔上三年五載,見了面也還仍然能記憶分明。”◆2.辨明。○[漢][陸賈]《新語‧辨惑》:“夫曲直之異形,白黑之異色,乃天下之易見也。然自謬也,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眾邪誤之矣。”○《漢書‧薛宣傳》:“即無其事,復封還記,得為君分明之。”○《魏書‧清河王懌傳》:“[叉]黨人通直郎[宋維]希[叉]旨,告[懌]謀反,禁[懌]門下,訊問左右及朝貴,貴人分明,乃得雪釋焉。”◆3.明明;顯然。○[南朝][梁武帝]《游仙詩》:“委曲鳳臺日,分明柏寢事。”○[唐][杜甫]《歷歷》詩:“歷歷[開元]事,分明在眼前。”○[元][關漢卿]《竇娥冤》楔子:“嗨!這箇那裏是做媳婦,分明是賣與他一般。”○[茅盾]《子夜》十五:“可是他那聲色俱厲的態度後面卻分明有點恐慌,有點畏縮。”◆4.明亮。○[唐][元稹]《哭女樊》詩:“秋天淨綠月分明,何事[巴]猿不賸鳴。”○[後蜀][歐陽炯]《三字令》:“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宋][黃庭堅]《登快閣》詩:“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5.光明磊落。○[清][李漁]《蜃中樓‧傳書》:“奴家豈不願同歸?只是為人在世,行止俱要分明,我若隨你去呵,知者以為原配,不知者以為私奔。”◆补证条目■光明磊落。○唐李咸用《山中夜坐寄故里友生》诗:“禍福既能知倚伏,行藏争不要分明。”
方明,◆1.上下四方神明之像。木製,方四尺,設六色六玉。古代諸侯朝見天子、會盟或天子祭祀時所置。○《儀禮‧覲禮》:“諸侯覲于天子,為宮方三百步,四門,壇十有二尋,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設六色,東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黃。設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東方圭。”○[鄭玄]注:“方明者,上下四方神明之象也。”○[賈公彥]疏:“謂合木為上下四方,故名方;此則神明之象,故名明。此[鄭]解得名方明神之義也。”○[胡培翬]正義:“方明,以方四尺之木為之,上下四方,共有六面。設六色者,每面各設一色,以象其神。設六玉者,每面各設一玉,以為之飾。”○《漢書‧律曆志下》:“[商]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故《書序》曰:‘[成湯]既沒,[太甲]元年,使[伊尹]作《伊訓》。’《伊訓》篇曰:‘惟[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伊尹]祀于先王,誕資有牧方明。’言雖有[成湯]、[太丁]、[外丙]之服,以冬至越茀祀先王于方明以配上帝,是朔旦冬至之歲也。”◆2.傳說中人名。○《莊子‧徐無鬼》:“[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為御,[昌宇]驂乘,[張若]、[謵朋]前馬,[昆閽]、[滑稽]後車。”○[成玄英]疏:“[方明],[滑稽]等皆是人名。”
二明,◆指日月。○《雲笈七籤》卷二三:“兩鼻孔下,左有日,右有月。日中有黃精赤氣,月中有赤精黃氣。精者,二明之質;色氣者,日月煙也。”
東明(东明),◆《初學記》卷十引《神異經》:“東方[東明山]有宮,青石為牆,面一門,門有銀牓,以青石碧鏤,題云‘天地長男之宮’”。後因以“東明”代指東宮。○[唐][楊炯]《從甥梁錡墓志銘》:“故右衛率府翊衛[安定][梁錡]……騑驂西掖,出入東明。”○[宋][范成大]《東宮壽詩》:“三宮疊矩深邦本,兩曜重光炳帝庭。自古東明陪出日,祗今南極是前星。”○[元][劉壎]《隱居通議‧詩歌七》:“[艾軒][林公][光朝]詩不多,別為體,壓卷如《東宮生日》詩頗富麗。其詩曰:‘北闕雲為堞,東明玉作宮。’”
典明,◆雅正明白。○[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古體上》:“按四章體氣如一,皆四字為句,辭雖淳古,而意極典明,當出一人之手,是為[鄒]作無疑。”
道明,◆政治清明。○[漢][王褒]《四子講德論》:“夫世衰道微,偽臣虛稱者,殆也。世平道明,臣子不宣者,鄙也。”○[唐][沈佺期]《初達驩州》詩:“不知[林邑]地,猶隔道明天。”
大明,◆1.指日。○《易‧乾》:“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李鼎祚]集解引[侯果]曰:“大明,日也。”○[唐][白居易]《為宰相賀赦表》:“大明升而六合曉,一氣熏而萬物春。”○[宋][文天祥]《發陵州》詩:“大明朝東出,皎月正在天。”◆2.指月。○[唐][李白]《古朗月行》詩:“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3.泛指日、月。○《管子‧內業》:“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鑒於大清,視於大明。”○[尹知章]注:“日、月也。”◆4.指君主。○《魏書‧張袞傳》:“今大明臨朝,澤及行葦,國富兵強,能言率職。”
打明,◆拂曉。○[逯斐]《夜航》:“最後,在場上打草鞋的[陳老爹]說:‘天才打明,我像看見[秀鳳]跟着[劉連太]走了。’”
才明,◆猶才智。○《後漢書‧何皇后紀》:“美人豐姿色,聰明有才明。”○《三國志‧魏志‧管輅傳》:“[輅]長歎曰:‘吾自知有分直耳。然天與我才明,不與我年壽,恐四十七八間不見女嫁兒娶婦也。’”[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舍利子]以才明見貴,尊者以精鑒延譽。”
不明不白,◆1.暖昧,不能公開。○《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李生]﹞常與這些輕薄少年,成群結隊,馳馬試劍,黑夜裏往來[太行山]道上,不知做些甚麼不明不白的事。”◆2.猶言無緣無故。○《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當夜[張勝]無故得了許多東西,不明不白,一夜不曾睡着。”○《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老身一生不曾要別人一釐一毫不明不白的錢財。”◆补证条目■暧昧;不能公开。○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第二天,他就在一个会场上被捕了,衣袋里还藏着我和那印书的合同,听说官厅因此正在找寻我。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犹言无缘无故。○冯骥才《神鞭》:“前几天,在东门里就不明不白挨了一下,多亏歪了,砸在肩上。”
不明,◆1.不理解;不明白。○《楚辭‧卜居》:“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王昌定]《汽車司機孟占元》:“許多不明真相的演員們,也都被[嚴光]煽惑得激動起來。”◆2.不賢明。○《史記‧殷本紀》:“[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宮]。”○[晉][干寶]《晉紀總論》:“故[齊王]不明,不獲思庸於[亳]。”◆3.不明顯。○《荀子‧正名》:“是非之形不明。”◆4.猶不潔。○《史記‧李斯列傳》:“陛下春秋郊祀,奉宗廟鬼神,齋戒不明,故至於此。”
白明日,◆[浙江][德清]俗稱清明後一天。○[清][俞樾]《茶香室叢鈔‧大清明》:“按吾邑於清明前一日為黃明日,後一日為白明日。”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应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